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0 中国总部经济发展报告坚持以总部经济为龙头 实现武昌区发展新飞跃武汉市武昌区滨江滨湖,是辛亥首义之区,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省会资源和科教优势吸引了大量金融机构、文化产业、大型企业聚集。建设公司总部区,发展总部经济,是 2003 年武昌区委、区政府在适应宏观经济形势变化、全面客观分析区域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的基础上,提出的重要发展战略。经过 6 年的努力,武昌公司总部区初具规模,总部经济已经成为带动武昌经济社会发展的“龙头”。2003 年以来,地区生产总值、全口径财政收入、区级财政收入分别保持 14%、 25.9%和 27.5%的年均增幅。一、武昌区总部经济龙头带动效应凸显近年来,武昌
2、区不断加大总部经济推进力度,通过构建政策框架,完善服务体系,优化发展环境,取得显著成效,总部经济对武昌发展的龙头带动效应明显。(一) 总部企业的聚集效应不断增强从 2003 年起,武昌提出打造公司总部区,中铁十一局、中建三局等一批有实力的企业先后迁入武昌,华夏银行武汉分行、兴业银行武汉分行、国家进出口银行湖北省分行、中国出口信用保险、中国人寿保险、渤海财保、法国阿尔斯通、联想集团、香港华润置地、保利集团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企业集团也纷纷在武昌设立区域分支机构。截至 2008 年底,武昌区已集聚各类总部型企业 118 家,其中,国际国内大企业总部、区域总部 71 家,省内大中型企业总部 39 家,
3、在区外有三个以上分支机构的武昌本土企业总部 8 家。总部企业中的金融业优势明显,人民银行湖北省分行、省银监局、省证监会、省保监局均集中在武昌,金融管理机构与金融总部企业聚集,金融网点密布,银行、保险、证券、信托、投资、担保等金融门类比较齐全,中南路中北路“金融街”初步形成。截至 2008 年底,武昌共有金融企业 1177 家(见表 1),其中注册资金1000 万元以上金融企业 385 家,总部型金融企业 50 余家。(二) 总部经济的引擎作用不断显现武昌区是“一五”、“二五”时期国家重点工业基地。随着城市的发展,传统税收大户武锅、武重、武车等大型工业国企陆续搬迁。为顺应制造业外迁、经济转型和产
4、业升级的趋势,武昌区委、区政府提出“退二进三”,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推进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目前在 118 家总部型企业中,制造业仅有9 家。四大产业为主的现代服务业比重逐步增加,已成为武昌区经济发展中的主要增长点。截至 2008 年底,公司总部区核心区域企业总数达到 8800 余家,税收过千万元企业 78 家,过亿元企业 5 家,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 24.5 亿元,占全区税收总量的 49.42%,2003 年以来年均增长 27%,成为拉动财政收入快速增长的中坚力量。(三) 促进了现代服务业的提档升级总部经济的发展带动了一大批为总部服务的金融、保险、法律、信息、商贸、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企业的迅速
5、聚集,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升级。如武昌高新科技产业里的能源开发、信息及 IT 产品研发、销售等类型企业占据重要位置,这些企业在武昌落户的主要原因,在于华中电网、湖北能源集团以及湖北电信等一批总部企业聚集所带来的产业关联效应。同时,总部经济聚集对消费也具有较强的带动作用。酒店、餐饮业高档化、规模化趋势明显。2008年底武昌区主营业收入超过 1000 万元的餐饮企业 24 家、星级酒店 16 家。全区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比重以及对财政收入的贡献率逐年上升,分别由 2006年的 64.19%和 82.1%提高到 2008 年的 67.51%和 88.67%。(四) 带动了城市发展水平不断提升总
6、部经济的发展以城市软硬件环境的改善为基础,“倒逼”城市功能的不断优化,促进了城市形象的提升。一是总部楼宇扮靓城市景观。总部企业的加快聚集,以及更多的关联企业落户,形成了对高档写字楼宇旺盛的租售需求,推动了商务楼宇的迅猛发展。截至 2008 年底,总部区核心区域内各类商务楼宇 65 栋,总建筑面积 188.3万平方米,全区在建拟建商务楼宇 34 栋,总建筑面积 186 万平方米。以洪山广场为中心,以中南路、中北路为主轴的武昌总部经济核心区高档楼宇林立,成为武昌城市发展的重要标志。二是城市个性魅力凸显。近三年市、区先后投资近 30 亿元,加强道路建设,城区基础设施日益完善,各项公共配套逐步到位。实
7、施“蛇山透绿”、湖泊污染治理等工程,城市绿化覆盖率达到 38.3%,湖泊水质不断改善,为武昌总部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生态环境。加强武昌古城建设与保护,不断发掘武昌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丰富了武昌总部经济的文化内涵。三是公共服务优化升级。改革政务运行机制,打造效率政府。实行行政审批、企业服务、行政投诉“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区级行政审批事项由 139项精简到 57 项,行政审批效率明显提高。建设最干净最整洁城区,在全市率先形成“以区为主、街为基础、区街联动”的城市管理体制,双创(创“市民满意路”和“市容环境达标街”)工作连续 5 年位居全市第一。建立综治工作领导责任体系、治安防控体系、维稳工作体系,
8、建设“平安武昌”。刑事警情连续三年下降 5%以上,继 2006 年被评为省级平安区以来,2009 年武昌区被中央综治委授予 20052008 年度“全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集体”荣誉称号。二、推动总部经济加速发展的主要做法加快发展总部经济是新一轮城市竞争的迫切需要。针对总部经济发展对空间布局、政策引导和环境塑造的高要求,武昌区委、区政府在遵循市场机制的基础上,站在城区总体发展的高度加强宏观规划与引导,多举措促进总部经济加快发展。(一) 优化城市功能,不断增强经济辐射、吸纳能力立足区位优势和资源禀赋,全面实施“321”工程,进一步完善区域功能布局,提升城市品质,促进与总部经济相适应的先进生产要素
9、的聚集。一是建设“三大功能区”,优化总部经济空间布局。加快武昌千年古城的保护与建设,范围约 7.7 平方公里,以蛇山自然生态轴线和红楼首义人文景观轴线为骨架,规划建设首义历史文化区、蛇山自然生态区、解放路商贸步行区、农讲所红色旅游区和昙华林风貌体验区,展现武昌历史文化底蕴和个性魅力。目前已完成阅马场交通综合整治工程和首义文化公园建设,整治扩建了长春观公园、户部巷、五大会址,修缮了昙华林历史街区。到 2011 年辛亥革命100 周年之前,武昌古城的保护与复兴将取得重大进展。加快建设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打造中南路中北路金融街为重点,利用武重等一批大中型工业企业外迁,加快开发建设高档金融商务楼宇,引
10、进金融、投资、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已聚集了 1129 家金融企业,居全市城区第一位。加快建设滨江商务区,规划在长江大桥与二桥之间的临江地区建设集新型商务办公、休闲娱乐、高档酒店于一体的多元化高档商务区,总用地规模 277 公顷,已完成前期规划设计,引进了大连万达集团、香港运高世纪集团投资开发。二是推进“两改”,促进城市基础设施协调发展。加快推进城中村改造和旧城改造,已经启动余家头村、团结村、三角路村、姚家岭村改造工作,完成了农讲所周边、积玉桥片等区域的旧城改造项目,保安街一期、文明路 B 片等旧城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城市面貌得到较大改善。三是实施“一保护”,提升环境生态水平。加强湖泊、山体保护,实
11、施生态修复工程。辖区内东湖、水果湖、四美塘等主要湖泊达到 V 类水质,推进蛇山南坡、小洪山北侧显山透绿,展现武昌山水相依的城市自然风貌。(二) 加强产业规划,积极培育、发展优势产业按照总部经济与产业导向相结合的原则,武昌区委、区政府确定了以总部经济为龙头,重点发展金融保险、文化创意、高新科技、商贸旅游的“1+4”产业发展格局,并深化研究总部经济和四大产业发展规划,对各类要素资源加以引导,促进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一是大力发展金融保险业。通过规划引导、政策扶持,重点引进省、市级银行、保险、证券机构和上市公司等大型企业总部和区域总部入驻,支持信托、担保、投资等金融中介服务机构发展,开展小额
12、贷款公司试点,完善金融产业和金融配套服务体系。二是大力发展文化创意和高新科技产业。坚持“龙头企业+园区”的发展思路,充分发挥武昌科技文化优势,利用优惠政策,加强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加快推进湖北省现代科技创业中心、中部信息安全产业基地、昙华林艺术村等产业园区建设,带动科技、文化产业发展。通过政府推动和政策扶持,重点打造“中部设计之都”和“东湖西岸文化产业带”,支持文化、设计“龙头”企业做强做大,形成产业群。三是大力发展商贸旅游业。重点在洪山广场周边至民主路、首义广场周边至解放路、徐东地区等区域,打造商贸娱乐特色街区,促进商贸娱乐产业扎堆经营。加强武昌旅游业的策划、组织和宣传,引进旅游开发
13、公司加大精品旅游线路和重点旅游景区的策划推介,形成旅游、商贸、饮食、娱乐互动发展的良好态势。同时发展壮大民营经济,以优惠的政策和优质的服务支持民营企业发展,通过促进银企对接等方式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形成一批专业化、竞争力强的民营企业群体,增强区域经济的活力。(三) 狠抓楼宇建设,努力开拓发展新空间商务楼宇是发展总部经济、开展招商引资的重要载体。近几年,武昌区委、区政府坚持以商务楼宇项目为抓手,加快楼宇建设,努力为总部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发展创造空间。一是加强规划和土地储备。针对中心城区土地资源日益紧缺的现状,对中北路、沿沙湖周边和临江地区等重点区域加强规划控制,规定只能用于高档酒店、高档写
14、字楼、高档商业建设和企业总部、大单位办公。积极推进土地储备,收集和掌握企业土地需求信息,做好土地的供给和需求的对接工作。二是强化楼宇建设的跟踪服务。建立区领导联系商务楼宇项目工作制度,协调解决商务楼宇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和具体困难。辖区内所有商务楼宇项目全部进入区级项目审批“绿色通道”,实行全程代办、特事特办,加快楼宇项目建设进度。对在建楼宇,加强跟踪服务,及时掌握建设信息,组织职能部门协调解决建设中的问题,确保商务楼宇按时建成完工。对已建成楼宇,建立商务楼宇信息员制度,及时掌握建成楼宇的相关信息,做好楼宇企业的引进工作,积极、主动地上门为入驻楼宇的企业提供服务。今后几年,每年将增加 40 万平方
15、米以上的商务楼宇投入使用。三是提升商务楼宇档次。鼓励实力较强的大企业投资建设 5A 级商务楼宇,带动楼宇经济加快发展。加强新建楼宇的招商工作,重点引进金融保险、法律会计、广告中介、信息服务等行业的“龙头”企业总部,逐步形成一批金融楼、科研楼、中介服务楼等专业楼宇。对已完成招租的楼宇从提升物业品质入手,引导物业管理公司不断创新服务项目,提供人性化服务和管理,满足楼宇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四) 完善激励政策,吸引各类总部企业入驻产业激励政策是发展总部经济的“催化剂”,能够降低企业生产经营成本,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武昌区委、区政府在落实现有优惠政策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完善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财政扶持政策
16、,出台鼓励高档楼宇、高档酒店、高档商业“三高”项目、产业园区建设等激励政策。一是新注册登记的总部企业,区级财政年度贡献额达 50 万元以上的,连续两年按企业对区级财政年度贡献额的 50%奖励企业。同时,按第一年度企业对区级财政贡献额的 2%给予法定代表人一次性奖励。二是对迁入武昌的国内 500 强企业总部、省级银行、上市公司总部补贴200 万元开办费。三是对年纳税额 1000 万元以上的世界 500 强企业区域总部、国内 500强企业总部和省级银行,5 年内每年按企业对区级财政贡献额的 50%给予奖励,累计最高额为 800 万元。四是新设立、新迁入的金融企业总部和上市企业总部,年度区级财政贡献
17、达到 100 万元以上,在武昌购买办公用房,按购价的 8%给予补贴。五是鼓励投资建设高档酒店、商场和写字楼。对新开发建设五星级及以上酒店的企业,从酒店经营之日起,5 年内每年按酒店对区级财政贡献额的 50%给予奖励,累计最高额为 500 万元。对新开办的知名百货品牌商场,5 年内每年按企业对区级财政贡献额的 50%给予奖励,累计最高额为 300 万元。对新开发建设的 5A 级写字楼的企业,按该楼宇销售所形成的区级财政贡献额的 50%给予奖励;采取租赁方式经营的,5 年内每年按写字楼租金收入所形成的区级财政年度贡献额的 50%给予奖励,累计最高额为 500 万元。六是针对不同的产业园区建设主体,
18、制定产业园区发展的相关扶持和激励政策,加大对产业园区业主和园区内重点企业支持力度。(五) 打造一流环境,全力服务总部企业发展壮大武昌区具有发展总部经济的先天优势。首先是区位独特,作为武汉市中心城区和湖北省委、省政府所在地,信息资源丰富,发展要素积聚,九省通衢的交通枢纽作用彰显。其次是资源优势明显,沉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资源,又有着文化大区的人才、科教优势。要利用好这些优势,促进总部经济加快发展,关键是塑造良好环境,打破常规,支持服务企业发展。一是加强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着力改善城市功能区及周边区域的市容环境和道路交通设施,近几年已新建扩建 10 余条主次干道,完成 10 条道路的黑色化和环境综合整
19、治,疏通交通路网,绿化、美化和亮化城区。下阶段将加快区域纵向、横向道路建设,提高道路通行能力,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二是完善行政服务机制。积极推进“基层建设行动计划”,全面加强基层办事窗口和站、队、所、庭等的综合建设,提高基层行政效能和服务水平。加强项目行政审批,区职能部门、政务中心设专门窗口为重点企业、项目开辟绿色通道,进一步简化审批环节,缩短审批时限,为企业的经营活动提供便捷服务。严格规范执法行为,强化行政问责,严肃查处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行为,坚决纠正损害企业利益的不正之风,建设服务型政府。三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积极帮助中小企业建立信用档案,改善信用环境,提高资信等级。充分利用区中小科技企业发展专项基金,放大科技企业融资额度。实施中小企业成长工程,协助做好省、市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自主创新资金、技术改造资金的申报工作,力争使更多的企业享受政府贷款贴息资助。加强银企对接工作,为银行找客户,为企业找资金,积极协助企业获得贷款支持。定期举办企业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的项目洽谈会,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合作提供平台。四是加大服务企业力度。强化领导对口联系企业制度,完善重点企业“直通车”、企业与政府领导定期沟通机制,24 名区级领导和 148 名处级领导结对 230 家重点企业,主动了解企业需求,协调解决企业用地规划、水电气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