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doc

上传人:dzzj200808 文档编号:2786287 上传时间:2018-09-2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3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协调摘要: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受传统财务会计的局限,实属两难抉择。随着经济网络的来临,实现网络财务的集成化、简捷化、实时化、远程化、电子化的管理,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各种计算模式的采用提供了坚实的技术后盾,使得不同计量基础并存、相同数据的不同处理方法并存等成为可能,即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协调成为可能关键词: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性;协调 一、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含义 (一)会计信息概念 信息是对人有用的,能够影响人们行为的数据。信息是客观世界中各种事物的变化和特征的最新反映,是客观事物之间联系的表征,也是客观事物状态经过传递后在人脑中的再现,从而可以对人产生指导。

2、任何信息只有经过传递才能被人接受和利用。会计信息是指会计单位通过财务报表、财务报告或附注等形式向投资者、债权人或其他信息使用者揭示单位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信息(二)会计信息相关性概念 会计信息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会计信息是否有用。是否具有价值。关键是看其与使用者的决策需要是否相关。是否有助于决策或者提高决策水平。相关的会计信息应当有助于使用者评价企业过去的决策,证实或者修正过去的有关预测,因而具有反馈价值。相关的会计信息还应当具有预测价值有助于使用者根据财务报告所

3、提供的会计信息预测企业未来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如区分收入和利得、费用和损失。区分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流动负债和非流动负债以及适度引入公允价值等,都可以提高会计信息的预测价值,进而提升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尽可能做到相关性,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三)会计信息可靠性概念 美国财务会计委员会对可靠性的定义为:“可靠性是指信息使用者可以信任所提供的信息。只有当会计信息反

4、映了其所打算反映的内容,不偏不倚地表现了实际的经济活动和结果,既不倾向会计信息可靠性相关书籍于事先预定的结果,也不迎合某一特定利益集团的需要;能够经得起验证核实,才能认为是具有可靠性的” 。在这个定义中,可靠性包括了三部分:反映的真实性、可验证性和中立性。与国际会计准则中对可靠性的定义相比,这个定义强调了两点。一是可靠的信息必须是值得信息使用者信赖的;二是可靠的信息必须是可以验证的由葛家澍、余绪缨等主编的会计大典第一卷:会计理论一书中对可靠性的定义为:“可靠性指财务报表所反映的信息足以信赖。具体地说,对一个理性的,对会计信息有充分理解能力的人来说,依据这些信息,能够作出合理的决策。这样,我们就

5、可以认为信息是可靠的” 。这个定义与前两种定义相比,突出了两点:一是信息是否可靠,是对于理性的、对信息有充分理解能力的人而言,而不是对所有的人;二是可靠的信息必须能使信息使用者作出合理的决策。由此可见,应从两方面来定义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即从信息提供者,从会计人员的角度来讲,必须遵守会计法规,遵循会计核算原则,按照一定的会计核算程序和方法,尽可能提供真实、公正的会计信息;以及从信息使用者的角度来讲,所提供的信息必须能使信息使用者信赖,能够放心地用于投资、信贷等决策使用(四)关于会计信息的几个原则 1.相关性原则 美国 FASB 第 2 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对相关性所下的定义为:“信息导致差别的能力

6、”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指的是与决策相关,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影响信息使用者的决策、能够导致信息使用者决策的差别。国际会计准则中列示相关性的判别标准为:“当信息能够通过帮助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或确认、更改他们过去的评价,从而影响到使用者的经济决策时,信息就具有相关性” 。由此可以看出,相关性有两个基本质量标志,即预测价值和反馈价值。所谓预测价值,就是指会计信息能够帮助信息使用者评价过去、现在和未来事项并预测其发展趋势,从而影响其基于这种评价和预测所作出的决策。所谓反馈价值,则指会计信息能对信息使用者以前的评价和预测结果予以证实或纠正,从而促使信息使用者维持或改变以前的决策2.全面性原则 全

7、面性是指不论对企业有利的财务状况,还是对企业不利的财务状况,均应有所反映,不允许依照会计人员的主观判断任意取舍,从而使信息使用者对企业的财务状况有一个全面了解。只有全面的会计信息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也可以说,不全面的会计信息本身也是不真实、不可靠的。遗漏会造成资料的虚假或令人误解,从而影响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很多企业习惯“报喜不报忧” ,对取得的成绩,则大书特书,而对出现的不利情况,则含糊其辞,或干脆不反映。这给信息使用者造成企业经营状况良好的印象,使其产生盲目乐观情绪。尤其是对于上市公司,隐瞒不利信息,会使股价脱离实际。一旦被发现,投资者损失惨重,企业也会面临严重危机3.重要性原则

8、 全面性原则并不意味着对于任何事项都要相同程度地反映。从成本效益的角度考虑,对会计信息全面反映的基础上,还要贯彻重要性原则。重要性原则是指在会计核算过程中,对交易或事项应当区分重要程度,采用不同的核算方式。对资产、负债、损益等有较大影响,并进而影响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据以作出合理判断的重要会计事项,必须按照固定的会计方法和程序进行处理,并在会计报表中予以充分、准确的批露;对于次要的会计事项,在不影响会计信息真实性和不至于误导财务报表使用者作出判断的前提下,可适当简化处理在使用重要性原则时,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对交易或事项的重要性进行判断。重要性原则中的“重要”是个相对的概念。同一个会计事项,对于较

9、大规模的会计主体可能是不重要的,但对于较小的会计主体可能又是重要的;发生金额相同的会计事项,因其性质不同,其重要性也会有所不同。另外,还要注意, “重要”是个整体的概念,比如,某一类经济事项其每一次发生金额较小,对企业影响不大,但积少成多,从一个会计年度来看,则会对企业有较大的影响。重要性原则的贯彻实施,直接关系到会计信息的可靠性问题。如果企业对于重要的事项一笔代过,而对于次要的事项则详细论述,会误导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判断。即使对于次要信息的简化处理,也必须有两个前提条件:不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至于误导信息使用者作出错误判断。 二、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 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和可靠性是会

10、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两个方面,它们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两者之间是对立统一的(一)排斥性 相关性和可靠性在某些情况下是相互冲突的,因为过分强调相关性,可能会削弱可靠性。为追求相关性,就必须满足及时性。信息提供不及时,相关的信息就会变得无关,而可靠性也便相应失去了用武之地。然而要增加时效,提高及时性,会导致企业在未获取客观、可验证的数据之前就进行相关的会计处理,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可靠性的损害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与可靠性相互依存。若相关性强,可靠性差,会使投资者做出错误判断,甚至误导其决策;反之,若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强、相关性差,则其再完整、再可靠,也无多大用处。相关性要求信息提供应非常及时,不可避免要涉

11、及到许多不确定因素的预测或估计,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可靠性。为追求可靠性,可能会使会计信息缺乏相关性。为了符合形式上的可靠性,许多估计事项和期后事项由于不符合确认的条件,只能在附注和其他财务报告上披露,使得会计报表的相关性下降如果假定会计信息重在反映企业财富的价值,那么,从理论上看在会计信息真实的情况下,企业的财富总和应当等于企业的市场价值,当两者发生偏离时,偏离越大,说明会计信息真实性越低,相关性也越差。也就是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与相关性发生同方向的变化。真实性与可靠性的关系如下。真实的会计信息一定可靠,而可靠的会计信息并不意味着真实,至少我们根据可验证性、中立性和呈报的公允性来衡量的可靠信

12、息并非一定是真实的。可靠性只能在一定程度上衡量会计信息是否人为失真,而不能衡量会计信息是否发生制度失真。因而,从这一意义上说,只要会计系统从设计上无法完全反映真实的经济状况,相关性和可靠性这一矛盾就无法根本解决(二)相互依存性 对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谁更重要的判断是财务会计的一个基本问题,它关系到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着会计计量基础的发展以及财务报告模式的演变。大多数情况下,相关性与可靠性的关系是一种协调状态。受托责任观认为,资源所有者将资源委托给受托者,同时赋予受托者资源保管权和使用权,受托者按照委托者的委托,有权对资源进行独立自主的运营,通过相关组织规则和法律制度等约束机制,明确规定受托者

13、和委托者的权、责、利。在受托责任观下,强调委托者与受托者的责任关系,并要求会计人员以第三方身份客观地、公正地介入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的责任关系之中,反映受托经营责任及履行经营责任的情况。会计人员的行为不受资源委托者和受托者的影响,只受会计准则的约束。因此,在相关性和可靠性中,受托责任观更强调可靠性。提高了可靠性,也就增强了会计信息的有用性随着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的过渡,会计所处的客观环境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符合相关性这一特征的会计信息也在扩大和变化。人们从关注历史信息转向更关注未来信息。投资者既需要财务信息,又需要非财务信息;既需要定量信息,又需要定性信息;既需要确定性信息,又需要不确定性信息;既

14、需要年度信息,又需要季度、月度甚至实时信息。会计信息力图满足这些不同需求,必然要求如实客观地表述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使不同类型会计信息之间能够相互验证,能够与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相关。因此,提高相关性,必然要求提高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三、会计信息可靠性和相关性的现实思考 (一)关于相关性的现实思考 会计信息不等于企业信息。根据职能不同,企业管理分为若干职能部门各负其责,会计只能是这些职能部门中的一个,尽管目前的会计理论界和正在修订的会计法规,对会计的对象、职能、任务都会拓宽,但无论如何,会计管理不能等于企业管理,企业全部经济信息的提供,不能由会计一个职能部门来承担,企业的综合报告,会计部门也难以独

15、立完成。这样的信息报告,应该由谁来编制?在资本市场上,财务会计信息是否是唯一的信息来源?会计部门提供如此众多的信息是否会导致与其他渠道提供的相关信息发生重复或矛盾,等等。所有这些问题有待于探讨和解答,因为将会计信息等同于企业信息,理论上不合理,实务中带来诸多问题。同时,现行财务报告由其自身属性决定的局限性不应受到过分指责。财务报告提供的信息在性质上主要是财务的,如财务报表反映的是以货币表现的项目。整个社会形成一个大的信息系统,各信息系统之间应有一定的分工,财务报表是以提供财务信息的方式为社会服务,即使财务报表及其他财务内容形成的财务报告,也只能是企业对外信息披露的一种手段,而不可能包罗万象。当

16、然,在研究它时,应紧密结合其他信息披露手段,如职工报告、社会责任报告等会计信息披露的制约条件。某些会计信息是否对外披露至少有两个限制条件。第一,成本效益原则。对外进行信息披露的成本包括信息收集、加工、整理成本和必须接受的内外部审计成本,除法律另有规定外,只有该项信息的披露所带来的效益大于其成本时,信息供应者才会主动披露。第二,自我保护原则。如果某项信息的披露不利于保护企业的商业秘密,甚至有可能导致企业竞争不利的话,企业一般不会对外披露。比如,企业产品的制造成本、新研究和开发项目、投资项目等。对该类信息的披露一般法律也不作规定(二)关于可靠性的现实思考 对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应该动态地理解。会计最基本的职能是反映:反映的客体是复杂多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的经济现实,即便不存在主观上的偏向,会计信息也很难是绝对精确可靠的。因此,只能动态地理解:其一是对于每项会计信息,都不应该理解为具有独一无二的精确数;其二是应根据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程度,有差异地去理解不同会计信息的不同的可靠程度,如前瞻性信息献出历史信息的可靠程度要小,但它比历史信息更有用对不同经济事项采用相应不同的计量和披露方式以增加可靠性的适应程度。在会计理论还没能确认、计量方面有所突破的前提下,采取划分核心业务与非核心业务,表内与表外、原始数据与分析加工数据分别列示,或在披露信息的同时披露其计算方法和风险等则是明智之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