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与相关性研究摘要:针对目前的主流观点:公允价值尽管可靠性不足,却更具相关性。文章根据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内涵以及公允价值的特征,分析认为,对公允价值可靠性不足的认识是基于可验证性角度,针对的是公允价值计量的第三层次。由于所依赖的市场模型过于理想化,公允价值在多数情况下难以达到如实反映。公允价值更具相关性的判断主要是建立在信息及时性的规范层面的推论,而在经验领域,公允价值的相关性问题仍有待验证。关键词:公允价值,可靠性,相关性伴随FASB和IASB对公允价值计量模式的推广与运用,公允价值模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的实施,这一实践意味着以历史成本占主导地位的会计计量模式发生根本性
2、的改变。公允价值之所以能够在一定范围内逐步取代历史成本,主要原因在于,以历史成本计量为主导的会计信息相关性不足,越来越难以满足人们的决策需求,而公允价值尽管在可靠性方面不如历史成本,其在相关性方面却比历史成本胜出一筹。在决策有用性作为会计主导目标的前提下,公允价值自然被认为是优于历史成本的模式而在实践中得到广泛推广。但是,一年多来,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公允价值模式及其所导致的后果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赞誉夹杂着质疑、甚至批评充斥着理论界、实务界和监管层。本文基于会计信息两个基本质量特征,阐释公允价值可靠性和相关性的内涵和实质,以期客观地认识公允价值模式及其所导致的后果。一、公允价值的内
3、涵与目标FASB第157号准则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在计量日市场参与者之间的有序交易中,出售一项资产或转让一项负债付出的价格”。I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为:“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负债清偿的金额”。FASB和IASB对公允价值定义的不同表述,却大致表达了对公允价值内涵的共同理解:即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基于自愿的基础上,在对交易对象充分了解的前提下达成交易所形成的价格。FASB对公允价值的定义强调了市场参与者,力图充分体现公允的内涵,即公允价值不是依赖特定主体的判断,而是基于市场参与者的假设和判断。实践中不是所有的计量对象都存在符合以上定义的市场信息,即活跃市场中相同资
4、产或负债的价格。由此,FASB根据公允价值所根据的市场信息的信赖程度,把公允价值划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交易价格,当活跃市场上存在相同的资产或负债报价时,可以不做任何调整使用该报价;第二层次是类似市场报价,当活跃市场上没有相同但有类似资产或负债的价格信息,必须调整后作为公允价值估计的输入参数,且调整必须是能客观确定的。第三层次是指市场上不存在关于资产或负债的可观察输入信息,必须依赖估价模型,模型的输入信息是基于报告主体的内部信息和假设,其中,报告主体的假设必须建立在市场参与者的假设基础上。以上第一、第二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依赖的是可观察的市场信息,第三层次公允价值计量的输入信息是不可观察。根据
5、公允价值的定义和FASB对公允价值计量的具体运用指南,公允价值计量本质上追求独立于报告主体的市场评价,同时将输入信息的可观察性置于首要位置。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企业资产和负债的内在价值通常是不可观察的,必须借助会计计量手段对其进行反映。公允价值力图通过独立于主体的市场输入信息不仅实现会计程序上的公允,同时,通过动态的市场信息输入实现计量结果的公允。因此,公允价值被普遍地认为能够真正反映企业当前的经济状况,使信息使用者更好地预测企业未来的现金流量,以便更好地做出决策。二、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和相关性对于会计信息的两个基本质量特征相关性和可靠性的理解,人们对相关性内涵的基本不存在异议,其意指信息能够
6、导致差别的能力,相关的会计信息还须具备预测价值和确认价值,同时,信息的及时性是实现预测价值和确认价值不可或缺的前提。对于可靠性的理解,则存在众多分歧。长期以来人们把可靠性与真实性、客观性、准确性、可验证性联系在一起。夏冬林(2004)认为可靠性可以从交易或事项发生的时间来理解,可靠性即为确定性。L.Todd Johnson(2005)则认为,可靠性应理解为如实反映和可验证,可靠性不等于准确性。根据FASB概念公告2的解释,可靠性意指如实反映,同时还须具备可验证性和中立性的特征。正因为人们对可靠性的理解不一,近年来,FASB在致力于概念公告的修改过程中,意欲对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加以重新表述,以澄
7、清人们对可靠性的模糊认识。在FASB最新发布的关于概念公告的公开征求意见稿中,已用如实反映取代原来的可靠性,作为与相关性并列的丛本质量特征。这里的如实反映保留其原来的内涵,即如实地反映现实世界中意欲反映的经济现象,同时将如实反映必须具备的特征概括为完整性、尤实质性错误和中立性。根据FASB对如实反映所应具备的特征来看,如实反映并不代表完全没有错误,即如实反映不等于准确性,但是,如实反映必须是中立的,不带偏见,体现完整性。在这份意见稿中,可验证成为与可比性、及时性和可理解并列为会计信息的次要质量特征,以如实反映代替可靠性并与相关性并列成为会计信息的两个基本特征。作为会计信息的两个基本质量特征,如
8、实反映与相关性两者同样不可或缺。正如FASB在意见稿中的表述,相关性决定所要反映的经济现象,如实反映解决如何反映这些经济现象,对相关经济现象不能如实反映的后果与对不相关的经济现象如实反映的结果是一样的,因此,相关性与如实反映必须并重。尽管如实反映大有取代可靠性成为会计信息基本质量特征的可能,考虑到这一取代并未最终成为事实,本文依然承袭多年来对会计信息基本质量的表述,并把可靠性的内涵理解为如实反映和可验证性。三、公允价值的可靠性自从公允价值被引入到会计实践中以来,公允价值的可靠性就一直是人们质疑的焦点。当存在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依据是市场可直接观察的报价,其可靠性不容质疑。问题在于缺乏
9、活跃市场的情况下,公允价值计量需要依赖主观判断,存在可操纵空间。相比之下,历史成本的计量依据是已实现的交易,可操纵空间有限,即使在历史成本计量模式下,后续计量需要依赖人为判断和估计,因其计算方法是已基本达成的共识,通常在程序上得到人们的认可。可见,人们对公允价值可靠性的质疑,主要基于可验证的角度,即把可靠性主要地理解为可验证性,并且这种质疑主要源自公允价值计量的第三层次,而非公允价值计量的全部。从可靠性的内涵来看,如实反映应是可靠性重点强调的方面。那么,如何从如实反映角度来看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根据FASB的定义,如实反映是指如实反映其意欲反映的经济现象,如实反映了经济现象的会计信息是对正在进行
10、的交易、事项或环境的经济实质的描述,如实反映进一步体现为对经济现象完整、中立、无偏的描述。现实社会的信息不完全,导致正在进行的交易、事项或环境的经济实质的不可观察,公允价值依赖市场参与者的假设,动态地反映经济实质,这里就隐含了一个假设,即市场参与者的假设是对企业正在进行的交易、事项或环境的正确、无偏的判断和估计。因此,问题的关键在于市场参与者的判断和估计合理与否?也即基于市场参与者假设的资产定价机制是否与公允价值运用所隐含的假设一致?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标准金融学理论,基于投资者理性和市场有效性两个重要假设,得出资产价格是其内在价值的结论。理性投资者遵从贝叶斯法则搜集和理解任何新的信息并据
11、此做出判断,并依照预期效用最大化原则做出决策。当市场充满理性投资者的情况下,理性投资者能够及时、无偏地理解新的信息,并依此迅速地做出判断并采取行动。理性投资者的行为促使资产价格及时地根据新的信息迅速调整,市场价格充分反映了与资产有关的信息,是资产内在价值的表现。当市场存在部分非理性投资者的情况下,由于非理性投资者的判断和决策是独立和随机的,非理性投资者的行为相互抵消的结果使得市场价格依然是内在价值的反映。即使在非理性投资者的交易行为表现为共同的趋势而无法相互抵消的情况下,理性投资者也能充分利用套利机制,迅速纠正有偏的价格,使得市场价格重新成为资产内在价值的反映。长期以来,以投资者理性和有效市场
12、为基础,所形成的市场价格与资产内在价值关系的结论,正是公允价值所依赖的标准金融市场模型。 自20世纪80年代,在把心理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到经济学领域之后,人们开始对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设产生了质疑,并给出大量的实验证据来证明投资者的非理性特征。概括而言,投资者非理性特征主要体现在与其决策行为相关的两个方面:一是在信息不完全性和投资者计算能力有限的客观制约下,投资者固有的心理偏差和认知偏差,导致投资者在面对新的信息时,常常违背贝叶斯法则而做出判断。二是基于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Daniel kahneman和Amos Tversky提出的展望理论,认为投资者决策时并不遵循此前普遍认可的预期效用最
13、大化原则,一方面投资者并非理性人假设下的风险厌恶,相反,投资者在面对盈利和亏损时具有不同的风险偏好,另一方面,投资者对于不同的结果通常赋予不同的权重,这一权重不同于事件发生的概率,尤其对于发生可能性较高及较低的事件,投资者所赋予的权重具有更大的偏差,而不是理性人假设下根据贝叶斯法则所形成的主观概率。由于信息搜寻成本的存在,投资者只能有限地获取信息,加上心理和认知上出现的偏差,投资者更多时候无法对事件形成客观、公正的判断,导致决策上的偏误。从市场投资者群体行为来看,已有研究表明,金融市场上投资者的羊群行为是普遍存在的,也就是投资者个体的非理性往往会引发市场群体的非理性行为。此外,由于交易成本和法
14、规制约,套利机制事实上也不是任何时候都能够有效运作。投资者个体和群体的非理性因素导致了当前市场上投资者理性假设无法解释的现象,如资产价格的波动、金融市场泡沫等。基于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偏差的研究表明,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下的市场价格并不完全客观地反映与资产相关的信息,其所形成的价格多数情况下不能代表资产的内在价值,这是基于投资者心理和行为因素的行为金融市场模型所得的结论。随着行为金融研究的广泛深入,越发突显标准金融市场模型所得出的研究结论与市场的差距。而公允价值的运用恰是以标准金融市场模型为条件,当市场表现为标准金融所描述的状态时,市场参与者理性和市场有效性决定了资产价格.与其内在价值趋于一致,建立在
15、市场参数基础上的公允价值是经济现象的如实反映。而当市场处于行为金融所描述的状态时,市场参与者的非理性以及市场的非有效,导致资产价格与其内在价值的偏离,这时,公允价值所依赖的市场参数即使符合完整和中立,也难以做到无偏,其结果是不能如实反映经济现象。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对企业的资产和负债随时间和环境的变动定期予以反映,但其所依赖的市场参数包含了市场非理性因素,其所反映出来的资产或负债价值包含了市场噪音。公允价值及时地把包含了企业基本面因素和投资者非理性因素的市场变动反映到企业资产与负债的变动中来。公允价值计量所依赖的市场条件及其在实际运用中的缺陷,已在这次金融危机中充分暴露并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国际货币
16、基金组织在其2008年10月发表的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指出,“在某些情况下,如在流动性非常差的市场或在极度乐观或者悲观的形势下,公允价值会计方法也会得出与长期基本面和所考虑风险不相符的估值”,揭示了包括个体和市场参与者可能出现的偏差。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AICPA)在2008年4到5月间所做的一次问卷调查结果也反映了人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如针对第一层次公允价值存在的主要问题,39%的回答是波动性太大,24%的回答是市价并不能代表其经济价值,19%的回答认为第一层次的计量没有考虑流动性的影响。如果从可验证性理解可靠性,公允价值第一层次和第二层次的可靠性不容置疑,人们对公允价值可靠性的认识仅限于第三
17、级次公允价值计量的可验证性。从如实反映层面看,即便是第一层次的公允价值计量,也存在无法如实反映的可能。公允价值计量的第一、第二层次是公允价值的最佳证据,但不一定是计量项目的内在价值的反映,因此,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理应更加全面地看待和理解。四、公允价值的相关性与对可靠性的内涵存在众多理解不同的是,人们对相关性的理解普遍趋于一致。相关性是指能给投资者进行判断和决策带来差异的信息,根据FASB财务会计概念公告2对相关性的解释,相关性包含了二个质量特征,即预测价值、确认价值和及时性。在FASB最新发布的财务会计概念公告ED明确指出,相关性应具备预测价值和确认价值,而把及时性列为次要的质量特征。长期以来
18、,人们对公允价值的相关性确信无疑,认为与历史成本只反映交易已经发生的过去某个时点的企业经济状况相比,公允价值更好地反映企业当前的经济状况,其相关性优于历史成本。这里的“更好”本质上体现在公允价值反映的企业经济状况离信息使用者的决策时间更近,即反映经济状况的“及时性”。因此,人们对公允价值相关性的理解和评价主要基于信息反映的及时性角度,即相关性本质上就是时间问题,从而得出及时性必然带来预测价值这一规范层面的推论。而在经验研究层面,公允价值是否更具预测价值目前尚未得出一致的结论。针对SFAS NO.87要求以公允价值披露养老金计划的相关性研究,Banh(1991)发现了与养老金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公允
19、价值的相关性。针对SFAS No.107要求对衍生金融工具按公允价值计量和披露的实施,Banh(1994)的研究表明,证券投资的公允价值具有相关性,而相应的利得和损失则不具有相关性。针对这一结果,Ahmed Takeda(1995)在控制了其他资产和负债对利率的敏感性之后,发现证券利得和损失具有增量信息。Petroni Wahlen(1995)针对保险行业的研究表明,权益投资和国债投资的公允价值相对历史成本具有增量信息,其他类型的证券投资则不具有相关性。同样针对SFAS No.107颁布与实施,几乎在同一时间,运用类似的样本数据的二个研究却得不同的结论,Barth et.al.(1996)发现
20、,银行贷款的公允价值具有增量信息;Eccher et.al.(1996)的研究表明,上述结果只存在于小银行;Nelson(1996)的研究结果则不存在相关性。迄今为止,公允价值更好地反映了企业的经济状况而比历史成本更具相关性的主流观点,多半是基于公允价值信息的及时性而得出的规范层面的结论。公允价值是否与企业的价值更具相关性,对解释企业的股票价值是否更具信息含量却依然是个有待验证的问题。五、结语有用的会计信息须同时满足相关性和可靠性的要求,当相关性与可靠性的要求无法同时满足时,选择优先满足相关性的要求而部分牺牲可靠性是目前准则制定的一种趋势,公允价值计量的引入及其对历史成本模式的取代正是这一趋势
21、的反映。在公允价值相关性迄今未能十分确定地得到经验证实的同时,公允价值可靠性的缺陷不仅在于第三层次计量的可验证性,还存在于当市场不能满足公允价值计量所依赖的条件时能否如实反映。因此,对公允价值会计信息的基本质量特征应有客观理性的认识。公允价值计量在过去的金融危机中备受责难,经受了严峻的考验,最终在多方利益协调下经过局部调整依然得以继续运用。在这场危机中坚持会计信息用户导向的美国SEC,提出其核心看法认为,公允价值较为透明地反映当前经济条件下被投资公司资产和负债的价值。所谓“透明”,其内涵是还原真实的企业财务图像,包含企业基本面的因素和市场非理性的评价。FASB在多方压力下出台针对资本市场不活跃时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计量方法,反映了准则制定机构对公允价值计量赖以存在的市场条件的关注。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