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doc

上传人:HR专家 文档编号:11355782 上传时间:2020-04-03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高中历史必修知识点整理 必修一 第一单元中国古代的中央集权制度一、先秦时期(指西周)的政治制度: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1、分封制:1)概念: 分封制又叫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和功臣分派到各地,广建封国,各诸国必须承认周王的权威,承担各种义务。即所谓的“封建亲戚,以藩屏周”。2)内容:周王:最高统治/王都镐京/都城王畿/直接驻地同姓:分封主体/富庶之地/战略要地/土地、人口、物资、武装其他:功臣;王族;先代贵族。3)影响:周人的势力范围扩大;确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巩固了统治;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2、宗法制(1)目的: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

2、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2)内容:周王、诸侯还是卿大夫、士都实行嫡长子继承制度(嫡长子即正妻的第一个儿子;宗法制的核心、特点)。嫡长子为大宗,其他嫡长子的其他兄弟(次子、庶子)为小宗。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如诸侯对于周王为小宗,但在本国为大宗。(3)作用:确立了一整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国”和“家”密切的结合在一起。3、礼乐制:政治生活准则,实质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4、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1)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2)以神权强化王权(3)最

3、高执政集团尚未形成权力的高度集中。二、秦至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含义:(1)专制主义:决策方式,皇帝个人专制独裁,集国家最高权力于一身,从决策到行使权力都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2)中央集权:地方政府没有独立性,严格服从中央命令,受制于中央。矛盾:(1)君权与相权 (2)中央与地方(一).背景政治:国家统一;经济:自然经济发展的需要;思想:法家思想与商鞅变法奠定基础。(二).发展历程:1初步形成于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法家及其变法运动2正式确立于秦(公元前221公元前207) 秦统一六国的条件;皇帝制度、三公九卿、郡县制。3巩固于西汉(公元前202公元23)郡国并行(目的、影响、如何

4、解决)、刺史制度;中外朝。4完善于隋唐(581907)三省六部制(内容、决策方式、影响)六部:吏部(官员考核)、户部(户口、赋税)、礼部(国家礼仪制度)、兵部(军政)、邢部(邢法)、工部(工程建设);节度使:地方权力膨胀,形成藩镇割据,削弱了中央集权。5加强于北宋(9601127)收精兵、削实权、制钱谷。在中央分相权,设参知政事(行政权)、枢密使(军权)、三司使(财权);地方,兵权收归中央,文官任知州,别设通判,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6新发展于元(12711368) 行省制度7空前强化于明清(13681840)明初废丞相、权归六部,内阁的出现,清代军机处(三).影响/评价1进步性:(1)有利于多

5、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有利于抵抗外来侵略维护国家的统一和领土的完整。(2)能有效的组织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和生产活动,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3)在统一的社会环境下,有利于民族大融合,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发展和提高,使我国创造出领先于世界的古代文明。2消极性:(1)君权专制易形成暴政统治和导致腐败现象的出现,成为阻碍历史发展的因素。(2)在思想方面独尊一家,钳制了人们的思想,出现了万马齐喑的可悲局面。(3)明清时期,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和发展,束缚了社会生产力的进步,其危害尤为严重。三、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史实:汉朝的“七国之乱”、唐朝的藩镇割据

6、、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一)西汉: 1、背景:汉高祖:铲除异姓王,分封同姓王,地方上实行郡国并行制,逐渐形成王国问题,威胁中央集权。汉景帝:公元前154年,采纳贾谊、晁错(削藩策)建议削藩,引发“七国之乱”。2、(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颁布推恩令,解决王国问题;酎金制度,剥夺爵位;设置刺史,加强对地方监察。 (二)唐代藩镇割据与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1) 藩镇割据:唐朝“安史之乱”后,唐代宗为求得安定,大封节度使,其官位世袭,拥有武装,最终形成藩镇林立的局面。(2)五代十国: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南方各地和北方山西先后出现十余个政权,称“十国”。(三)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1)

7、收精兵。“杯酒释兵权”统兵权与调兵权分离枢密院(发兵权);“三衙” 殿前司,侍卫马军司,侍卫步军司(统兵权) 禁军 禁军、厢军、乡兵、蕃兵(2)削实权。(削弱地方节度使的权力、派文臣出任州郡长官、设置通判监督州郡长官)(3)制钱谷。设立转运使,消除地方割据的物质基础 弊端:“三冗”:“冗官”、“冗兵”、“冗费” 意义:宋代以后,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矛盾已基本解决,皇权与相权矛盾突出。四、中枢权力体系的变化:皇权与相权秦朝:三公九卿制度,丞相位高权重;(1)突出特征:权力高度集中(2)措施:A、皇帝制度:皇权至上,大权总揽;“家天下”的皇位继承制。B、中央官制三公九卿制:三公指丞相(位高权重,一

8、人之下万人之上,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负责监察百官)、太尉(协助皇帝管理军务,大多是虚位,军权虎符实际由皇帝直接掌握)C、地方官制废分封,置郡县:郡守和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D、选拔和考核官吏制度:实行“殿最”制,最者受奖赏,殿者要受罚。(秦律:细密、严苛,轻罪重刑)汉朝:中外朝制度,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成为外侍/执行机构,决策权掌握在内朝。隋唐:三省六部制(1)运行机制:三省中书省(起草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门下省(封驳审议)六部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2)影响:A.相互牵制、互为补充、分工明确、提高效率; B.相权分割,有利于加强皇权宋朝:二府三

9、司制度,二府指“中书门下”(其副长官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军事权);三司指“度支、盐铁、户部”(分割宰相的财政权)元朝:一省制即中书省,宰相权势过重明朝:明太祖废丞相(1)原因:吸取元朝教训,控制相权,加强皇权。(2)影响:1600年丞相制度被废除,专制皇权发展到新高度。明成祖设内阁(1)殿阁大学士:明太祖因废除丞相后,事务繁多而设。品秩较低,仅备顾问,协助章奏,不参与决策。(2)设立内阁:明成祖正式设立内阁。“票拟”、“批红”清朝:军机处的设立1)背景:清朝建立, 承袭明制,设立内阁。军国大事,由满州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来处理。2)概况:雍正年间,为处理西北军务设

10、军机处。职权不断扩大,本身品级不高,不得私自交往,日夜轮流值班,只能跪受笔录。3)影响:A简化政务手续,提高行政效率。 B标志着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权力高度集中;地方权力不断消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君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分散削弱。五.选官制度世卿世禄制(夏西周)军功授爵(战国西汉初)察举制、征辟制(西汉中期)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即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科举制(唐清) 科举制度的影响积极作用:(1)为不具备贵族身份的士人提供了参政机会,扩大了统治的社会基础。(2)促进了官僚体制的进一步成熟,为官僚队伍提供了源源不断的高素质人才。(3)成为中华帝国长期保持

11、繁荣的制度保障之一。六监察与谏议1.秦朝“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掌管监察2.汉武帝:A.中央由御史大夫负责监察和弹劾百官B.地方上设置刺史代表中央监察地方3. 隋唐时期:正式形成谏议制度门下省负责谏议和封驳4. .宋代出现了独立的谏官机构-谏院5. .明清时期监察制度达到顶峰,但专门的谏议机构已经没有了,在中央,既设有都察院,设立监察御史,分道对地方官员实行监督。又设有六科给事中,与六部相对应,进行业务监督,合称“科道”。在地方省级机构还设有专门负责司法。监察的按察使司.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制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

12、现.七、总结:古代中央和地方政治制度的演变(秦清)朝代中央政治制度地方政治制度秦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汉西汉中外朝制度外朝(三公九卿)执行机构;(汉武帝)中朝决策机构汉初郡国二制并行,后封国名存实亡汉武帝全国分为13州,州做为监察区东汉尚书台中枢机构(光武帝)郡县两级转变为州、郡、县三级(东汉末年)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三省体制隋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中书省:掌决策,草拟颁发皇帝诏令;门下省:掌审议,负责审核政令;尚书省:事无不总,负责执行政令隋初州县两级唐唐太宗分全国为10道,作为监察区唐肃宗道在一定程度上逐渐成为州县之上的行政实体 道、州、县宋二府三司制二府中书门下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政机构中

13、央派文臣做地方官分州、县两级,又将唐朝的“道”改成“路”,在州县之上,即路、州、县参知政事分割宰相的行政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元一省制(中书省)最高行政机构枢密院最高军事机构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在地方实行行省制度(行中书省)省的最早长官平章政事。行省之下分别为路、府、州、县。边远民族地区设置宣慰司进行管理。分封制与郡县制及郡县制的比较:分封制与郡县制分封制郡县制划分标准血缘地域官员任免世袭、封地地域独立性(与中央关系)相对独立,权力地位世袭任免、俸禄作用与影响中央下属行政机构相同地方行政制度 目的 在一定时期起到积极作用历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和演变趋势朝代中央制度地方制度选官制

14、度监察制度谏议制度秦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度郡县制军功爵制度御史大夫汉中外朝制度推恩令,刺史制度察举制、征辟制刺史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门下省门下省宋二府三司制知州、通判、转运使通判谏院元一省制(中书省)行省制度明废丞相,设内阁监察御史、六科给事中、按察使司清军机处演变趋势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中央权力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选官权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对官员控制不断加强,加强皇权 第二单元 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制度一爱琴文明与城邦制度 1克里物文明与迈锡尼文明 2城邦制度(定义、特点、类型)二雅典的民主体制1梭伦改革(公元前594) 内容:按财产多寡划分社会等级。作用:进一步打击了氏族制度残余

15、,为雅典的民主政治奠定基础 2、克里斯提尼改革(公元前509)内容:用10个地域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血缘部落。还设立了五百人议事会,成立十将军委员会。作用:大大削弱了氏族贵族的势力,确立了雅典的民主政治 3伯利克里改革(黄金时代)内容:公民参政范围:除十将军外,执政官和几乎所有其他官职向各等级男性公民开放;公民大会:最高权力机构,五百人议事会:陪审法庭:最高法院兼最高司法与监察机关;十将军委员会:统率军队,参与政治 4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积极作用:局限性: 实质: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之上的奴隶主贵族少数人的民主,对奴隶而言是实行专政。三罗马的政制与法律 1从共和到帝制 共和时代:主要机构 元老院(最高决策)、执政官、公民大会 元首制:屋大维(公元前27) 帝制 戴克里先(公元284) 2罗马法 十二铜表法 查士丁尼民法大全或查士丁尼法典对罗马法的评价 :稳固了罗马国家的统治基础;对近代欧美国家的立法和司法产生了重要影响;对资产阶级反对封建专制推动资本主义发展有一定影响;资产阶级根据罗马法中的思想,制定出保障自己权益的法律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