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宁夏回族自治区草畜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草畜产业是我区农业优势特色产业,是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 “十三五 ”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是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机遇期,为了落实农业部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农牧发20157 号)、 全国牛羊肉生产发展规划(2013-2020 年)和宁夏现代农业“ 十三五 ”发展规划(2016-2020 ),促进全区草畜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规划。一、“十二五”草畜产业发展成就“十二五” 期 间,我区畜牧 业生产以扩量、提 质、增效为重点,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草原生态建设,畜牧业取得较快发展。畜牧业产值
2、122.9 亿元,比“十一五 ”末增长 61.4%。(一)综合生产能力大幅提高。奶牛存栏 58.5 万头,肉牛、肉羊饲养量分别达到 250 万头、1700 万只,比“十一五” 末分别增长 35.3%、32.1%、30.7%;肉、蛋、奶 产量分别达到 29.2 万吨、8.8 万吨和 136.5 万吨,比“十一五” 末增 长 35.9%、-1.6%和 52.8%,牛羊肉占肉类总产量的 67.8%,比“ 十一五” 末提高 3.2 个百分点;人均牛奶、牛肉、羊肉占有量分别为 205.3 公斤、14.6 公斤和 15.2 公斤,分居全国第 2 位、第 6 位和第 5 位。(二)产业布局进一步优化。突出重
3、点,分区推进,产业带1及核心区优势进一步凸显。依托北部引黄灌区农业产业优势,着力打造奶牛优势产业带,优势区奶牛存栏和产奶量分别占全区的 93%和 99%;依托中部干旱带滩羊种质资源优势,着力打造滩(肉)羊优势产业带,饲养量占到了全区的 92%。依托南部山区生态及优质牧草资源优势,着力打造环六盘山肉牛优势产业带,肉牛饲养量和基础母牛存栏占到全区的 73%和 75%;建设以引黄灌区粮草轮作、中部干旱带旱作人工草地、南部山区退耕种草为主的优质牧草产业带,紫花苜蓿等多年生牧草占全区人工草地面积的 67%。(三)规模养殖快速发展。采取收购、代养、托管、入股等方式,出户入场、整村推进,加快规模养殖场、养殖
4、园区、家庭牧场建设,主体多元、协调互补、多种养殖模式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全区各类规模养殖场(园区)6215 个,其中奶牛 268 个、肉牛 1073 个、滩(肉)羊 4575 个,规模养殖比例分别达到了 84%、38%和 47%,比“十一五”末分别提高 14 个、9 个和 9 个百分点。(四)良种繁育体系不断健全。建立区、县、乡、村四级畜禽改良站(点)736 个、良种繁育场 47 家,生产性能检测(测定)中心 2 个。累计推广优质奶牛冻精 193 万支、肉牛冻精 128 万支、种公羊 6.25 万只,改良奶牛 107.2 万头、肉牛 57 万头、羊260 万只。奶牛、肉牛、肉羊良种覆盖
5、率分别达到100%、80%、90%。2(五)草畜产品加工能力不断增强。全区规模以上乳制品加工企业 19 家,清真牛羊肉加工企业 9 家,草产品加工企业8 家,培育出“ 夏进”、 “涝河桥”、 “穆和春”等知名清真品牌,蒙牛、伊利、中地、中牧、皓月、万家灯火等知名企业集团陆续落户宁夏。(六)科技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以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园区为平台,以重大推广项目为抓手,引进、示范、推广了高效繁殖、精准化养殖、粗饲料加工、智能化管理等一大批先进技术,畜牧科技支撑产业发展能力显著提高。奶牛平均单产 7200 公斤,比全国平均水平高 1000 公斤以上,居全国第四位。高档牛肉生产和母牛低成本养殖技术达到国内
6、先进水平。规模养羊场75%以上繁殖母羊实现了“ 两年三产”。苜蓿 标准化生产、柠条加工和非常规饲料开发利用技术取得突破,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 65%以上。(七)草原生态保护和建设效果明显。加强禁牧封育,全面落实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做好天然草原退牧还草、补播改良和优质牧草生产,强化草原防火和鼠虫病害防治工作,优质牧草生产能力逐年提高,草原生态环境得到显著改善。全区草原植被综合覆盖度达到 58%,比“ 十一五” 末提高 10 个百分点;天然草原理论产草量达到 195 万吨,比“十一五” 末增长10.9。人工草地由 700 万亩,增加到 850 万亩。3二、宁夏发展现代草畜产业的机遇与挑战(一)
7、发展机遇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国家相继出台了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意见、 全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规划、 西北农业可持续发展意见和关于促进草食畜牧业加快发展的指导意见,将草食畜牧业发展作为推进农业结构调整、适应消费结构升级、实现资源综合利用和农牧业可持续发展的主攻方向。自治区党委政府将草畜产业列入“1+4”(粮食 +草畜+蔬菜+ 枸杞+葡萄)农业战略性主导产业,不断加大支持力度,推进加快发展。市场需求持续增长。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居民对优质安全牛羊肉、乳制品消费从少数民众消费变为全民性消费,从节假日消费变为全年性消费,从区域性消费变为全国性消费,从保健品消费转向日常食品消费,需求呈
8、持续较快增长态势,草畜产业供给侧改革潜力巨大。“清真”食品外向型发展的优势明显。宁夏成为我国首个内陆开放型经济试验区,加强了我区同阿拉伯国家及世界穆斯林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构筑了对外开放新通道,为清真畜产品外向型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草畜产业仍有较大发展潜力。基于资源和环境优势,我区盐池滩羊肉、六盘山牛肉等清真牛羊肉产品的优质特色已被国内市场广泛认可;生鲜乳质量在国内领先,成为主要的黄金奶源基地;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粮改饲引草入田,优质饲草产4量和质量提升具有较大潜力,草畜产业提质增量仍然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二)面临挑战资源硬约束日益趋紧。我区引黄灌区适宜发展规模养殖的土地和水资
9、源紧缺约束加大。中南部地区受水资源限制,饲草料季节性不平衡、区域性不平衡问题依然严峻。随着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力度加大,对养殖污染防控提出了更高要求,粪污等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还没有 成 熟 模 式 ,缺 乏 设 施 设 备 和技 术 ,农 牧 结 合 、循 环 发 展 机 制 仍 需 探 索 。养殖效益不断压缩。随着国内主要农产品成本持续增长,饲草料价格不断攀升,畜产品成本与价格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缺乏竞争优势,价格“ 天花板” 和成本 “地板”的双重挤压愈来愈烈。我区牛肉、羊肉成本比澳大利亚高出 55%和 72%,牛奶价格显著高于世界主要奶业国家价格。随着中澳、中新等自贸协议的履行,国内畜产品
10、受国际市场的冲击将进一步加剧。龙头加工企业带动能力还不强。产业发展链条短,特别是加工企业生产规模小、深加工能力弱,缺乏强势龙头企业带动。优质乳制品收购加工能力不足,清真牛羊肉加工企业普遍存在只能进行初级加工,产品附加值低,主营业务仍然以活畜屠宰和胴体初级加工为主,产品品牌影响力较小,缺乏市场竞争力,带动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能力处于较低层次。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随着养殖密度不断增5加,畜禽流通日趋频繁,动物疫病发生风险明显加大。布鲁氏菌病、炭疽等人畜共患病隐患犹存,防治难度加大,防控形势严峻,公共卫生安全面临挑战。三、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
11、精神和中央、自治区关于农村农业工作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发 展理念,坚持粮经饲统筹、产加销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产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在“ 规模、质量、高效、安全” 上下功夫,着力构建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品牌化发展、社会化服务的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加快推进草畜产业现代化,把宁夏打造成国家级草畜产业示范区。(二)基本原则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支持政策,建立财政直补、担保、贴息、股权投资、产业基金等多种形式的支持体系;创新科技服务,推进产业技术研发、示范、推广有机结合,构建适应高产、优质、高效、
12、生态、安全草畜产业发展要求的技术体系;创新发展方式,鼓励发展互联网+ 等新业态 ,构建产加销协同发展,一二三产业交互融合的现代草畜产业生产体系,引领草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6坚持提质增效。建立完善现代产业技术支撑的标准化生产、畜禽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和畜禽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健全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支持优质和差异化产品开发,用足用好“ 清真 ”、“绿色”品牌,拓展市场空间。坚持市场导向。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进草畜产业供给侧改革。建立市场倒逼、龙头带动的产业推进机制,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活力,加快培育草畜产业新型经营主体,提升龙头企
13、业带动能力。大力推进特色优质农产品品牌战略,做优做强“ 盐池滩羊” 、“固原肉牛”、 “宁夏牛奶” 等公用品牌。积 极开拓市场,聚焦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瞄准现实需求,把握潜在需求,注重提质增效,不断适应优质化、多样化、标准化的市场需求趋势,发展中高端牛羊肉和乳制品。坚持绿色循环。优化生产结构,以养促种,推行种养一体化的草畜产业发展模式,实现草畜平衡发展。注重健康养殖,强化疫病防治和投入品管理,保障畜体健康和畜产品优质。大力发展生态养殖,加强种植业副产品与养殖业粪污等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建立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新型草畜产业生产体系,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畜产品。(三)发展目标以草畜产业现代化为
14、引领,加快草畜产业转型升级。到72020 年,着力实现“六个提高、一个率先、一个基本”的目标:规模化程度提高,奶牛存栏 80 万头,肉牛、肉羊饲养量达到300 万头、2000 万只,奶牛、肉牛、肉羊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100%、60%和 65%。单产水平提高,奶牛平均单产 8000 公斤以上,肉牛胴体重 300 公斤,肉羊胴体重 20 公斤。肉蛋奶产量提高,分别达到 37.6 万吨、11.8 万吨和 154.4 万吨,年均增长5.2%、6.1%和 2.5%。饲草供应量提高,人工饲草地达到 1000万亩,优质饲草供应量达到 600 万吨, 秸秆加工利用率达到75%,饲料产量达到 130 万吨。草原
15、植被覆盖度提高,建立基本草原保护制度,草原综合植被覆盖度达到 60%。产业贡献值提高,畜牧业产值达到 210 亿元,占农业总产值比重提高到34.5%。奶产业率先实现现代化,清真牛羊肉产业基本实现现代化。四、产业布局和主要任务在“ 十二五” 产业带建 设的基础上,进一步 优化产业布局,统筹好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一)奶产业产业布局:进一步巩固银川吴忠奶业核心区中卫和石嘴山奶业发展区优势,重点建 设兴庆、西夏、贺兰、灵武、利通、青铜峡、沙坡头、中宁、惠 农等产业大县。主要目标:到 2020 年,奶牛存栏达到 80 万头,牛奶产量154.4 万吨;成年母牛平均单产达到 8000 千克;规模化养殖比8
16、例达到 100%,每年创建国家级标准化示范场 3 个,自治区级标准化示范场 10 个。发展方向: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重点,以乳制品精深加工和产销协调发展为突破口,突出品种优化、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加快推进高产奶牛、优质牛奶、优质饲草和高端乳制品等四个生 产加工基地建设。加快高产奶牛核心群建设,持 续提高奶牛群体遗传品质;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提高产业 集中度;深入开展节本增效,大力推广高效繁殖、生产性能 测定、精准饲养和信息化管理等技术,构建精准化健康养殖技术体系;积极引进培育知名企业,开发高端乳制品,打造宁夏优质 乳制品品牌,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建立互利共赢的利益
17、 联结机制,促进奶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良种奶牛繁育和优质奶源生产“两个基地” ,发展种养一体、农牧结合、粪污资 源化利用的循环生产体系。(二)肉牛产业区域布局:加快环六盘山优质肉牛产业带和引黄灌区肉牛产业带产业升级,重点发展西吉、彭阳、原州、隆德、泾源、同心、平罗、永宁等产业大县。主要目标:到 2020 年,肉牛饲养量达到 300 万头,牛肉产量达到 13 万吨,良种覆盖率达到 95%以上,出栏肉牛胴体重达到 300 公斤,规模养殖比重达到 60%以上。发展方向:以构建中高端肉牛生产经营体系为主线,大力9培育产业龙头,坚持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同步推进,促进一二三产业有效融合,实
18、现优质、安全、生态、高效发展目标。加大养殖场、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培育,扩大养殖规模,提高标准化规模养殖和基础母畜比例;加快品种改良与新品种(系)培育;深化节本增效,加大高效养殖、全混合日粮饲喂、信息化管理等技术推广,构建优质(高档)肉牛生产技术体系;积极发展以高端牛肉为主的牛肉加工生产、品牌培育,促进优质牛肉与高端牛肉生产协同发展。(三) 滩(肉)羊产业区域布局:做精做优中部干旱带滩羊核心区和引黄灌区及环六盘山区肉羊杂交改良生产基地,重点建设盐池、同心、红寺堡、海原等滩羊产业大县和灵武、平罗、西吉、原州等肉羊产业大县。主要目标:到 2020 年,羊饲养量达到 2000 万头,羊肉产量达到 13.5 万吨,滩羊饲养量稳定在 700 万只,羊良种覆盖率达到 95%以上,规模养殖比重达到 65%以上。发展方向:以做强做优“盐池滩羊” 驰名区域公用品牌 为统领,以打造国内高端羊肉品牌为目标,紧紧围绕滩羊肉优异风味品质的保持与提升,全面构建品种认证、健康养殖、产品溯源、精细分割、品牌营销的全程标准化、规范化技术体系。开展滩羊本品种选育和提纯复壮,加快新品种(系)选育,加大肉羊杂交改良;加强标准化养殖场示范创建;深化节本增效,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