1、如何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所谓“情”,就是指一个人所要表达的思想,在认识客观世界时所产生的情感。所谓的“境”,则指环境氛围境况。新课标指出:“要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语文教育资源,优化语文学习环境,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尤其作文教学,更要紧密结合情境来进行,没有了“情”,没有了“境”,更谈不上什么“文”了。当前的作文教学,大多仍沿龚着传统的教学模式,既教师当堂布置文题,接着作一些指导,最后便留一段冗长的时间让学生作文。在这种模式的长期压制下,学生的作文变成了“榨文”,文章即无新颖的立意,又无充实的内容,更谈不上妙笔生花了。“假、大、空”的现象在作文中肆意蔓延着。作文环境单一,可供写作的材料太少,
2、总是写那些司空见惯的事,难以勾起他们的表达欲望。叶圣陶老先生曾经说:“生活犹如源泉,文章犹如溪水。源泉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活泼流个不息。”我们的生活丰富多采,为什么不充分利用这丰盛的资源来为学生创设作文情境,使他们自主地投入到写作当中去呢?可见。在作文教学中创设情境意义重大。如何创设情境呢?一、 在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创设情境。在日常的教学工作当中,教师可以有意识、有目的地为学生组织一些活动,指导他们留心观察生活,从生活这块土壤上吸取知识经验,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写出真情实感。1 创设观察情境培养观察力。观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起点,是迈向创新的第一步。如果学生对周围事物缺乏认识,硬要他们去表达、反映则
3、是不可能的。对学生来说认识世界的主要途径是观察。只有认真细致地观察,才能对事物有全面细致的了解,写出来的文章才会真实感人。以往的作文教学听出现的问题,首先是缺乏对观察的指导与重视。因此,作文教学要重视培养学生自主观察的能力,教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并启迪学生创新,使学生成为学习的自觉探究者和发现者,引导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如在指导学生观察水上公园的时候,我先让学生注意观察的顺序,从远及近,或由左及右等顺序进行观察。再抓住有代表性的景物进行细致重点地观察。如对九曲桥上的垂钓者的观察,可以抓住人物的表情神态动作的特点及其变化,当同学们在旁边议论的时候,当有一条大鱼上勾的时候,当有人上前问话的时候,引导
4、学生仔细观察人物的反应和变化。这样,学生知道了在观察景物的时候要注意一定的顺序及抓住周围景物特点的观察方法。在活动中教师有目的地指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还使学生在头脑中积累了丰富的想象,学生有了大量的写作素材,写起文章来就不觉得难了。2、创设想象情境激发想象英国诗人雪莱曾说过:想象是创造力。人的想象过程,就是创造力的发展过程。想象越发展越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作文教学是发展学生想象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教师应积极创造想象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努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a.训练思维注重想象除了观察时激发学生想象,在进行思维训练时更要注重想象力培养。在带领学生观察秋天的景象
5、时,我启发学生想象秋叶离开了树妈妈会说些什么,怎么做的,心里怎么想的?当你看到秋叶飘落的情景时,你感觉这是一幅怎样的场景,(像蝴蝶。)当落叶落入了大地妈妈的怀抱时,妈妈会和他说些什么?在老师一步步的引导下,一幅生动的秋叶飘落的画面便在学生的脑中形成。大家互相补充,互相交流,使想象更充实更完善,给学生营造一个自主学习的环境,激起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这生学会用自己的双手去自由描绘五彩缤纷的生活场景。b.培养想象训练能力新大纲指出:能不拘形式、自由地把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说出来,内容具体、感情真实。”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激发想象的情境,启发学生写想象作文,培养学生的创造想象能力。想象
6、作文是拓宽学生思路的有效形式。作文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让学生说自己想说的话,写自己乐写的的文章,把自己见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无所顾忌地用各种写法表达出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例如写想象作文假如我是_:因为在学生心灵世界里,都蕴藏着一个个美好的愿望,由于每个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兴趣爱好不同,所想象的内容也就丰富多彩了。课堂上教师应尽量避免过多的限制,最大限度地解放学生的思想,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让学生敞开心怀说出自己的幻想或愿望: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考古学家;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宇航员;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科学家;还有的说自己想当一名探险家这时学生思维活跃,畅所欲言,无拘
7、无束地进行想象、构思。甲说:假如我是医生,我一定会钻研医术,救死扶伤,解除病人的痛苦。乙说:假如我是一名考古学家,我会去探索未发掘的古文物。丁说:假如我是哈里波特,我将用我手中的魔棒,让自己当一名和平使者,尽一切努力来维护和平、消除仇恨、消除战争,让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充满和平的阳光;让自己当一名正直的法官,秉公执法,为维护正义而战学生的发言生动形象,风趣幽默,用儿童的语言来表达他们内心的感受,说出了真情实感,课堂上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平等的氛围,引导学生充分展示个性,激发了学生求新求异的创造思维。正如彼得克莱思所说:当学习充满乐趣时,才更有效。c、积累语言丰富想象: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8、不积水流,无以成江河。可见,积累是相当重要的。没有一定的语言积累,学生是写不好作文的。在指导学生习作过程中,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因为生活环境的局限性,对周围事物未能认真观察,所以遇到写作文时,“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常常感到无从着手,无内容可写,缺乏写作素材。因此,作文教学要着力提高学生语言的储备量,教会学生积累词语,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A、定期检查:定期进行检查,课外摘抄古诗、儿歌、精彩片断、名人名言,要求学生熟读成诵,使之内化成自己的语言,长期积累,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从而为写作建起一座资料库。B、互相交流:利用班队课、活动课开展与好书交朋友的朗诵会、故事会,评选出朗读能手、故事大王;
9、举行阅读知识竞赛,开展经验交流会,让做得好的学生把他们的好经验、好方法向大家介绍,并且组织讨论,评价哪种方法更好,以达到互相促进,不断提高的目的。语言的积累,促进了想象的形成和丰富,提高了写作兴趣和技巧。实践证明,教师在生活中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不仅有效地激发了学生创新的欲望和写作的兴趣,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还促进学生主动探索、主动发展,使他们形成能力,打下扎实的写作基础。二用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小语教材为我们提供的知识非常宽泛,不仅有丰富的语言材料,还有感人的故事情节,因此在阅读教学中要有意地结合一些优秀范文来创设情境,引起学生的共鸣,从而达到读写结合。在教学妈妈的账单一课时,可以引领孩
10、子领会母爱的伟大和无私。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让他们回忆父母为自己都做了些什么,哪件事情让你印象深刻。学生会有感而发,受范文的影响,趁热打铁,孩子们都谈得很真实,很感人。有生病时父母为自己忙前忙后一夜未合眼的事例,有吃饭时父母舍不得吃把好菜夹给自己的事例等。这些都是写作很好的素材,孩子们表达起来都是有感而发。用范文来创设情境是最轻松便捷的途径。三在表演中创设情境。活泼好动、爱表现是儿童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课堂上选择社会生活学习中的人、事、某个场面,可以对课中内容进行表演,如小实验、课本剧;可以是一简单动作,例如擦黑板;可以模拟生活场景再现生活,如去商场购物、考卷带回家后、换妈妈等;有时也可以是
11、师生特意安排背书记成绩这一项目,对课后不要求背诵的长课文抽查,学生不会背诵,心情紧张,教室里沉闷,教师首先让班长背,班长支支吾吾背不出,满脸通红,教师宣布全班记零分,在学生焦虑、紧张之时,教师宣布不要背诵,只是开个玩笑,同学虚惊一场,如释重负,学会是亲身体验了这紧张时刻,然后议一议,趁热打铁进行练笔紧张的时刻,学生兴致高昂,有话可说,一气呵成,内容也具体了。从情境中,学生找到了写作的源头,同时,引导学生懂得生活其实并不单调,关键是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关注生活,培养自己积累作文材料的能力。在创设情境时要注意:作文指导中适时创设情境、降低难度,作文指导中,往往发现学生主题部分内容不具体,教师引导学
12、生创设情境,建立清晰的表象,减缓坡度。如有的学生写到了家庭音乐会,只提到了爸爸、妈妈表演了合唱,“我”表演了舞蹈,对人物的动作、神态缺乏细腻的刻画,轻描淡写,不能更好地突出中心,在读了文章后指出问题,请两位同学演示表演过程,情景的表现活生生地显现在差生面前,解决无话可写的问题,即使进行表扬鼓励。再如,看图习作中,画面静止不动,无声无息,学生根据仔细观察把握图意,展开合理想象,差生感到困难时教师有意识创设情境,展示图内外内容。理清观察的顺序,引导描绘人物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以帮助差生在具体形象的情境中练笔,消除了艰难情绪,增强了自信心。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学生愿意学习而不会学习,应当帮助他,哪怕前进很小的一步。而这一步将成为他的思维的情绪刺激的源泉。”创设情境进行体验习作,以观察为基础,以激发兴趣,扎实训练为核心,把学生独立的个性融于语言文字之中是进行作文指导的好途径。立个性之人、主体之人、真实之人,正是作文教学的崇高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