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古诗鉴赏意象、背景、标题、题目的暗示.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93900 上传时间:2020-02-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2.0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诗鉴赏意象、背景、标题、题目的暗示.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古诗鉴赏意象、背景、标题、题目的暗示.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古诗鉴赏意象、背景、标题、题目的暗示.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古诗鉴赏意象、背景、标题、题目的暗示.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古诗鉴赏意象、背景、标题、题目的暗示.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 一、 意象暗示意象,是情感的承载。诗人选定特定的意象,以暗示诗歌特定的思想或情感,可我们的学生在分析诗人情感或思想,或在赏析具体语句时,往往忽视此“暗示”。例 1: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歌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菊花元稹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学生答案】诗歌表达出诗人热爱生活、乐观旷达的情感。分析:得 0 分。菊:隐逸、高洁、脱俗。它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并论,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获得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其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其清高的气质。诗人此之咏菊,实为托物言志,暗示与寄寓自己的生命追求。【参考

2、答案】表达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例 2:阅读思考:诗中首联“一雁声”起着什么作用?(2 分) 月夜忆舍弟杜甫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学生答案】以雁声的单调勾画出苍茫凄冷的意境。分析:得 1 分。因为这大雁是递书传情的使者,古人常是瞩目大雁而心生对远人的牵挂与思念。在这首怀人诗歌中,可见还有这特定意象引出思念的暗示作用。【参考答案】加上:引出自己对舍弟的思念。启示:诗歌有特定的情感表达与思想意象,我们复习时,也就要有意归纳柳、月、竹、菊、松、桥、大雁等意象所承载的情感与思想。二、 背景暗示诗人写作的背景,直接影响着诗

3、人情感的积蓄与导向,我们分析诗人形象或情感时,却往往无视命题者提供的背景注解,以致无法准确体味思想或情感。例 3:阅读下面这首古诗,思考:诗中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柳李商隐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注李商隐年轻时就考中进士,朝气蓬勃,充满信心,然而由于党争倾轧,使他长期沉沦下僚。诗人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学生答案】表达作者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分析:得 1 分。文章是在表达清秋冷落的孤寂之情,但仅点至此,还未分析到位。作者写柳树,实则写自己的心境,是托物言情的手法,注释有道:写此诗时,妻子刚病故,自

4、己又将只身赴蜀,去过那使人厌倦的幕府生涯。可知,注释暗示了“寂寥”之源:抱负难全,命运坎坷。【参考答案】表达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伤感心情。例 4:阅读下面这首诗,作者最后以沙鸥作喻,表达什么情感?(3 分) 旅 夜 书 怀杜甫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注765 年正月,杜甫辞去严武幕府职务,生活失去依靠。五月,杜甫率家人离开成都,乘舟东下,途经渝州、忠州时,写下这首诗。【学生答案】表达摆脱官场世俗的羁绊后的自由独立的喜悦之情。分析:得 0 分。这是无视其背景(生活失去依靠)与诗歌风格(沉郁)而想当然得出的答案。此句诗中前

5、两句也表达了自己的不平与悲愤:我的名气,难道是因为文章著称?年老体弱,想必我为官也该罢休。以苍茫的天地间的沙鸥比喻自己的漂泊,如何可见喜悦之情? 【参考答案】表达了自己漂泊无依的那种凄凉寂寞之情。启示:复习时,我们要有关注背景、关注注解的意识,要从注解与背景中体味命题者的提醒暗示,如此才能正确把握、深入体味诗歌的情与思。三、 标题暗示诗歌的标题不仅交代了事件,往往暗示文章的中心或情感,而我们的学生在揣摩语句时,往往无视标题的暗示,而就具体诗句片面分析领悟。例 5:颈联颇有韵味,请揣摩表达的情感。(2 分) 喜外弟卢纶见宿司空曙静夜四无邻,荒居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以我独沉久,愧君相见

6、频。平生自有分,况是蔡家亲。【学生答案】自己被贬沉沦处境不佳,感到对不起亲人,诗中表达辛酸惭愧之情。分析:得 1 分。作者是写了自己被贬沉沦而惭愧心酸之情,因为有标题“喜外弟卢纶见宿”,可见作者对表弟相见频的感激,自己有“喜”亦有悲。【参考答案】因为被贬沉沦,亲人还来探望,诗人自己感激而喜;而因为处境不佳,诗人自己面对亲人频见而愧。例 6:请赏析“万里黄河绕黑山”中“绕” 字的妙处。(3 分) 征 人 怨柳中庸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学生答案】生动形象写出了地域之广阔“万里黄河”环绕“黑山”的情景,以此状征途之回转曲折。分析:得 2 分。文章的标题是“

7、征人怨”,而考生只分析到征途之回转曲折,显然是忽视了题目的主题暗示。文章四句,不着一个“怨”字,但处处扣之。四句分别是:怨征调之频繁,怨战争之紧张,怨戍边无归期,怨征途无尽头。可见“绕”字不仅状景,还有言厌之情的作用。【参考答案】加上:表达了征人对战争不止的迷惘与厌恨。启示:标题的动词暗示了文章的事件,而形容词往往暗示了作者的情感与思想,我们在阅读诗歌时,要注意标题的暗示意义。四、 题目暗示题目往往还有暗示性。如“此句情感丰富,请揣摩之”,也就暗示此中蕴含的情感肯定不止一种。可我们的学生往往无视暗示而简单揣测。例 7:阅读下面这首诗,思考:诗歌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3 分) 从 军 行王昌

8、龄琵琶起舞换新声,总是关山旧别情。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学生答案】以景结情,映衬出边愁之缭乱之浓郁。分析:得 1 分。题目提问“最后以景作结,有何作用”,而这答案就没有回答“最后景结所起”的作用,因为以景衬情,不是诗句“最后”才有的。诗中写战士“边愁”、“听不尽”,诗人在结尾处轻轻宕开一笔,推出一幅“月照长城”画面。此不仅为衬情,更是引发读者想象:古老雄伟的长城绵亘起伏,秋月高照,景象壮阔而悲凉。对此,读者也许会生发什么感想?是无限的乡愁?是立功边塞的雄心和对于现实的忧怨?于是,诗歌也就有了绵长的韵味。【参考答案】加上:为读者留置广阔的想象空间,使文章更加韵味绵长。例 8:阅读杜甫

9、旅夜书怀(诗歌见例 4),联系全诗,思考:作者在颔联描写星月之状景,目的何在?(3 分) 【学生答案】大笔勾勒,写得真切细腻,创造出一种阔大雄浑但又寂寞空旷的境界。分析:得 1 分。题目暗示,要“联系全诗”,此答案只是浅层分析句中局部的状景的功能,没有联系全诗,体悟景语潜隐的情语,也没有分析此诗句与上下文的关系。诗歌是通过旅途月夜景色的描写,抒发了诗人漂泊生活孤独凄凉的苦闷心情。即思考此颔联的星月之状景是如何为表达主题服务的。【参考答案】加上:(1) 景中见情,反衬诗人的孤独;(2) 诗人将此无垠的星空平野之景,与“细草”、“孤舟”、“沙鸥”之景,形成强烈对比,烘托一个独立于天地之间的飘零形象

10、,衬托出深沉凝重的孤独感。启示:复习时,我们要揣摩命题者的命题暗示。比如我们根据命题者的“联系(或结合)全文”的暗示,可以有意识归纳出开头语句、中间语句与结尾语句在全文中的几种作用,如此就不留滞于对句子意义的局部理解,而能观照全文,领悟句子的意义与在全文中的作用。5、关于坚持的名言,你既然期望辉煌伟大的一生,那么就应该从今天起,以毫不动摇的决心和坚定不移的信念,凭自己的智慧和毅力,去创造你和人类的快乐。 佚名6、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罗曼罗兰7、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塞内加8、无论是美女的歌声,还是鬓狗的狂吠,无论是鳄鱼的眼泪,还是恶狼的嚎叫,都不会

11、使我动摇。 恰普曼9、书不记,熟读可记;义不精,细思可精;惟有志不立,直是无着力处。 朱熹10、既然我已经踏上这条道路,那么,任何东西都不应妨碍我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康德11、坚强的信念能赢得强者的心,并使他们变得更坚强。 白哲特12、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佚名13、立志不坚,终不济事。 朱熹14、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15、关于坚持的名言,意志目标不在自然中存在,而在生命中蕴藏。 武者小路实笃关于坚持不懈的 50 条励志名人名言16、意志若是屈从,不论程度如何,它都帮助了暴力。 但丁17、只要有坚强的意志力,就自然而然地会有能耐、机灵和知识。 陀思妥耶夫斯基1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佚名19、能够岿然不动,坚持正见,度过难关的人是不多的。 雨果20、立志用功如种树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 王守仁21、谁有历经千辛万苦的意志,谁就能达到任何目的。 米南德22、不作什么决定的意志不是现实的意志;无性格的人从来不做出决定。 黑格尔23、执着追求并从中得到最大快乐的人,才是成功者。 梭罗24、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 乔贝利25、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 爱因斯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