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8-2019 学年度八年级(下)道德与法治教学计划在认真学习课程标准标 、通读教材、初步了解学生情况的基础上,根据备好课专题的内容要求,制订学科教学计划。内容包括:学生情况分析、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欲达到的教学目标、减轻学生负担并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及教学进度等一、学生情况分析:本学期道德与法治教学。本届学生绝大多数学习比较自觉,学习目的明确,主动性较强,上课精力比较集中,作业能认真完成,这部分学生不需要花费太多的时间。教师要严格要求学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使这一部分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优秀生的进一步培养和拨尖;第二,中等生要设法使他们的学习状态保
2、持良好,能做到稳中有升;第三,对后进生,特别是一些调皮学生要做好他们在学习方面的改进,能在不影响其他学生的学习情况、在老师和其他学生的帮助下,有所提高,能保持班级有良好的学习环境。二、教学内容与教材体系:初中法治专册主要通过讲授宪法的核心价值及其在国家生活中的崇高地位,使学生树立宪法至上的信念;通过详细讲解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引导学生正确行使权利、积极履行义务;通过介绍我国的国家机构和国家基本制度,引导学生树立制度自信,增强国家认同;通过阐述自由平等的真谛、公平正义的价值,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践行法治精神。法治专册教材体系的主要特点(一)结合案例分析,以讲法律规范为主教材运用案例,创设问题情境,
3、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实现由感性到理性,从而达成对法律知识的领悟。选择的案例尽量贴近学生生活,或直接从未成年人的案件中撷取素材,通过这一方式,使学生对于宪法文本做到入脑、入心。(二)以法律知识教育为载体,促进学生法治思维养成与实践能力提升教材在阐释法律规范的同时,更注重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与实践能力的提升。例如,教材在讲国家权力时,强调权力有边界, “法无授权不可为” ,在讲公民权利时,同时强调权利义务对等,有利于促进学生法治思维的形成,从而引导学生在社会生活中依法维护自身权利,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培养公共精神。(三)适当渗透道德教育教材强调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注重以良法善治传导正确的价值导向
4、,把法律的约束力量、底线意识与道德教育的感化力量紧密结合,使学生理解法治的道德底蕴,牢固树立诚信观念、契约精神,尊崇公序良俗,从而实现法治的育人功能。(四)追求内容科学、逻辑严谨与表述生动的统一教材在坚持内容科学、逻辑严谨的前提下,力求表述生动。例如,教材选取的案例,尽量保留一定的故事情节,讲究叙述方式,使其生动可读;单元、课的导言以散文风格呈现,增强可读性,保持一定情感张力。(五)设计开放的问题情境,培养辩证思维能力教材一方面强调逻辑严谨、观点科学,另一方面也十分关注观点得出的思维过程,力求设计开放的情境,引发思想碰撞,培养学生辩证思维能力。例如,归还失物要求物主“请客”的活动,引导学生围绕
5、“拾物归还,索取报酬该不该”展开讨论。三、欲达到的教学目标:第一单元,通过阐释“国家权力属于人民” ,要求学生行使监督权利“监督权力运行” ,增强学生的主体意识;通过讲宪法的地位与功能,初步渗透依法治国方略,教育学生树立宪法至上观念,维护宪法权威,重点进行国家意识教育。第二单元,主要内容是讲公民与权利及其关系,教育目标是增强权利意识与义务意识,树立权利义务相一致观念,重点进行公民意识教育。第三单元,主要内容是讲国家制度与国家机构,教育目标是增强国家认同,树立制度自信,重点进行国家意识教育。第四单元,主要内容是讲法治的价值追求,教育目标是引领学生崇尚法治精神,形成尊重自由平等、维护公平正义的意识
6、,也是落脚于公民意识教育。五、教学进度表:(见下页)周次 教 学 内 容 备注预备周 制订计划,备课1 第一课 维护宪法权威 第一、二框2 第二课 保障宪法实施 第一、二框3 第一单元测试、评讲4 第三课 公民权利 第一、二框5 第四课 公民义务 第一、二框6 第二单元测试、评讲7 第五课 我国的基本制度 第一、二框8 第五课 我国的基本制度 第三框 期中复习9 七、八年级部分学科质量检查10 期中考试及讲评11 第六课 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一、二框12 第六课 我国的国家机构 第三框 订正作业13 第三单元测试、评讲14 第七课 尊重自由平等 第一、二框15 第八课 维护公平正义 第一、二框16 第四单元测试、评讲17 期末复习18 七、八年级期末考试;考试质量分析;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