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1年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及答案.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422807 上传时间:2020-04-19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9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1年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及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2011年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及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2011年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及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2011年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及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2011年全国自考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模拟试卷(三)及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更多优质自考资料尽在百度贴吧自考乐园俱乐部(http:/ (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参考答案:D试题内容: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是()A:人们自发形成的世界观B:无产阶级的世界观C:唯物主义的世界观D: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2:参考答案:B试题内容:自然科学属于现代生产力系统的要素,这是因为()A:它是对自然界的现象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B:它渗透于生产力系统诸要素中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C:它能把生产力系统中的其他要素组合成统一整体D:它是构成现代生产力系统的独立的实体性因

2、素3:参考答案:B试题内容:“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这句话包含的认识论道理是()A: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实践是认识的来源4:参考答案:B试题内容:生产关系范畴反映的是()A: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合作互助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思想交往关系5: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P331)试题内容:马克思主义政党是()A:马克思主义者的群众组织B:科学社会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C:全体无产阶级组成的政党D:在工人运动中自发产生的6:参考答案:C试题内容:马克思主义的创

3、始人是()A:马克思和亚当?斯密B:马克思和大卫?李嘉图C:马克思和恩格斯D:马克思和费尔巴哈7: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P178)试题内容:历史人物分为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杰出人物是()A:在一定历史阶段对社会发展起促进作用的伟大人物B:特指无产阶级的伟大政治家和思想家C:特指被压迫阶级的政治代表人物D:特指代表劳动人民利益的理论家8:参考答案:C试题内容:资本主义国有经济一般不涉足的领域是()A:基础设施建设B:大型科研项目C:普通消费品生产D:公共产品生产9:参考答案:D试题内容:经济全球化本质上是()A:生产全球化B:贸易全球化C:资本全球化D:资源配置全球化10:参考答案:C试题内容

4、:马克思主义政党()A:是工人阶级的群众组织B:是各个阶级的先进分子组成的政党C:可以吸收其他阶级、阶层认同党纲、愿为其奋斗的人入党D:不应接受任何非工人阶级的人士入党11:参考答案:A试题内容: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中最典型的现象是()A:生产过剩B:商品短缺C:长期萧条D:持续高涨12:参考答案:A试题内容:在我国战国时期,公孙龙提出“白马非马”的命题。这个命题的错误在于它割裂了()A:矛盾的特殊性和普遍性之间的联系B: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间的联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间的联系D: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之间的联系13:参考答案:B试题内容: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是一种承认社会发展具有客观规律

5、性的理论,它建立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基础上,是能动的决定论。这说明历史唯物主义的决定论()A:排斥主体选择的作用B:与承认主体选择的作用不矛盾C:把历史的发展看作自发的过程D:否认人的思想动机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14:参考答案:D试题内容: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A:卡特尔B:康采恩C:托拉斯D:混合联合公司15:参考答案:A试题内容:社会主义革命以后,首先要经过()A: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共产主义第一阶段D:战时共产主义阶段16:参考答案:C试题内容:我们想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应该是()A:人们的主观愿望B:先进分子的要求C:客观存在的事实D:正确的

6、指导思想17:参考答案:B试题内容:唯物主义哲学的三种历史形态是()A:自然唯物主义、庸俗唯物主义、现代唯物主义B:朴素唯物主义、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17世纪的英国唯物主义、18世纪的法国唯物主义、19世纪的德国唯物主义D:物理学的唯物主义、化学的唯物主义、生物学的唯物主义18:参考答案:C试题内容:空间是物质运动的()A:无限性和绝对性B:有限性和特殊性C:广延性和伸张性D:持续性和顺序性19:参考答案:B试题内容:人的本质在于()A:人的自然属性B:人的社会属性C:人的思想品德D:人的文化素质20:参考答案:C试题内容:资本主义商业店员同产业工人的关系是()A:

7、商业店员占有工人的剩余价值B:商业店员为产业工人实现剩余价值C:商业店员与产业工人共同受资产阶级剥削D:商业店员与产业工人的经济利益是对立的21:参考答案:B试题内容: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计划管理的作用是()A:可以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B: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缓解其矛盾C:导致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平过渡D:可以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22: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P37)试题内容:把世界的本质或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物质形态的观点,属于()A:古代的朴素唯物主义B:近代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D:庸俗唯物主义23: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P260)试题内容:绝对地租形成的原因是()A:土

8、地自然条件好坏B:土地的地理位置不同C: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D:土地的私有权垄断24:参考答案:C试题内容:既承认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承认逻辑证明在认识和探索真理中的作用,就是认为()A: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多元的B:逻辑证明可以取代实践标准C:被逻辑证明和证伪了的认识最终还要靠实践的检验D:逻辑证明可以最终证实或驳倒真理25:参考答案:C试题内容:年剩余价值率是()A: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B:剩余价值与可变资本之比C: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可变资本之比D:一年内剩余价值总量与一年预付总资本之比26:参考答案:D试题内容:垄断利润的产生说明()A:垄断可以创造新价值B:垄断能转移

9、更多旧价值C:价值规律不再起决定价值的作用D:价值规律作用的形式发生了变化27:参考答案:C试题内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的B:世界是永恒发展的C:世界的本原是物质D:世界上的万事万物具有统一性28:参考答案:C试题内容:两条根本对立的认识路线是()A:可知论与不可知论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C:唯物论的反映论与唯心论的认识论D:能动的反映论与被动的反映论29:参考答案:D试题内容:其他各种剩余价值具体形式的基础是()A:生产价格B:平均利润C:生产成本D:利润30:参考答案:A试题内容: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是()A:生产资料公有制代替生产资料私

10、有制B:在全世界范围建立资本主义C:最终缓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D:全世界同时直接进入社会主义二、多项选择题 (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号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1:参考答案:A,B,D试题内容: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对阶级斗争学说新贡献的有()A: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B: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C:论述了阶级斗争的历史发展D:无产阶级专政不过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和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2:参考答案:A,B,D试题内容: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的有()A:实践不

11、断为人们提出新的研究课题B:实践不断为人们提供新的经验C:实践不断满足人们的物质需要D:实践不断推动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3:参考答案:A,B,C试题内容: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合经济基础发展要求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运动D:经济基础内部各方面之间的矛盾4:参考答案:A,C,D试题内容:固定资本是()A: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D: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5:参考答案:C,D试题内容:无产阶级革命的形式(

12、)A:只能是暴力革命B:要采取和平方式C:从理论上说可以有暴力革命和非暴力革命两种D:暴力革命是迄今的社会主义实践中主要的基本形式6:参考答案:B,C,D试题内容:下列各项正确说明实践的特点的有()A:实践具有创造性,世界是人的实践活动创造的B:实践具有客观性,是客观的感性物质活动C:实践具有自觉能动性,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D: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是人的社会性、历史性的活动7:参考答案:B,C,D试题内容:下列各项属于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种发展观的对立的表现的有()A:唯物主义观点和唯心主义观点的对立B:联系观点和孤立观点的对立C:发展变化观点和静止不变观点的对立D:承认事物内部矛盾和

13、否认事物内部矛盾的对立8:参考答案:A,B,D试题内容:下列各项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的有()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经济学C: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性论D:英法两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学说9:参考答案:A,B试题内容:社会主义的国家制度采取()A: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国体B:民主共和国形式的政体C:人民当家作主享有充分广泛民主权利的政体D:民主共和国形式的国体10:参考答案:A,B,C,D试题内容:下列各项说明或体现时间一维性的有()A:光阴好比河中水,只能流去不流回B:失落黄金有份量,错过光阴无处寻C: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D: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三、简答题 (本大题

14、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参考答案:(1)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2分) (2)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生产资料私有制和社会分工这两个条件的存在,客观上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必然具有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双重属性。(2分) (3)私人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矛盾,之所以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因为这一矛盾决定着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生产者的命运。(2分)试题内容:什么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6分)2:参考答案:(1)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必须使社会总产品中两大部类的产品都通过两大部类之间的相互交换而得到

15、实现,因而应使两大部类相互交换的产品之间,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即第一部类原有的可变资本,加上追加的可变资本,再加上第一部类资本家用于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三者的总和应当等于第二部类原有的不变资本加上追加的不变资本之和。这就是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如果用c表示追加的不变资本,用v表示追加的可变资本,用m/x表示供资本家个人消费的剩余价值,则这个基本实现条件可用公式表示为:(v+v+m/x)=(c+c)。(3分) (2)这个基本实现条件表明,在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情况下,第一部类提供给第二部类的生产资料同第二部类对生产资料的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第二部类提供给第一部类的消费资料

16、同第一部类的工人和资本家对消费资料的需求之间,也必须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两大部类之间只有保持了这个基本比例关系,才具备了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基本条件。(3分)试题内容:简述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过程和实现条件。(6分)3:参考答案:列宁把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概括为五点: (1)垄断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垄断是从自由竞争中产生的。自由竞争必然会引起生产和资本的集中,当生产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就会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2分) (2)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的统治。金融资本是由垄断的工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或混合生长构成的一种新的资本形式,是垄断资本主义国家中社会经济生活各个方面实

17、际上的统治者。掌握了金融资本,操纵国民经济命脉,并在实际上控制国家政权的少数垄断资本家或垄断资本家集团称为金融寡头。(1分) (3)资本输出在经济生活中占重要地位。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侵略的重要手段是资本输出,即把他们手中掌握和控制的大量资本输往国外,利用这些资本作武器,控制资本输入国的经济命脉,剥削、压迫这些国家的劳动人民,掠夺这些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物质财富,最终为金融资本控制这些国家、形成金融资本的国际统治服务。(1分) (4)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国际垄断同盟在经济上瓜分世界,也即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和垄断组织在世界市场上和国际经济关系中划分势力范围,形成国际垄断局面。(1分) (5)垄

18、断资本主义列强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除了在经济领域瓜分势力范围之外,帝国主义国家还采取政治、军事手段从领土上瓜分世界,把经济较为落后的国家变为资本主义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附属国。(1分)试题内容:简述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6分)4:参考答案:(1)马克思和恩格斯设想社会主义革命将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他们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是:生产资料归全社会所有的公有制;根据社会的需要对社会生产的计划管理和调节;劳动者生产的社会总产品经过一定扣除后,对个人消费品实行按劳分配;商品经济消亡;阶级对立和阶级差别消失;国家开始消亡但尚未完全消亡。(3分) (2)列宁根据十月革命后一段

19、时期的实践,对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作了进一步的论述和概括:在所有制上是全民所有制经济与集体所有制合作经济并存;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渡时期,还存在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具有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和比资本主义高的劳动生产率;建立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的政权及其民主制度等。(3分)试题内容:简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论述。(6分)5:参考答案:(1)正确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真理,歪曲地反映客体的认识就是谬误。真理与谬误是认识运动中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2分) (2)真理与谬误的对立表现在二者的相互排斥、相互否定上。在一定范围内,是真理就不是谬误,是谬误就不是真理;否定了真理必然导致谬误,否定

20、了谬误才可能达到真理。(2分) (3)真理与谬误的统一表现为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真理与谬误是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的。在一定条件,真理可能变成谬误,谬误也可能变成真理。(2分)试题内容:简述真理与谬误的含义及二者的关系。(6分)四、论述题 (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参考答案:(1)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是推翻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分) (2)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的必经阶段和必要基础。只有实现了建设中国特色

21、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提供良好的思想条件。(3分) (3)实现共同理想必须以坚持最高理想为根本方向。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都是以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为指引的。离开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这个根本目标,实现共同理想的行动就可能偏离方向。(3分)试题内容:试述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社会理想与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的关系。(10分)2:参考答案:(1)现象和本质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方面,本质不能脱离现象,任何事物的本质都要通过这样那

22、样的现象表现出来,不表现为现象的纯粹的本质是不存在的。(2分)另一方面,现象也不能脱离本质,任何现象都从一定的方面表现着本质。(2分)现象和本质之间不是并列关系,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存在的根据,现象的产生和变化归根到底是依赖于本质的。(2分) (2)掌握本质和现象辩证关系的原理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因为现象不同于本质,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到事物的本质,必须通过科学研究揭示事物的本质,而不能停留在对事物表面现象的认识上。(2分)其次,因为本质和现象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本质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现象表现着本质,所以我们要通过分析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决不能离开现象去凭空构想事物的本质。(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小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