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萧 红,作业:,、生活中的鲁迅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他的平和在文中是怎么体现的? 、结合你学过的鲁迅作品,谈谈你对鲁迅的深刻或平和的理解。,探讨与归纳,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一个辛勤培植晚辈作家的情义深重的慈祥宽厚的长者 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 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平等待人的老人,潇洒、轻松、极富生活化、幽默、风趣、好玩,这是一篇“回忆录”,它是传记的另外一种形式。顾名思义,回忆录主要就是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
2、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亲切感”是回忆录最主要的特征。但凡回忆录用两种形式:一种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熟悉的历史事件,一种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 1933年开始文学创作。 1934年在鲁迅的帮助下和萧军一起来到上海。写成了中篇小说生死场,以沦陷前后的东北农村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农民尤其是农村生活底层妇女的艰难生存状态,描述了他们的觉醒和抗争。 1938年与萧军离异,与端木蕻良结合。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1940年萧红到了香港,
3、作品有马伯乐呼兰河传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她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动人。,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关于传主
4、鲁迅,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2月出版。),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 鲁迅是一个不太讲究穿着的人。他爱穿长袍,相对他瘦弱的
5、身材来说,似乎袍子比西装合适。但他确实是太不修边幅了一点,经常穿着长衫在灰尘中行走,感觉竟有点像他笔下的落魄人物孔乙己,于是便闹出了笑话;在电梯里经常被认为是可疑人物;许多人见了他以为是有幸发现了鸦片鬼;有时去买药,竟然连药房里小伙计都鄙视他;走在大街上的时候甚至常被警察搜身,鲁迅的胡子很有个性,从日本留学回来那几年,他的胡子是日本式的两头往上翘,看起来很滑稽,被周围的人嘲弄,说他是崇洋媚外。鲁迅烦扰的不行,干脆把胡子修剪成隶书的“一”字,竟然从此平安无事。,鲁迅小故事,鲁迅轶事,鲁迅懒得理发,而且往往一忙起来数月不理。朋友们开玩笑:“豫才,你的地球怎么还不削一削?多难看!”鲁迅一本正经地说:
6、“哦,我掏腰包,你们好看!”后来实在看不过去了,才勉强去理一回。有一次走进理发店,理发师不认识鲁迅,见他衣着简朴,心想他肯定没几个钱,理发时一点也不认真。对此,鲁迅先生不仅不生气,还在理发结束后极随意地掏了一大把钱给他。理发师一数给了三倍的钱,脸上立刻堆满了笑。过了一段日子,鲁迅又来理发,理发师见状立即拿出全部的看家本领,“精雕细刻”地做,满脸写着谦恭。不料理毕,鲁迅并没有再显豪爽,而是掏出钱来一个一个地数给理发师,一个子儿也没多给。理发师大惑:“先生,今天咋给这点?您上回”鲁迅笑笑:“您上回马马虎虎处理,我就马马虎虎给点,这回认认真真地理,我就认认真真地给点。”理发师听了如坠云雾。,看过鲁迅
7、年轻时的照片,觉得并不是很帅,但是鲁迅对自己却信心有加,一次英国作家萧伯纳见到他说:“都说你是中国的高尔基,但我觉得你比高尔基漂亮。”听了这样的溢美之言,鲁迅不但没有谦卑之词,还竟然说:“我老了会更漂亮!”有一次,鲁迅的侄女问鲁迅:“你的鼻子为何比我爸爸(周建人)矮一点,扁一点呢?”鲁迅笑笑说:“我原来的鼻子和你爸爸的鼻子一样高,可是我住的环境比较黑暗,到处碰壁,所以额头、鼻子都碰矮了。”广州一些进步青年创办”南中国“文学社,怕刊物第一期销路不好,希望鲁迅给创刊号撰稿。鲁迅风趣而又严肃地说:“要刊物销路好很容易,你们可以写文章骂我,骂我的刊物也是销路好的。”,阅读思考,这篇回忆录中哪那些精彩的
8、描写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 这篇回忆录是捕捉和描写鲁迅的生活细节,分别表现鲁迅什么样的个性?描写方式有何变化? 作者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内容梳理,鲁迅的步伐,轻捷干脆利索,略写、动作、 细节,品评衣着,善解人意、知识丰富,正侧面结合、详写,夜谈和待人吃饭,友善、慷慨大方、尊重妻子,详写、细节描写,招呼来客,爱开玩笑,略写、语言及细节,久雨偶晴的造访,和蔼可亲,略写、语言及细节,和海婴嬉戏,善解人意、童心依在,语言描写、对比,冯雪峰来访,好客、真心待友,场面描写、语言描写,对青年来信的态度,关心、宽容青年,语言和对比描写,指导青年看电影,善用革命和科学精神指导青年,语言(直引和间引)
9、,不游公园却勤出门,热爱、指导青年,对比、语言及细节描写,舍不得请男佣却热情待客,节俭、好客,对比、细节描写,不吝校样纸及坐车,礼让别人、宁亏自己,语言、动作、对比描写,喝茶和抽烟,礼让别人、宁亏自己、节俭,对比、细节描写,昼陪客人夜加班,惜时、勤奋,环境烘托、细节描写,对“时髦”的厌恶,朴素、不张扬、爱憎分明,环境、衣着、眼神描写,不信鬼神,有科学精神,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品尝海婴的鱼丸,不轻易否定、有家庭民主思想,动作、语言、对比,亲自动手包书,对工作一丝不苟,对比、细节,居住环境简陋,俭朴、勤劳待人真诚,环境、细节,书房就是卧室,勤俭节约、爱书如命、惜时,环境、细节,整个三层楼的寂静,
10、喜静、勤奋工作,对比烘托,鲁迅先生病了,坦然面对疾病,对比、神情、语言,病中鲁迅的休息态度,惜时、忘我工作,心理、细节,病中鲁迅的待客之道,好客、平易近人、忘我工作,语言、神情,体质不如以前,一讲话就精神,神情、对比,妻子许先生的担当,工作如山、不得休息,间接描写,病中先生的饮食,别人重视、自己不以为然,环境、语言、间接,病情不断恶化,不忘工作、坚强,环境、语言、间接,病中的困顿,俭省、坚定,神情、间接、环境、细节,海婴的药瓶“玩具”,爱孩子、坚强,间接、语言、细节,病稍好转就会客,坚强、关心别人、乐观、平和,语言、细节描写,时刻伴随的小画,推崇个性解放、个性自由,细节、语言,最后的时刻,勤奋
11、不息,细节、避讳,本文特色,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的零碎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1、全文有很多小节,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是一种什么写法?,这是散文化的写作方法,即“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聚”的特点。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的细节,随意写来就像一些印象的片段回放,但这些印象组合起来,凸显出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即本文的“神”。,2、本文的“传主”是鲁迅先生,却用很多笔墨写了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因为徐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
12、绍鲁迅先生,既能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信服。即本文采用了直接(或正面)和间接(或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双线结构。,3、深刻、伟大与平和是如何统一在鲁迅身上的?,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他的深刻与伟大,是基于对他的伟大的文学、思想和革命成就而言的,是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但这和生活中的鲁迅那种对亲人、对同志、对青年的平易近人、慈祥、随和的性格并不矛盾。在本文中,萧红以细腻、清新的笔调,为读者刻画出了一个特别富有人情味的鲁迅先生的形象,让读者看到了鲁迅家庭的和谐、生活的朴素。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的人物在生活中往往是很平凡的,正是他们的平凡,才使他们和常人能很好的相融,了解人类、理解人类的真谛,使他们对人类进行深深的思考,从而做出伟大而深刻的成就。,小结,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在思考和关注社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学习就是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