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考前适应性试题一.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125153 上传时间:2018-06-13 格式:DOC 页数:35 大小:2.05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考前适应性试题一.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5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考前适应性试题一.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5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考前适应性试题一.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5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考前适应性试题一.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5页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理综考前适应性试题一.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1 -2018 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一) 注 意 事 项 :1、 本 试 卷 分 第 卷 ( 选 择 题 ) 和 第 卷 ( 非 选 择 题 ) 两 部 分 。 答 题 前 , 考 生 务 必将 自 己 的 姓 名 、 考 生 号 填 写 在 答 题 卡 上 。 2、 回 答 第 卷 时 , 选 出 每 小 题 的 答 案 后 , 用 铅 笔 把 答 题 卡 上 对 应 题 目 的 答 案 标 号涂 黑 , 如 需 改 动 , 用 橡 皮 擦 干 净 后 , 再 选 涂 其 他 答 案 标 号 。 写 在 试 卷 上 无 效 。 3、 回 答 第 卷 时 , 将 答 案

2、填 写 在 答 题 卡 上 , 写 在 试 卷 上 无 效 。 4、 考 试 结 束 , 将 本 试 卷 和 答 题 卡 一 并 交 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N-14 O-16 Na-23 P-31 Cu-64 Au-197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6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3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细胞中有许多相似的膜结构。下列关于膜结构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蓝藻细胞的光合片层膜上含有色素和光合酶B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膜上含有全部的呼吸酶C神经肌肉接点处肌细胞膜折叠,其膜上有神经递质的受体D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的囊腔和细管

3、组成内质网,其膜上有合成磷脂的酶【答案】B【解析】蓝藻是原核生物,没有具膜细胞器,蓝藻细胞具有光合片层膜,其膜上含有色素和光合酶,从而能进行光合作用,A 正确;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形成嵴,其膜上含有有氧呼吸第三阶段的酶,B 错误;神经肌肉接头相当于突触,乙酰胆碱由突触前膜释放,经扩散至折叠的肌细胞膜(相当于突触后膜) ,与其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C 正确;内质网是由细胞内单位膜折叠成的囊腔和细管组成的,其功能多种多样,磷脂是在内质网上合成的,因此其膜上有合成磷脂的酶,D 正确。2DNA 是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下列有关 DNA 的叙述,正确的是A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发现了基因,

4、摩尔根用实验证明了基因在染色体上B沃森和克里克构建了 DNA 的双螺旋结构,提出了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C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后 S 型菌失去毒性的原因是 DNA 失活变性D细菌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只能是 DNARNA蛋白质【答案】B【解析】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提出遗传因子一词,并没有发现基因,A 错误;沃森- 2 -和克里克构建了 DNA 双螺旋结构,同时提出 DNA 半保留复制方式的假说,B 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中,加热后 S 型菌失去毒性的原因是蛋白质变性失活,而其中的 DNA 在温度降低后可以恢复活性,C 错误;细菌体内遗传信息的传递方向除有 DNARNA蛋白质,还有DNA

5、DNA,D 错误。3下表表示科学家在研究植物的顶端优势时发现的不同植物激素对侧芽生长的影响。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组别 甲 乙 丙 丁处理方式 不做处理 用细胞分裂素 处理侧芽 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切去顶芽,赤霉素处理切口侧芽生长情况 生长受抑制抑制作用解除,侧芽生长抑制作用加强 快速生长A由顶端优势可知,侧芽中的生长素浓度越高,生长越快B比较甲、乙组可知,细胞分裂素可加速顶芽中生长素的分解C比较甲、丙组可知,用赤霉素处理顶芽可能使顶芽快速生长D比较丙、丁可推测,赤霉素对侧芽生长无任何影响,主要与顶芽有关【答案】C【解析】顶端优势是由于顶芽生长素浓度低而促进其生长,侧芽生长素浓度高而抑制其生长的现象

6、,A 错误;比较甲、乙组只能说明细胞分裂素可以解除顶端优势现象,但不能说明细胞分裂素加速顶芽中生长素的分解,B 错误;据表格信息可知,赤霉素使侧芽的抑制作用加强,说明赤霉素可能与生长素有类似作用,可使顶芽快速生长,C 正确;比较丙、丁可推测,赤霉素可从顶芽运输到侧芽,促进或抑制侧芽的生长,D 错误。4已知某种老鼠的体色由常染色体上的基因 A+、A 和 a 决定,A +(纯合胚胎致死)决定黄色,A 决定灰色,a 决定黑色,且 A+对 A 是显性,A 对 a 是显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中最多有 6 种基因型BA +、A 和 a 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C一只黄色雌鼠和一只黑色雄鼠杂

7、交,后代可能出现 3 种表现型D基因型均为 A+a 的一对老鼠交配产下的 3 只小鼠可能全表现为黄色【答案】D- 3 -【解析】由于 A+基因纯合胚胎致死,因此黄色的基因型为 A+A、A +a,灰色的基因型为AA、Aa,黑色的基因型为 aa,因此该种老鼠的成年个体最多有 5 种基因型,A 错误;根据题意分析,A +、A 和 a 是一组等位基因,它们的遗传遵循基因的分离定律,B 错误;一只黄色雌鼠(A +A 或 A+a)和一只黑色雄鼠(aa)杂交,后代的表现型为黄色、灰色或黄色、黑色,C错误;基因型均为 A+a 的一对老鼠交配,后代基因型为及其比例为 A+aaa=21,因此它们产下的 3 只小鼠

8、可能都是黄色,也可能都是黑色,或黄色和黑色都有,D 正确。5如图表示一片草原上的兔子和狼达到相对稳定状态后一段时间内相对数量变化的趋势,下列相关分析错误的是A甲、乙分别表示兔子和狼的数量变化B狼的 K 值接近 B 点对应的数值C兔子的 K 值接近 C 点和 D 点对应的数值D第 3 年狼的数量会因食物缺乏而下降【答案】B【解析】据图中曲线变化可知,甲的数量先达到最大值,随着乙数量的增加,甲的数量在减少,推测甲为被捕食者即兔子的数量变化,乙为捕食者即狼的数量变化,A 正确; K 值是指在自然环境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容许的种群数量的最大值,它不是固定不变的,在环境不遭受破坏的情况下,种

9、群数量会在 K 值附近上下波动,B 错误;种群数量会在 K 值附近上下波动,从题图分析,兔子的 K 值应该接近 C 点和 D 点对应的数值,C 正确;据图分析可知,第 3 年兔子的数量在下降,因此狼的数量会因食物缺乏而下降,D 正确。6下列关于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B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中表达的基因有差异C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过程是由基因调控的D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一定会发生 DNA 分子中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 4 -【答案】D【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细胞衰老是细胞的生理

10、状态和化学反应发生复杂变化的过程,可见,在细胞衰老和细胞凋亡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基因的选择性表达,A 正确;在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中,不同时期的细胞中发生的化学变化不完全相同,因此表达的基因有差异,B 正确;成熟生物体中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过程属于细胞凋亡,是由基因调控的,C 正确;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而基因突变是指 DNA 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可见,细胞癌变的过程中,不会发生 DNA 分子中基因排列顺序的变化,D 错误。7五金铁中记载:“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低下数对,筑一方塘,短墙抵之,其铁流入塘内,数人执柳木

11、排立墙上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 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金属冶炼方法由金属活动性决定 B熟铁比生铁质地更硬,延展性稍差C炒铁是为了降低铁水中的碳含量 D该法与近代往生铁水吹空气炼钢异曲同工【答案】B【解析】A金属冶炼方法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特别活泼的金属通常用电解法冶炼,较活泼的金属用热还原法,较不活泼的金属用热分解法,A 正确;B熟铁比生铁的硬度小,延展性较好,B 不正确;C炒铁是为了把生铁中的碳氧化成碳的氧化物,从而降低铁水中的含碳量,C 正确;D往生铁水中吹空气可以降低碳的含量,故该法与近代往生铁水吹空气炼钢异曲同工,D 正确。本题选 B。8用 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数值,下列说法正

12、确的是A常温常压下,2.24LCO 和 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0.1NAB1molNa 被完全氧化生成 Na2O2,失去 NA个电子C标准状况下,11.2LC 6H6中含有的分子数目为 0.5NAD0.1mol/LK 2S 溶液中含有的 K+数为 0.2NA【答案】B【解析】标准状况下,2.24LCO 和 CO2混合气体中含有的碳原子数目为 0.1NA,故 A 错误;Na 被完全氧化生成 Na2O2,钠元素化合价由 0 变为+1,1molNa 被完全氧化生成 Na2O2,失去NA个电子,故 B 正确;标准状况下 C6H6是液体,故 C 错误;没有溶液体积,不能计算0.1mol/L

13、 K2S 溶液中的 K+数,故 D 错误。- 5 -9关于有机物 的说法正确的是Aa、b 互为同系物Bc 中所有碳原子可能处于同一平面Cb 的同分异构体中含有羧基的结构还有 7 种(不含立体异构)Da、 b、 c 均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答案】C【解析】A、a 是酯类,b 是羧酸类,结构不相似,不互为同系物,故 A 错误;B、c 是在环己烷上连了两个羟基,环己烷的碳原子不都在同一平面上,故 B 错误;C、b 是 1-戊酸,含有羧基的结构的同分异构体,在正戊烷的碳链上还有两种,在异戊烷的碳链上还有 4 种,新戊烷的碳链上有 1 种,共 7 种,故 C 正确;D、只有 c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

14、褪色,故 D错误;故选 C。10下表中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选项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A 蘸有浓氨水的玻璃棒靠近 X 有白烟产生 X 一定是浓盐酸BKIO3溶液中加入 HI 溶液,并加入淀粉 溶液变蓝色 KIO3的氧化性比 I2的强C强酸性溶液 Y 中加入Ba(NO3)2溶液,静置后再加入 KSCN 溶液先有白色沉淀,后溶液又变红 Y 中一定含有 SO42-和 Fe3DC2H5OH 与浓硫酸混合后加热到 170 制得的气体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一定是制得的乙烯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答案】B【解析】A生成白烟可知 X 为挥发性酸,则 X 为浓盐酸或浓硝酸,A 错误;

15、B淀粉变蓝,可知生成碘,则 KIO3溶液加入 HI 溶液,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碘,由氧化剂的氧化性大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可知,KIO 3氧化性比 I2强,B 正确;C酸性溶液中硝酸根离子具有强氧化性,可氧化亚硫酸根离子、亚铁离子,则 Y 中不一定有 SO42 、铁离子,可能含有SO32 、亚铁离子,C 错误;D乙醇易挥发,且乙醇能被高锰酸钾氧化,则应排除乙醇的干扰,再检验消去反应的产物乙烯,D 错误;答案选 B。- 6 -11科学家研发出了一种新材料,其工作原理如图所示。在外接电源作用下,材料内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导致颜色变化,从而实现对光的透过率进行可逆性调节。已知 WO3和Li4Fe4Fe(C

16、N63均为无色透明,LiWO 3和 Fe4Fe(CN63均有颜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当 M 外接电源正极时,该材料颜色变深使光的透过率降低B该材料在使用较长时间后,离子导电层中 Li+的量变小C当 M 外接电源负极时,离子导电层中的 Li+向变色导电层定向迁移D当 N 外接电源正极时,离子储存层的电极反应式为:Fe 4Fe(CN63+4Li+4e= Li4Fe4Fe(CN63【答案】C【解析】A当 M 外接电源正极时,M 为阳极,LiWO 3失电子产生 WO3,该材料颜色变浅使光 的 透 过 率 增 强 , 选 项 A 错 误 ; B 电 极 总 反 应 式 为 4WO3+Li4Fe4Fe(C

17、N63=4LiWO3+Fe4Fe(CN63,该材料在使用较长时间后,离子导电层中 Li+的量不变,选项 B 错误;C当 M 外接电源负极时作为阴极,离子导电层中的阳离子 Li+向阴极变色导电层定向迁移,选项 C 正确;D当N 外接电源正极作为阳极时,离子储存层的电极反应式为 Li4Fe4Fe(CN63-4e= Fe 4Fe(CN63+4Li+,选项 D 错误。答案选 C。12W、X、Y、Z 是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原于序数依次增大,X、Y 原子核外 L 电子层的电子数之比为 34,且 Y 的原子半径大于 X 的原子半径,X、Y、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6,W 的简单离子 W-能与水反应生成

18、单质 W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最简单氢化物的沸点:ZX BW 与 X 形成的化合物中只有极性键C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酸性:YZ D阴离子的还原性:WX【答案】D【解析】W、X、Y、Z 是四种短周期非金属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Y 原子核外 L电子层的电子数之比为 34,则 L 层电子数分别为 3、4 或 6、8,且 X、Y、Z 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 16,若 X、Y 的 L 层电子数分别为 3、4,则 3+4+9=16,Z 的最外层电子数为 9,不符合;删去;则 X 的 L 层电子数为 6,X 为 O,且 Y 的原子半径大于 X 的原子半径,则 Y、Z- 7 -abP为第三周期元素,Y、

19、Z 最外层电子数之和 10,Y 为 Si,Z 为 S;W 的简单离子 W-能与水反应生成单质 W2,W 的原子序数小于 O 的原子序数,则 W 为 H。AZ 为 S,X 为 O,水分子间能够形成氢键,沸点高于硫化氢,故 A 错误;BW 与 X 形成的化合物若为过氧化氢,含 O-O 非极性键,故 B 错误;CY、Z 为第三周期元素,Y 的原子序数小于 Z,非金属性 ZY,则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ZY,故 C 错误;D非金属性 OH,则阴离子的还原性:WX,故 D 正确;故选 D。13常温下,向浓度均为 0.1molL-1、体积均为 100mL 的两种一元酸 HX、HY 溶液中,分别加入

20、NaOH 的稀溶液,lg 随加入 NaOH 的物质的量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a 点溶液的 pH=2B水的电离程度:ac(Na +)c(HY)c(H+)c(OH)【答案】D【解析】Aa 点溶液 lg=12,结合 c(H+)c(OH-)=10-14,可知 c(H+)=10-1 molL-1,pH=1,选项 A 错误;B0.1molL -1的一元酸 HY 溶液 lg=9,c(H +)=10-2.5 molL-1,为弱酸,加入氢氧化钠至 lg=0 时碱的量不足,故 c 到 b 酸抑制水电离的程度减小,水的电离程度:aC(Na+)c(HY)c(H+)c(OH),选项 D 正确。答案选 D。二

21、、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共 48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 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 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14 a、b 两离子从平行板电容器两板间 P 处垂直电场入射,运动轨迹如图。若 a、b 的偏转时间相同,则 a、b 一定相同的物理量是- 8 -abOA. 荷质比 B . 入射速度C. 入射动能 D . 入射动量【 答 案 】 15如图,轻绳的一端系在固定光滑斜面上的 O 点,另一端系一小球。给小球一个初速度使它在斜面上做完整的圆周运动,a、b 分别为最低点和最高点,则小球A

22、重力的瞬时功率始终为零B所受的向心力大小不变C在 b 点的速度不可能为零D在 a 点所受轻绳拉力一定大于小球重力【 答 案 】 C16小球在光滑水平面上以速度 v0做匀速直线运动。某时刻开始小球受到水平恒力 F 的作用,速度先减小后增大,最小速度 v 的大小为 0.5v0,则小球A可能做圆周运动 B速度变化越来越快C初速度 v0与 F 的夹角为 60 D速度最小时, v 与 F 垂直【 答 案 】 D17如图,同一平面内有两根互相平行的长直导线 M 和 N,通有等大反向的电流,该平面内的 a、b 两点关于导线 N 对称,且 a 点与两导线的距离相等。若 a 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为 B,则下列关于

23、 b 点磁感应强度 Bb的判断正确的是A ,方向垂直该平面向里2bB ,方向垂直该平面向外1C ,方向垂直该平面向里b2D ,方向垂直该平面向外【 答 案 】 B18氢 原 子 第 n 能 级 的 能 量 为 ( n 1, 2, 3, ) , 其 中 E1是 基 态 能 量 。 若 氢 原 子2E从 第 k 能 级 跃 迁 到 第 p 能 级 , 辐 射 的 能 量 为 , 第 p 能 级 比 基 态 能 量 高 34, 则56A k =3, p=2 B k =4, p=3C k =5, p=3 D k =6, p=2【 答 案 】 A- 9 -12345.045bV)1/(51m/xxaO1

24、9如图 a,用力传感器研究橡皮绳中拉力随时间的变化。向下拉小球然后释放,小球沿竖直方向运动,某段时间内采集到的信息如图 b 所示,则A t2t3时间内小球向下运动,处于超重状态B t3t4时间内小球向上运动,处于失重状态C t4t5时间内小球向下运动,处于失重状态D t5t6时间内小球向上运动,处于超重状态【 答 案 】 BC20如图 a,点电荷固定在绝缘水平面上 x 轴的原点 O,轴上各点电势 与 x 的关系如图 b。可视为质点的滑块质量为 0.05kg、电荷量为+8.010 -9C,从 x=0.2m 处由静止释放,到达 x=0.4m 处时速度达到最大。已知滑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 =0.

25、01, g=10m/s2。设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则在 x=0.4m 处滑块A所受电场力大小为 5.010-3NB所在位置的电势为 4.0105VC电势能为 2.010-3JD速度大小为 0.2m/s【 答 案 】 ACD21汽车在平直公路上行驶,某人从车窗相对于车静止释放一个小球,用固定在路边的照相机进行闪光照相两次,得到如下信息: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 0.5s;第一次闪光时,小球刚释放,第二次闪光时,小球刚落地;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汽车前进了 5m、小球的位移为 5m。重力加速度取 10m/s2,空气阻力不计,根据以上信息能确定的是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B小球释放点离地的高度C第二次

26、闪光时汽车的速度D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内汽车的平均速度【 答 案 】 BD第 卷- 10 -三、非选择题:包括必考题和选考题两部分。第 2232 题为必考题,每个试题考生都必须作答。第 3338 题为选考题,考生根据要求作答。(一)必考题(共 129 分)22 (5 分)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验证动量守恒定律。滑块在气垫导轨上运动时阻力不计,其上方挡光条到达光电门 D(或 E) ,计时器开始计时;挡光条到达光电门 C(或 F) ,计时器停止计时。实验主要步骤如下:a用天平分别测出滑块 A、B 的质量 mA、 mB;b给气垫导轨通气并调整使其水平;c调节光电门,使其位置合适,测出光电门 C、D 间的水

27、平距离 L;dA、B 之间紧压一轻弹簧(与 A、B 不粘连) ,并用细线拴住,如图静置于气垫导轨上;e烧断细线,A、B 各自运动,弹簧恢复原长前 A、B 均未到达光电门,从计时器上分别读取 A、B 在两光电门之间运动的时间 tA、 tB。(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 x 是 (用文字表达) 。(2)利用上述测量的数据,验证动量守恒定律的表达式是:(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3)利用上述数据还能测出烧断细线前弹簧的弹性势能 Ep= (用题中所给的字母表示) 。【 答 案 】 (1)光电门 E、F 间的水平距离(2) 0BAtxmtL(3) 22)(1)(tt【评分说明:(1)1 分,(2)2 分,(3)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考课件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