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学设计V3.0一、章节:宋词-以柳永望海潮为教学内容二、计划学时:一个课时三、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及作者背景 2.反复诵读,感知词之美 3.了解分析词表达的感情 4.学习柳词中的艺术特点四、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词意。难点:学习词中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等。五、教学媒体选择:视觉媒体:印刷品、黑板、教科书、幻灯等听觉媒体:口头语言六、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任务(1)视频内容:望海潮诗歌朗诵配字幕及重点词标识;词的起源、发展、分类等内容简介;课文写作背景和诗人简介; 选取依据及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衔接关系:让学生对课文有基本的理解认知,在课堂学习中能够跟上课堂讲解的内容,加深学生理
2、解同时也让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总结思考。 教学视频制作类型:计算机录屏式为主,不排除使用其他类型。囿于个人条件限制,无专业团队及设备支持;同时,本节课设计的视频主要是基础内容的导学,过繁过杂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所以选择此简单的方法。(2)测试内容(基于对课文熟悉程度):参差(cn c)堤沙 (d)珠玑(zh j)罗绮(q)叠yn(巘)箫鼓(xio g)千骑(j)凝y (噎)暮i(霭)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词的起源: 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
3、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3)学生任务:A假设你穿越到宋代与柳永相遇,并与之相伴,试将你们的遭遇写成一篇记叙文,课堂分享。(要求:能简述柳永生平的大事记;详细描述望海潮写作时背景,是揣摩作者写诗所表达的情感)
4、B. 仿本词写一首胜地胜景,课堂分享,运用了词中表达方式仿写。2.课堂活动:过程为了实现教学三维目标,设计将用任务驱动探索、小组讨论合作共同学习的教学策略。让学生从课前任务到课堂活动再到课后回顾,都能积极的参与,并学有所得,在今后这门课程的学习中能够自己学到更多知识。课前由抽签分成小组,小组人数6人为宜。Step1:课堂分享课前任务A课前视频中对柳永和词进行了详细介绍,任务A作用是能使学生了解柳永,体味词的写作背景以及柳永在慢词发展中的地位。深化学生对词的认知同时,让学生深刻认识一个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的杰出词人-柳永。该任务也是对提高对文学常识认识的方法,能够让学生有深刻印象。同时也是对学
5、生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的测试。此项任务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创造性的让学生学习到知识,激励学生自主学习更多的课外知识。 任务文章分享选取水平有差异的学生进行分享,分享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评价主要分析文章逻辑性、文采性、创造性。评价后课后进行修改,小组内个人文章展示,提出意见,评价后修改。Step2:回归文章,简要分析采用“你来提问我来答”的形式,解决学生问题,学习课文。同时也提高学生相互间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参与度。Step3: 课堂分享课前任务B小组选取展示,找寻名人名家的写景作品展示,学生聆听美。课文的重难点的学习,课文表达手法的学习,学生写作对于写景方面的提高训练,拓展学生思维
6、。能够发挥学生写作能力的同时,激发学生对于自然风光,祖国山河的热爱,在学习中感受美,并能运用学到知识表达美,传递美。评价标准:(1)能基于词句理解,整体感知词的情感。(考察学生对词句的基本理解)(2)对本词表达手法能够认知并进行基本使用。(加深学生理解)评价方式:学生互评并给出建议;教师给与指导意见3. 课后拓展:(1)寻找其它描写景物,表达情感的诗词,对比本词,讨论本词的写法及情感表达或其他方面的缺憾。(2)对学习进行总结,提出对此次学习的意见。七、学习评价:从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多方面准确评价,采取激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后,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课后任务,未到达本课学习目标的学生
7、进行再学习,直到达成目标。教学设计V2.2一、章节:宋词-以柳永望海潮为教学内容二、计划学时:一个课时三、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及作者背景 2.反复诵读,感知词之美 3.了解分析词表达的感情 4.学习柳词中的艺术特点四、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词意。难点:学习词中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等。五、教学媒体选择:视觉媒体:印刷品、黑板、教科书、幻灯等听觉媒体:口头语言六、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任务(1)视频内容:望海潮诗歌朗诵配字幕及重点词标识;词的起源、发展、分类等内容简介;课文写作背景和诗人简介; 选取依据及与课堂教学活动的衔接关系:让学生对课文有基本的理解认知,在课堂学习中能够跟上
8、课堂讲解的内容,加深学生理解同时也让学生可以有一定的总结思考。 教学视频制作类型:计算机录屏式为主,不排除使用其他类型。囿于个人条件限制,无专业团队及设备支持;同时,本节课设计的视频主要是基础内容的导学,过繁过杂影响学习者的注意力。所以选择此简单的方法。(2)测试内容(基于对课文熟悉程度):参差(cn c ) 堤沙 (d ) 珠玑(zh j )罗绮(q ) 叠yn(巘 ) 箫鼓(xio g )千骑(j ) 凝 y (噎 ) 暮 i(霭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
9、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3)学生任务:A假设你穿越到宋代与柳永相遇,并与之相伴,试将你们的遭遇写成一篇记叙文,课堂分享。(要求:能简述柳永生平的大事
10、记;详细描述望海潮写作时背景,是揣摩作者写诗所表达的情感)B. 仿本词写一首胜地胜景,课堂分享,运用了词中表达方式仿写。2.课堂活动:课堂分享评价标准:(1)能基于词句理解,整体感知词的情感。(考察学生对词句的基本理解)(2)对本词表达手法能够认知并进行基本使用。(加深学生理解)评价方式:学生互评并给出建议;教师给与指导意见3. 课后拓展:(1)寻找其它描写景物,表达情感的诗词,对比本词,讨论本词的写法及情感表达或其他方面的缺憾。(2)对学习进行总结,提出对此次学习的意见。七、学习评价:从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多方面准确评价,采取激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后,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课后任务
11、,未到达本课学习目标的学生进行再学习,直到达成目标。教学设计V2.1一、章节:宋词-以柳永望海潮为教学内容二、计划学时:一个课时三、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及作者背景 2.反复诵读,感知词之美 3.了解分析词表达的感情 4.学习柳词中的艺术特点四、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词意。难点:学习词中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等。五、教学媒体选择:视觉媒体:印刷品、黑板、教科书、幻灯等听觉媒体:口头语言六、教学过程设计:1.课前任务(1)视频内容:望海潮诗歌朗诵配字幕及重点词标识;词的起源、发展、分类等内容简介;课文写作背景和诗人简介;(2)测试内容(手写自测):参差(cn c ) 堤沙 (d )
12、 珠玑(zh j )罗绮(q ) 叠yn(巘 ) 箫鼓(xio g )千骑(j ) 凝 y (噎 ) 暮 i(霭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萧鼓,吟赏烟词的起源: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并在宋代发展到高峰。词即歌词,指可以和乐歌唱的诗体,即词是诗的一种,所以又称“长短句”、“诗余”、“曲子词”、“歌词”等。词牌和标题:词牌是一首词的词调的名称,词的标题是词的主要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的分类:按字数可分为小令(58字以内)、中调(5990字)长调(91字以上)按段的多少可分为单调、
13、双调、三叠、四叠等。(词的段落叫:阕或片) 按作家的流派风格可分为:豪放派的主要作家有苏轼、辛弃疾等;婉约派的主要作家有柳永、秦观、李清照、周邦彦等(3)学生任务:A假设你穿越到宋代与柳永相遇,并与之相伴,试将你们的遭遇写成一篇记叙文,课堂分享。(要求:能简述柳永生平的大事记;详细描述望海潮写作时背景,是揣摩作者写诗所表达的情感)B. 仿本词写一首胜地胜景,课堂分享,运用了词中表达方式仿写。2.课堂活动:课堂分享评价标准:(1)能基于词句理解,整体感知词的情感。(考察学生对词句的基本理解)(2)对本词表达手法能够认知并进行基本使用。(加深学生理解)评价方式:学生互评并给出建议;教师给与指导意见
14、3. 课后拓展:(1)寻找其它描写景物,表达情感的诗词,对比本词,讨论本词的写法及情感表达或其他方面的缺憾。(2)对学习进行总结,提出对此次学习的意见。七、学习评价:从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多方面准确评价,采取激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后,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课后任务,未到达本课学习目标的学生进行再学习,直到达成目标。教学设计V2.0一、章节:宋词-以柳永望海潮为教学内容二、计划学时:一个课时三、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及作者背景 2.反复诵读,感知词之美。 3.了解分析词表达的感情4.学习柳词中的艺术特点四、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词意。难点:学习词中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等
15、。五、教学媒体选择:视觉媒体:印刷品、黑板、教科书、幻灯等听觉媒体:口头语言六、教学过程设计:1.自主学习,课前认知,了解作者,知晓背景:视频作品简单介绍作者柳永生平及其与宋词发展之间的联系;课文写作的背景;望海潮朗诵视频,生僻字认知。布置给学生简单复述宋词发展、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的任务。2.解词释句,整体感知,:解释望海潮的词意,品味词中表达的情感。考察学生对词句的基本理解3.学习重点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品味语言,鉴赏形象:知人论世,关注诗题,细读诗注,疏通诗歌大意;寻找意象,品读诗句,理解诗中典故,深入理解内容,把握主旨,体味诗歌意境;判断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任务:仿本词写一首胜地
16、胜景,课堂分享,讲述运用了词中哪方面写法仿写。七、学习评价:从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多方面准确评价,采取激励的方式进行评价。对学生进行评价后,根据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课后任务,未到达本课学习目标的学生进行再学习,直到达到目标。教学设计V1.0一、章节:宋词-以柳永望海潮为教学内容二、计划学时:一个课时三、教学目标:1.了解词的知识及作者背景 2.反复诵读,感知词之美。 3.了解分析词表达的感情4.学习柳词中的艺术特点四、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反复诵读,理解词意。难点:学习词中艺术特点与表现手法等。五、教学媒体选择:视觉媒体:印刷品、黑板、教科书、幻灯等听觉媒体:口头语言六、教学过程设计:1.自主学习,课前认知2.了解作者,知晓背景3.解词释句,整体感知4.品味语言,鉴赏形象5.学习重点表现手法,分析表达效果七、学习评价:自我评价、小组互评、教师评价;从课堂学习和课外活动多方面准确评价,采取激励的方式进行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