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孟子的政治管理思想及其现代价值中国传统文化在我国历史进行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也是我国进行现代化的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在发展着的传统文化中,儒家文化以其博大精深在我国历史进程中熠熠生辉。当然,孔子作为儒家学说的创始人,拥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作为与其相继的孟子在中国传统文化和儒家学说的发展过程中,更是起着特殊的作用和地位。孟子从当时的时代特征出发,对孔子的思想做出了新的诠释,在遵循孔子思想的前提下,努力提升儒家学说的精神品格。其中,他的“仁政”、“王道”、“民贵君轻”等政治管理思想影响深远。1孟子政治管理思想兴起的背景首先是社会背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问题严重,连年的战争,给生产力造成极大破坏。
2、到了战国后期,战争的规模又不断升级。饱受战争之苦的是广大平民,因此,人民的反抗情绪日益增长。有的国家发生了平民暴动,人民为躲避战乱,大量逃亡,社会一派混乱。其次是政治背景。孟子生活的战国中期,各个诸侯国先后经过变法改革,已经开始建立起封建主义的政治制度,他们通过相互征战逐渐走向统一,建立中央集权制的国家已经成为历史潮流。再次是经济背景。在连年不断的激烈的战争下,社会经济受到破坏,地主阶级中一部分是由原来奴隶贵族转化而来的;另一部分是由军功或工商业者、小生产者上升而来的新阶层。前者对于旧制度在心理上存有依恋,受传统思想影响比较深,能够较多地吸取历史上的经验教训,主张统治者通过教化和德治,来缓和阶
3、级社会矛盾,以此达到国治民安。后者思想激进,倡导变法,提倡耕战政策和法治主义,建立新的封建主义的社会秩序。孟子正是旧贵族转化而来的地主阶级利益的代表。因此他的思想既有旧制度的保守影子,同时又体现着顺应历史潮流的进步的一面。2孟子政治管理思想的特征孟子的政治管理思想在其思想领域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他的分析系统而深入,表达了自己的忧国忧民的情感,并且在我国历史中的各个朝代中起了重要的作用。2.1从“性善论”出发阐释“仁政”学说孟子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人性论”,在性善论的基础上提出了仁政学说,进一步发展了孔子的仁学思想。孟子公孙丑上云:“行仁政而王,莫之能御也”,“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
4、,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不忍人之政,即仁政也,孟子由人皆有不忍人之心,皆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等四心,推出人性本善,并进而认为这是仁政能够推行的原因。孟子的仁政学说,体现了其忧国忧民的思想情怀,孟子公孙丑上云:“当今之时,万乘之国行仁政,民之悦之,犹解倒悬也。”此外,孟子认为,只有重民、爱人、善待他人,才是实践了做人的道理。“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总之,从政治管理的角度看,孟子“性善论”说的提出是独具匠心的,他的“性善”说的目的不在于从哲学的角度揭示人的类本质中的自然属性,而是把这一理论作为他的社会政治观的逻辑起点,来为他建
5、构“王道仁政”,以为其理想社会大厦服务,也就是说孟子所推崇并终身致力于的“王道仁政”的社会政治思想,与“性善”论具有内在的逻辑推理关系。2.2民本思想强调“民贵君轻”孟子的民本思想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他在尽心下中云:“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著名的论断,显现出孟子提倡国家在进行整治管理时应该关注民生,体恤民情,将百姓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人民群众的地位比较重要。在此著作中,他还提出“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宝珠玉者,殃必及身。”意思是说诸侯的珍宝只有三样,即土地,人民,政事。以珠玉为珍宝的人,必定会殃及自身。在这里,孟子从反面强调不关心百姓和政事,最后的结果就是趋于灭亡。孟子民本思
6、想有以下主要内容:一是与民同乐。孟子梁惠王下云:“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民以乐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是仁民爱物。孟子尽心下云:“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三是正道得民心。离娄上云:“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得其心有道,所欲与之聚之,所恶勿施,尔也。”2.3政治管理的两种制衡因素“分”与“和”关于“分”的内容。孟子中提到:“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二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
7、,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孟子滕文公上)。也就是说治理天下不可能一边耕种一边又干他们的事情。有官吏的事情,有平民的事情,而且一个人,就需要各行各业的产品。如果一定要自己造出来的才用,这是让天下人疲于奔命。所以说有人劳动脑力,有人劳动体力;劳动脑力的管理人,劳动体力的被人管理;被人管理的养活人,管理人的被人养活。这里强调的就是要把国家治理好,就必须有执行国家管理和研究国家管理的专门人员,就必须将国家管理工作与其他职业划分开来,实现社会分工,实现管理工作和脑力劳动的专门化,并应由从事物质生产的劳动者为管理人员提供生活资料。因为没有这样的“分,”,.天下人就会疲于奔命忙乱一团糟,整个国家整个
8、社会是要倒退的。所谓“和”是指处于不同等级和不同社会结构中的人要亲和相敬,互相合作。“和睦”是管理活动的最佳境界,“和”是保障管理活动能够不断进步发展的重要方法。孟子中指出“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下)其强调适宜的天时,有利的地势,都比不上“人和”。“人和”即是指人与人之间团结和睦,人际关系和谐;组织内部上下齐心,组织外部搞好公共关系。这里尤其是指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之间的“和”。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只有达到了“和”,才能保证国家和政权的稳定。孟子的政治管理思想,贯彻了将“分”与“和”统一起来,以求得社会整体繁荣的。“分”与“和”作为政治管理中的两种制衡因素,因此,要保持社会整
9、体有序地发展,必须通过“分”与“和”这两种组织方式的有机运作来实现。“分”的目的在于保证社会管理系统有一定的层级结构,“和”的目的在于保障管理系统的有序和稳定。现代社会管理中所谓的“分”与“和”就是分工与合作,在这方面,孟子中的“分”与“和”的理论具有极大的超前性。2.4王霸之辩奉行王道主义王霸之争是春秋礼法之争的延续,孟子特别蔑视实行霸道的齐桓公管仲君臣,称“仲尼之徒,无道桓文之事者(孟子梁惠王上)。孟子认为天下“定于一”是一种王道的“一”,而非霸道的“一”。在孟子看来,齐宣王“辟土地,朝秦楚”的做法,是对内不实行仁政的,必然招致百姓的反对,对外专行霸权,必然引起邻国的反对。孟子主张实行王道
10、,认为实行王道才是平治天下的最好办法。认为实行王道主义的前提是拥有圣贤的君王,君王应当有仁爱之心;王道主义的措施是保民,梁惠王上云:“保民而亡,莫之能御也。”保民即保护人民,因此要做到安民、养民、教民,以做到君民和谐,社会安定。这里,实行王道是与孟子所提倡的“性善论”“民本思想”“和为贵”等的思想的内在相一致的。3孟子政治管理思想的现代价值孟子的政治管理思想,内容丰富而极成体系,是对孔子思想的继承和创新,他的思想主要是站在君与民的关系的角度上,对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行分析,他的上述思想对我国社会政治生活有着深远的影响,对我国政府形象的树立也有重要作用。在今天,研究孟子思想可以使这种思想在社会主义
11、制度的框架下获得新的生命力,可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赋予其新时代的价值,使其有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3.1仁德管理的必要性孟子提倡的仁政思想对我国现代和谐社会的建立具有重要作用,孟子的政治管理思想是建构在以仁德为核心的基础上的。仁既是指人之所以为人应具有的仁义忠恕的道德,又是指社会运行发展应实施的仁政德治之道。以仁为核心的道德,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人道核心,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贯穿于管理活动的各个领域,确立了人之所以为人的本质特征。孟子中“仁政”思想对中华民族产生过很深的影响,因此至今也应引起人们的认同感;它要求君主或当政的官员,心甘情愿为人民办事,顺乎民意,先富后教。然而,在现实生活中
12、,政府的职能受到质疑,一方面,一些政府人员在执行公务的过程中缺少仁德的管理思想,同人民群众发生冲突,对社会和政府的形象造成恶劣影响。另一方面,政府腐败现象严重,对内不能做到公平、公正、民主,因此不能做到廉政建设,给社会的正常的政治建设带来负面影响,这是因为政府内部缺少德治。因此,现今社会应当继续发扬传统文化中的先进思想,提升政府人员素质,真正建立“君与民”的和谐关系。3.2重视以人为本推动民主政治建设胡锦涛同志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理论研讨会上的讲话中曾经指出:“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是区分历史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人民
13、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和决定力量的观点,是孟子的民本思想继承和发扬,它有利于我们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本质特征,以始终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孟子的民本思想,为当今大众的主人翁意识以及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确立提供有力的思想基础。中共十七大报告也提出:“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的一切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一思想和我们党强调的中国共产党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具有一定的统一性。百姓安,才能天下安;百姓富,才能天下兴。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
14、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只有顺民意、谋民利、德民心,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样才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不断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向前进。3.3分工合理,和谐进取我国政府在推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既体现了公平,也体现了效率。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求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尊重诉求、和谐相处和共进共生的社会,也体现出分与和的统一。首先,强调在各种活力竞相迸发的同时要充分考虑各个阶层和群众的权利诉求、民主诉求、公正诉求以及政治诉求,充分凝聚他们当中的有效力量,使得他们能依据自己的能力和爱好为社会做贡献;其
15、次,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创造,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因素共同发展,达到和的程度;最后,做好整合和凝聚工作,从整体上把握,以使社会的成员合理享受自己的劳动成果,并能共享社会发展的成果。3.4反对霸权,促进和平冷战结束以后,虽然世界和平与发展趋势在进一步增强,战争的力量和危险大大削弱,但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某些大国或强国依靠自己的经济和军事力量,欺负、压迫和干涉他国内政,妄图在世界上称王称霸,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任务和责任。任何国家都不能以任何借口干涉他国内政,更不能恃强凌弱,侵略、欺负和颠覆别的国家。中国始终是
16、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地区稳定的坚定力量。中国反对霸权主义,也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国际社会应加强合作,标本兼治,防范和打击恐怖活动,努力消除产生恐怖主义的根源。我国的做法也是对孟子王道主义路线的继承和发展,以“仁政”来实现全世界的和谐发展。当今世界的发展,己经将人的自由与解放,摆在了社会政治经济和科技进步的首要目标的位置。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的和谐统一,已经成了新世纪人们不懈追求的崇高境界。反对战争、维护和平、抵制霸权,是世界上所有具有仁德思想的人们的共同呼声。总之,孟子的政治管理思想在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仍有现实意义,他的思想在我国历史长河中的作用是根深蒂固的,我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也是要以孟子的“民本思想”和“仁政”思想等为依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