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萨摩亚人的成年,主讲人:刘超、巩二龙、迪亚尔.哈力,2011年11月25日,2,作者简介,玛格丽特米德(1901年-1978年),美国著名的女人类学家、心理学家。在美国现代人类学成形过程中,最重要的学者之一。曾先后担任过美国自然史博物馆馆长、美国战争情报局讲师、美国应用人类学协会会会长、美国人类学会主席 、美国科学进步协会主席等。1969年美国时代杂志将她称为“世界母亲”。 1978年逝世后随即获授总统自由勋章。他一生著述颇多,主要著作有:萨摩亚人的成年、新几内亚儿童的成年、三个原始部落的性别与气质、一个印第安部落的变迁与文化人与地方和文化与承诺等。她和其师姐露丝本尼迪克特,可能是仅有的两
2、位头像登上美国邮票的人类学家。,3,萨摩亚群岛位于太平洋中部,其中大部分分布在西萨摩亚。境内大部分地区为丛林所覆盖,属热带雨林气候.萨摩亚的经济以农业为主,出产椰子、可可、面包果、香蕉。现在经济以农业和渔业为主,并开始发展小型工业。,萨摩亚地图,4,萨摩亚人:太平洋中部萨磨亚群岛的民族 ,属蒙古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的混合类型。为波利尼西亚人的一支.皮肤为浅棕色,体型较胖,性格敦厚,使用萨摩亚,通用英语 。原信巫术,崇拜首领,并有众多禁忌,现多信基督教。,5,萨摩亚人的成年这本书作为米德的第一部田野工作的记录,一经发行,便风靡整个美国,并使其她成为有史以来公众知名度最高的人类学家,也由此使人类学这
3、一学科在美国大众中深入人心。那么这本书到底有什么神秘之处呢?为什么会在当时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近她,了解萨摩亚青年的成长之路吧!,6,写作背景:,米德1924年硕士毕业后,计划博士论文完成后赴南太平洋波里尼西亚(Polynesia)地区的土木土群岛进行文化考察,希望在他们的古老习俗及传统生活方式被文明侵蚀消失前作出观察纪录,生活方式被文明侵蚀消失前作出观察纪录。但博厄斯教授却因其地偏远危险而反对,并希望她去美国西南部的印第安部落进行青春期的研究。最后师徒二人都相互妥协,博厄斯同意米德去波利尼西亚的萨摩亚群岛(Samoa)研究,因当地有一所美国海军基地,米德可以随时求助。米德
4、也放弃文化变迁研究的初衷,同意去研究青春期问题。,7,在美国及西方国家普遍存在的男女青年在青春期经历的躁动、困惑和反抗等现象是不是人类所共有的?如果不是,那么是什么因素造成了西方社会的这种青春期躁动?米德带着这个问题于1925年前往南太平洋的萨摩亚群岛,利用了9个月的时间,对坐落在属于马努阿群岛的塔乌岛海岸上的三个小村子的姑娘进行研究。,8,致谢 新世纪献言 常备书经典版序言 1928年序言 1973年版序言 第一章 导论 第二章 萨摩亚一日 第三章 萨摩亚儿童的教育 第四章 萨摩亚人的户 第五章 姑娘和同龄群体 第六章 社区中的姑娘 第七章 正常的两性关系 第八章 舞蹈的作用 第九章 对待人
5、格的态度 第十章 普通姑娘的经历与个性 第十一章 冲突中的姑娘 第十二章壮年与暮年 第十三章 从萨摩亚的对比中看我们的教育问题 第十四章 为选择而教育,目录,目录,9,第一章:导言,美国社会是个复杂的社会,美国文明是有许多移民创造的,它包括了各种相互对立的行为准则、宗教派系、经济状况动荡不安,青年骚乱不安状况比生活在古老、和平的欧洲文明社会中要更为明显。 作者试图通过控制影响青年成长的各种自变量的实验的方法来观察,但不现实,只有深入研究对象,通过亲身的了解才能得知青春期青少年的成长问题.,10,于是作者说萨摩亚的语言、吃他们的食物、赤脚盘坐在鹅暖石铺就的地上。,标题:米德坐在两个萨摩亚女人之间
6、(1926年),11,通过上述参与观察的方法,向人们展示生活在活生生的社会环境中的萨摩亚姑娘的风貌,描绘她们从呱呱坠地到青春期,至壮年、垂暮之年整个一生的生活历程,并从中发现他们将解决那些问题,她们解决问题凭借的价值观是什么?进而思考并反思萨摩亚成年成长与美国社会的异同。,导言,12,萨摩亚的一日,萨摩亚的一日,喧闹、忙碌,热、死寂,闹、欢乐,早晨:,正午:,晚上:,13,作者通过描述给我们展示了一幅绚丽的生活风景图,充满了伊甸园的宁静和祥和。 从清新的早晨开始,人们便开始了美丽的一天,天刚蒙蒙亮,人们便开始忙碌起来:青年们开始到内地腹地种植园劳作:男孩们便开始捕鱼行动,妇女们开始去寻找编织的
7、原料,老人们开始默默劳作了。 中午较热时,村子出现沉默的死寂,只有孩子们去海边玩耍。 晚上捕鱼归来,家里出现欢愉的闹,孩子们一起游戏、编项圈,晚饭过后,孩子们继续她们的夜游。,14,萨摩亚儿童的教育,萨摩亚的孩子是欢愉的。 出生以后有出生仪式,但此种仪式为母亲庆祝。而对孩子的出生和以后的实际年龄就不在关注,更多关注其相对年龄。 孩子2、3岁前由乳母喂养。2、3岁时断奶,由户中年龄稍大的姑娘们照看 ta 们。但对于这些小孩子们,照看他们并非易事。要对这些“小家伙们”妥协让步,逗他们玩,哄诱她们,因为小家伙们的哭会招致大人们的责骂。这样,才能使她们更加依赖她们的小保护人,而非她们冷淡的母亲,也就是
8、这时姑娘们的一生的母性情感就被触发。,15,总之,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的任务就是照看更小的小孩、承担琐碎的家务和听从大人们没完没了的差遣。 但即使是在严密的监视和权利的支配下,孩子们也不会感到孤单和压抑。因为一旦对家不满,就可以随时走出大门,搬到另一个更能让他满意的亲戚家去,所有亲戚都会毫无怨言的欢迎这个小投奔者。 因此很少有孩子从小到大都呆在同一个户里。而这些孩子是家里不可或缺的助手,因此不会对孩子们严厉惩罚,顶多吓唬一下下,仅此而已。,16,而男孩子们经历一小段时间(2、3年)的磨练,就解脱开始组成各种团体,参加各种游戏。但女孩子由于要照看小孩子们,无法体验冒险,合作。从那时起,因性别引起差
9、别变的明显,女孩子们羞于与男孩子交往,这种态度会持续到十二.三岁,到他们进入青春期的时候,这些小女孩也许会与自己毗邻而居,彼此有亲近关系的女孩结成关系密切的团体,但此团体形成的机遇很小,他们更多依赖于本户的亲戚。女孩子们直到14岁左右,能担以重任时才会从照看孩子的任务中解放出来,学习一些基本知识,并经过34年进行技术提高,如编百叶窗,提篮,忙种植园活计,做饭,编草席等。而男孩子们17、18岁时,学会基本知识,并努力加入“奥玛珈”这个男子团体,目标是争取“玛泰”头衔。,17,舞蹈的作用,但在“奥玛珈”团体中不鼓励早慧早熟,保护落后,并不宽宥早慧。惟有舞蹈中,对小孩子们的态度与反对早慧早熟现象的态
10、度截然相反,在舞蹈中,早慧早熟得到了称赞和重视,让孩子们有更多机会表现自己的聪明敏捷,而对愚蠢笨拙的孩子会受到其实,会使其在舞场和性关系中笨手笨脚和愚蠢笨拙。即使有生理缺陷的儿童,也得到标新立异的资本,获得了补偿。从而,有效冲淡通常情况下受支配而产生的消极情绪,使更多舞蹈爱好者降低了羞怯的敏感性,使她们得到抛头露面的机会。,类似于特纳的 阈 限理论,18,萨摩亚的户,一个萨摩亚村庄大约由三四十户人组成,这种家庭是由血亲、姻亲和收养多种关系组成的混合家庭,一户有一二十人。每户由被称为“玛泰”的头人负责管理,这些头人具有酋长或者参议酋长的头衔。户即为一种严格的地方单位,也是一户的人相互依赖生存的经
11、济单位。像许多原始社会一样,该社会是一个有着等级差别的社会。家庭外,根据男人头衔划定;家庭内,由年龄确定地位划分标准。户中年龄比亲属关系更具有惩戒性权威,即年龄越小,地位越低,在户中受支配地位越重,必须服从,直至另一个更小孩子的出生。其他户中生活的亲戚对儿童生活也发挥一定作用,但这种松散却具有支配权力的亲属群体却能给与孩子某些补偿。,19,根据年龄划分等级外,还有特殊的情况。如:村庄里具有世袭权利的大酋长,可以把自己户中的某个女孩封为“陶泊”,即礼仪上的小公主。她有显赫的地位,即使上了年纪的妇女也必须给予她礼节上的尊敬。但是,“陶泊”只能有一二个,她的出众加强了普通姑娘们原先的地位,人们在村子
12、中的等级和在户中的等级往往相互映衬,但孩子们更多的是受本户中掌权者气质而不是等级的影响。,20,社区中的姑娘,社区中的姑娘在十四、五岁以下不受重视,没有社会地位,缺乏得到认可的群体活动,她们毗邻而居形成联盟,此时二性差异明显,家内外差异有别,对男孩群体鄙视、敌意,没有牢固的友谊,伙伴以户为单位。十三四岁时既开始脱离群体、理智生活,宁可找亲戚玩耍。十五岁时,开始对成人世界怀疑、敌视,缺乏信任。而男孩子此时岁成群结帮,但也受毗邻关系和亲属关系、等级的影响。 小孩子十六岁以后,都被组织起来,成立“奥玛珈”、或者“奥拉鲁玛”,但社会只重视“陶泊”或在“奥拉鲁玛”,对一般的女孩子不予重视。,21,没有地
13、位的姑娘却并不羡慕或者嫉妒那些位高而又尊严的姑娘,有得有失。因为身为“陶泊“的姑娘,在享受特权的同时,必须学会掌握细致、丰富的知识,不仅要了解本村的社会布置,还要了解邻村的社会布置,这样才能在卡瓦酒宴上表现的落落大方,不出差错。 而且,最重要的是,“陶泊”必须保持贞洁的名誉,这使村子很少有小伙子敢当他的情人,也就使她在爱情中失去了相对的自由。而同时没有那个小伙子敢冒险当“陶泊”的“莫托托洛”,这样的下场是没人愿意嫁给他,直至年老时娶到一个风骚放荡的女人。,22,而普通姑娘更加自由、随意,不用关心复杂的谱系制度和社会关系,在日常生活中还可享受谈情说爱的机会。 这些姑娘在童年时期可能形成的和同龄孩
14、子之间的友伴关系已经结束,此时只信任有亲属关系的一、二个伙伴。 姑娘们信奉君子之交淡如水,也就避免了许多的矛盾和冲突。即使有姑娘的性情和行为背离常规,但这种气质和行为的结果仅仅表现为冲突的可能,不会产生真正令人痛苦的后果。,23,正常的两性关系,萨摩亚人从不相信传奇式爱情故事,对那些痴情于长期不归的妻子和男子嘲笑,坚信新的爱情会消除以往的痛苦。,正常的两性关系,正常婚姻关系,年龄相近性爱关系,私通关系,24,男性选择自己的知己或者信使作为叟阿(Soa,曾共同受割礼的同伴,当然优选自己的兄弟或者以为姑娘),让去和自己心爱的人联姻,而女方需权衡考虑财富、地位、等级、技能等。 出身低微的人可以随意的
15、与情人“相会在棕榈树下”,而出身高贵的“陶泊”,如果不喜欢与她门当户对的新郎,亦可与心爱的人公开的私奔。,25,而离婚是简单的事,Ta只需回到自己家,这种关系即告灭。 这种脆弱的一夫一妻制,使通奸和离婚一样寻常。 而社会对通奸的指责比一般不正常的性关系要严厉的多,感觉社区的秩序被二个大胆的家伙搅乱了。如果一旦发现会被当做“莫托托拉”,全村人进行追赶,当然对女性名声也不好。,26,当然,青春期的姑娘生活中不存在任何经常和持久的戒惩性措施,总是通过发泄、逃跑和私奔的方式与社会进行对抗。 同样社会中不存在任何重要的、习以为常的习俗,朋友圈很随意,不存在情爱斗争,偶有争风吃醋事件,承认并容忍对情敌的大
16、吼大叫,并毁灭其声誉等报复性心理。 住在牧师户中不会对孩子在家里所享的地位有实质性的影响,宗教生活使他们选择新的生活方式,而不会自发产生冲突。只有少数的举止异常者越轨者,多数是由于不同寻常的感情需要和家庭条件所造成。,27,The End,接下来 请小胖同学讲解下 半部分,28,对待人格的态度,由于人格差异能通过改变住所而轻易地加以调节,这就避免了萨摩亚人相互之间的苛刻要求,他们对人格的评价既小心谨慎,又充满着宿命观念,对个人问题习惯于接受一种模菱两可的回答,这种人格态度可以用谬素来形容。 谬素:表达了一种拒绝做某事又难以驾驭的情形。 例如:情人拒绝接待来往至今的相好;酋长拒绝出借自己的卡瓦酒
17、碗;婴儿拒绝上床睡觉;议事酋长不愿去执行麦拉卡使命 萨摩亚人对人格特征的描述总是千篇一律,遵循着固定而又客观的模式:性别,年龄,住址,与自己的关系,生理缺陷及其所作所为例如一个女孩对自己的祖母的描述:“罗丽吗?哦,她是个老太太,很老了,她是我父亲的母亲,她太老了,她一只眼睛瞎了,她只能呆在家里” 萨摩亚人对判断人格时总以同龄群体为基础,即以说话者的同龄群体与被判断人得年龄为出发点,不会考虑一个小男孩是否聪明还是愚钝,惹人喜欢还是令人讨厌他们只会说这孩子多大了,他这个年龄应该做什么 我们的社会,29,普通姑娘的经历与个性,由于我们已初步了解萨摩亚人的习俗,教育儿童的方式,社区对儿童的要求及对待性
18、对待人格的态度,现在可以转而叙述那些姑娘的故事,回答一关键问题:萨摩亚人青春期的到来究竟是什么情形? 作者简单的描述了她们如何从呱呱坠地的婴儿长成照看婴儿的孩童,从逐渐学会生火做饭,编织漂亮的草席,到告别友伴间的嬉闹生活,成为户中能干精明的成员,并经可能的延迟婚姻,在青春期尽情的谈情说爱,但从不过于认真,只不过是逢场作戏而已,最后,结婚只是生孩子抚养后代而已,而她们的孩子也会重演上一代人的生活经历 在萨摩亚,青春期的男女并没有表现任何危机和压抑,相反,他们却有条不絮地发展了一系列日趋成熟的兴趣和行为,姑娘的头脑不会因为任何冲突所烦恼,不因任何哲理所迷茫,也不因任何不着边际的雄心大志所忧虑,唯一
19、能使得她们心满意足的是在做姑娘时尽情的谈情说爱,结交情郎,最后在本村找个丈夫安家立业,尽量与亲属住得近些并尽可能的多生孩子,以此打发一生。,30,冲突中的姑娘,在萨摩亚,青春期的姑娘绝不会自发的产生冲突,任何冲突都需要一种强大的刺激才能产生。只有少数的姑娘气质和行为与众不同,产生的差异仅仅表现为冲突的可能,并没有导致任何真正令人痛苦的后果。而这种冲突可能来自两方面。 第一,文化本位中得冲突:14-20岁的姑娘处于本户压力的中心,她们对长辈的怒气只能发泄在弟妹身上,而逃跑的可能(萨摩亚的户中讲到的)似乎又助长了她们对权威管制的不满,同时也使得他们对长辈容易长生愤怒,而父母又担心得力的劳动力出走,
20、担心女儿会和情人公开私奔,又会尽可能地不使用强权对待姑娘们。父母与子女之间这种权威上的冲突表现出萨摩亚人文化中得细节上一些冲突。 第二,外来的冲突,西方文明的进入,宗教生活的影响:在姑娘们的宗教生活中,传教士的态度起决定作用。由于萨摩亚人具有性自由多的尝试,而这一切使他们在性经历中的冲突原本是很少的,而宗教传教士要就教会成员恪守贞洁,住在牧师户中的胡娘过着节制地生活,他们的生活方式与同龄的姑娘有着鲜明对比,也与他们的传统生活方式产生严重的分歧。,31,P118,牧师学校为她们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与传统生活模式迥然不同的生活模式,足以作为他们“背经离道”的基础,虽然宗教本身并没有给他们提供多少可能
21、使他们与传统社会相冲突的因素,但那些宗教创设的机构却很可能给他们以种种影响,使得产生新的生活模式,与传统发生冲突。 这位姑娘代表了那些与萨摩亚人单一生活模式相背离的异常者,抛弃了传统的生活模式,与过去的生活大相庭径,同所有异常者一样,他们随时都可能同群体产生真真的冲突。 在这些小姑娘的冲突中,她们的“背经离道” 并非是堕落,而是希望得到更多的传统文化上所不允许的生活抉择,而导致种种有被习俗,令人诧异的结果。,32,从萨摩亚的对比中看我们的教育问题,当我们在了解了萨摩亚人的青春期是什么样时,现在开始回到我们最初的出发点:我们的教育。 难道青春期之日趋于成熟的少女,犹如乳牙破肉之于儿童,是一段无可
22、回避的精神及感情的苦难时期? 难道我们能够认定,如同生理变化一样,青春期是每个姑娘生命中一段不可避免而且必然意味着冲突和压力的时期? 假如我们能够证明,青春期在女孩的生命中并非必然就是一个特别艰难地时期,如果我们能够找到一个任何这样的社会并且证明这一点-那么,美国青少年在青春期中出现的风暴和压力又改如何解释呢? 那种存在于萨摩亚但不存在于美国,或存在于美国不存在于萨摩亚的因素究竟是什么?,33,首先说,如果两种不同环境中的同一过程呈现出不同的表现形式,我们就不能用过程本身来解释这一差异,因为两者的过程本身是同一的。由于社会环境不同,我们就得从社会环境本身寻找答案。(进化) 只考虑那些对青春期姑
23、娘的生活产生不可替补的影响在萨摩亚人生活中的因素与在我们文明中对青春期姑娘的影响因素有什么区别,而这种区别产生于一种极为广阔的背景之中:一是萨摩亚人固有的特性,二是原始人类所固有的特性。即为在整个萨摩亚社会所洋溢着的那种普遍的随和性。 正如:父母与子女之间若有不和,只要孩子搬到对街居住便可;男人若与自己的村落产生隔阂,只要迁居他村便可一了百了;一位丈夫与勾引妻子的情敌之间的仇恨,只需几张精致的草席便可得以弥合;他们不存在任何怒好罚,好不宽恕的上帝来打搅他们平静的生活;除了死亡在没有让他们催人泪下的悲戚。 由于萨摩亚人能够以一种随和的态度对待人生,由于他们对待任何冲突,任何情景都能顺利的回避,这
24、就使萨摩亚文明不仅与美国文明,而且与大多文明形成了鲜明对比,这里不存在任何灾难性的选择:既不像中世纪的欧洲,青年人若要对上帝忠心,就必须永远抛弃现实世界;也不像太平洋上的印第安人那样,要砍去自己的手指作为祭品。,34,我们必须把萨摩亚人缺少深情厚爱这一情形作为所有解释的第一条,因为他们对那种情景早已习以为常,这种习惯已经成为他们人生态度中的基本成分。 其次,在所有孤立的原始文明与许多不同于我们现代文明之间,社会对每个人的选择往往大相庭径。这是在文化背景下做的人格差异解释。 我们的孩子面临着多种道德标准的选择:对男人和女人而言,既存在双重的性标准,也存在单一的标准,有些群体认为单一的性标准应该是
25、自由放任的,而有的群体认为必须是绝对的一夫一妻制。而在萨摩亚,性是一件自然而又令人愉快的事情,充分享受性快乐是一种自由,他们很早就在从树下见过情侣约会,偷窥过性交,见过流产 我们的年轻人面对着一系列不同的群体,他们的信仰不同,实际行为也不同,他们都会拥护自由雇佣职员制度及高关税制度,他们都认为妇女应该呆在家里,年轻姑娘应该穿紧身胸衣,不应该穿长筒丝袜,不应该抽烟,晚上不应该和年轻男孩驱车外出 而萨摩亚姑娘的选择截然不同:父亲是捕鱼能手,家里不愁吃穿;叔叔是议事酋长,送上土布衣服的人络绎不绝,家里的舞服鲜艳夺目;而她只需要选择住父亲的户里还是叔叔的户里。 我们的孩子面临着一系列的群体,这些群体所
26、倡导的准则不仅风牛马不相及,而且还相互排斥,这些孩子面临着令人困惑的问题。现代社会最显著的特征就是其多重性,然而这种多重性又是那么的古老,那么模糊不清,融汇在我们称为“基督”“民主”“人道”的种种哲学中。,35,若要了解他们为什么没有产生冲突,我们则必须着眼于两种文明之间的区别,以在这些区别中寻找答案。 其中一种是简单的,同族相居的原始文明,这种文明发展的如此缓慢,以至于对每代人来说它都是静止不变的;另一种则是形形色色的异族杂居的现代文明;还有,即在萨摩亚没有患精神病,而我们的社会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精神病患者。 越是严肃的选择,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就越大;对个人要求越是严格,就越可能使人患精神病。
27、在萨摩亚,我们见不到任何使人忧心忡忡的令人困惑的情形,这里不存在任何冲突的选择,也不存在任何非刀枪相见不得解决的斗争。这一切都在很大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他们不存在心理上的不良反应。在萨摩亚儿童的早年环境中,存在着某些有利于保持精神平衡的因素。 萨摩亚儿童能够安然经过各种经历,丝毫不受损;而我们的文明中,同样的经历却经常对个人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P141,36,从美国的家庭关系中,我们不难反思,那种父母与子女之间从生到死毫无松动的人际关系纽带,到底给我们带来什么报偿呢? 许多人终身保留着儿童式的依赖性态度,与父母的纽带侧地挫败了孩子们进行其他选择的方式,某些十分必要的选择也由于涉及自己的情感而变
28、得十分棘手。而从萨摩亚人的户组织关系中,似乎保证了孩子们不至于发展出某些残缺性态度,诸如俄狄浦斯情结,厄勒克特拉情节。 萨摩亚人的生活情节表明,让孩子对父母寄予太深的感情是没有必要的,我们可以在该文化中学到很多东西:家庭不应该支配孩子们的生活,更不应该让它们的生活加以扭曲。,37,萨摩亚的文化模式中缺乏人际关系和专门化感情的第三个因素,只有关于友谊的形成方式。在这种情形中,个人尤其被置于类别中,人们只对类别做出反应,人们只对情趣相同,志同道合的考虑,都让位于某种类别的联想。毫无疑问,我们对于这些态度理应全部否定。 而这种只对类别做出反应表现在“他是我亲戚” “我丈夫的议事酋长的妻子” “我父亲
29、的议事酋长的儿子” “我爸爸哥哥的女儿” 萨摩亚社会与我们社会突出的区别在于,萨摩亚人缺乏专门化感情,尤其是缺乏专门化的两性感情。 而缺乏专门化感情必须归结于些列因素:成分复杂的户,青春期的两性分离以及为使友谊沿亲属关系发展而对此所作的严格控制。,38,萨摩亚文化与我们文化的另一巨大差异在于对性的态度以及对待生死教育之上。 性交,怀孕,出生,死亡,这一切在萨摩亚的孩子中都是司空见惯的,他们对这些知识的了解没有先后顺序。 在萨摩亚,人们绝不会把任何关于出生死亡的知识看成是孩子们不能接触的东西;孩子们也不会拒绝了解这些知识,更不会似懂非懂的敏思苦相这些。 我们的孩子完全禁锢在一小圈子里,他们只见过
30、自己弟弟妹妹的出生,只见过自己爷爷奶奶的去世但都没见过死人面孔。孩子们对生死只限于自己的家庭,甚至从小到大都不会有关于生死的知识。他们对性知识的了解除了平时的道听途说闲聊外,没有真正的传授者,更没有真正的实践者。 有关于丰富的生死知识根深在孩子的脑海,为今后的不幸态度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反而如果只在强烈的感情压力下,在一种不利于孩子获取真知的气氛中偶尔经历一次,那么便会产生各种错误的,片面的假象甚至恐惧。 所以在我们的社会中的孩子才会有那么多的不稳定,那么多的风暴,对待事物的不冷静。,39,对两者儿童感情产生影响的最后一点文化因素也许是他们没有一种对生活进行重大选择的压力。 在萨摩亚,大人们
31、敦促孩子要好好学习却不让他们立即做出选择。他们不需要进行系统化的学校的学习,在他们的文化背景下,他们的文化知识习得就是怎么捕鱼,怎么在种植园劳作,怎么搜集材料编织。 在我们这里,如果一个孩子 不上学,那么它就会感到很不协调。他们必须对自己的未来做出选择,并为自己的选择买单。 这种源自生活的选择的压力的差异,使得两者产生巨大的反应,萨摩亚儿童过着轻松的童年,而美国孩子在青春期总会经历诸多骚动,总的让自己的经历不那么的单一简单。,40,在对萨摩亚与美国文化进行的种种比较中,有些地方不仅能对我们自己的解决方法提供注意点,还能给我们提供进行变革的启迪。 不管我们对其他民族的选择是否羡慕,我们都必须考虑
32、这些民族是怎样解决这些同样问题的。 最终我们回过头来,对我们的一切制度,机构进行检查,予以中体的权衡,而不必害怕我们有何不足。 米德在研究萨摩亚的青年是为了反思美国的教育,那么我们在了解了萨摩亚的教育也学了米德的研究方法,那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回过头来看我的教育呢?我们应该有怎么的反思?,41,为选择而教育,我们一直在比较萨摩亚文明与我们的文明以便从我们这种教育中来获得某些启迪,以改善我们的教育制定。那么,我们能否得出一点关于如何培养我们的青年人行之有效的结论呢? 在我们讨论了我们社会中青年的困境,学习压力,毕业困境,就业竞争,就业后对家庭的影响,个人社会地位的改变,面对性的选择,婚姻家庭的选择诸
33、多问题后,我们得出: 我们必须把我们的全部教育努力倾注于训练孩子的选择能力上。教育不应当成为某一生活方式的特殊辩护士,不应只成为形成一种特别思维方式而拒绝外界所有影响;相反,他应当为所有这一切影响做好准备。不仅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也应如此。,42,在我们的教育,我们应该做出更大努力: 应该教会孩子怎样思考而不是思考什么;必须教育他们忍受别人而不是对别人百般挑剔;必须让他们知道,他们面前延伸着许多条道路并没那一条是神圣的。 现在我们都知道:萨摩亚人只有一种生活方式,并把它原封不动地传授给自己的孩子。 那么,掌握着多种生活方式的我们,能否让自己的后代在各种生活方式之间自由的作出自己的选择呢?,4
34、3,现在我们读完了米德的萨摩亚人的成年这本民族志,它虽然曾受到各种评价,但在今天来看,对我们无疑是有诸多借鉴之处。她利用人类学的眼光从摩亚社会中看待美国的教育,那么我们是不是也应该对自己的教育有所反思呢? 吃人的应试教育,残酷的高考,分数是评价的唯一标准,面对这一切,我们有怎么的反思呢? 其实,我们都不是坏孩子,44,以上便是我对萨摩亚人的成年这本书的简单讲解以及部分个人观点,希望对我们每个人有用,也希望各位学习了能有自己的个人看法,尤其是对我们的教育 谢谢观看,多多思考吧!,45,接下来是: 各章注释 总结 迪亚尔讲 嘿嘿,46,第四章,第32至33页 在萨摩亚的亲属分类中,性别和年龄是两个
35、最基本的原则,亲属关系的术语从不用于直称,甚至对父母也直呼其名。 女孩子会称呼年龄不相上下的姐妹,姨婶,侄女等人为“尤首”,男孩子也会有这一称呼来称他的兄弟,叔伯,侄子等人。 表明异性兄弟姐妹关系的词有两个:“图啊法芬” “图啊加怒”,前者指代男子同龄的女性亲属,后者指代女子的同龄男性亲属。,47,“泰”:用来称呼任意性别的年幼亲属。 “塔玛”:对父亲的称呼,同样也适用于与年幼者保持着频繁接触的户中的玛泰,或叔伯或年长的堂兄,他们往往位高权重。 “替娜”仅在稍稍随意的场合用于对母亲,寄宿在本户的姨婶和玛泰的妻子,在某些场合也用于对年长的姐姐的称呼。 他们的称谓没有固定表示方法,通过关系从句的使
36、用来描述所有其他亲戚,诸如“我母亲的姐姐的丈夫的妹妹”等等,对姻亲关系没有特定的称谓。,48,青春期少女对他们所在户成员的性格描述范例,他是个没有头衔的男人,在种植园辛勤的劳动,他长的很高很瘦 她是一个年老的妇女,已经到了垂暮之年,她很虚弱,已经没有工作能力,只能呆在家里,头发是黑色的,善于编制草席,鱼框和食物盘 他是一个男孩,皮肤黑黑的,他总是转过灌木丛,去芋头地里种植工作,他很喜欢陪女孩子玩耍,他是被牧师户里赶出来的。,49,对自己的描述,我是一个女孩子,长得不高,长长地头发,我爱我的姐妹们和每一个人,我懂得怎么去编织篮子,鱼框,加工构树皮,我住在牧师家里 我是那个女人的男人,是哪个正在跑
37、的孩子的父亲,我很健壮,经常去腹地采集材料,去种植园种植,我的建屋很在行,我平行很好受到很多人的喜欢,50,我们不难看出,萨摩亚人对别人,对自己的描述都为一种简单的语句,没有过多的修饰,这就体现出他们对待人格的一种简单的反方式。 而我们的社会会有各种不同的描述,这也是两种方社会的差异之处。,51,第十一章,在六个月中我看到六个女孩子因为种种原因离开了牧师的户:因为母亲生病的塔西;在考试成绩最差而父母将原因归于老师的图娃;因为讨厌继母外出而变得放荡不羁的路娜;私自外出跑到其他岛去的莉塔,一个愚蠢而又游手好闲的女孩子又跟着别人私奔的萨莉 作者在对这几位女孩子的“越轨”行为进行了细致的描写,这是萨摩亚的意外,使他们社会中的越轨行为的代表。,52,小结,要呈现出一副关于萨摩亚青春期姑娘的单一和统一的画卷,并同时完满的解答这一系列研究中的问题也是不可能的。 我们不仅要描写现实的环境以及姑娘们对环境的反应,还要研究其父母的少女时代的更为刻板化的环境描述,在某种程度上进行整体研究。 再观察的基础上归纳整理,对比的基础上反思,最终回归本位文化。这是我们在看别人的文化中所总结的。,53,迪迪 谢谢观看 呕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