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月考作文分析切题立意: 1.公德面前,持守弱德而前行。坚守自己的信念与原则,尽责而与世无争,做好自己。拟题:私德有底,公德不亏;坚守弱德,砥砺前行;坚守本心,奉献自我。2.公德面前,做好自己,需有“群德”。拟题:心中有他人,才是合格人;超越个人,守卫群体。3.人是社会中的人,公德面前,做好自己,不仅要持守“弱德”,还要尽守“群德”。拟题:“弱”“群”之德,相辅相成;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始于“弱德”,终于“群德”。范文展示一 修弱德之美,立群德之则(标题对称,二者皆包含其中)道德经中有这样一句话:“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坚强。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顾强大处下,柔弱处上。”这句话的意思是:人
2、活着的时候身体是柔软的,死了变得僵硬;草木生长时是柔软脆弱的,死了以后变得干硬枯槁了。所以说有时候“弱”并不是处于下势,反而占了优势。(引道德经阐释“弱”之辩证意义。)公德也是一样。它有两种说法:一是“弱德”,一是“群德”。弱德的“弱”是懦弱吗?当然不是,“弱”是逆境中的坚守,热烈中的清醒,躁动中的自持。“弱德”的价值就在于,强调行使权利、主张诉求应有边界意识,不以个人举止打扰别人权利,不因自我存在妨碍他人自由。“群德”侧重向善而为、见义敢为,达成的是公益众利的和合共进,是一种大爱。“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的报国之心,“挽将天上银河水,散作甘霖润九州”的为民之情,“君子成人之美,不成
3、人之恶”的修身之要,体现的都是“群德”。(对比论证公德的两种说法,指出“弱德”之价值,“群德”之大爱。)人无徳不立,足以见徳之于人的重要性。生而在世,我们应当以“弱德”为立身之本。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缺乏对“弱德”的持守,生活中随处可见的插队、闯红灯是其表现;高铁霸座,肆意推搡公交司机是其表现;广场舞扰民,景区刻字是其表现。究其原因,是我们缺乏对“弱德”的持守,把自己看得太重,忽视了别人。叶嘉莹先生曾说:“我不想去争什么,只是把自己把持住了,在任何艰难困苦中都尽到自己的社会责任。”这就是“弱德”,把持住自己,不因自己妨碍别人。(反面论证“弱德”,“弱德”缺失,便是“缺德”。)“群德”中的“群”字
4、就可表明我们应把自己置身于群体中。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群体生活,应当以“群德”为修身之则。别林斯基曾说:“人民是土壤,它含有一切事物发展所必须的生命汁液;而个人则是这土壤上的花朵与果实。”是的,一个人的才能永远不能超越集体的力量。社会在进步,人们之间的关爱却在逐渐消失。大部分人都是“各人自扫门前雪,莫管他人瓦上霜”。遇见摔倒的老人,路人匆匆而过,吝啬自己那一点点去扶一下的时间;看见有人遭遇社会黑暗时,旁观的众人“事不关己,高高挂起”。这是什么,这是群德的缺失。(引名言警句,论证“群德”为修身之则。)高度发展的物质社会,离不开现代化精神的灌溉。社会发展,逐渐趋近于“群”,“共享单车”“共享经济”“命
5、运共同体”等等都彰显着我们逐渐凝聚成一个大的群体。可见在逐渐养成“弱德”的同时,我们更应具备“群德”,这是我们祖国团结强大起来所必需的。(“二德”相辅相成,要求我们既要修“弱德”,又要提倡“群德”;既要立足自身又要着眼世界。)“弱德”与“群德”,一个突出主动修身,一个突出主动为善;一个各美其美,一个美美与共,二者兼得,合舟共济,一定会培育出无比绚烂的道德之花。(坚持“二德”双修,不断规范丰富自己,努力为国家和社会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让道德成为人生最华丽的篇章。)范文展示二 以德养德在社会中生存,必须兼备“弱德”与“群德”,并求之以平衡。人存于世,做好自己是必修课,也就必须要对自己有一个立体的、
6、清醒的认识,找到自己在群体之中的位置,建立个体与群体之间的平衡,精准地付出行动,修身为善。它是克服道德弱点之后的生命意义。“弱德”,即“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清醒和坚守。弱德之“弱”,并非怯懦,而是以退为进的智慧。面对纷争,以弱德存心养心,达观处世,便能修身。“群德”,即“舍己为人、克己奉公”的性情大爱。铭记群德,才能为善。而要在当今时代的“公德”面前活得足够精彩,做好自己,就需要在“弱德”与“群德”之间寻找一种平衡。“弱德”与“群德”本都豁达,分别象征着独立与合群、自由与服从。我们想要成为特立独行、有个性色彩的个体,只有在规范和谐的群体背景下才能长成,而作为个体,我们也要服从于群体。
7、“弱德”和“群德”的本质其实是一个意思对一种远远超脱物质的“真善美”的追寻,以及对一种精神品质的塑造。生而为人,向往自由,人人都觉得“获得自由是多么美妙的一件事”。但自由不是绝对的,就像没有人能绝对只给予而不取得一样,所以我们必须明白“学会运用自由是多么必要的一件事”。于是我们必须“在规范中自由”,即“服从”。同样,若是单单信奉“群德”只讲奉献,就会像尼采一样,自诩为太阳,最后发了疯。万物皆有所待,鹏且如此,何况人呢?人必须兼备“弱德”与“群德”,并求之以平衡,才能从心所欲而不逾矩。因为矛盾,所以寻找平衡。矛盾对立无处不在,个体与群体的冲突随时都在发生,有个更坏的原因,即我们和自己存在冲突。只
8、要加以调和,便能泰然处之。可众多事实告诉我们:自己与自己调和是困难的。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炽热的“个人”和一个以大局为重的“社会人”。所以,“认识自己”在“做好自己”这条泥泞的路上就显得尤为重要。“我像沙漠里的斯芬克斯,伟大的时代一个个过去了,我依然不动。”弱德之美,美如林风眠的仕女图,也美如他的这句话。修身以养性,单纯而崇高。“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群德之善,善在千古能人志士的不眠之夜,善在穷也兼济天下的渴望之中。就像韩信能忍胯下之辱,谭嗣同敢做第一个流血之人。“群者,天下之公理也”,“群德”,则是为民之情,家国之思,修身之要。在这个共享经
9、济纵横捭阖的新时代,时代差异已经不允许我们像陶渊明一样归田园居以修身为善,但我们仍能豁达与世,不束身寡过,自在而有意义地生活。若想带有三维的尖锐感在社会中生存,我们必须拥有对抗群体中异样眼光的“钝感力”,不要把个体当作拥挤生活的避难所。固然,群体之异会给人以锋芒,但面对这种锋芒,我们需要从性情上改变,从本质上寻找。因为只有心灵上达到平衡,才能以真我的姿态,发挥主观能动性,闯出自由的天地。毕淑敏说:“呐喊是必须的,就算这一辈子无人听见,回声也激荡久远。”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有“勇于为生命呐喊”般的“弱德”之美和“就算不被看见也要呐喊”般默默奉献的“群德”之善。“弱德”修美,“群德”向善。培养“公德”,唯有丹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