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语言学史概要1、 语言学史的研究对象:1.语言研究的一般情况和方法论原则发展的历史;2.历史比较语言学和各语系语言研究的历史;3.普通语言学的历史及其主要派别。2、 史勒格尔 1808论印度人的语言和智慧 他在这本书里第一次用上“比较语法”这个名词3、 普通语言学奠基者洪堡特 代表作:人类语言结构的多样性 主要观点:第一,人天生有创造语言的能力,语言是一种创造能力,而不是客观结果。正是因为如此,人才能运用有限的语言手段创造出无限的语言行为;区分语言和言语;第二,语言的特性是其民族的特有财产,“语言具有社会性”;第三,创立了语言的形态分类法,区分了四种语言类型,孤立语、粘着语、屈折语和合体语。4
2、、 法兰西学派代表人物梅耶和房德里耶斯5、 词与物学派代表人物舒哈尔德 研究词与物之间的关系,主张从词义方面去研究词的历史6、 机械主义代表人物布龙菲尔德7、 伦敦学派 弗斯8、 17世纪中期,唯理语法学派在法国正式形成,其代表人物是阿尔诺和朗斯洛。该学派又被称为“波尔罗瓦雅尔语法学派” ,这是因为他们的代表作普遍唯理语法是在巴黎郊区的波尔罗瓦雅尔修道院里编成的。普遍唯理语法又名波尔罗瓦雅尔语法,1660年出版,共四万字,是一部专门从逻辑角度研究语法的专著。9、 乔姆斯基衡量语法三个标准:观察充分性标准 最低标准 描写充分性标准 较高标准 解释充分性标准 最高标准10、自然主义学派代表人物:施
3、莱赫尔、缪勒 主要观点:把语言看作一种自然的机构,要采用自然科学的方法去研究语言。语言进化的三阶段:把语言的发展比之于一棵植物的生长。 施莱赫尔 德印度日耳曼系语言比较语法纲要 历史比较语言学第一期(1870年前)代表人物 对古印欧语的“重建”根据“重建”的结果认为古印欧语只有九个元音和十五个辅音11、新语法学派(青年语法学派)总结了语言变化的两个规律:语音定律无例外(每一个例外都有规律),类推原则 发现古印欧语中曾有两个做领音的鼻音m和n,还有两个做领音的r和l;主要观点:人类言语的机构有心理和物理两个方面。语言比较研究的首要任务就是要弄清楚这个机构活动的性质。只有对这个机构活动的组织和形式
4、有更正确的认识才能够知道语言中的一切创新都是由个人产生的,才能够从语言历史中所发现的变化抽象、概括成方法论的原则。12、13、14、隋朝 陆法言 切韵 我国规模最大的韵书15、历史比较语言学:定义:把各种语言放在一起加以共时比较或把同一种语言的历史发展的各个不同阶段进行历时比较,以找出它们之间在语音、词汇、语法上的对应关系和异同的一门学科。作用:一方面可以研究相关语言之间结构上的亲缘关系,找出它们的共同母语,或者明白各种语言自身的特点, 对语言教学起到促进作用;另一方面,可以找出语言发展、变化的轨迹和导致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意义:人们才开始懂得跨出本族语言的范围去寻找它的亲属语言,语言成为一
5、门真正的、独立的科学。16、格里姆定律:梵文的浊送气塞音(bh-, dh-, gh-),对应希腊文的清送气塞音(ph-, th- kh-), 对应拉丁文的擦音(f-, f-, h-),对应日耳曼的浊塞音(b-, d-, g-)。梵文、希腊文、拉丁文的浊塞音(b-, d-, g-),对应日耳曼的清塞音(p-, t-, k-)。梵文、希腊文、拉丁文的清塞音(p-, t-, k-),对应日耳曼语的擦音(f-, th-, h-)。17、印欧语系各语言原来都是屈折语,原始的印欧语的名词有3个性,3个数和8个格的变化(例如俄语这个特点保存得比较完好);广泛利用词缀和词干元音音变来表达语法意义;名词和大部分
6、形容词有格、性和数的变化;动词有时态、语态和语体的变化,主语和动词在变化中互相呼应。另外,印欧语系各语言的词都有重音。但是许多语言,例如英语形态已经简化,向分析语转化。此外,像法语和保加利亚语的语法规则也开始简化。18、汉藏语系,用汉语和藏语的名称概括与其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群。中国为该语系使用人数最多的国家,中国绝大多数民族多为汉藏语系民族。汉藏语系中各语言的主要特点: 1、有声调2、单音节词根占多数3、有量词4、有量词5、使用虚词和语序作为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19、德国语言学家J.施密特则提出了印欧语言传播的“波浪理论”(又称“波浪说”),以取代施莱赫尔的“谱系树”之说。施密特认为,原始印欧语由许多方言组成,其中心的语言成分从中心区向四周做波浪式传播。印欧诸语言由一系列共同语言特征联结在一起,这些语言之间并无明确的界限,是逐渐地,不明显地从一种语言过渡到另一种语言。他的理论对印欧语研究产生过较大影响。现在世界上许多地区的“语言联盟”现象是“波浪理论”的一个很好的印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