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李白行吟图,在中国文学史上,诗与酒相从相随,几乎有一种天生的缘分。中国诗人大多爱喝酒。多少诗人因酒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因酒在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因酒而丢掉面具口吐真言,因酒而成就传世佳作。唐代的天才诗人李白尤为突出。他是“诗仙”,又自称是“酒中仙”,时人也号之曰“酒圣”。古时酒店都爱挂上“太白遗风”、“太白世家”的招牌。直至现在,还有沿用的。,饮 中 八 仙 歌杜 甫,李 白 一 斗 诗 百 篇,,长 安 市 上 酒 家 眠。,天 子 呼 来 不 上 船,,自 称 臣 是 酒 中 仙。,玩读李白诗作,就能闻到一股浓浓的酒味。诗人的月下独酌有“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2、。” 叙赠江阳宰陆调有“大笑同一醉,取乐平生年”。赠刘都史有“高谈满四座,一日倾千觞”。训岑勋见寻就元丹邱对酒相待以诗见招有“开颜酌美酒,乐极忽成醉”。月下独酌四之三有“醉后失天地,兀然就孤枕,不知有吾身,此乐最为甚”。李白是因醉酒致疾致命的,就连升天的灵魂都带着醉意。,李白与酒,将 进 酒,李 白,检查预习: 1、指出下面加线字的读音有错的一项: A、馔玉(zhun) B、恣意(z) C、将进酒(jing) D、欢谑(xu) 2、下面通假字中有错的一项: A、径须沽酒(沽:酤)B、所守或匪亲(匪:非) C、与尔同消万古愁(尔:你)D、卒廷见相如(廷:庭) 3、解释下面“将”的意义: 将进酒(
3、 )呼儿将出换美酒(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 )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 彼所将中国人不过十五六万(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不得惜( ),请;拿;扶持;带兵的人;带领; 助,在动词后,没实在意义,C,C,背景:,将进酒是汉乐府旧题,李白这首诗虽用了旧题,却能跳出前人窠臼,自创新意,把饮酒和对黑暗现实的批判结合起来。这首诗是一首劝酒歌,大约作于唐玄宗天宝十一年,即安史之乱前四五年光景。当时唐玄宗耽于女色,先后将政事交给奸相李林甫和杨国忠,官场一片黑暗,豪门贵族只顾寻欢作乐,不以国事为念,社会腐败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诗人对此极为不满,但他又无力改变这种状况,只能用消极的办法进行反抗,借酒销愁
4、,“但愿长醉不复醒。”诗人借题发挥,尽吐郁积在胸中的不平之气,这种反抗方式,跟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借寻仙表现不事权贵的意志的写法颇为相似。,听朗诵思考问题:,1、全诗的感情基调 2、以诗意的发展变化划分层次,赏析,朗诵,这是一首极为豪放的咏酒诗,诗人的狂醉之态与句俱出,几乎能让人闻见阵阵酒香。而吟诵数度,倾泻又会感到有悲壮之气隐伏其中,狂放之中并不缺乏深沉。,曲调一唱三叹,回环往复,富于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塑造了具有鲜明个性的诗人自我形象,是历代传诵不绝的浪漫主义抒情佳作。,1、全诗的感情基调:,激愤,(初读,觉得它豪气十足,但弄清诗人感情发展的脉络以后,就会看出诗人的愤激之情是占主导地位的。确切地
5、说,豪放只是它的外壳,而内核则是愤激),2、以诗意的发展变化划分层次,悲,黄河汹涌壮阔、势不可挡,人生之易逝,叹人生时光,欢,趁兴致,及时行乐,内心的自信和豪情,酒中有乐,愤,诗意转换,酒后激愤吐真言,为圣贤鸣不平,狂,反客为主命买酒,昂贵之物“换美酒”,是诗人的悲之重、欢之浓和愤激之深的集中表现,问题探究,1李白是“诗仙“,也是著名的“酒仙”。在诗文中哪些内容说明李白不愧于“酒仙”这个称号?,“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一生多不得志,借酒浇愁,及时行乐,是他无奈的选择。在夸张的语言的背后,
6、是痛饮豪迈的李白,是纵情享用美酒的李白,所以时人称李白为“酒中仙”。,2试将“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跟“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梦游天姥吟留别)做一比较,说说二者在内容和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内容上相同的是,都表现了诗人对权贵的鄙弃和蔑视的态度;所不同的是,前者所谓“开心颜”包含着个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而后者所谓“长醉不复醒”显得消极一些。总起来说,前者于愤激中略见昂扬,后者于愤激中略见低沉。 在表达形式上二者有明显的不同。前者是直白,锋芒直指“权贵”;后者是曲达,以“钟鼓馔玉”借代权贵。,3诗人说到“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时,为什么单举曹植为例?,析:首先
7、要正确理解“古来”二句的意思:“圣贤”,不是单指孔孟,也包括所有“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饮者”,决非一般酒徒,而是“圣贤”中逃之于醉乡的人。说圣贤“寂寞”,并非贬抑,不过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之意;说饮者“留名”,固属偏激之辞,表现了诗人的狂放,但既在酒宴上,自然要强调饮酒的意义,也是可以理解的。这样来解释这两句,则诗人以曹植为例的意图就昭然若揭了。,答案要点:曹植很有才干,但遭兄、侄猜忌,终不得用。李白钦佩他的才干,同情他的遭遇,借以自况,故用为例证。,4诗人好用夸张写法,这同他的浪漫气质和狂放性格有关,所以不使人感到言过其实。试从这首诗中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例一:“朝如青丝
8、暮成雪”:这种感受是许多老年人都有的,但由诗人说出,其意义却非同寻常,形象地表达了诗人政治上的失落感。诗人在25岁上“辞亲去国,仗剑远游”,是“以当世之务自负”的,欲以布衣取卿相之位。如今,25年过去了,他已满头白发,功业上却毫无成就。回首往事,难免有人生短促之叹,也表达了怀才不遇的苦闷。,例二:“会须一饮三百杯”:“一饮三百杯”在历史上是有记载的(详见“补充注释”),李白仰慕古人的大度,有效法之意。在襄阳歌里他曾写道:“鸬鹚杓,鹦鹉杯,百年三万六千日,一日须倾三百杯。”这里是重申其意。这种夸张,跟故意张大其辞是有区别的。,例三:“与尔同销万古愁”:愁若止于一身,那是毫无意义的。诗人叹“古来圣贤皆寂寞”,为陈思王曹植的遭遇抱不平,都表现了愁的深广。用历史的眼光看,“抱利器而无所施”的贤能之士古代有,今日有,则将来一定还有这样的愁情唯“万古愁”一语足以当之。这种夸张,也不是故意张大其辞,可以使人信服。,学生读背课文,作业:阅读语文读本李白诗歌。,再见,制作者: 李岱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