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 十二章,2007年9月28日,山东曲阜祭孔大会上宣布“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并作为2008奥运会迎宾语向北京奥组委推荐:,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德不孤,必有邻。 礼之用,和为贵。,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鲁国陬(z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誉为“万世师表”、“千古圣人” ,公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之一。,孔子先世为宋国贵族。少年时家境衰落。成年后做过“委吏”(司会计)和“乘田”(管畜牧)等事。五十岁时由鲁国中都宰升任司寇,摄行相事。后罢官,曾周游列国,终不再
2、仕。晚年致力教育,相传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一生周游列国,宣传自己的政治主张,他主张仁义,主张以德服人,反对残暴统治,反对武力征伐,同情人民疾苦,具有一定的开明态度。孔子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被尊为圣人。并在晚年整理诗书等古代文献,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历史著作。,在中国历史上,孔子是致力于教育事业的第一人,首创私人讲学之风,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注重“学以致用”、“学”“思”结合。自汉以后,孔子学说成为两千余年封建文化的正统,影响极大。,孔子的教育思想,孔庙,祭祀孔子的地方,孔府,孔子嫡系子孙居住地,论语简介,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
3、一部书,共20篇 。内容有孔子谈话,答弟子问及弟子间的相互讨论。它是研究孔子思想的主要依据。南宋时,朱熹把它和大学中庸孟子合为“四书”,成为儒家的重要经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的体式归纳起来有:语录体,仅指明是孔子的话,不写出说话的环境(包括说话的对象),内容大多是关于学习、道德修养、为人处事的一般原则;对话体,记录孔子对弟子(或其他人)的问题所作的回答;叙事体,其中多少有一点情节,但也往往是以记录孔子的话为主。,文言文翻译的原则,1.“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2.“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语气不走样。,3.“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
4、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文言文五字翻译法,1.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2.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3.删(删去不译的词语),4.换(把古词换成现代词),5.调(调整倒装句句序),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第一章,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 不 愠, 不亦 君子乎?”,固定句式: “不亦乎?”译作“不也是吗?”,按时,通“悦”,愉快,志同道合的人,了解,却,生气、恼怒,有才德的人,朗读,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孔子说:“学习了(知识),然后按时温习,不也是很愉快吗
5、?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人家不了解我,(我却)并不因此恼怒,不也是君子吗?”,课文探究,第一章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学以致用,体现学习的价值。宋代朱熹对此章评价极高,说它是“入道之门,积德之基”,认为是引导初学者入“道德之门”。孔子提倡的学习,不只是纯知识的书本学习,更重要的是“为人”的学习。“学而时习之”强调知识的学习、道德的修炼都需要自觉学习,不断实践。学习又是互相切磋、互相鼓励、互相交流的事情,“有朋自远方来”就是志同道合之人,从远方而来,交流求学的心得,探索为人的道理。在孔子眼中,修身与别人的知不知没有关系。别人不了解,并不影响一个有修养的人的心境。“人不知而不愠”,
6、已经进入了消解名利的自在境界,这只有君子才能做到啊。,注:孔子讲的学习,包括礼(礼节)、乐(音乐)、射(射箭)、御(驾车)、书、数。既要学书本知识,又要实习各种技能,还要跟德育结合。,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第二章,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每天,我,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交往,诚信,多次地反省,替,谋划事情,竭尽自己的心力,朗读,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地反省自己:替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尽力呢?跟朋友交往是不是真诚呢?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了呢?”,第二章讲学习方法,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说明
7、自省是儒家弟子自我教育、自我修德的方法和途径。,第三章,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分析文义,子曰:“吾十有五 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 从心所欲,不逾 矩。”,同“又”,顺承,顺承,顺承,迷惑,立身,能有所成就,顺承,上天的意旨。命,命令,能听得进不同意见,顺承,越过,法度,顺从意愿,孔子说:“我十五岁时,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时有所成就(说话办事都有把握);四十岁,心里不再感到迷惑;五十岁知道天命是什么;六十岁时能听得进不同的意见(吸取各种见解而加以容纳);七十岁我就
8、可以随心所欲,也不会越出规矩。”,课文探究,第三章讲个人修养,要循序渐进,进德修业。1、本章是孔子自述其一生进德修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几个阶段? 十五岁到四十岁:学习领会 五十、六十岁:安心立命,不受环境左右 七十:主观意识和做人规则融合为一,课文探究,2、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是怎样的? 思想与言行融合,自觉遵守道德规范,而不是勉强去做。3、我们从这一章中可以得到什么启示? 道德修养并非一朝一夕可以完成,要经过长时间的学习,循序渐进。,第四章,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子曰:“温故而知新,可 以 为师矣。”,做,旧的(知识),领悟,可以,凭,了,朗读,(之),孔子说:“在温习旧知识
9、时,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做老师了。”,4,此(这一点),课文探究,本章谈学习方法,强调学习关键要思考,要“知新”。,第五章,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疑惑,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朗读,孔子说:“只读书却不(认真)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5,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态度,阐述学习与思考的辩证关系,认为二者不可偏废。孔子认为,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不能深刻理解,甚至会陷入迷茫。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实实在在地学习,则终究会疑惑而一无所得。,第六章,子曰:“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
10、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分析文义,子曰:“ 贤 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 乐。贤哉,回也!”,品德高尚,能忍受,乐于学,自得其乐,孔子说:“颜回的品质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巷子里,别人都不能忍受那种困苦,颜回却不改变他自有的乐趣。多么高尚啊,颜回!”,课文探究,第六章讲个人修养,修身要经受困苦、贫穷的考验。表现了颜回乐于学习、安于贫困(安贫乐道)的君子形象。,第七章,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分析文义,子曰:“知 之 者不如 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它,指学问和事业,的人,喜欢、爱好,以为快乐,孔子说
11、:“懂得某种学问的人不如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把研究这种学问作为快乐的人。”,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阐述了兴趣对于学习的重要性。这一段运用了什么修辞? 顶真 讲学习的三个层次:知、好、乐。“知之”只是一般了解,“好之”则会有更大的热情投入,“乐之”才能全身心的置身其中,才能有真知灼见,才能有所成就。层层推进,使说理更加透彻,令人信服。,第八章,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分析文义,子曰:“饭 疏食饮水,曲肱 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吃 名词作动词,粗粮,冷水,弯着胳膊,顺承,乐趣,不正当手段,对于
12、,课文探究,本章讲个人修养,讲富贵与仁义之间如何抉择。 (孔子极力提倡的“安贫乐道”的思想,与前边对颜回的赞美是一致的。),孔子说:“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乐趣也就在其中了。用不正当的手段得来的富贵,对于我来讲就像是天上的浮云一样。”,第九章,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三人 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虚数,几个人,走,于此,在其中,优点,好的方面,顺从,学习,改正,指自身同样的毛病。,他们的,朗读,9,课文探究,本章讲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端正的学习态度。,孔子说
13、:“几个人一同走路,其中必定有可以做我老师的人,选择他们的优点来学习,如果(我)也有他们的缺点就加以改正。”,第十章,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分析文义,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 夫,不舍昼夜。”,河流,往、离去,这,指河水,舍弃,孔子在河边感叹道:“时光像这流水一样消逝, 日夜不停。”,语气词,表示感叹,本章讲时光易逝,应珍惜时间。,课文探究,第十一章,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2020/3/14,46,分析文义,子曰:“三军可 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军队,泛指平民百姓,孔子说:“军队可以改变主帅,一个人的志向却是不能改变的。”,改变,课文探究,
14、本章讲个人修养,强调坚守志向。即使是一个普通人,也是要有坚定的志向。一个人的志向能否被改变,取决于他自己。所以越是危机的时候,越要捍卫自己的人格,坚守气节。,第十二章,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分析文义,子夏曰:“博学 而 笃志,切问 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广泛,并列,坚定,恳切,仁德,并列,子夏说:“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定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出疑问,思考当前情况,仁德就在其中了。”,课文探究,本章讲个人修养,强调提升个人修养的方法。本章讲的是求仁的门路。子夏认为:博学、笃志、切问、近思,是修养的重要方法。人们知道,要进步就要博学、笃志,而对切问、近思很多人却忽视了。切问就是恳切地提出问题,如此解疑释惑,才能有真正的收益。近思就是联系现实思考自我,才能循序渐进有所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