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语文2020.1学校: 姓名: 准考证号: 注意事项1.本调研卷共 12 页,满分 10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在调研卷和答题纸上准确填写学校名称、姓名和准考证号。3.调研卷答案一律填涂或书写在答题纸上,在调研卷上作答无效4.在答题纸上,选择题用 2B 铅笔作答,其他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一、基础运用(共 14 分)小说单元的学习,引发了同学们极大的兴趣,年级为此开展了以“探文学初心,增文化自信为主题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下列任务。1.下面是一位同学找来的第十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家陈彦的获奖感言。阅读文段,完成(1)(2 题。(4 分)自 17 岁发表第一篇
2、作品以来,我在文学和戏剧文学的道路上,已经(b) 涉了 40 年。这个奖是对我 40 年奋斗历程的一个肯定,让我满怀激情与喜悦,也充满了焦灼与感奋。我出生的山乡小县镇安,在上世纪 80 年代出现了一股文学热湖,青年人几乎个个都在做着热辣辣的文学梦。我就是那时被襄挟进去,40 年,再没有停止过丈量、勘测人性与生命温度的脚步。我要感谢我的戏剧,感谢让我阅历了几十年的中国戏曲。这让我最终在写作主角时,有了一种流淌与喷涌的感觉,几乎不需要做任何功课便能信手拈来。我个人的写作体验反复告诫自己,必须写最熟悉的生活,写那些呼之欲出、欲罢不能的生命记忆,这个最靠得住。主角不是戏剧小舞台的行当主角,而是饱蘸着社
3、会大舞台演进的各色人等。作为中华传统文化,一部千年秦腔史,本身就包含着经济社会的方方面面,当它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前,自然会产生出前所未有之战栗、阵痛、持守与蜕变。我要感谢陕西那块厚土,养育了厚重大气的秦文化,也养育了前赴后继、延绵不(ju) 的作家群。我是从那块土地上走出来的作家,面对前贤,我们不能不敬畏他们的高度,并努力承接过他们的衣钵,继续奋力向前!(1)上面文段中加点字的注音、根据拼音所写的汉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裹挟(xi) 信手拈(nin)来 拔涉 延绵不绝B.裹挟(ji) 信手拈(nin)来 拔涉 延绵不决C.裹挟(xi) 信手拈(nin)来 跋涉 延绵不绝D.
4、裹挟(ji) 信手拈(nin)来 跋涉 延绵不决(2)根据陈彦的获奖感言,请你用一句话概括他创作的源泉。要求用上关联词“不仅而且” 。(2 分)答: 2.活动中,同学们追溯新中国 70 年来文学创作的历程,探寻作家创作初心的共性。请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2)题。(4 分)2014 年 10 月 15 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出:“社会主义文艺,从本质上讲,就是人民的文艺。 ”从 70 年文艺实绩来看,如果不是在人民群众中有深厚根基,深入生活,同人民的感情、思想和心愿结合在一起,老舍就不会有龙须沟 茶馆这样感人肺腑的剧作;如果不扎根人民、扎根乡里,周立波就不会创作出暴风骤雨 山乡
5、巨变这样优秀的长篇小说;如果不是“不管漂泊到何处,心永远贴着黄土地”,对家乡人民爱得真挚、彻底、持久,路遥怎能展现出平凡的世界里那种时代巨变中年轻人的进取精神? 。一切想着人民,一切为了人民,我们才会增强攀登文艺高峰的信心和勇气。(1)下面是一位同学在阅读文段后所拟写的一副对联。你认为在上下联横线处填入文字,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周立波扎根黑土地,暴风骤雨给翻身农民画像, ; 寄情大运河, 为英雄儿女代言,唱响民族抗战的赞歌。A.谱写时代变革之序曲 曹文轩 蒲柳人家B.谱写时代变革之序曲 刘绍棠 蒲柳人家C.书写变迁时代之篇章 曹文轩 孤独之旅D.书写变迁时代之篇章 刘绍棠 孤独之旅(2)结
6、合语境,在横线处填入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2 分)A.这些优秀作品,充分体现出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努力和成就。B.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是作家们创作出这些优秀作品的初心。C.作家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才创作出这些优秀的文学作品。3.这次活动专刊以近年来我国文学创作所取得的成就作为结语。阅读文段,完成(1)(2)题。(4 分)近年来,中国文学之花在海外次第盛开。短短几年光景,中国作家频频走上世界文坛的最高领奖台,作品打入欧美主流文学市场。从 2012 年莫言捧回诺贝尔文学奖,到 2015 年刘
7、慈欣凭三体获世界科幻文坛最高荣誉雨果奖,再到 2016 年曹文轩摘得儿童文学的【甲】“诺贝尔奖”国际安徒生奖的桂冠,郝景芳以北京折叠获得第 74 届雨果最佳中短篇小说奖一个又一个中国人,在国际文坛实现【乙】 “零的突破”,成为多个全球权威文学奖项的中国第一人” 。正如中国作家协会主席铁凝在茅盾文学奖颁奖典礼上的致誶所说:“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中囯文艺由此迎来了云蒸霞蔚、气象万千的新境界。 ”(1)年级将从下面两幅书法作品中选出一幅配发在专刊上。下面是四位同学的推荐语,对书法作品及寓意理解都正确的一项是(2 分)A.选用甲。该作品的字体属于草书,流畅洒脱,大小错落。诗句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文艺正
8、在蓬勃发展的盛景。B.选用乙。该作品的字体属于隶书,端正典雅,整齐匀称。诗句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文艺如汹涌大潮般的形势。C.选用甲。该作品的字体属于草书,行云流水,整齐匀称。诗句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文艺如泅涌大潮般的形势。D.选用乙。该作品的字体属于隶书,笔画端正,大小错落。诗句生动地表现了中国文艺正在蓬勃发展的盛景。(2)引号有多种用法:标示语段中具有特殊含义而需要特别指出的成分;标示语段中需要着重论述或强调的内容;标示语段中直接引述的内容。对语段中两处引号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甲】 【乙】B.【甲】 【乙】C.【甲】 【乙】D.【甲】 【乙】4.下面是四位同学活动后写下的感受,其中
9、修辞方法或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新中国七十年里,作家们深入生活,贴近人民,持之以恒地进行着创作实践活动,塑造出许许多多感人的艺术形象。B.中国小说的优秀作品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的智慧结晶,是各个时代风云变幻、民间疾苦的真实写照,也是作家潜心创作、茅塞顿开的成果。C.看到近年来中国文学所取得的一系列成就,怎不让人对中国作家心生敬意,对中国文学的未来之路充满信心。D.在活动中,我了解了新中国文学创作的成就,探寻了作家文学创作的初心,找到了他们创作的源泉,收获满满。二、古诗文阅读(共 18 分)(一)默写。(共 5 分)5.角声满天秋色里, (李贺雁门太守行)(1 分)6. 鬓微霜,
10、又何妨!(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1 分)7.受命以来, ,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诸葛亮出师表)(1 分)8.范仲淹渔家傲秋思词中, “ , ”既写出了边关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又抒发了将士们功业未成的怅惘之情。(2 分)(二)阅读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和书愤(其一),完成 9-10 题。(共 5 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书愤(其一)陆游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11、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注释:世事艰指抗金大业屡遭破坏。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宋高宗绍兴年(1161)冬,金主完颜亮率大军南下,企图从瓜洲渡江南下攻建康(今南京),被宋军击退第二年,宋将吴璘从西北前线出击,收复了大散关。楼船,高大的战船。瓜洲,在今江苏邗江南大运河入江处,为江防要地。铁马,配有铁甲的战马。大散关,在今陕西宝鸡西南,是军事重地。塞上长城比喻守边御敌的将领。9.上面这两首诗分别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的诗句,所表达的辛弃疾与陆游的共同愿望是; ;“ ”和“ ”两句又写出他们年华已逝却功业未成的伤感和愤懑。(3 分)10
12、.两首诗对战争场景的描写都堪称妙笔、请从画线诗句中任选一处,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写场景的。(2 分)答: (三)阅读鱼我所欲也,完成 11-13 题。(共 8 分)鱼我所欲也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箪
13、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11.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 )(2 分)A.可以辟患者 生于忧患 患难与共B.所识穷乏者得我 优劣得所 自得其乐C.行道之人弗受 行阵和睦 一目十行D.蹴尔而与之 藏书之家 求之不得12.翻译文中三处语句,并依据上下文对其作出进一步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甲】生亦我所
14、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翻译:生命是我喜爱的,但我所喜爱的有胜过生命的,所以不做苟且偷生的事。理解:这是作者从正面论证义比生更珍贵,在二者不可兼得时应该舍生取义。【乙】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翻译:不只是贤人有这种重义之心,人人都有,只是贤人能不丧失罢了。 回难时口理解:孟子认为人人都有重义之心,人们不应丧失这种重义之心。【丙】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翻译:一碗饭,一碗汤,得到就可以保全生命,得不到就要饿死。理解:这句话强调一碗饭、一碗汤虽关乎生死,而下文行道之人和乞丐都拒绝接受,可见面临生死的考验,人人都会不失本心。13.阅读下面的链接材料,说说阎进、
15、谭嗣同“舍生取义”的表现各是什么。(4 分)【链接材料一】阎进,隶宣武。建炎初,遣使通问,进从行既至云中府,金人拘留使者散处之,进亡去。追还,留守高庆裔问:“何为亡?”进曰:“思大宋尔。 ”又问:“郎主待汝有恩,汝亡何故?”进曰:“锦衣玉食亦不恋也。 ”庆裔义而释之。凡三亡乃见杀。临刑,进谓行刑者:“吾南向受刃,南则我皇帝行在也”行刑者曳其臂令面北,进踊身直起,盘旋数四,卒南乡就死。宋史忠义四【链接材料二】余是夕宿于日本使馆,君竟日不出门以待捕者。捕者既不至,则于其明日入日本使馆与余相见,劝东游,且携所著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曰:“不有行者,无以图将来;不有死者,无以酬圣主。今南海之
16、生死未可卜,程婴杵臼,月照西乡,吾与足下分任之。”遂相与一抱而别。初七八九三日,君复与侠士谋救皇上,事卒不成。初十日遂被逮。被逮之前日,日本数辈苦劝君东游,君不听。再四强之,君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卒不去,故及于难。梁启超戊戌政变记注释:建炎南宋皇帝宋高宗赵构的第一个年号。亡逃跑。郎主历史上北方少数民族对自己君主的尊称。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乡同“向”,面向,朝着。君指谭嗣同。南海指康有为。答: 三、名著阅读(5 分)14.小说常常借助人物命运的发展变化,表达作者对社会或人生的思考。请你从水浒传或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选择一个人
17、物,结合相关情节,分析作者借人物命运的变化表达了怎样的思考。(100 字左右)答: 四、现代文阅读(共 23 分)(一)阅读下面材料,完成 15-17 题。(共 6 分)【材料一】2019 年 7 月 6 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 43 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通过决议,将中国世界文化遗产提名项目“良渚古城遗址”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世界遗产委员会认为:位于长江三角洲的良渚古城遗址展现了新石器时代晚期一个以稻作农业为支撑、存在社会分化、具有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它由四个部分组成:瑶山遗址区、谷口高坝区、平原低坝区和城址区。该遗址通过呈现的大型土质建筑、城市规划、水利系统、不同墓葬形式,体现出社
18、会等级制度,成为早期城市文明的杰出范例。良渚古城遗址,作为中国首次向世界展现的长江流域的大河文明,与黄河流城、辽河流域等系列的中国早期文明共同展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特征,填补了人类文明史上的重要空白;同时,良渚古城遗址作为距今 5000 年的早期国家和城市文明实例,还将中国乃至东亚的文明进程提早了 1000 多年。【材料二】良渚古城遗址在空间布局上呈现出以莫角山为中心的向心式三重空间形式,凸显出一种非常强烈的规划设计意图。作为宫殿区的莫角山轮廓是十分规整的矩形,内堿的封闭式轮廓几近圆形,外城的不连贯轮廓也多呈向心的弧线段。结合考古工作在城区不同台地上的遗存发现,基本上可以明确这是一种
19、人为规划的,以宫殿区、内城与外城组成的一套“都城”规划形制(如下图所示)这种城市空间格局在其后 5000 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渐成主流。宫殿区、内城、外城的格局类似后世都城中宫城、皇城、外郭的三重结构体系,这是中国最早的三重城市格局,具有重要的开创意义。虽然这三种都城空间要素在不同历史阶段受到实用功能或地形选址的影响,布局形制有所变化,但作为国家的都城,在城市空间规划上始终保留了这三种基本要素,并伴随着唐宋文化在东亚地区的传播,明显影响了东北亚地区都城规划。【材料三】良渚文化对黄河流域产生大的影响,是其进入晚期以后。大约距今 4500 年,在晋南临汾盆地出现陶寺文化,其琮、璧、钺、V 字形石刀
20、等玉、石器,都明显具备良渚文化因素。以陶寺文化为基点,琮、壁等玉器北向影响到老虎山文化,西向影响到甘肃、青海、宁夏地区的齐家文化,为这些粗犷的北-西北方文化平添了许多温润之气。良渚文化的玉器传统,还通过陶寺文化、龙山文化等传承到更晚的二里头文化,以至于商、周文化。良渚文化对早期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15.根据【材料一】的内容,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1 分)A.良渚古城遗址展示出了早期区域性国家的形态。B.良渚古城遗址是我国早期城布文明的杰出范例。C.良渚古城遗址属于我国早期文明中的黄河文明。D.良渚古城遗址为五千年的华复文明提供了实证。16.下面的【链接材料】叮以印证【
21、材料二】的哪些重要信息?(2 分)【链接材料】中国向心式三重空间布局的都城规划传统发展示意图答: 17. 依据上述三则材料,说明良渚文化在中华文明形成与发展中的价值。(3 分)答: (二)阅读制琴记,完成 18-21 题。 (共 11 分)制琴记阿占木匠胡三和琴行老板韩五决定一起制琴。那年,胡三五十知天命,韩五三十而立。念头起自胡三四十九岁那年召开的首届国际小提琴节,胡三被国际琴展上的名琴给镇住了,魔怔了一路,回家就跟老婆说,我要做琴。胡三像个糙人,肿眼泡,狮子鼻,有些谢顶、胡三出身木匠,手巧心细,喜欢琢磨。三十岁上就练成了一等一的高手。木匠倣琴,隔着山,但架不住胡三的执看与投入。大年初一就拉
22、开架势,图纸铺了满床,逐步分解,归纳笔记、二月初二、取料、晒料、刨料,打眼、锯榫头、组装,不分昼夜。吃起饭来也是心事重重,个把月瘦了整十斤:当做到他人生中第五把琴的时候,胡三觉得自己应该有一个搭档,于是想起了开琴行的韩五。与胡三不同,韩五看上去像个文人,瘦高个,戴眼镜,一张书生白面。韩五自小跟爱拉琴的祖父生活,耳濡目染,对音质音色特别敏感大学毕业以后,他跟父亲借钱开起了琴行,代理各种机械琴。韩五似乎知道每把琴的脾性,有时侍弄琴入了神,彻夜难停。没几年,乐器行当里都知道城西有个韩五。大多时间里,韩五都是寂寞的。唯知音难逄,对胡三的提议,韩五欣然应允。半年后,琴作坊开了张。在太阳下面,在月光里面,
23、在木头的淡淡暗香里,胡三韩五,这老一少,一动一静,一黑一白、一文一武,运用数学、物理学、造桥工艺、美学、声学甚至化学,开始做琴。木匠出身的胡三,对木头有着一种由来已久的情怀。在他眼里,好的木头一旦成了一把好琴,那简直是灵魂的重生。用什么木头,韩五绝对听胡三的。受韩五影响,胡三也开始参阅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读书让胡三的工艺洁癖更严重。胡三在做琴,韩五也在做琴。木匠与琴行老板在音乐里做琴,久而久之,他们在音乐中发现了另一个隐形的自己。在木头的清香里,怯生寡言的韩五是放松的,甚至是亢奋的,他不停说话,说肖斯塔科维奇对恐惧与压抑的诉说,贝多芬穿过苦痛之门面对上帝召唤的谦卑,巴托克的孑世孤傲像极了巴塔哥
24、尼亚的山峰胡三接不上话,但他明显放慢了手上的速度。糙野的胡三觉得自己成了艺术人!他发现自己居然是通音律的,他也迷上了一切好的声音.胡三打小爱吃黄姑鱼。初秋汛期,酒店老板跟船岀海,在海上听黄姑鱼产卵时“咕咕咕”的叫声像波浪一样连绵不绝,好听哟!第二天说给胡三听,胡三从此不舍得吃黄姑鱼了。于是,他们对制琴的过程愈发苛刻,他们要做岀自己满意的、最好的琴。琴作坊开到笫七年,小满一家来了,想买琴。小满从六岁开始学琴,毎天六七个小时,已经学了五年琴。琴没买,当然主要是买不起、小满让胡三韩五心疼。胡三说,小满,明天我给你带炸藕盒吃。小满说,伯伯如果能让我拉一下那些漂亮的琴,比什么好吃的都管用。胡三韩五立刻同
25、意了。小满拉了一首巴赫的小步舞曲,弓走得很直,节奏也不错,这么小的孩子竟然懂得用感情去拉琴!胡三韩五被感动了,他们应诺小满,以后如果有比赛,可以从这里借好琴。小满好久没来了。胡三韩五一边做琴,一边说起了小满。韩五说,主要想让小满来把做好的琴试一遍,演奏永远是所有乐器最好的保养方法话没落地,小满进来了,他的左臂上戴着孝那一节黑色布纱像一个死寂的静止符,让胡三韩五不敢再说话。我爸爸没了。下暴雨的那晚,他开着大货车从桥上翻了下去。妈妈为了让我学琴,把房子卖了,我们现在租房子住。妈妈白天上班,晚上到医院做钟点陪护,为了给我多挣点儿学琴的钱。在死亡面前,胡三韩五的安慰有些苍白,他们自己都感觉乏力。忽然,
26、胡三说,小满,你想试琴吗?小满的眼睛被点亮了。他拉起了布鲁赫的g 小调第一小提琴协奏曲 。即使是难度最高的第三乐章,小满仍能从容使用双音技巧,他似乎已经懂得捕捉瞬间之美而不事铺张。爸爸走了以后,我一直在拉这个曲子,妈妈一直吃不下饭睡不着觉,瘦得很厉害,我就不停地拉,希望对妈妈有用是的,是的,音乐可以救人,小满,你要拉得更好一些。琴作坊开到第八年的时候,订单越来越多了,胡三韩五的毛病也越来越多琴做完了当年不卖,放一放,为了声音更好听;熬漆要长达半年,前前后后要 30 遍;他们还挑剔订单的数量和时间,甚至挑剔琴主人们说胡三韩五越来越矫情了,但凭着这些矫情,胡三韩五的琴屡次在国际比赛中获奖。胡三韩五
27、觉得自己在制琴,也在不断重塑自己。中秋节前,大名鼎鼎的儒商林先生亲自来琴作坊下请帖。三番五次推脱无果,只好应了。林先生席间向胡三韩五敬酒,1 把手作琴,送朋友,时间紧,价格翻番。胡三韩五几乎全程无话,胡三这档口接了句,做不了。散了局,相伴着回程,一人站定了,抬头看着月亮,另一个伸出手指,弹了一下月光,似有铮铮鳴响。他们似乎同时想起了小满,不由自主地说起了那孩小满应该要参加世界青少年小提琴比赛了吧?(有删改)18. 小说讲述了胡三韩五制琴的故事。阅读小说,补全下面的相关情节。(2 分)(1)半年前,胡三决定制琴,并邀请韩五合作,韩五欣然应允。(2) (3)第七年,胡三韩五让小满试琴,并在他父亲去
28、世后鼓励他。(4) (5)中秋节前,胡三韩五拒绝林先生重金订琴要求,想起小满。19.阅读小说,说说你对画线句中“隐形的自己”的理解。(2 分)答: 20.生动的人物描写,人物之间的衬托,都是小说家塑造人物的常用手法。请从胡三韩五中任选一位,结合小说相关内容,从这两个角度说说作者是如何把人物刻画得鲜活而生动的。(4分)答: 21.请你在文末的横线处写一句话,补全胡三韩五的对话,作为这篇小说的结尾,并简要说明这样补写的理由(不少于两条)。(3 分)答: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2-24 题。(共 6 分)谁也不曾料到,2019 年夏天,一部起先不被看好的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完成逆袭,成为电
29、影暑期档的一匹“黑马” 。这一版的哪吒,堪称“史上最丑”,龇牙咧嘴,斜眼坏笑走路吊儿郎当,活脱脱一个举止乖张的不良少年。但也正是这个哪吒,保护父母,对抗天命,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赚足了观众的眼泪。影片的逆袭也促使人们思考:如何创造“新经典” “新时尚”?创造“新经典” “新时尚” , 。作为演绎经典的国漫作品,哪吒之魔童降世的成功在于它善用文化瑰宝,继承优秀传统基因。影片对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运用,丰富而精巧。看守哪吒的两只结界兽,面部神似三星堆青铜器;隽永的中国山水长卷,变成了哪吒修身养性、打怪升级的虚拟世界。想当年,新中国成立后拍摄的动画片大闹天宫,在国际上获奖无数,其成功的根源也正在于
30、依托了经典名著西游记 。前不久,“画壁一眼千年”时装秀在巴黎时装周亮相,融入敦煌壁画中将军铁衣、西域胡笙胡舞等多种元素设计的服装,惊艳了全场。传统文化绝不是故纸堆里打捞出来的“旧古董”,而是能够融入当代的“活化石” 。近年来,从历史风烟中款款走出的汉服,经过一些改良,符合了当代人的审美标准,在新时代重新焕发出光彩。 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哪吒形象的颠覆,是当下人们的生活方式、情感诉求、工作压力等多个层面深度融合的结果,充分体现了当代青少年自我奋斗的人生观和突破自我、成就他人的时代价值。 “最丑”的哪吒,却最接地气。影片编导把无所不能的“神”还原为一个“人”,受了广大观众的喜爱。因此,创造“新经典”
31、“新时尚”,要与时俱进,满足当代人的心理需求,才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当然,创造“新经典” “新时尚”,还须对传统保有虔诚与敬畏的态度。梁启超曾说:“我希望我们可爱的青年,第一步,要人人存一个尊重爱护本国文化的诚意。从中足见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对传统文化要心怀虔敬,失去这种虔诚与敬畏,一切创新都将失去底气而行之不远。可见,挖掘传统文化的宝贵价值,彰显传统的时代意义,绝不能伤害民族文化的根本要义,更不能数典忘祖。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又富于时代气息的“新经典” “新时尚”,有其重要的社会价值。它们能促使国人更认真地挖掘传统文化的深厚内涵,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取材于传统而又具有时代生命力的“新经典” “新
32、时尚”,必将成为一股催人奋进的动力,激励我们满怀信心地走向未来。22. 根据你对文章内容的理解,结合上下文,在第段横线处补写一句话。(2 分)答: 23.阅读全文,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2 分)A.第段以新动漫影片逆袭一事,引出本文“如何创造新经典 新时尚 ”的论题。B.第段主要论述了传统文化不是“旧古董”而是能够融入当代的“活化石” 。C.第段引用梁启超的话,意在证明青年人要有热爱本国文化的诚意这一观点。24.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后,以大腹便便、鼠须豆眼、一口四川方言形象出现的太乙真人立时引发了热议。有观众认为这是一处败笔,他颠覆了人们心中那个仙风道骨、法力无边的上仙形象;有人则认
33、为这一版的太乙真人虽其貌不扬,道行不深,有时还不靠谱,但正义善良、敢做敢为的本性未变。你同意哪种看法?简要说明理由。(2 分)答: 五、写作(40 分)25.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写一篇文章。题目一:请在横线处填入一个词语(如自信、责任、美好的梦想、真挚的情谊等),将“ 在心里长起来”补充完整,构成你的题目,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题目二:假如你是宫殿门前的一尊石兽,武士手中的一柄长剑,文臣笔下的一份奏章,诗人案头的一支毛笔曾见证过悲欢离合、家国兴亡、历史变迁,曾见证过有志竟成、侠骨柔情、浩然正气请发挥想象,自拟题目,以“我静静地守候在”为开头,讲述你见证的故事。要求:(1)请将
34、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纸上。(2)作文内容积极向上。(3)字数在 600800 之间。(4)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初三第一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调研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2020.01一、基础运用(14 分)1.(1)C(2 分) (2)答案示例:陈彦的创作,不仅源自他自己最熟悉的生活,而且源自厚重大气的秦文化。 (2 分)2.(1)B(2 分) (2)B(2 分)3.(1)A(2 分) (2)D(2 分)4.B(2 分)二、古诗文阅读(18 分)(一) (5 分)5.塞上燕脂凝夜紫6.酒酣胸胆尚开张7.夙夜忧叹8.浊酒一杯家万里 燕然未勒归无计(5-8 小题共 5 分。每空 1 分,有错
35、该空不得分)(二) (5 分)9.答案示例:抗敌报国,统一河山 可怜白发生 镜中衰鬓已先斑(共 3 分。每空 1 分)10.答案示例 1:诗句运用“的卢”典故,以及“弓如霹雳”的比喻,写出了将军铁骑飞奔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的战斗场景,让人仿佛看到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杀,敌人纷纷落马、狼狈溃退的战斗画面。答案示例 2:诗句运用典型意象组合的方式,将“楼船”与“夜雪” 、 “铁马” “秋风”分别组合在一起,描绘出瓜洲渡水战与大散关陆战特点突出、意境开阔、场面壮盛的战场画卷。(2 分。指出方法 1 分,作用分析 1 分)(三) (8 分)11.A(2 分)12.丙(2 分) 13.答案示例:阎进心
36、向南宋,舍弃金人优待而多次逃往宋地,即使被杀也要南向就死。谭嗣同变法图强,危难之时舍弃东游保身的机会,甘愿以死促使中国的变法成功。(共 4 分。 “舍生”2 分, “取义”2 分)三、名著阅读(5 分)14. 答案示例 1:林冲被高俅设计误入白虎堂,蒙冤刺配沧州,在野猪林险遭不测。其间他逆来顺受、妄想委曲求全。后又遭陆谦设计火草料场,此时他忍无可忍,手刃仇人,雪夜上梁山。作者借这个形象表达了官逼民反的主题。答案示例 2:保尔战胜死亡的威胁、投入艰苦的建设工作,与冬妮娅分手,直至全身瘫痪、双目失明仍坚持文学创作工作,饱经磨难,百炼成钢。作者借这个形象讴歌为共产主义理想而献身的精神、钢铁般的意志和
37、顽强奋斗的品质。(5 分。人物 1 分,具体情节 1 分,命运变化 1 分,思考 1分,语言表达 1 分)四、现代文阅读(23 分)(一) (6 分)15. C( 1 分)16. 答案示例:都城的规划呈现宫殿区、内城、外城这种三重结构体系格局,良渚古城的空间布局对其后的中国都城的布局形制影响巨大。(2 分。每个要点 1 分)17. 答案示例:良渚文化具备了以稻作农业为支撑、存在社会分化、具有统一信仰的早期区域性国家形态特征,是早期国家与城市文明的实证;三重结构的城市格局为其后 5000 年的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主流;对黄河流域产生大的影响,对早期中华文明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 (3 分。每个
38、要点 1 分)(二) (11 分)18.(2)答案示例:半年后,胡三韩五合作,于苛刻的制琴中发现隐形的自己。(4)答案示例:第八年,胡三韩五在更高的制琴要求中重塑自己。(共 2 分。每空 1 分,意思对即可)19. 答案示例:韩五能够放松甚至亢奋地阐述了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显示出一个激情而自信的自我;胡三发现自己居然通音律,迷上了一切好的声音,从而表达出对音乐的热爱。(2 分。意思对即可)20.答案示例:作者用“肿眼泡,狮子鼻,有些谢顶”的外貌描写,以及“取料、晒料、刨料,打眼、锯榫头、组装”连续动作描写,写出了胡三外表粗糙内心细腻、手艺高超的特点;运用韩五反衬胡三,“一老一少,一动一静,一黑一
39、白,一武一文”,突出胡三成长为一个艺术人的过程。(4 分。相关内容 2 分,人物形象 2 分)21.答案示例:补写句子:该给小满制一把好琴了。说明理由:随着胡三与韩五对音乐的理解与爱的深入,更乐意为懂音乐的人制琴;小满对音乐的理解深入,拉琴时能投注自己的情感,因而被胡三韩五所欣赏。(共 3 分。补写句子 1 分,说明理由 2 分)(二) (6 分)22.要善于继承优秀传统基因,运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 (2 分)23. A(2 分)24.答案示例:我同意第二种看法,这不是败笔而是创新。影片编导把太乙真人的形象由一个无所不能的“神”还原为一个“人” ,更接地气,满足了当代人的心理需求,引起人们的共
40、鸣。并且这个角色正义善良、敢作敢为的本心未变,保持了民族文化的根本要义,保持了对传统文化的虔诚与敬畏的态度。(2 分。结合文章 1 分,分析合理 1 分)五、写作(40 分)25.评分参考标准项目等级 内容、表达(36 分) 说 明 书写(4 分)4 分一类卷(40-34)符合题意,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条理清楚,结构合理;语言通顺,有 2 处以下语病。赋分范围:36-30 分以 33 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书写工整,标点正确,错别字 2 个以下,格式规范。3 分二类卷(33-29)比较符合题意,内容比较具体,中心比较明确;条理比较清楚,结构比较合理;语言比较通顺,有 3-4
41、处语病。赋分范围:29-25 分以 27 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书写工整,标点大体正确,错别字 3-4 个,格式规范。2 分三类卷(28-24)基本符合题意,内容尚具体,中心基本明确;条理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有 5-6 处语病。赋分范围:24-20 分以 22 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字迹不够清楚,标点错误较多,错别字 5-7 个,格式大体规范。1-0 分四类卷(23-0)不符合题意,内容空洞,中心不明确;条理不清楚,结构不完整;语言不通顺,有 7 处以上语病。赋分范围:19-0 分以 13 分为基准分上下浮动,然后加书写项的得分。 字迹潦草,难以辨认,标点错误很多,错别字 8 个以上,格式不规范。说明:1.没有将题目填写在答题纸上,从总得分中扣 2 分。2.字数不足 600 字,每少 50 字扣 1 分,最多扣 3 分。3.作文中如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从总得分中扣 4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