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分析题考点汇总大纲1、 如何正确对待实现理想过程中的顺境与逆境?在顺境中前进,如同顺水行舟,天时、地利、人和等有利因素,使人们更容易接近和实现目标。但是顺境中得宽松气氛、优越条件,又容易使人滋生骄娇二气,自满自足,意志衰退。在逆境中奋斗,犹如逆水行舟,需要付出更大的努力和更多的艰辛,才可能成功。但是逆境只是增大了人们向理想目标前进的难度,而不是消解了实现理想目标的可能性。事物常常具有两面性,迎高潮而快上,乘顺风而勇进,这是身处顺境的学问,是善于抓住机遇不断丰富与完善自己的方式;处低估而力争,受磨难而奋进,这是身处逆境的学问,将压力变成动力之所为。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对人生
2、的作用都是双重的,关键是怎样去认识和对待它们,只要善于利用顺境,勇于正视逆境和战胜逆境,远大的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2、 如何正确认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要纠正两种认识偏向:有一种认识偏向,是用理想来否定现实。当发现现实并不符合理想的时候,就对现实大失所望,甚至社会现实采取全盘否定的态度。还有一种偏向,是用现实来否定理想。当发现理想与现实的矛盾时觉得实现理想很困难、很渺茫,认为还是“实际”一点好,不要做什么“理想主义者” ,对于现实中一些消极乃至丑恶的现象不愤怒、不斗争,甚至与之同流合污。之所以会出现这些认识误区,从思想方法上讲,是由于不能辩证地看待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理想和现实存在着对立的一
3、面。理想受现实的规定和制约,不能脱离现实而幻想未来。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与冲突,属于“应然”和“突然”的矛盾。理想与现实又是统一的,理想是在对现实认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现实是理想的基础,理想是未来的现实。一方面,现实中包含着理想的因素,孕育着理想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现实必定要转化为理想。另一方面,理想中也包含着现实,既包含着现实中必然发展的因素,又包含着由理想转化为现实的条件;在一定的条件下,理想就可以转化为未来的现实。脱离现实而谈理想,理想就会成为空想。3、 如何正确处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次重点)个人理想只有同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个人的向往和追求只有同社会的需要和人民的利
4、益相一致,才是有意义的。强调个人理想要符合社会理想,并不是要排斥和抹杀个人理想,而是要摆正个人理想同社会理想的关系。社会理想是个人理想的凝聚和升华,代表和反映着人们的共同愿望和根本利益,归根到底要靠全体社会成员的共同努力来实现,并具体体现在每个社会成员为实现个人理想而进行的活生生的实践中。当社会理想同个人理想有矛盾冲突的时候,有志气、有抱负的人可以作出最大的自我牺牲,使个人的理想服从于全社会的共同理想。4、 中华民族爱国主义优良传统的内涵热爱祖国,矢志不渝;“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位卑未敢忘忧国” ;“报国之心,死而后已”等名言,都寄托了对祖国矢志不渝的热爱和一片赤诚之心。天下
5、兴亡,匹夫有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深刻表达了中华民族的爱国情怀。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始终是各族人民的最高利益和神圣职责同仇敌忾,抵御外敌:中华民族爱好和平自由,但决不容忍外来的侵略和压迫,面对外来侵略,各族人民总是团结一致,同仇敌忾,奋起反抗。在中国历史上,所有侵略者最终都难逃失败。5、 爱国主义的时代价值内涵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继往开来的精神支柱爱国主义是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纽带爱国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动力爱国主义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力量源泉6、 经济全球化形势下弘扬爱国主义的必要性?(依据、原因)在经济全球化的条件下,
6、国家仍然是民族存在的最高组织形式,是国际社会活动中得独立主体。只要国家继续存在,爱国主义就有其坚实的基础和丰富的意义。我们在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必须坚定地捍卫自己国家的利益,这就更需要爱国主义的支撑。经济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是机遇,更是挑战。现实情况表明,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发展中国家不仅要面对经济方面的挑战,而且也必然要面对政治和文化上得挑战。西方发达国家利用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优势,竭力输出它们的政治观、价值观、文化观和生活方式,力图主导经济全球化进程,把发展中国家纳入西方的发展模式和发展轨道。在这种情况下,更需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维护本国、本民族的利益。7、经济全球化与当代大学生
7、的爱国主义及面对机遇和挑战,大学生如何把肩负的历史使命与爱国主义结合起来?人有地域和信仰的不同,但报效祖国之心不应有差别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祖国。科学无国界,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属于全人类的财富,但科学知识的运用不可能离开具体的国家,科学事业的发展和科学家的命运都与自己的祖国有着密切的关系。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我们要始终维护国家的主权和尊严经济全球化不等于政治、文化一体化是本质截然不同的概念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是一种强权政治和霸权主义行为推行政治、文化一体化是违背人类文明的发展规律,必然不能得逞大学生应当立志存高远,刻苦学习,磨炼意志,砥砺品格。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力量。经济全
8、球化是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我们只有勇于和善于参与经济全球化的竞争,才能加快我国经济发展,不断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以积极而理性的姿态参与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国家更快更好的发展。我们要正确处理热爱祖国与关爱世界、为祖国服务于尽国际义务、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的关系。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大学生尤甚要做到:第一,自觉维护国家利益;第二,促进民族团结;第三,维护祖国统一;第四,增强国防观念;第五,以振兴中华为己任。8、民族精神的内涵及弘扬民族精神的内容(次重点)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
9、族精神(注:爱国主义是精神核心,团结统一是立身之本)内容: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既要弘扬中国古代的民族精神,更要大力弘扬和培育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的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优良传统,培育出了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西柏坡精神、雷锋精神、 “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北京奥运精神等这些精神是中华民族长期形成的民族精神在现当代历史中震撼人心的新表现,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了富于时代精神的新内涵,使中华民族精神进入
10、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9、如何认识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关系?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紧密相连,时代精神是民族精神的时代性体现,民族精神是时代精神形成的重要基础和依托。两者的有机统一,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在五千年历史演进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中华民族又形成了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交融,已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共同构成中华民族自立自强的精神品质,成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动力。10、改革创新是时
11、代精神核心的必要性(依据、原因)改革创新精神表现为一种突破陈规、大胆探索、勇于创造的思想观念,表现为一种不甘落后、奋勇争先、追求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表现为一种坚韧不拔、自强不息、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改革创新是中华民族进步的灵魂,是我国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是中国共产党永葆生机的源泉。改革创新充分体现和吸纳了时代要求,为实践的发展注入鲜活力量。改革创新包括: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方面的创新(注意选择题考点)改革创新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必须建立在发达的生产力基础之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通过改革
12、创新,不断促进先进生产力的发展。改革创新是建设社会主义创新型国家的迫切需要。国情决定了我国不可能选择资源型和依附型的发展模式,只有通过全面的改革创新,走创新型国家的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就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不断增强科技的创新能力,增强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能力和强大竞争力。改革创新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11、怎样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当代中国人民精神风貌的集中写照,是激发社会创造力的强大力量。建设和
13、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创造性事业,只有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才能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大力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当代大学生要自觉投身于改革创新的伟大实践,要树立创新意识,发扬创新精神,确立与时代进步潮流相适应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努力走在全社会创新的前列,努力为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作出应有的贡献。注:(大致了解考点)爱国主义的含义和基本要求时代精神的内涵爱国主义与爱社会主义、爱祖国具有统一性的
14、原因为什么说爱国主义是历史的、具体的?怎样做一个忠诚的爱国者12、世界观与人生观的辩证关系问题(次重点)世界观和人生观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一方面,世界观决定人生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人生观。正确的世界观,是正确的人生观的基础,人们对人生意义的正确理解,需要建立在对世界客观发展客观规律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在这个意义上可以说,人生观从属于世界观,没有正确的世界观,也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人生观。只有树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才能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人生观。另一方面,人生观又对世界观的巩固、发展和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一个人的人生观发生变化,往往会导致世界观发生变化。现实生活说明,一个人即使曾经
15、树立起了正确的世界观,但在人生实践中,如果经不起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人生观的侵蚀,放弃了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那么,正确的世界观必然也会丧失。13、保持身心健康的途径和方法有哪些?(次重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掌握应对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首先要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其次要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自觉维护自身的身心健康)合理调控情绪(长期处于焦虑、抑郁等情绪中还会消磨自己的意志,甚至降低人的免疫力,容易导致心因性疾病的发生,影响身体健康)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进人际交往14、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本质是什么及应该坚持那些原则?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本质上是社会关系尤甚
16、是社会利益关系的表现形式第一,平等原则。平等待人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前提,同时要把自尊和尊重他人有机地结合起来。第二,诚信原则。诚信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保证。诚信包含着诚实和守信两方面的意思, “诚”是“信”的内在思想基础, “信”是“诚”的外在表现。诚信历来被视为处理个人与他人关系的基本准则。第三,宽容原则,宽容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必不可少的条件,宽容就是心胸宽广,大度容人,对非原则性的问题不斤斤计较。要善于把宽容与对坏人坏事的姑息迁就区别开来。第四,互助原则,互助是促进个人与他人和谐的必然要求。15、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第一,正确认识竞争。在社会生活中,竞争有多种表现形
17、式,一般说来,竞争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有助于激发竞争主体的进取心,有助于竞争主体客观地评价自我、扬长避短、展现才华、不断提高,从而有助于推动社会的发展。竞争也可能产生消极的影响,采取不正当手段进行的恶性竞争,既是人际交往的大忌也是个人品德修养的大忌。在竞争中要有规则意识,要守法守德,要讲风格、讲合作,不能把竞争与合作对立起来。第二,正确认识合作。一个人、一个群体的力量总是有限的。在当今社会竞争日益加剧的形势下,如何进行合作日益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当代大学生应当高度重视合作精神的自觉养成问题。第三,正确处理好竞争与合作的关系,从形式上看,竞争与合作是对立的而从本质上看,两者又是相互伴随、相互统一
18、的。竞争离不开合作,竞争获得的胜利,通常总是某一群体内部或多个群体之间通力合作的结果,合作也离不开竞争,没有竞争的合作就缺乏活力。竞争促进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合作又增强竞争的实力,正是这种竞争中得合作和合作中的竞争,推动着人类社会不断发展和进步。要鼓励竞争、提倡竞争、保护竞争,同时又要提倡合作、提倡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16、如何促进个人与社会的和谐?(个体性与社会性的关系、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关系、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个人权利与社会责任的关系)正确认识个体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关系:(人具有个体性,有其特定的思维、行为方式和需要人又具有社会性,人是社会的人,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在社
19、会中获得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任何个人的个体性都打上了深深的“社会性”的烙印。人的个体性与社会性是辩证统一、相辅相成的。人的个体性中蕴含着社会性。人以个体的形式存在,同时又以社会的形式存在。在生物本能上,人只有在社会中才能获得生命生存和延续的条件;在自身价值的实现上,也只有在社会关系中才能找到途径和可能。人的这种社会性,意味着人必须经过充分的社会化的洗礼,使个体性与社会性统一起来,才能获得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基本条件。人的个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在人的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认识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的统一关系:人作为独立的个体存在,有维持个体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需要。但是,人的需要不同于动物的需要,即使
20、是人的本能需要,也深深地打上了社会历史的印记,成为一种社会性的需要。人的需要的满足,只能借助于社会,凭借一定的社会关系,通过一定的社会方式实现。因此,个人需要不纯粹是个人的,它或多或少是社会需要的反映,受社会物质和精神文化发展水平的制约。社会需要也不是脱离个人需要独立存在的,社会需要是个人需要的集中体现,是社会全体成员带有根本性、全局性需要的反映。孤立地、不联系社会需要来考虑个人需要,将使个人需要失去基础和条件,还可能导致个人欲望、个人需要的无限膨胀,最终不仅不能使个人需要得到满足,甚至还可能使个人走上危害社会、违法犯罪的道路。正确认识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的统一关系: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归根结底是
21、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的关系。个人与社会都有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个人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个人利益,社会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体现在社会关系中就是社会整体利益。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个人利益与社会整体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社会利益离不开个人利益,个人利益也离不开社会利益。社会整体利益不是个人利益的简单相加,而是所有人利益的有机统一,它体现了作为社会成员的个人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是个人利益得以实现的前提和基础,同时它也保障着个人利益的实现。个人应自觉地维护社会的整体利益。当个人利益与社会利益发生矛盾时,个人利益要自觉服从社会利益。正确认识享受个人权利与承担社会责任的统一关系:个人的权利是在社
22、会中获得的,没有社会,个人的权利就无从谈起。离开了个人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个人的权利也就无从实现。因此,享受个人的权利与承担社会的责任是统一的。但是承担社会的责任并不与享受个人的权利简单对应,在道德要求上,不应把是否享受个人权利作为承担社会责任的先决条件。承担社会的责任,为社会作贡献,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必不可少的前提。只有人人承担起自己应尽的责任,为社会多作贡献,社会的财富才能不断增加,才能为人们享有权利提供雄厚的基础。个人也只有在承担社会责任中,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健全、品德高尚、自我价值也才能得到充分实现。17、应当如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的关系?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人来源于自然界又依存于
23、自然界,人永远是自然界的有机组成部分。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是以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为前提条件的,没有自然界就没有人本身。科学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人与其他自然存在物不同,人有意识、有意志、能动的自然存在物,人并不是消极地依赖自然界生活,而是根据自身的需要利用和改造着自然,人类本身也在对自然的改造活动中不断发展自己。因此,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是人类以及人类的每个个体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深入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人与自然的关系以生产劳动为中介,而生产劳动一开始就是社会性的,人类正是在与自然发生关系的过程中结成了社会关
24、系,人与自然的关系反映了人与人的关系。因此,人与自然关系的协调,最终取决于人与人关系的协调。脱离人与人的社会关系,就不能从根本上认识和解决当代世界出现的尖锐的环境和资源问题。建设生态文明,是党的十七大首次提出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生态文明是人类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形成的文明成果,它表现为人与自然和谐程度的进步。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一定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牢固树立生态文明观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努力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25、。注:(大致了解考点)人生观及人生目的各自的内涵人生目的在人实践中有重要作用的原因人生态度的内容、义务、意义第二节创造有价值的人生相关概念了解(2011 年 37 题考过)18、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主要内容?注重整体利益、国家利益和民族利益,强调对社会、民族、国家的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公义胜私欲”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根本要求。名言:“夙夜在公” “以公灭私,民其允怀” 、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都显示了强烈的为国家、为民族而献身的精神)推崇“仁爱”原则,追求人际和谐(“仁者爱人” 、 “推己及人”关心他人;“己所不欲勿施于
26、人” 、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孔子认为“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孟子也强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荀子则强调“仁者自爱” 。墨子从人和人之间的相互尊重和功利原则的角度,提出“兼相爱、交相利”的思想。从仁爱精神出发,我国古人主张“和为贵”提出了“亲仁善邻,国之宝也”的思想,强调社会和谐,讲求和睦相处。 )讲求谦敬礼让,强调克骄防矜(谦既自谦,虚以处己;敬既敬人,礼以待人;“恭敬之心,礼也” 、 “凡人之所以为人者,礼义也” 、 “不学礼,无以立” 、 “礼,人之于也。无礼,无以立” 、 “事思敬” 、 “不居功” 、 “择善而从” )倡导言
27、行一致,强调恪守诚信(“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 “养心莫善于诚” 、 “民无信不立” 、 “诚信之德在与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讲究信用,遵守诺言” )追求精神境界,把道德理想的实现看作是一种高层次的需要(“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 “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 “是非之心,智也” 、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重视道德践履,强调修养的重要性(“克己” 、 “修己”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吾日三省乎吾身” 、“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 “慎独” 、 “以人为镜” 、 “三思而后行
28、” )19、如何正确对待中华民族优秀道德传统?(次重点)中华民族的道德传统是一个矛盾体,具有鲜明的两面性。属于精华的部分,表现出积极、革新、进步的一面;属于糟粕的部分,表现出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所以,既反对全盘继承、全面照搬的文化复古主义,又反对全盘否定、全面抛弃的历史虚无主义。要以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采取批判继承、弃糟取精的态度来对待传统道德。今天,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剔除那些带有明显的阶级性和时代局限性的成分,继承和弘扬优良的道德传统,结合时代特点推陈出新,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得到弘扬和培育。对待传统道德的问题上,要反对两种错误思潮。一种是文化复古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之所以落后,
29、就是因为传统文化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的失落。另一种是历史虚无主义思潮,认为中国传统道德从整体上来说在今天已经失去了价值和意义,不能满足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必须从整体上予以全盘否定。这两种思潮都是错误的,都割裂了共性和个性、抽象和具体、一般和个别、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复古论在对待中国传统道德的问题上,只承认其一般性、普遍性而否定其个别性和特殊性,把传统的东西与现代的事物完全等同,这实际上是否定道德的历史和发展,虚无论则只承认中国传统道德的个别性、特殊性,而否定中国传统道德的一般性、普遍性,这实际上也就是割断了道德历史继承性。20、为什么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次重点
30、)市场经济可以和不同的经济制度与政治制度相结合。要把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制度有机结合起来,离不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和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加快社会主义道德文化建设,有助于保证市场经济沿着社会主义轨道有序健康的发展。实践证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也有利于增强人们的自立意识、竞争意识、效率意识、民主法制意识和开拓创新意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社会的道德进步。但也看到,市场自身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如趋利性、自发性等也会反映到道德生活中来,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上,容易诱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消极现象。这些
31、因素都会干扰社会主义的道德建设,阻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物质贫乏不是社会主义,精神空虚也不是社会主义。任何时候都不能以牺牲精神文明和道德建设为代价换取经济的一时发展。适应新的形势和要求,建立和完善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确立全体社会成员共同遵循的价值导向和行为准则,已成为当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紧迫任务。21、怎样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次重点)要坚持公民承担社会责任与社会尊重个人合法权益相一致,先进性要求与广泛性要求相结合,着力培养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
32、观念,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提供良好的道德环境和有力的道义支撑。要正确处理竞争与协作、自主与监督、效率与公平、先富与后富、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等关系。要正确认识和运用物质利益原则,树立正确的义利观要正确发挥社会主义道德对市场经济的价值导向作用,形成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规范。22、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什么?为什么?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具有深刻的理论依据和坚实实践基础原因:第一,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人际关系的客观要求。在我国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条件下,每个社会主义的劳动者和建设者都在为社会、为他人同时也是为自己而劳动和工作。在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基础上
33、,在全体人民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在整个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可团结互助、平等友爱、共同进步的人际关系。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权利和义务不再分属于两个对立的阶级,而是统一于人民自己身上,每个人都是服务对象,又都为他人服务,全体人民通过社会分工和相互服务来实现共同利益。第二,为人民服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要求。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主体必须通过向社会和他人提供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品,建立满足社会和他人需求的良好信誉,既通过为社会和他人服务并为其所接受以实现自己的利益。这说明,为人民服务与市场经济并不是必然对立的。每个市场主体要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更自觉、更积极、更规范地在自主的基
34、础上为人民、为社会服务,要求市场主体把自身的特殊利益同国家和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23、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原则是什么?为什么?(次重点)在社会主义道德体系中,集体主义原则是指导人们行为选择的主导性原则原因:第一,这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当家做主,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根本上得一致性,使得集体主义应当而且能够在全社会范围内贯彻实施。长期以来,集体主义已经成为调节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的最重要的原则。第二,也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有机结合的,从这个意义上讲,集体主义不但与社会主义
35、市场经济相契合,而且也正是发展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注(大致了解考点):如何正确处理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24、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主要内容?(次重点)答: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25、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的原因?(次重点)第一,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第二,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更加需要大力倡导诚实守信的美德。首先,诚实守信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活动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市场经济是讲究信用的经济,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更要注意发挥包括诚信在内的社会主义道德对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巨大作用。市场经济
36、越发达,对诚实守信的道德要求就越高。其次,诚实守信是职业道德的一项基本要求。最后,诚实守信是做人的一项基本道德准则。第三,诚信既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应当遵循的基本准则,也是一个社会维持正常秩序和有效运行的必然要求。就个人而言,诚实守信是高尚的人格力量;就单位而言,诚实守信是宝贵的无形资产;就社会而言,诚实守信是正常秩序的基本保证;就国家而言,诚实守信是良好的国际形象。公民道德建设以诚实守信为重点,既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又是对当代中国道德建设实践的正确反映。实践证明,把诚信建设作为公民道德建设的重点来抓,能够带动和促进整个公民道德建设取得实际效果和实质进展。26、为什么大学生要自觉
37、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次重点)大学生的诚信意识、诚信行为、诚信品质,关系良好社会风尚的形成,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大学生要肩负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使命,就必须自觉加强诚信道德建设,把诚信作为高尚的人生追求、优良的行为品质、立身处世的根本原则。第一,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信念的基础第二,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第三,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注(大致了解考点):公共生活的特点维护公共秩序对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维护公共秩序的两种基本手段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2010 年 37 题)公共生活中法律规范的作用(注
38、意各个作用具体的区分,选择题考点)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注意依法处理职业活动的纠纷问题)家庭美德的基本规范及婚姻家庭法律规范(注意家庭关系的种类划分)27、如何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择业和创业虽然强调发挥个人的主动性,但也不完全是个人随心所欲、纯粹由自己的兴趣和意愿所决定的。职业是社会分工的结果,职业生活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个人的选择必须和社会的需要结合起来。树立正确的择业观:第一,树立崇高职业理想,重视人生价值实现。职业活动是人谋生的方式和手段,但职业对于人来说并非只有工具的意义,它还具有目的性,既它是人奉献社会、完善自身的必要条件。因此,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不仅是为了拓展职业的价值领域
39、,更是为了提升人生观、价值观的境界。应把职业视为一生所追求的事业,它蕴含着人们的人生理想和信念。第二,服从社会需要,追求长远利益。择业固然要考虑个人的兴趣和意愿,但是,社会需求对择业有很大的制约性。从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来看,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要更多地考虑到社会的需要,把自己对职业的期望与社会的需要统一起来,以积极主动的态度面对就业问题。第三,打下坚实基础,做好充分准备。择业需要以自身的能力和素质为基础。机会总是垂青于有所准备的人。一个人有了真才实学,就能够适应多种岗位,更有利于自己的就业。树立正确的创业观:第一,要有积极创业的思想准备。择业是起点,创业是追求。创业是拓展职业生活的关键环节。第二
40、,要有敢于创业的勇气。创业艰苦磨难多。因此,只有创业的思想准备是不够的,还需要创业勇气,有勇气者才敢于创业、善于创业和成功创业。做一个真正的创业者,这是当代大学生应有的精神品格和时代风貌。第三,要提高创业的能力。创业需要勇气,但需要的是智勇。大学生在创业的问题上出科要具有立足创业、勇于创业的思想准备之外,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创业能力。28、法律的含义及其本质?(次重点)含义: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反映由特定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所决定的统治阶级意志的规范体系。本质:第一,从法律所体现的意志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工人阶级领导下得广大人民意志的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既具有鲜明的
41、阶级性,又具有广泛的人民性,体现了阶级性与人民性的统一。第二,从法律的实质内容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社会历史发展规律和自然规律的反映,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和先进性。第三,从法律的社会作用来看,我国社会主义法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顺利发展,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法律保障。29、法治与法治有何区别?“法治”与“法制”是有一定内在联系但内涵上有重大差别的两个词。其中, “法治”是一种与“人治”相对应的治理国家的理论、原则、理念和方法。 “法制”则是国家法律和制度的简称。法制是一种社会制度,属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层面。法制是一个静态的概念和工具性的概念,即便是反动腐朽的政权也要建立法律制度。既法制是一个
42、中性概念,既可以为专制政治所用,也可以与民主政治相结合。因此,不能说有法制必有法治。法治是一种社会意识,属于法律文化中的观念层面。法治与人治是相对立的两种治国方略和两种法律文化。法治则强调的是对法的价值追求,法治是一项社会工程、一种治国方略和一种价值目标。注(次要考点):弘扬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内容及其内在联系?自由平等观念的最为核心的内容?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观念的表现?公平正义观念的内容?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性质及关系?法律思维方式的特征及培养途径?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的意义及如何维护社会主义法律权威?宪法的特征及基本原则?预测试题汇总:1、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是否要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为什么?面对
43、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大学生如何把自身肩负的历史使命和爱国主义结合起来,做一个忠实的爱国者?2、为什么抗灾救灾斗争铸就的伟大抗灾救灾精神,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高度升华和集中表现?3、为什么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要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如何理解道德和法律是建立和维护社会秩序的两种最基本的手段?4、建设法治国家为什么是成熟的社会主义的标志?法治与法制有何区别?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阐述我国宪法的特征、基本原则及在法治观念的主要内容有哪些?5、针对“大学生村官”现象,谈谈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怎样的择业观?如何理解“在艰苦中锻炼,在实践中成才”这句话?6、
44、就业难往往使得大学生理想受挫,如何理解理想与现实的关系?如何正确对待理想实现过程中得顺境与逆境?当前就业市场上存在对女性的歧视问题,我国宪法和劳动法对女性平等就业提供了哪些法律保障?当代大学生应当确立怎样的创业观?7、谈谈拜金主义和极端个人主义等错误人生观的本质是什么?什么样的人生观才是科学高尚的人生观?什么样的人生态度才是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8、个人与他人和谐相处的原则是什么?应当如何正确认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9、促进个人与社会和谐应当正确认识哪几个方面的关系?这几个方面的关系上升到法律层面就表现为法律权利和法律义务的关系,应当如何正常理解法律权利与法律义务的关系?10、应当如何促进人与自然
45、的和谐关系?环境立法应当遵循哪些原则?11、 “国而忘家,公而忘私”的名言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哪个方面的内容?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该原则应该如何理解?我国宪法对于我国的国体和政体是怎么规定的?12、最近社会上出现了公共汽车司机帮扶摔倒在地的老人反遭诬陷的事件,幸亏现场录像给司机证明了清白。帮扶老人这件事,分别体现了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中哪些方面的内容?民事行为应当尊重社会公德,体现了民法的什么原则?用现场录像证明自己清白体现了什么样的法律思维?13、网络发展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在网络生活中加强社会公德自律?网络立法应该坚持哪些原则?14、 “暴力拆迁”和“钓鱼执法”等侵犯老百姓合法权益的事件违反了我国行政法的什么原则?如何理解公平正义的法治观念和讲程序的法律思维?15、为什么要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而不能搞三权分立?(09 年的六个为什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