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浅析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与师生互动摘要:中国钢琴教学自改革开放以来获得了蓬勃的发展,演奏水平与教学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开创了中国钢琴教学的新局面,可见这一阶段是中国钢琴教学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既要从中看到所取得的可喜成果,吸取宝贵的经验,又要正视其不足之处,进一步完善我国的钢琴教学体制。本文一方面论述了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内容和方法。具体阐明了如何在教学内容、教学形式、教学语言、教学评价等方面实施创新的做法,提出了在钢琴教学中实施创新教育的意义、目的及其可行性。另一方面,在钢琴教学活动中,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
2、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因此本文又主要从理论方面阐述了互动式教学含义、互动式钢琴教学的教学原则、互动式钢琴教学的教学效果等。最后进行了一些总结并对我国钢琴教育未来的方向作了展望。关键词:钢琴教学 创新 师生互动【Abstract】Since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piano teaching gained rapid development, performance levels and greatly improved the standard of teaching, teaching piano to create a new situation in
3、China shows that this phase is the development of piano teaching the important historical period.Looking back Looking ahead, both obtained from gratifying to see the results, learn valuable experience, but also to address the deficiencies and further improve our piano teaching system.This article di
4、scusses the one hand, innovation and education in piano teaching, students creative thinking and innovation content and methods. Clarify how the specific course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language, teaching appraise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approaches, put forward in the implementat
5、ion of innovative education in piano teaching the meaning, purpose and feasibility.On the other hand, in the piano teaching activities, the organizers and teachers as a teaching guide, should be the establishment of democracy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and equ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tudent int
6、eraction. This article has explained the main theoretical aspects of the meaning of interactive teach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principles of piano teaching, interactive teaching piano teaching effects.Finally, some conclusion and future direction of education in China made piano prospects. 【Key word
7、s】 Piano teaching Innovative Teacher-student interaction引 言改革开放30 年来,钢琴学习在中国大地上以狂热的浪潮普及开来,钢琴教学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出现了空前的繁荣,中国的钢琴教学水平和演奏水平已开始与世界标准接轨。然而纵观现在中国的钢琴教学,体制尚不够完善,还处在滞后状态和存在着一定不适应性,而且中国尚未形成自己的钢琴学派。因此,我们有必要对我国的钢琴教学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做实事求是的回顾和分析,以科学的态度来剖析和审视我们的教学与演奏,在总结中找出中国钢琴教学所积累的宝贵经验与不足之处。只有正视这些不足并且加以改进,才能使钢琴教育
8、体制逐渐完善,使我国钢琴教学更加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一 我国钢琴教学的发展及现状(一) 我国钢琴教学的发展戊戌变法以来,随着近代学校的兴起、学堂乐歌活动的展开,我国的钢琴音乐也随之进入近代的音乐实践活动。虽然大多数新式学校比较重视音乐教育,但钢琴或风琴的乐器远未普及,加上音乐教师缺乏训练,又没有合适的音乐教材,因此音乐教育还没有走上正规的发展道路。这一时期我国的钢琴音乐还停留在学堂乐歌伴奏的附庸地位。辛亥革命以后,教育部1912年公布的“中学校令施行细则”规定中学设“乐歌”一课,每周1小时,把音乐作为必修科。民国初年,风琴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广泛应用,并有专门供中国人学习使用的风琴教科书出版
9、。钢琴在此时期也开始在中国流行,为满足师范学校、教会学校的钢琴教学需要,商务印书馆印了一批外国钢琴曲谱集,进行曲集是这批钢琴谱集中最早的一本,也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出版的一本钢琴教材。1918年商务印书馆刊印的进行曲一书,共收乐曲60余首,选择乐曲的题材是多方面的,包括当时欧美各国流行的不少著名乐曲。1922年“全国教育联合会”组织“新学制课程标准起草委员会”,聘请各学科专家起草中小学课程纲要。中小学音乐教科书的建设在这一时期有较大进步。其中,商务印书馆出版的萧友梅编定的新学制钢琴教科书 、新学制风琴教科书较为普及通用。这些教材对普及中小学钢琴音乐教育起了重要作用。“1912年,教育部又颁布了师
10、范学校规程,规定将乐歌课设为必修课。这时建立的北京高等师范学校、广州高等师范学校、武昌高等师范学校、南京高等师范学校等开设有音乐课程。1919年创办的私立上海专科师范学校音乐专业课程设有钢琴课程。”改革开放后,音乐院校的钢琴教学通过多年的研究和探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取得很大成绩。重新修订了钢琴主课教学大纲和计划,规定了考试、考查和参加学习汇报的要求。由于钢琴专业课以个别授课为主,学生的学习量不一致,因此,在教学大纲中规定了教学进程每学年或每学期的最低学习量,有的院校大纲中还规定“学生不完成规定数量者,不准参加考试”。教学大纲中还应列出本学科的教学用书,这是教学大纲的具体化。但由于钢琴专业教学
11、的特殊性,所以,钢琴教学大纲中只是列举一些经典曲目。曲目分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教材,大型乐曲(奏鸣曲、协奏曲、变奏曲、回旋曲等)和中小型乐曲几大类。中国乐曲被提到了重要的地位,被列入教学大纲,为了保证提高中国作品的演奏水平,并促进中国新作品的创作和推广,各音乐院校都定期举办中国钢琴作品的演奏会和比赛。并且增加了近现代作曲家作品曲目,这就保证了学生接触的曲目范围很全面。并且采取学生与教师双向选择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而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的主科教师,这就充分调动了双方的积极性,解决了原本由“硬性指派”所带来的矛盾。拓宽了“民间音乐”等课程的设置,此类课程的设置是针对青少年由于学习西洋乐器而对本国
12、音乐母语的生疏以至于排斥的问题,有助于年轻一代学生了解吸取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加强对音乐母语的熟悉程度,使学生吸取了姐妹艺术学科的优秀的音乐文化,从而视野更加开阔。另外,还加强了艺术实践与交流,积极开展国际间的艺术教育交流、讲学。聘请外教,大量的外国音乐资料和先进的教学经验流入中国,我们因此吸取了国际优秀的钢琴演奏精华和积累了先进的教学经验;学生们加强了艺术实践活动,举行定期的观摩会与演出,一些有才华的学生在比赛中脱颖而出。(二) 我国钢琴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在欣喜地看到成绩的同时,纵观中国钢琴教学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体制尚不完善,一些结构性矛盾有待解决。我国目前音乐学院
13、这个专业化的系统,从附小开始就确立了一个孩子的终生专业,孩子“拼命”练出来,再加上我们过于重视技术上、形式上的问题,音乐学院钢琴专业和其它专业一样,都把提高演奏技术当作唯一的取向,普遍燃起了追求技术好,演奏高、大、难的曲子的风气,结果路子越走越窄,而欧美的绝大部分的音乐院校都不设立专业的附中,附小,许多了不起的艺术家都是从“业余”的道路走出来的。但不可否认,对于培养那些具有非凡音乐才能的儿童来说,附小、附中、本科的这种办学形式是非常有效的,正像体操、杂技等所有竞技家的造就需要从儿童开始抓起一样,世界一流的器乐演奏家也非得从儿童选拔培养不可;因钢琴表演艺术的专业特殊性,更需要选拔那些在智力萌发期
14、就显露特殊音乐才能的超常儿,并通过特殊办学形式以满足他们的特殊成长需要来进行培养。当然,并不是只有从附小到附中再到音乐学院本科这一条成材之路,应该把眼界放宽多种渠道、多种方式的选拔人才,普高生自身的优势也会成为学习钢琴专业的有利条件,也会成为学习钢琴教育、钢琴理论等专业的有利条件。钢琴教学在形式上的个别授课的特点,具有其它授课方式无可比拟的优点,但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由于钢琴教学是一种高度专门化的技巧、技能的传授方式,这就容易产生老师仅凭高超的演奏技艺和个人经验就能教好的学生错误想法,从而忽视了从实践上升到理论的高度,出现“重实践,轻理论”的问题。由于个别授课具有灵活性、即兴性的特点,在教学
15、的内容上、方法上缺少计划性,呈现过多的主观随意性。这些问题需要教师通过努力和完善自身的业务水平,探求、掌握科学的演奏方法与教学方法来完成的。国内的钢琴教师有高度的责任心,手把手地教学生,总希望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合格的人才,这是我们的优点。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样,有的学生被动地学,过分依赖教师,不善于独立思考。相比之下,国外的钢琴教学很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和工作能力。比如:莫斯科音乐学院钢琴系的教学就很注重调动学生自己的思考能力,学生可以自己制定教学计划,教授只做少量的修改。因为一些基础性的必弹曲目学生已在以前扎实地学过了,而且学生接触了解的曲目宽度很大,所以他们有能力自己制定教学计划。一周
16、一次的专业课,学生第一次来上课都是背谱演奏,而且已经达到了相当的水平,学生对作品有自己的理解、技术上也已基本解决,教授只做一些原则上的指导,一般一次课能上两三个作品,有时甚至包括一个大型的奏鸣曲。课上教授讲得精练、扼要,富于启迪性。两三次课后就能以自己的理解在音乐会上或是考试时演奏了。所以,国内的钢琴教学应该更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的创造能力,在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起指导作用。二 钢琴教学中的创新思维(一) 创新思维的培养1、更新钢琴教育观念传统的钢琴课堂教学以知识传授为主,以培养学生掌握教材内容为主要目标,教师按教材传授已有的知识,学生按规定被动地接受知识。这种钢琴教学方法注重钢琴教师的
17、示范与学生对教师的模仿,特别适合钢琴教学的启蒙阶段。的确,钢琴教师的示范对于年幼的学生有着极好的直观性和可模仿性,对于小孩子快速掌握一定的弹奏技巧具有及其重要的作用,但这种照葫芦画瓢的简单模仿并不适合高等师范院校钢琴专业的大学生,如用这种教学模式培养,那么学生只会弹几首乐曲,会极大地扼杀学生独立弹奏与分析作品的能力,也会对钢琴伴奏、音乐家的生平、作品的理解等知识很少涉及,长此以往只会使学生成为钢琴演奏匠。这种方法忽视了对学生发现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为单一僵化的教学观念和模式,已经严重压抑和阻碍了学生的自主意识、个性发展、创新思维的培养和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观念,不断强化创新
18、意识,提高创新素质,从而为学生创新思维的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优化钢琴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根本,钢琴教师首先要改变多年来习以为常的教学习惯,放弃以自我为中心等权威意识,将培养创新思维的教育落实到日常课堂教学之中。钢琴教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美国著名教育家拿破仑希尔曾说过:“信心是心灵的第一号化学家,当信心融合在思想里,潜意识会立即拾起这种信息,把它变成等量的精神力量,再转送到无限智慧的领域里促进成功思想的物质化。”因此,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前提就是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信,促使学生发现自我,超越自我,全身心地投入到钢琴演奏中去,培养学生弹奏时从容自信的心态,让学生处于一种最放松自然的状态,
19、从而在弹奏中获得创新意识的动力,为钢琴教学的成功奠定良好的基础。2、培养听觉能力音乐是听觉的艺术,钢琴是通过音响来描绘音乐形象、表达思想感情的。声音分辨能力,既是感受音乐内容和表现音乐情感最主要的途径,也是促使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条件。引导学生能准确的判断手指击键之后琴锤击弦时发出的声音是否饱满、扎实、富有弹性,排除那些挤压、虚飘、无弹性的声音。在培养学生手指技巧的同时,一定要养成 “听”的习惯,提高学生“听”的水平。学生有了良好的听觉能力,才能辨别音乐的好与坏,美与丑,促使学生根据自己新的思维方式表达音乐的内涵,更好的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从而更好的表现音乐。培养良好的听力,用耳朵来鉴别不同音乐
20、家不同作品的风格,在这个聆听过程中,教师应当提醒学生不是简单地听音乐,而是在听的同时去分析演奏者处理作曲家的作品有哪些独到之处,对同一首作品要尽可能多找几个不同的演奏版本来听,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演奏家之间对同一首音乐作品在理解和创造上不同的个性和特点,形成自己的判断标准和审美趣味。教师要和学生共同讨论在聆听音乐上的感受与共识,使学生通过这种讨论式教学法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创新思维。在钢琴教学的整个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发挥学生在音乐理解及表现上的独创性,尊重和保护学生的艺术个性和演奏风格。即使学生在对某些作品的理解或处理上有一些偏差,也不应当简单的给以否定,更不能把教师自己对音乐风格的个人偏好强加给学
21、生。著名画家齐白石曾对自己的弟子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教师应该和学生共同探讨用怎样的方法才能更好的把作品的音乐魅力和自己的演奏风格结合在一起,使学生从认识上、观念上主动地去完善自己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这样才能拓展学生的思维,使其具有创新审美意识,使学生在今后的演奏和工作中发挥自己的音乐天赋和艺术个性,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演奏风格。3、培养发散性思维能力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学生要展开想象的翅膀,从多方面去探求未知的思维方法,创新思维的主要成分是发散性思维。在钢琴教学中常有一些乐句要自由处理,对此,要尊重学生的思维想象,放手先让他们根据问题的要求展开各自的想象,大胆尝试进行音乐二度创作,鼓励学
22、生完成多种不同乐句的创作练习,再通过演奏、分析,让学生比较优劣,确定更为合适和较为合适的答案。这样,就会使学生逐步学到思维的方法,进而逐步提高发散思维的能力,从而使自己的思维方式得到创新。激发音乐想象力是培养创新思维主导因素,钢琴艺术是情与声两个方面的协调体现,那种片面追求技能技巧训练而忽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做法是不科学的。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音乐审美心理、丰富的音乐想象、独特的音乐创新思维,这样学生才能准确、深刻、细致地体验钢琴音乐作品的情感内涵,使自己的感情与音乐作品中表现的感情相交融,从而发生共鸣。教师可以在钢琴课堂教学中利用音乐作品中最吸引人的内容,设法激励学生的创新意识,运用遵循渐进
23、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有针对性地进行指点和释疑,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增强演奏的感染力,培养学生在钢琴学习中的创新思维。(二) 创新教育的实施1、教学内容的创新循规蹈矩的教学内容已让学生们产生了抵触情绪,教师生硬地“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不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不允许学生有任何意义上的标新立异,抑制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考的独立性,学生对学习钢琴渐渐失去了兴趣。钢琴是独奏性很强的乐器,在钢琴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对学生合作演奏能力的培养和训练,而对学生今后的工作而言,良好的合作能力恰恰是十分必要的。为了弥补教学中的这一缺憾,在钢琴教学中适当地加入一些合作性曲目,如钢琴四手联弹作品
24、、双钢琴作品、钢琴与其它乐器的重奏作品、钢琴协奏曲作品等等是非常必要的。这类作品也是钢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学生良好的钢琴伴奏能力,尤其是声乐伴奏能力,是音乐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最为实际的教学目标之一,在钢琴教学内容中也应适应地增加一些这方面的作品。“钢琴教学法”主要研究和阐述钢琴教学的基本内容、规律、原则和过程与方法。就钢琴课程而言,“钢琴教学法”内容的引入将在多个层面上起到积极作用。对于那些没有钢琴基础的学生来说,“ 钢琴教学法将引导他们准确地把握钢琴课程中最基本、最具共性的知识内容,并用以指导自己钢琴初级阶段的学习。这将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从而使学习更有成效,也更
25、富有乐趣。”有的学生进校时已具备了较强的钢琴弹奏能力,对于这些学生来说,“钢琴教学法”一方面将帮助他们更加全面深入地掌握钢琴学习的相关要素,使他们的演奏水平向着更高的层次迈进,另一方面“钢琴教学法”也会在他们今后可能从事的钢琴教学工作中起到长期的理论指导作用。2、教学形式的创新现阶段授课形式以小组课形式为主,这样限制了一些学生的发展,同时对接受慢的学生也不能给予更多的指点。可以根据不同阶段、不同程度的学生适时采用个别课、小组课、大班课等多种形式。个别课:教师可以十分细致而深入地观察并解决每个学生在钢琴弹奏中所存在的不同问题,在技术和艺术这两个层面上展开极具针对性的钢琴教学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
26、。小组课:须统一教材,并基本统一学习进度。小组课主要传授钢琴弹奏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解决在钢琴学习过程中较易出现的、又具有普遍性的问题,适用于数量较多而且钢琴程度较低的学生。大班课: 一般以班级为教学单位。主要讲授“钢琴教学论”、“钢琴艺术史”等以知识性、理论性为主的教学内容。大班课要充分利用各种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和教学手段,生动地展示源远流长、精彩纷呈的钢琴艺术,开展多层次、多侧面、立体感、全方位的教学活动。这样多种教学形式并存会提高教学质量,弹奏程度不同的学生都会得到充分的发展,后进的同学会找到榜样。3、教学语言的创新首先要情真意切,声情并茂。语言之所以能够打动人心,完全在于它是一种心声,是一
27、种思想感情的流露。教师只有把对学生的关爱、对职业的热爱,用发自内心的真情,充分溢于自己的言表,才能注情于声、以情动人、以声引人。只有通过这种包含慈爱、关心、动人的语言,才能感染学生的情感,拨动学生的心弦,引起学生的共鸣,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把学生吸引过来。钢琴教学这门艺术课,有别于其他课程,因为要让学生理解作曲家的心声同时把曲子的思想感情弹奏出来,要求教师语言生动极富感染力,肢体语言恰当、朴实,二者结合,达到音乐语言的心灵沟通。其次,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语言发展水平。因此,教师在课堂授课时,语言要规范正确,要注意纠正学生的方言、土语和各种口头禅。教师
28、发音吐字要清晰,语言要明朗,文理要通顺,词汇要丰富多彩,要有新鲜感。授课尽可能把话讲得形象、直观、明快、生动,使学生易于理解,乐于接受。第三,语言应风趣幽默,诙谐机智。幽默的语言是一种才华,更是一种力量。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在恰当的场合、恰当的机会,巧妙地运用风趣的语言开导学生。这样不仅能使课堂气氛活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事物的认识,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使学生在轻松、活泼、充满笑声的课堂气氛中学到知识,受到教育,感受音乐。三 钢琴教学中的师生互动(一)钢琴教学中的师生关系1、师生平等, 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教育关系有教育主体与主导,其中“学生是主体, 教师是主导”。学生是教学的
29、主体, 教师应与学生建立起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能唤起学生的主体意识, 发展学生独立人格,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于先天遗传与后天的教育环境的差异, 学生的音乐兴趣、音乐潜能也有一定的差异。因而, 不同的学生在掌握知识和技能上的程度与速度都是不一样的, 对音乐的感受、理解与表现也是有区别的。教师不能以同一个标准去对待所有的学生, 而应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和潜能差异。要以学生的个性特点为基础, 把学生的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结合起来,因材施教,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权利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学习钢琴, 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爱好, 鼓励学生张扬个性、超越自己, 享受钢琴学习的乐趣。2、师生互评, 改进
30、评价机制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一改以往的期末对学生的单一评价,主要采用了两种评价方式。第一, 采用期末成绩为平时成绩加期末成绩总和。每一堂钢琴课都要给每位同学成绩, 使得学生平时就认真努力地学习, 而不是平时松懈到期末再搞突击, 同时也使得学生能及时发现学习中的问题, 扬长避短, 以使学习更有效率。第二, 采用自我评价加相互评价的方式, 评价自己近阶段学习或教学中的得与失、存在的问题。师生间用一种平等、平和的心态互相评价, 互相提出改进意见, 这样一来, 既能充分体现师生间的民主平等, 营造和谐、团结、向上的气氛, 又能使师生通过双渠道彼此获取改善钢琴课教学的最佳方法,及时调整改进教学或学习方法
31、, 用积极的态度共同提高教学效率。实践证明这种评价机制可操作性强, 时间上灵活机动,可在学期的任一阶段学习中进行, 它对师生间的沟通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对学生的健康人格的培养、对改进教学有着积极的作用。3、师生互动, 科学选曲“音乐教学内容是音乐教学的依据, 是学生获得音乐审美感受和体验的客观条件。”教学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欲望和效果, 是实现音乐教学以审美为核心的基础和前提, 在充分研究了教材和领会学期目标的基础上, 应科学选择钢琴考试曲目。在钢琴考试曲目的选择方面我们采取三个步骤来进行。第一步, 根据学生能力水平为学生提供大量不同风格的乐曲, 有练习曲、复调曲、奏鸣曲、中外乐曲等
32、, 供学生选择, 开阔了其音乐视野;第二步, 学生浏览曲目并选择自己喜欢的钢琴考试曲, 以便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动力;第三步, 师生共同探讨, 最后达成共识, 确定适合学生自身的钢琴考试曲目。这样一来既肯定了学生, 又让学生明确了学期目标从而, 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学习新知识的欲望。(二)钢琴教学中的师生互动1、互动教学的理论含义互动:互,是指交互、相互、彼此、双向。动,是指运动、动态。互动即交互,指人与人或群体与群体之间发生的交互动作或反应的过程。互动式教学: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是教与学相互作用的过程,以期达到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发展学生创造潜能的终极目的。教与学既对立又统一,在
33、这对矛盾中,双方都是积极因素,把两者的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以教促学,以学促教,以学促学,使整个教学过程处于共振、互动和合作之中,从而达到教学目标。2、互动教学的原则(1)教师必须对每个学生的情况进行详尽的了解。教师应该对每个学生的性格特点、学习的程度、接受能力、创造性思维、乐感、手的条件等特点了如指掌,然后再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比如,性格内向的孩子可能不善于表达,教师就应该更多地关注他的闪光点,及时给予表扬。对于手小的孩子,有大量和弦或者八度的作品就不适合他,应该多训练他的手指跑动能力。(2)教师要研究学生上课时的心理。虽然每一位教师都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对学生上课时的心理状况多少有所
34、体会,但是很多教师并没有把研究学生的心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只是照本宣科,所以上课的效果不大理想。因此,揣摩学生的心态是十分必要的。例如:有的学生遇到难处总是弹不好,这时老师稍有不满的举动就会加剧学生紧张害怕的心理,这就需要老师调节课堂气氛,或是和颜悦色、耐心讲解,或是休息片刻,或是播放乐曲,或是跳过此段往下进行。待学生心理稳定下来再学习,如有点滴进步,都要有所鼓励,学生肯定会慢慢消除紧张心理,正常发挥自己平时的水平,从而获得满意的效果。(3)启发、引导并鼓励学生对所学的知识提出问题。受到传统的教学模式的影响,孩子们往往不善于提出问题,老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不熟悉,不利于学生的学习。因此,老师要鼓
35、励并引导学生多提问题,无论学生提出多么简单的问题,老师都不能耻笑或者训斥他们,否则,就会严重戳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扼杀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甚至导致他们不愿意再继续学习钢琴,放弃对音乐美的追求。当然,提问也是要讲究方式方法的,要启发引导学生就所学内容提出问题。老师上课时态度要平和,只有老师做到平易近人,学生才敢把真实的一面展示给你,才敢于向你提出问题。3、互动教学的效果(1)学生会变被动为主动,善于思考、解决问题。在教学活动中,如果老师能够把学生作为主体,也让其参与其中,并注意多跟学生交流,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克服学习中出现的问题,思想也变得更为活跃,从而启发学生创造性思维,
36、锻炼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一旦通过自己的努力成功解决问题,他们就会由此获得成就感,从而认识到只要通过努力就一定能做到最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他们就会充分发挥想象力,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分析问题的角度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不仅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锻炼,老师也可以从中吸取很多有益的东西。(2)有利于帮助学生克服胆怯的心理。如果教师能够注意在课上多与学生交流,这就会促进师生间的了解,打破他们之间无形的障碍。在学生的心目中“老师”将不再是“严厉”的代名词。相反他们会认为老师很容易接近,也就不再惧怕老师。在平时上课或者考试就能够发挥正常的水平。而且在与社会的接触以及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将
37、采取积极的、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所出现的问题。(3)学生的参与有利于激发教师的授课热情和灵感,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中有了师生的共同参与,有利于调动教师授课的积极性,上课时更加投入,思想变得更加活跃,从而激发出教师的教学灵感。备课时会做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学生提出的各种问题。(4)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环境更宽松。由于打破了师生间的隔膜,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课堂上的气氛会变得很轻松,学生不再拘泥于清规戒律,学习的效果会更加理想。结 语总之,为了充分激发每个学生学习钢琴的热情和潜能,使他们在钢琴的学习中收到满意的效果,就要改变传统钢琴教学中单调、被动的模式,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培养他们独立思考问
38、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开阔他们的思维和视野,使学生不仅在钢琴技能方面,而且在综合素质上得到全面发展。新课程标准提出的教育理念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改革创新的空间。实践告诉我们, 师生互动关系的建立会使我们体会到音乐教育的魅力并不在于知识、技能的传授, 而是表现在师生间互相启迪、激励、唤醒、感染和净化等效应上。它更注重人的身心健康发展、人的创新精神的培养, 从而以新的学习方式使人获得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在当今教育的新形势下, 作为教师, 应不断更新教育观念, 学习新的教育理念, 不断充实自己, 不断丰富自己, 大胆创新, 努力为我们的学生提供一份丰富的精神食粮, 为他们塑
39、造一个全新而更具吸引力的课堂。注 释 曹冠玉. 论中国早期钢琴教育的几种模式 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第八期.第97-99页.司徒壁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第 50-51页.刘庆刚.杨峻.钢琴教学艺术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第96页.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07第5-6页.彭逸伟.浅析钢琴教学应注意的问题J.音乐论坛,2006第三期.第74页.参考文献1夏滟洲.中国近现代音乐史简编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2马达.20世纪中国学校音乐教育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3王宏建.中国艺
40、术教育M.文化艺术出版社,2001.4司徒壁春,陈朗秋.钢琴教学法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5葛德月,朱工.钢琴教学论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6刘庆刚,杨峻.钢琴教学艺术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7段小敏.钢琴教学漫话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4.8左平.回荡的琴声音乐教育论稿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9吕欣.对高等音乐教育问题的思考J.艺术研究,2004第一期. 10张君忠.谈良好的心理控制对钢琴演奏的影响J.辽宁师专学报,2007.2.11赵晓生.钢琴演奏之道M.上海世界图书出版公司,1999.07.12梁立红.钢琴教学中的思维敏捷性培养J.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02.01.13李晓.多层次、立体化地塑造高级钢琴人才J.钢琴艺术,1997第五期.致 谢本研究及学位论文是在我的导师 的亲切关怀和悉心指导下完成的。她严肃的教学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我。在本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先生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从选题到开题报告,从写作提纲,到一遍又一遍地指出文稿中的具体问题,严格把关,循循善诱,都始终给予我细心的指导和不懈的支持。在此我表示衷心感谢!同时我还要感谢在我学习期间给我极大关心和支持的各位老师以及关心我的同学和朋友。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