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130557 上传时间:2018-06-14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661.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江苏专版2019版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第二部分第二单元城市与地理环境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城市发展与城市化.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课时跟踪检测(二十二) 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一、单项选择题(2018如东模拟)如图为城市化速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读图回答 12 题。1关于图中各时段城市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在 M 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B在 P 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C在 N 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D在 N 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2目前,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分别是( )AP、N BM、P CM、N DP、M解析:1.C 2.A 第 1 题,据图分析可知,在 M 时段,城市化发展较慢,在 P 时段,城市化发展速度较快,但此时段城市化水平较低,在 N 时段,人口可能向郊区或周围卫星城集聚,出现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第 2 题,目

2、前,中国处于 P 时段,英国处于 N 时段。德国是欧洲人口较稠密的国家,2016 年德国人口总数为 8 200 多万。下表是德国不同规模城市个数统计表,下图示意德国不同规模城市及乡村人口比重。据此完成 34 题。城市人口规模 个数100 万的大城市 450 万100 万的中等城市 1010 万50 万的小城市 7010 万的乡镇 13 5003图表数据表明,德国( )A城市化水平高,逆城市化进程快2B环境质量下降,城市问题严重C城市人口比重大,集中在中小城镇D卫星城市众多,形成城市群(带)4德国的城市结构与人口分布产生的积极影响是( )A有效阻止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B不断推动农业现代化进程C第三

3、产业的空间布局趋于平衡D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均衡发展解析:3.C 4.D 第 3 题,图示德国城市人口比重为 58.32%32.91%,则体现了城市人口比重大;其中小城镇人口比重达 58.32%,人口在 50 万以上的城市只有 14 个,体现了人口集中在中小城镇。故 C 正确。第 4 题,图示德国城市结构以中小城市为主,人口分布以小城镇人口比重最大;这种布局与分布,有利于小城镇的发展,也有利于资源要素分散到小城镇,从而促进区域经济社会的均衡发展。(2018金陵中学、海安中学与南外模拟)一般来说,城市化弹性系数越高,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越明显。结合我国四个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统计图,回答 56 题。5据

4、材料推断,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地区是( )A东部与东北 B东部与中部C中部与西部 D东北与西部6与中西部相比,东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低的原因可能是( )A水资源丰富 B农业发达C地形平坦 D人口与产业集中程度高解析:5.C 6.D 第 5 题,据图分析可知,我国中部与西部地区城市化弹性系数高,说明城市化对经济的推动作用大,但是中部与西部地区城市化水平低,最需要加快城市化进程。第 6 题,我国东部地区自然条件优越,以季风气候为主,地形平坦,农业发展条件好,农业发达,水资源丰富,这些都是利于经济发展的条件,也是城市化系数高的条件。但由于东部人口众多,产业过度集中,产生的众多的城市问题,使得城市弹

5、性系数降低,故选 D。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条件,选择攀缘植物及其他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他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是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3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长。图 1 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图 2 为植物墙景观图。据此完成 78 题。7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A减少建筑能耗 B增加绿化面积C延长建筑寿命 D丰富城市景观8体型不同的植物布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交通安全 B土壤与温度C景观协调 D光照与水分解析:7.B 8.D 第 7

6、题,在城市中建设植物墙,主要是为了增加绿化面积。第 8 题,不同体型的植物需要的光照和水分不同,所以在墙面放置的位置不同。高处放置喜光的体型大的植物,低处光照少,故放置体型小的植物。二、双项选择题(2018如皋一调)在过去几十年间,世界城市规模变化显著,由 1955 年的只有两个城市人口过千万,到 2015 年有八个城市人口过 2 000 万,下表为 1955 年和 2015 年世界前十位最大城市。据此完成 910 题。世界前十位最大城市1955 年东京、纽约、大阪、伦敦、巴黎、上海、布宜诺斯艾利斯、莫斯科、芝加哥、洛杉矶2015 年 东京、新德里、上海、圣保罗、孟买、墨西哥城、北京、大阪、开

7、罗、纽约9关于世界最大城市变化及原因叙述正确的是( )A世界最大城市由集中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B位于南半球的世界最大城市的数量有所增加C由于人口的大量外迁,欧洲现已无世界前十最大城市D北京由于经济发展吸引大量外来人口使得其跻身其中10城市规模的扩大可能导致( )A大气逆辐射强度减弱B建成区上升气流增强4C城郊间通勤压力增大D城市地下水位上升,内涝增加解析:9.AD 10.BC 第 9 题,2015 年的十个最大城市,有 7 个是在发展中国家,只有东京、大阪、纽约在发达国家。位于南半球的最大城市 1955 年有布宜诺斯艾利斯一个城市,2015 年只有圣保罗一个城市,没有增加;2015 年世界

8、最大城市没有位于欧洲的,主要是由于欧洲人口负增长,城市化速度趋缓导致;北京排名第 7 跻身于最大城市行列,是因为近些年经济的快速发展吸引了大量的外来人口。第 10 题,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城市的热岛效应会更明显,大气逆辐射强度增强、建成区上升气流增强;由于城市规模的扩大,城郊之间的距离变大,城郊间通勤压力增大;城市的硬化路面等建设会影响到水循环,同时,城市用水增加,会使城市地下水位下降,内涝增加。(2018如东模拟)土地利用率是指已利用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的百分率,如图是我国某城市近年来土地利用率变化图,读图回答 1112 题。11这段时期( )A郊区湿地增多 B郊区生态环境恶化C城区耕地

9、面积变化率最大 D城区植被覆盖率增加12该城市土地利用的变化可能( )A减少城区地下水的补给 B减缓城区内涝C增大城区空气湿度 D加剧热岛效应解析:11.AC 12.AD 第 11 题,据图分析可知,这段时期郊区湿地(水域)增多,生态环境优化;城区耕地面积变化率最大;城区植被(林地、草地)覆盖率减少。第 12 题,据上题分析可知,城区植被覆盖率减少,导致下渗减少,会减少城区地下水的补给,加剧热岛效应。三、综合题13(2018苏常锡镇四市调研)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上海市快速发展的城市化,造成明显的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是表示热岛效应的重要指标,用城市和郊区的气温差值表示,图 1 为

10、19612015 年上海市热岛强度变化。5材料二 上海市是我国著名的制造业中心,图 2 为该市主要制造业基地分布示意图。“16” 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总面积 2.99 万平方千米,总人口约 5 400 万,该都市圈正努力打造 6090 分钟交通圈,形成“同城效应” 。(1)城市热岛是指_的现象,图 1 中19612015 年上海热岛强度变化特征为_,_是解决城市热岛的重要措施。(2)图 2 中上海制造业基地分布的特点为_,目前该市正在对制造业进行转型升级,应采取的措施有_。(3)上海与周边城市形成“同城效应” ,其依据的条件是_,对人们生活带来的影响有_。(4

11、)2016 年崇明岛撤县设区,迎来发展新机遇,未来将建设成为国际生态岛,请你就“协调城市化发展与建设国际生态岛”这一话题,提出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题,城市热岛是指城市中心区域的气温高于郊区;直接据图分析可知上海热岛强度变化特征为波动上升;可从生态、产业结构和人口数量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措施。第(2)题,直接据图分析可知,制造业基地分布的特点是沿江、沿海、沿交通线;从产品结构、产业结构、品牌意识和城市协同发展等方面采取的措施。第(3)题, “同城效应”的条件是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等便利的对外联系方式;影响从有利(扩大生活圈和文化交流等)和不利(增加交通成本)两方面分析。第(4)题,从优化产业结

12、构、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加快服6务业的发展等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答案:(1)城市中心区域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 波动上升 保护并增大城区的绿地、水体面积;建设通风廊道;调整能源结构;控制市中心人口密度(2)沿江、沿海、沿交通线 加大技术创新,打造品牌;延长产业链,优化产品结构,提高附加值;制造业升级,发展高端、智能化工业;加强与长三角周边省区的协同发展(3)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 扩大出行范围,扩大生活圈;有利于地区间的文化交流;但是增加交通成本(4)调整产业结构,通过发展第三产业推动城市化;发展休闲旅游业等现代服务业,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建立自然保护区,鼓励保护性开发。14(2018如东模拟)阅读图

13、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北京是全国的政治、科教文化和国际交往中心,还是重要的经济、交通、旅游中心。北京的资源和环境压力过大,城市问题日益突出。京津与冀位置相邻,但在经济和城市发展方面差异巨大。实施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有利于该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如图示意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2012 年)和京津冀两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1)分析京津与冀之间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差异。(2)有专家建议把甲城市培育为首都圈地区城市体系的新核心城市,请分析该城市的区位优势。(3)分析北京城市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并提出解决措施。解析:第(1)题,从城市化水平、起步早晚、城市发展规模大小等分析城市化进程的主要差异。第(2)题,

14、从地理位置、功能、交通、发展基础等方面分析甲城市的区位优势。第(3)题,从城市功能、人口、规模和规划等方面分析北京城市化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从控制规模、分散城市功能和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等方面提出合理化的措施。答案:(1)京津:城市化起步早(或起步水平高),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发展规模大(或过大)。冀:城市化起步晚(或起步水平低),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发展规模小(或城市数量多但规模小)。(2)靠近北京、天津,甲城市与京、津三者大致形成一个等边三角形(或与京津之间的距离适当);靠近北京、天津,利于承载京津疏散的功能和人口;位于北京石家庄发展轴的中间地带(或位于城市圈中南部的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对外有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方式,交通便利;有一定的城市规模,发展基础较好。7(3)原因:城市功能和人口过度集中,城市规模过大,城市规划建设不够合理。解决措施:控制城市规模;把部分城市功能和人口疏散到河北(或疏散城市功能和人口);合理规划,建设卫星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