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中化学实验简答题的规范语言表述.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229131 上传时间:2020-02-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实验简答题的规范语言表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实验简答题的规范语言表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实验简答题的规范语言表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实验简答题的规范语言表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高中化学实验简答题的规范语言表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化学实验简答题的规范语言表述1 实验操作类规范语言表述(1)测定溶液 pH 的操作将一小块 pH 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点到 pH 试纸中央,待变色稳定后再和标准比色卡对照,读出对应的 pH。(2)沉淀剂是否过量的判断方法静置,向上层清液中继续滴加少量沉淀剂,若无沉淀产生,则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静置,取上层清液适量于另一洁净试管中,向其中加入少量与沉淀剂作用产生沉淀的试剂,若产生沉淀,证明沉淀剂已过量,否则沉淀剂不过量。(3)洗涤沉淀操作把蒸馏水沿着玻璃棒注入到过滤器中至浸没沉淀,静置,使蒸馏水滤出,重复 23 次即可。(4)判断沉淀是否洗净的操作取最后一次洗

2、涤液,滴加(试剂) ,若没有现象,证明沉淀已经洗净。(5)容量瓶检漏操作往容量瓶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塞好瓶塞。用食指摁住瓶塞,另一只手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观察瓶塞周围有无水漏出。如果不漏水,将瓶正立并将瓶塞旋转 180 度后塞紧,仍把瓶倒立过来,再检查是否漏水。如果仍不漏水,即可使用。(6)滴定管检查是否漏水操作酸式滴定管:关闭活塞,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 2 分钟内不漏水,将活塞旋转 180,重复上述操作。碱式滴定管:向滴定管中加入适量水,用滴定管夹将滴定管固定在铁架台上,观察是否漏水,若 2 分钟内不漏水,轻轻挤压玻璃球,放出少量液体,再

3、次观察滴定管是否漏水。(7)滴定管赶气泡的操作酸式滴定管:右手将滴定管倾斜 30左右,左手迅速打开活塞使溶液冲出,从而使溶液充满尖嘴。碱式滴定管:将胶管弯曲使玻璃尖嘴向上倾斜,用两指捏住胶管,轻轻挤压玻璃珠,使溶液从尖嘴流出,即可赶出碱式滴定管中的气泡。(8)装置气密性检查简易装置:将导气管一端放入水中(液封气体) ,用手捂热试管,观察现象:若导管口 有气泡冒出,冷却到室温后,导管口有一段稳定的水柱,表明装置气密性良好。有分液漏斗的装置:用止水夹关闭烧瓶右侧的导气管,向长颈漏斗中加入适量水,长颈漏斗中会形成一段液柱,停止加水后,过一段时间,若漏斗中的液柱不变化,则装置气密性良好。答题模板形成密

4、闭体系 操作 描述现象 得出结论。(9)气体验满和检验操作氧气验满:用带火星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木条复燃,说明收集的氧气已满。可燃性气体(如氢气)的验纯方法:用排水法收集一小试管的气体,用大拇指摁住管口移近火焰,放开手指,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则气体不纯;若听到轻微的“噗”的一声,则气体纯净。二氧化碳验满:将燃着的木条平放在集气瓶口,若火焰熄灭,则气体已满。氨气验满: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氯气验满: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放在集气瓶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气体已满。(10)焰色反应的操作先将铂丝蘸取盐酸溶液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反复几次,直到与酒精灯火焰颜色接近为止。

5、然后用铂丝蘸取少量待测液,放在酒精灯外焰上灼烧,观察火焰颜色,若为黄色,则说明溶液中含 Na ;若透过蓝色钴玻璃观察呈紫色,则说明溶液中含 K 。(11)萃取分液操作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将混合液倒入分液漏斗中,塞上塞子,用右手心顶住塞子,左手握住活塞部分,将分液漏斗倒置,充分振荡,静置、分层,在漏斗下面放一个小烧杯,先打开上口塞子再打开分液漏斗活塞,使下层液体从下口沿烧杯壁流下,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12)浓 H2SO4 稀释操作将浓 H2SO4 沿烧杯壁缓缓注入水中,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13)粗盐的提纯实验室提纯粗盐的实验操作依次为取样、溶解、沉淀、过滤、蒸发、冷却结晶、过滤、烘干。若过滤时

6、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分析,可能的原因是过滤时漏斗中液面高出滤纸边缘、玻璃棒靠在单层滤纸一边弄破滤纸。(14)氢氧化铁胶体的制备往煮沸的蒸馏水中逐滴滴加饱和的 FeCl3 溶液,当溶液变红褐色时,立即将烧杯取下停止加热。(15)从某物质稀溶液中结晶实验操作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小的:蒸发结晶过滤。溶解度受温度影响较大或带结晶水的:加热浓缩冷却结晶过滤。2 实验设计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策略 一般从实验原理出发(包括物质的性质) ,按操作过程 (或方法)、实验现象、实验结论的顺序来表述答案。答题模板操作 现象 结论取样,加入有生成的是应用举例(1)设计实验鉴别两无色气体分别是 SO2 和

7、 CO2。(2)检验某溶液中含 Fe2 而不含 Fe3 。(3)设计合理实验验证 H2SO3 酸性强于 H2CO3。(4)Cu 在酸性溶液中不稳定,可发生自身氧化还原反应生成 Cu2 和 Cu。现有浓、稀硫酸,浓、稀硝酸,FeCl 3 溶液及 pH 试纸,没有其他试剂。简述如何用最简单的实验方法来检验 CuO 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中是否含有 Cu2O。(5)(2011新课标全国卷,28 改编)已知:CaH 22H 2O=Ca(OH)22H 2Ca2H 2O=Ca(OH)2H 2CaH2O 2 CaOH 2O= = = = = 2CaO 2 2CaO= = = = = 试设计实验,用化学方

8、法区分钙与氢化钙,写出实验简要步骤及观察到的现象。(6)2012大纲全国卷,28(5)某含有 CuO 的金属铜样品。从浓硫酸、浓硝酸、蒸馏水、双氧水中选用合适的试剂,设计一个测定样品中金属铜质量分数的方案。设计方案的主要步骤是(不必描述操作过程的细节 )_;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答案 (1)答案 1:取适量品红溶液于两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两气体,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SO2 气体,不能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 CO2。答案 2:取适量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分别于两洁净的试管中,分别通入两气体,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紫红色褪去的是 SO2 气体,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是CO2。(2)取适量溶液

9、于洁净的试管中,滴加几滴 KSCN 溶液,不显血红色,再向溶液中滴加几滴 H2O2(或新制氯水 ),溶液变为血红色,说明溶液中含有 Fe2 而不含 Fe3 。(3)方案一:配制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 NaHSO3 和 NaHCO3 溶液,用酸度计( 或者 pH 试纸)测两溶液的 pH,前者的 pH 小于后者,证明 H2SO3 酸性强于 H2CO3。方案二:将 SO2 依次通过 NaHCO3(或 Na2CO3)溶液、酸性 KMnO4 溶液、品红溶液、澄清石灰水,品红溶液不褪色且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 H2SO3 酸性强于 H2CO3。(4)取少量 CuO 经氢气还原所得到的红色产物,置于试管中,向试

10、管中滴加适量稀硫酸,振荡试管静置后,若溶液变为蓝色,说明产物中含有 Cu2O,反之,则产物中不含有 Cu2O。(5)取适量固体,在加热条件下与干燥 O2 反应,将反应后的气体通过装有无水 CuSO4的干燥管,若观察到无水 CuSO4 由白色变为蓝色,则该固体为 CaH2,若观察不到无水 CuSO4 由白色变为蓝色,则该固体为 Ca。(6)将浓硫酸稀释;称取一定质量的样品;样品与过量稀硫酸反应;过滤、洗涤;干燥、称量、计算。CuOH 2SO4=CuSO4H 2O3 实验现象描述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策略 实验现象描述的表达模式:全面Error!应用举例(1)描述出稀 HNO3 与 Cu 片在烧瓶中反

11、应的现象:_。(2)2011福建理综,25(2)往 NaAlO2 溶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3)2011上海,27(1)向含铜粉的稀硫酸中滴加浓硝酸,在铜粉溶解时,可以观察到的实验现象:_。答案 (1)Cu 片逐渐溶解(固体),表面有无色气泡产生( 气体) ,溶液变为蓝色(液体),烧瓶上方出现红棕色(气体)(2)通入 CO2 气体有白色沉淀生成;加入盐酸有气体产生、白色沉淀溶解(3)溶液呈蓝色,有红棕色气体产生4 仪器、装置作用规范语言表述答题策略 一个装置的作用,一般从两个方面回答:有利于(这样装配的好处) ,以防止(不这样装配的坏处 )等。如:尾气吸收

12、装置的作用: “吸收气体,防止污染空气” 。应用举例(1)有机实验中长导管的作用是_ 。(2)2011福建理综,25(3)利用下图所示装置( 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 C 中生成的 BaCO3 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 B、C 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3)2011天津理综,9(2) 若用下图装置制备干燥纯净的 CO,装置中 a 和 b 的作用分别是_,_。(4)2011大纲全国卷,29(1)下图是用 KMnO4 与浓盐酸反应制取适量氯气的简易装置。装置 B、C 、D 的作用分别是B_;C_;D_。(5)2011大纲全国

13、卷,29 改编 利用下列装置可制取适量的 NO,根据装置完成下表:应加入的物质 所起的作用ABC答案 (1)冷凝回流,提高反应物的利用率(2)把生成的 CO2 全部排入 C 中,使之完全被 Ba(OH)2 溶液吸收(3)平衡压强,便于分液漏斗中的液体顺利加入反应器中 安全瓶作用,防止 c 中的液体倒吸进入反应器中(4)向上排气收集氯气 安全瓶作用,防止 D 中的液体倒吸进入集气管 B 中 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扩散到空气中污染环境(5)应加入的物质 所起的作用A 铜屑和稀硝酸 产生 NO 气体B 水 排水收集 NO 气体C 主要是接收 B 中排出的水5 原因、理由类规范语言表述答题模板“有理”化学

14、原理, “有据”事实依据可采取以下两种方式:1“正说”“直接原因根本目的”2“反说”“如果,就”应用举例(1)2011海南,17(2)向用 Na2CO3 溶液处理过的铁屑中加入过量的 3 molL1 H2SO4溶液,在 60 左右使其反应到不再产生气体,趁热过滤,得 FeSO4 溶液,其中硫酸必须过量的原因是_。(2)2012浙江理综,28(2)(4)实验室制备苯乙酮的化学方程式为制备过程中还有 CH3COOHAlCl 3 CH 3COOAlCl2HCl 等副反应,合成过程中要求无水操作,理由是_。反应一段时间后,是否能用乙醇萃取反应生成的有机物?其原因是_。(3)2012大纲全国卷,29(1

15、)氯化钾样品中含有少量碳酸钾、硫酸钾和不溶于水的杂质,溶解过滤后,滤液的 pH_7,其原因是_。(4)2012江苏,21(B)(4)次硫酸氢钠甲醛(NaHSO 2HCHO2H2O)在印染、医药以及原子能工业中应用广泛,该物质具有强还原性,且在 120 以上发生分解,制备该物质时,应将滤液真空蒸发浓缩,冷却结晶,不在敞口容器中蒸发浓缩的原因是_。(5)2009上海,27(1)溶解大理石时,用硝酸而不用硫酸的原因是_。答案 (1)使铁屑完全反应,防止生成的 Fe2 发生水解和氧化(2)防止 AlCl3 与乙酸酐水解 否,乙醇与水混溶,混合液不能分层(3)大于 弱酸强碱盐 K2CO3 发生水解使体系

16、显碱性(4)防止次硫酸氢钠甲醛被空气氧化(5)硫酸钙微溶于水,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6理论型简答题规范语言表述答题策略 理论型简答题一般是演绎法的三段式答题模式(前提、推理、结论) :(1)问题所涉及大前提(相关的理论或规律 )的表述,一般很熟悉的理论或规律可以只写名称,也可以用化学方程式等化学用语表示,并不需要把其详细内容写出;(2)问题的推理过程(具体条件下的变化等)的表述;(3)问题所涉及的变化的结果。答题模板存在平衡,条件 使平衡向方向 移动, 结论应用举例(1)把 AlCl3 溶液蒸干灼烧,最后得到的主要固体是什么?为什么?(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并配以必要的文字说明)(2)血液的 pH 保持

17、在 7.357.45 是非常必要的,血液中存在以下平衡体系:这一平衡体系对维持血液 pH 的变化范围起重要作用,不正常的呼吸可导致血液中酸碱不平衡,引起呼吸酸中毒或呼吸碱中毒。试解释太快太深的过度呼吸会导致碱中毒,太慢太浅的呼吸会导致呼吸酸中毒的原因_。(3)2011北京理综,26(3)氯碱工业中电解饱和食盐水时,用盐酸控制阳极区溶液的pH 在 23,用化学平衡移动原理解释盐酸的作用_。(4)甲、乙两瓶氨水的浓度分别为 1 molL1 和 0.1 molL1 ,则甲、乙两瓶氨水中c(OH )之比_(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10,请说明理由_。(5)以铝材为阳极,在 H2SO4 溶液

18、中电解,铝材表面形成氧化膜,阳极电极反应式为_。取少量废电解液,加入 NaHCO3,溶液中产生气泡和白色沉淀,产生沉淀的原因是_。(6)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之一为 FeO(s)CO(g) Fe(s)CO 2(g) H0,已知1 100 时,平衡常数 K0.263 。1 100 时测得高炉中 c(CO2)0.025 molL1 ,c(CO) 0.1 molL1 ,在这种情况下,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 v 正 _v 逆 (填“大于” 、 “小于”或“等于”) ,其原因是_。(7)与明矾相似,硫酸铁也可用作净水剂,在使用时发现硫酸铁不能使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除去,其原因是_。(8)2012北京理综

19、,27(2) 向 2 mL 银氨溶液中加入数滴浓氨水,并水浴加热,有气泡产生;一段时间后,溶液变黑,试管壁附着有银镜。黑色物质中有 Ag2O,试回答产生 Ag2O 的原因_。(9)2012四川理综,28(3) 利用浓氨水和氢氧化钠作用可以制备 NH3,用化学平衡原理分析 NaOH 的作用_。(10)2010浙江理综,27已知 Cu(NH3)4SO4H2O 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Cu(NH 3)4SO4H2O=Cu(NH3)42 SO H 2O24Cu(NH3)42 Cu2 4NH 3直接加热蒸发该物质的溶液得到的晶体中含有_杂质,产生该杂质可能的原因是_。答案 (1)在 AlCl3 溶液中存在着

20、如下平衡:AlCl 33H 2OAl(OH)33HCl ,加热时水解平衡右移,HCl 浓度增大,蒸干时 HCl 挥发,使平衡进一步向右移动得到 Al(OH)3,在灼烧时发生反应 2Al(OH)3 Al2O33H 2O,因此最后得到的主要= = = = = 固体是 Al2O3。(2)当太快太深的过度呼吸时,会导致肺部 CO2 浓度降低,使上述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H 浓度降低,碱性增强,从而导致碱中毒;当太慢太浅的呼吸时,会导致肺部CO2 浓度升高,使上述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H 浓度增大,酸性增强,从而导致酸中毒(3)由于阳极上生成氯气,而氯气可溶于水,并发生下列反应:Cl2H 2OHClHC

21、lO,增大 HCl 的浓度可使平衡逆向移动,减少氯气在水中的溶解,有利于氯气的逸出(4)小于 在同一温度下,对于同种弱电解质,浓度越小,电离程度越大。甲瓶氨水的浓度是乙瓶氨水浓度的 10 倍,甲瓶氨水的电离程度比乙瓶氨水的电离程度小,所以,甲、乙两瓶氨水中 c(OH )之比应小于 10(5)2Al3H 2O6e =Al2O36H HCO 与 H 反应产生 CO2,使 Al3 的水解平 3衡向右移动,产生 Al(OH)3 沉淀(6)大于 Q c 0.25K 0.263,反应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所以 v 正 大cCO2cCO 0.0250.1于v 逆(7)Fe3 3H 2OFe(OH)3 3H ,酸性环境下 H 抑制 Fe3 水解,不能生成 Fe(OH)3胶体(8)在 NaOH 存在下,加热促进 NH3H2O 分解,逸出 NH3,促使 Ag(NH3) 2H 2O 2Ag 2NH 3H2O 平衡正向移动, c(Ag )增大,Ag 与 OH 反应立即转化为Ag2O:2OH 2Ag =Ag2OH 2O(9)NaOH 溶于氨水后放热,增加 c(OH ),使 NH3H 2ONH3H2ONH OH 4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加快氨气逸出(10)Cu(OH)2 或 Cu2(OH)2SO4 加热蒸发过程中 NH3 挥发,使Cu(NH 3)42 Cu2 4NH 3 平衡向右移动,且 Cu2 水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中等教育 > 高中教育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