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一、 闲暇、游憩和旅游闲暇:是指人们扣除谋生活动的时间、睡眠时间、个人和家庭事务活动的时间之外的剩余时间。游憩:一般是指人们在闲暇时间所进行的各种活动。旅游:是指在闲暇时间所从事的游憩活动的一部分,它是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人类物质文化生活的一个部分。二、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对象: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第二节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一、 旅游地理学的研究内容现代旅游业由旅游主体(旅游者)、旅游客体(旅游资源)、旅游媒体(交通、宾馆、旅行社)等组成。皮尔斯重视旅游主
2、体研究,郭来喜重视旅游客体研究。了解旅游系统二、 研究内容简析第三节 旅游地理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一、 与地理学的关系二、 与旅游学科的关系三、 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第二章 旅游地理学发展简史20ct30,麦克默里发表了游憩活动与土地利用的关系,被公认为旅游地理学的开始之作。第一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发展历史回顾第二节 国外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 重点研究是旅游活动2. “兼营”其他研究领域3. 从局部研究到全面研究4. 理论和实用研究并重5. 多学科性融合研究,运用新技术第三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第四节 中国旅游地理学的发展趋势1. 注重学科基本概念的研究和应用2. 在研究内容上,从局部研究到全面
3、研究3. 在研究方法上,坚持理论和实用研究相结合4. 在研究方式上,提倡跨学科性合作研究第三章 旅游者行为第一节 旅游者一、国际上的定义1、国内旅游者:在本国某目的地旅行超过24h而少于1a的人,其目的是娱乐、度假、运动、上午、会议、学习等。2、国际旅游者:离开定居国,到其他国家旅行24h以上的人。第二节 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及活动行为层次一、旅游需要分析马斯洛旅游需要层次理论:基本的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需要(归属与相爱)、尊重感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二、旅游动机及其种类1、田中喜一:心情动机、身体动机、精神动机和经济动机2、罗伯特麦金托什:身体健康的动机、文化动机、交际动机、地位和声望的动
4、机三、旅游动机的激发1、旅游动机有三部分构成:内动力(人的旅游动机)、外动力(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和中间条件(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2、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的作用的三个条件: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四、旅游者的旅游活动行为层次1、基本层次游览观光2、提高层次娱乐旅游、购物旅游3、专门层次休养、疗养旅游;会议旅游;宗教朝拜;各种科学和社会考查、调查,及其他专业活动。4、相互关系:不同旅游目的地的旅游行为层次各有侧重,这取决于旅游资源的性质、游客的爱好、消费能力等。不同旅游行为层次可以同时并存,较高层次的不一定在较低有优势后出现,但一般是这样。第三节 旅游者的决策行为一、
5、影响决策的主要因素1、感知环境2、最大效益原则1)最小的旅游时间比2)最大的信息收集量选择最有名的旅游地旅游选择自然环境和文化环境与居住地差异较大的旅游地旅游。3、旅游偏好年龄、学历、职业等二、普雷德度假者决策行为矩阵三、旅行距离决策模式旅游者旅程的长短是根据一定条件决定的,最重要的条件是时间、费用和旅途不适。四、旅游决策过程1、认识需要阶段2、信息收集阶段3、评价对比阶段第四节 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一、大尺度旅游空间行为(省际、全国、国际)1、力图到级别较高的旅游点旅游。2、尽可能游玩更多高级别旅游点3、力图采用环状路线旅游二、中小尺度旅游空间行为(中尺度:省内、地区市内;小尺度:县市内、风景区
6、内)1、采用节点状路线旅游2、旅行路线影响旅游效果第五节 旅游者行为研究的实践意义一、资源个体的评价从旅游者的行为决策来看,资源的级别取决于资源的知名度(独特性宣传后)和能提供的游玩时间。二、独特性、共性和近邻效应近邻效应独特性和共性导致相邻的资源个体对远处居民吸引力之间相互影响,即近邻效应。分为正效应和负效应。正效应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个体出现在同一旅游地区有助于延长游客在该地区的游玩时间,使该地区资源对远处居民的吸引力增强。负效应属于同类型的旅游资源个体出现在同一旅游地区,他们之间产生空间竞争,分流游客,从而使各自吸引力相互抑制。三、旅游线路的设计和宾馆选址第四章 旅游需求预测第一节 影响旅
7、游需求的要素一、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一)关系到旅游客源地,涉及到客源地旅游需求的水平和旅游者个人的情况1、经济发展水平2、人口特征和政治制度3、收入和闲暇4、职业和教育水平二)关系到旅游目的地的供给部分1、资源和交通2、价格和汇率3、接待设施条件及旅游组织机构二、旅游需求预测资料的获取1、第一手资料(调查法、观察法)2、第二手资料(企业内部资料;旅游报刊、杂志、调研专辑;国际和地区旅游组织和专业旅游市场调研机构年报及其他资料)第二节 旅游需求的时空分布集中性1、 旅游需求的时间分布集中性1、 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R值越接近于零,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值越大,时间变动越大,旅游旺季差异越大。
8、2、 高峰指数当游客量在所有时期都相同时,Pn等于0;当游客集中于某些时期时,Pn会增大。二、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集中性1、旅游需求的空间分布结构主要是指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可由地理集中指数来定量分析。2、旅客来源越少越集中,G值越接近100,;G值越小,客源地越多越分散,旅游经营越趋于稳定。第三节 旅游需求预测模型一、趋势外推模型二、结构模型引力模型三、仿真模型四、定性模型特尔菲法第六节 特尔菲法一、 概述1、 条件:当历史资料或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当模型中需要相当程度的主观判断时,趋势外推模型和结构模型无能为力时2、 关键:其预测成功与否取决于研究者问卷的设计和所选专家的合格程度。第五章
9、旅游资源和旅游地评价第一节 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一、旅游资源是指对旅游者具有吸引力的自然存在和历史文化遗产,以及直接用于旅游目的地的人工创造物。包括有形和无形的资源。二、旅游地一定地理空间上的旅游资源同旅游专用设施、旅游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其他条件有机结合起来,就成为旅游者活动和停留的目的地,即旅游地。包括旅游活动区和旅游接待区。三、评价的理论基础1、体验性评价着眼于旅游者对于旅游资源或旅游地的质量体验的评价。2、技术性评估着眼于旅游资源各要素对于旅游者从事特定旅游活动的适宜程度的评价。3、综合性评估着眼于旅游地的旅游资源之整体价值品古怪,或旅游地的开发价值评估。评价工作是基于人类价值判断的统计性
10、规律和人类认知的比较法则。价值判断性的统计性规律:不同人群或个体对于旅游对象质量的价值判断趋向于一个相同的结论;在对多个个体或人群进行统计的情况下,这一趋同的结论会清晰地显示出来;在理论上,不同人群或个体对于旅游对象质量的价值判断在统计图上服从于正态分布。人类认知的比较法则:不同个人或人群得出的比较结果的分布,围绕某一中心值的正态分布。第二节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分类一、旅游资源的分类1、以资源特性作为分类标准自然资源、人文资源2、以旅游活动的性质作为分类标准观赏型旅游资源、运动型旅游资源、休疗养型旅游资源、娱乐型旅游资源以及特殊型旅游资源。3、以游客的体验性质作为分类标准原始地区、近原始地区、乡
11、村地区、人类利用集中的地区、城市化地区4、以综合资源的特性与游客体验作为分类标准利用者导向型游憩资源、资源基础型游憩资源、中间型游憩资源二、旅游地的分类自然风景旅游地、文化旅游地、历史古迹旅游地、娱乐旅游地、运动型旅游地、产业旅游地、综合性旅游地。第三节 旅游资源和旅游地的体验性评价一、一般体验性评价二、美感质量评价1、专家学派2、心理物理学派3、心理学派(认知学派)4、现象学派(经验学派)第四节 旅游资源的技术性评价一、气候的适宜性评价特吉旺的舒适指数、风效指数等二、地形的适应性评价三、资源要素组合的技术性评价第五节 旅游地和旅游资源的综合性评价一、 菲什拜因-罗森伯格模型二、评估的基本内容
12、和方法确定评价因子的权重 获得各评价因子的评估值三、中国观赏性旅游地评价模型第六章 旅游地生命周期与空间竞争第一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一、巴特勒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1、探查阶段:只有零散游客,没有特别设施,自然和社会环境不受旅游产生的影响。2、参与阶段:游客增多,有旅游规律,提供简便设施,广告宣传,界定市场范围,逐渐形成季节,调整生活方式,迫使改善。3、发展阶段:形成成熟的旅游市场,外来投资骤增,大规模、现代化设施,旅游地自然面貌改变显著。4、巩固阶段:增长率下降,但总体上升,常住居民开始反感。5、停滞阶段:游客量达到最大,容量饱和或超过,环境、社会经济问题接踵而至。6、衰落或复苏阶段:市场衰
13、落,缺乏竞争力,房地产转卖,变成旅游贫民窟,失去旅游功能衰落;增加人造景观吸引力,或开发新资源复苏。第二节 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的应用一、具有广域旅游市场的国际级旅游地保护旅游形象,控制旅游环境容量二、具有区域旅游市场的国家级旅游地开发新资源三、喀斯特溶洞旅游地1、遍在性旅游资源2、共性大、独特性小1、最有价值原则2、旅游投入以满足基本游览条件为准3、无法维持经营就关闭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竞争一、旅游地空间竞争的理论解释旅游地的空间竞争:由于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旺旺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地域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二、名山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一)名山旅游资源的特点1、
14、遍在性旅游资源2、共性大,个性强3、重游率高低取决于名山的旅游功能二)名山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特点1、主要因素:地位级别、功能和可进入性2、特点:非替代性竞争三、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的空间竞争一)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的特点1、非遍在性旅游资源2、地域分布相对集中3、共性大、独特性小、以观光行为为主。二)喀斯特石林旅游地空间竞争的主要因素和特点1、主要因素:地位级别、可进入性2、特点:替代性竞争第七章 城市旅游与主题公园第一节 城市旅游概述一、城市旅游吸引(资源)建设的主要内容1)城市旅游吸引营造的基本原则(1)注重城市整体塑造(2)形成主题与特色(3)突出核心要素2)城市旅游吸引建设的主要内容
15、(1)形象吸引(2)活动吸引(3)设施吸引(4)景观与环境吸引(5)氛围吸引(6)服务吸引第二节 城市游憩商业区(RBD)一、RBD的概念:季节性涌入城市的游客的需要,城市集中布置饭店、娱乐业、新奇物和礼品商店的街区。二、RBD与CBD的关系CBD是包括有百货商店和其他商店、办公机构、娱乐场所、公共建筑等设施的城市最核心部分。1)在区位的选择上,CBD一般在城市中心地段;RBD经常介于旅游点中心和该市居民经常光顾的CBD之间,有“异心性“。2)在形态上,CBD是城市零售设施高度集中的区域;RBD呈长条形,以步行街形式设计。3)在功能上,RBD是从CBD的功能中分化出来的,两者关系密切。三、城市
16、RBD的功能及意义1、应服务于旅游者2、应给与本地及周边地区的居民足够的重视四、城市RBD的类型1、大型的购物中心型2、特色购物步行街型3、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4、新城文化旅游区型第三节 主题公园的概念、类型和特点一、基本概念主题公园:具有特定的主题,由人创造而成的舞台化的休闲娱乐活动空间,是一种休闲娱乐产业。二、主题公园的类型1、以主题内容划分2、以吸引范围划分国际、区域或国家、地方3、以规模大小划分三、主题公园的特点1、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2、被动游憩形式3、投入高,占地规模大。4、高门票,高消费第四节 主题公园布局的影响因素一、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二、经济发展水平三、城市旅游感知形象
17、四、空间集聚和竞争(非替代性竞争)五、决策者行为(投资者、政府)1、 投资者的决策行为1)宏观区位的选择2)投资规模3)主题选择2、政府决策行为六、影响因素系统分析1、客观因素两个必要条件:客源市场和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两个限制条件:城市旅游的感知形象、主题公园的空间集聚和竞争2、主观因素投资者的决策行为和政府的决策行为第八章 旅游环境容量第二节 旅游环境容量的概念体系一、基本容量1、旅游心理容量(旅游感知容量)2、旅游资源容量3、旅游的生态容量4、旅游的经济发展容量5、旅游地地域社会容量二、非基本容量1、旅游合理容量和旅游极限容量2、既有旅游容量和期望旅游容量3、与旅游活动的空间尺度相
18、联系的容量概念第四节 旅游环境容量在旅游规划和管理中的应用一、饱和、超载和旅游污染1、周期性和偶发性饱和与超载2、长期性连续性和短期性饱和与超载3、空间上的整体性与局部性饱和与超载消极影响:1、践踏后果2、对水体的影响3、噪声4、对设施的影响二、超载与旅游的空间分流1、从旅游需求方面着眼,减低旅游旺季的高峰流量,使旺季的旅游流量在旅游地域饱和点之内。2、提高旅游供给能力,或调控旅游供给的内部结构并辅之以对旅游需求的引导措施。第九章 旅游交通第一节 旅游交通概述一、 概念:旅游交通是为旅游者由客源地到旅游目的地往返,以及在旅游目的地各处旅游活动而提供的交通设施及服务。二、层次:外部交通 旅游中心
19、城市到风景区的交通 内部交通三、特性(高质量要求):安全运行 正点运行 各层次之间的旅游交通连接性好 设备舒适 经济第二节 旅游交通运输类型(了解其优缺点)1.航空 2.铁路 3.公路 4.水路 5.特种(索道)第三节 索道建设问题一、 建设的利弊1、 利:减少体力消耗,缩短时间,改善景区接待能力2、 弊:破坏景区自身面貌二、建设的原则:经济原则 与景观协调原则第十一章 旅游开发的区域影响第一节 旅游对区域的经济影响一、旅游业的经济特性1、是一种无形的出口产业。2、是一种零散的综合产品。3、是一项极不稳定的出口产业。季节性、无法储存、外部影响、动机复杂、对价格和收入弹性大二、旅游与经济发展1、
20、出口初级产品的不利之处:1)价格受国际市场价格和外貌条件的控制;2)发展中国家的出口产品集中在有限的品种上;3)市场不稳定,外汇收入不稳定;4)破坏资源,很高的进口机械产品倾向。2、旅游作为无形出口业的优越之处:1)提供服务产品,无需提供很多物质产品,不消耗很多能源,不破坏资源即可创汇;2)旅游商品和服务的价格由本国控制,旅游目的地可以通过价格调整来刺激旅游者;3)旅游收入是现汇收入,资金可马上投入周转使用;4)换汇成本低,获利高。三、旅游与收支平衡四、旅游与就业五、旅游与税收六、旅游与经济结构七、旅游对区域经济的消极影响1、旅游过度超前发展2、过分依赖旅游业3、通货膨胀和土地价格八、关于旅游
21、总收入和旅游增加值第二节 旅游对区域的环境影响一、 旅游与环境的关系1、共生关系2、独立关系3、冲突关系二、旅游与环境的共生关系三、旅游对自然环境的影响1、旅游与植物2、旅游与水质量3、旅游与大气质量4、旅游与野生动物5、旅游与地质四、旅游对人文环境的影响1、旅游对风景区的影响(建筑污染、带状发展和蔓延、建筑设施超负荷、与本地居民隔离、交通堵塞)2、对城市基础设施的影响第三节 旅游对区域的社会影响一、旅游地居民态度从欢迎到憎畏二、示范效应三、新殖民主义四、旅游和社会道德五、旅游与宗教六、旅游与语言七、旅游与健康第四节 旅游对区域的文化影响一、旅游与文化的变更和交流1、旅游作为跨文化交流的形式,
22、成功与否与下列三因素密切相关1)游客2)时间、空间和交流3)文化经纪人二、旅游与文化的物质形式1、传统艺术形式的复兴2、传统艺术形式的退化三、旅游业和文化的非物质形式四、文化优越感第十二章 旅游规划第一节 旅游规划概述旅游规划是旅游业发展的纲领和蓝图,是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按性质分为: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开发规划1、 旅游发展规划:是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指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2、 旅游开发规划:在旅游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对旅游资源开发项目和设施建设项目所做的进一步安排,是旅游发展规划的落实与细化,一般为五年以下
23、短期计划。包括旅游区规划、旅游线路规划和旅游项目规划。第二节 旅游发展规划一、 区域旅游发展类型1、 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优良、区域经济背景好北京2、 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较好、区域经济背景差张家界3、 资源价值高、区位条件不好、区域经济背景差丽江、九寨沟4、 资源价值低、区位条件良好、区域经济背景好深圳、武汉第三节 旅游线路设计一、 理论原则1、 基本因子:旅游资源(旅游价值)、与旅游可达性能密切相关的基础设施、旅游专用设施、旅游成本因子(费用、时间或距离)2、 必须符合旅游者的意愿和行为准则第五节 旅游宾馆(酒店)选址一、 宏观选址1、 在同一旅游区中,不宜在旅游资源级别低的景区,或非旅游中心城市选址2、 在一日游范围内,旅游中心城市与风景区之间的小居民点不宜选址3、 在节点妆旅游区,只宜在旅游中心城市选址。4、 在一日游范围内,旅游中心城市与风景区之间若出现新的可留住游客的中间机会,可在此选址二、 微观选址1. 交通因素 2. 旅游资源因素 3. 土地费用因素 4. 扩建因素 5. 集聚因素 6.城市规划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