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 数码设计于架上绘画的关系 电脑对于现代艺术,影响是相当大的。而随着软硬件的日新月异,绘图的能力方面更是一直 进步,實在很難想象电脑才發展二十年而已。 电脑绘图是不可缺少的发展趋势。电脑是一種新的创作媒体,其實不单是拼貼及影像合成,甚至空間性質的裝置藝術也可藉由 电脑来完成。而且隨軟體的進步,电脑所能表現的繪畫媒体以及質感的真實性也越来越多,我 們所能表現的方式也越来越複雜。雖然电脑的功能很多,但是,我认为传统绘画还是有很多电 脑沒辦法表現的地方,如顏色的厚度或是顏料的堆積等,都是电脑很难模擬的。毕竟电脑是数 位的東西,一切都是数字記錄,很多細微的地方還是較生硬,而透過画笔的確比較容易表
2、現我 們的感情,這並不是透过鼠标能容易取代的。电脑作为设计的媒体其表现能力对于绘画而言比较全面。(二)关于架上绘画的前途。 针对当前美术界媒介种类的多元化及架上绘画在一些艺术展中的势微,我认为架上绘画仍具 很强的生命力与亲和力,而油画作为一种传统表现手段并未走向衰弱。通过对比美国一些大学 艺术系各种艺术表现形式多元发展的格局,我认为国内在这个问题上重代替而不兼容,而实 际上架上绘画与数码、装置等其他媒介的作品正如上网替代不了杂志、报纸一样,是一种平 行发展、相互促进的关系。设计的表现方面是多种多样的。 (三)架上绘画与数码设计的关系 电脑已深入到了设计的诸多领域,电脑对设计的影响不仅仅在于众所
3、周知的设计表现方面, 还在于设计构思?这一设计中最精妙的部分。其实,电脑的运用是如何影响思维,改变传统的 设计方法,以及可能由此引发的对传统设计观和教学观的反思,是值得一说的。 电脑对设计引发的设计观是比较巨大的。 就从设计中思维的基本运作过程说起。设计师是用图来思考的。这种图式思维更具有直 观性,同时也缺少了一点逻辑性。其基本过程,以往被总结为如下的一种范式:大脑(思维) ?手(绘图)?眼(看图)?大脑如此循环。在这一过程中,每个环节是否熟练、通顺,都直 接影响着这种以瞬时信息反馈为基础的思维链条的转动,从而影响着创作进程。除了熟练以外 ,还要特别强调的一点就是?感觉?,它贯穿了思维链条的各
4、个环节,使它们更敏锐,更连贯, 更易找到一致的方向,触发出灵感的火花。? 设计的过程离不开图示思维。设计初始思维是浑沌的,而计算机则是理性的。那么,这两者之间的矛盾如何来解决呢? 如前所述,传统设计师的基本技能之一是手、眼、脑的高度协调,这种协调完全由主体自身 的身心合一来实现。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一再被强调的徒手草图的功夫,乃至一根线条见高下 这种神话般的传说,更使古老的设计专业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在今天看来,这种徒手线条 虽然带有一种手工时代的痕迹,也与那个时代的建造方式相吻合,但它有两个很大的优点:其 一是身心合一,除了手中握有的笔以外,主体与他所创造并审视的对象之间再无间隙,灵感的 流
5、淌不受阻碍?仿佛就在笔尖;其二则是线条的不确定性和模糊性,恰好用来勾画初始构思阶 段还未成形的想法,亦利于触发新的方向。这两点无疑都与电脑画图恰成对比。新的时代同样 能通过这种新工具找到新的结合点,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抛弃过去的一切。事实上,设计工具 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这就是工业时代和现代设计运动,其影响直至今天,并且,我以为,还 没有被完全消化。当时设计师开始大量运用丁字尺、三角板配合图板作图,我们的术语叫做? 用器?,线条以横平竖直为主,这显然更符合机械化和标准化的要求。但这并没有削弱徒手的 作用。因为一般认为:同样的图面表达,徒手更?直接?,快捷,利于方案草图;用器更准确, 清晰,对成品加工或施工有利。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工具的使用也不是完全被动的,那 些丁字尺和三角板也会暗中影响我们的设计方案。尤其是在方案阶段中后期就匆匆?上板?的? 高手?们。在徒手时代,仿佛可以直接感到所谓灵感就在?抖动?的线条间?跳跃?;在用器时代 ,它也可以沿着长长的尺子笔直的?伸展?;那么,在电脑时代,它又会用怎样一种方式在屏幕 上向我们?闪烁?呢? 设计的思维怎么样才能在电脑内得到较好的发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