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章 警惕盗抢 加强防范维护大学生财产及人身安全,情境导入,某高校一名大二学生高某,在他人宿舍实施盗窃行为时被返回宿舍的同学发现,该同学随即报告给学校保卫部门。但当时学校领导基于多方面考虑,仅给予高某警告处分,希望他能以此为教训,痛改前非。然而时隔不久,高某再次见财起意,盗窃他人贵重物品,又被同学发现。结果可想而知,学校没有再次给他机会,而是直接将其开除。后来他供认,自己前后共实施过十多起盗窃,其实自己并不想这样做,但有时就是控制不了自己,而且每次实施偷盗行为时都会产生心理上的愉悦感大学生同人类的其他群体一样,难免会面临各种危险。大学生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缺少社会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的防范能力
2、,因此,对大学生进行维护财产和人身安全的教育是必要的。,第一节 防盗窃,一、高校盗窃案的特点二、高校盗窃案频发的原因三、高校盗窃案的作案手段四、防盗窃的基本方法五、发生盗窃案件的应对办法,案例精选,2007年年底,大连某职业技术学院的保安袁某和王某等人在校内值班巡逻时抓获了一名形迹可疑的男子并及时报警。经公安民警审查发现,被抓人张某于2006年12月开始,流窜全国7个省、18个市、50多所高等院校,疯狂盗窃投影仪52台,是个不折不扣的流窜大盗。分析流窜作案已成为高校盗窃案发生的一个趋势,针对此种情况,学校应加大保卫力度,定时巡逻,以保证学校和同学们的财产安全。作为大学生,自身也应该加强防卫意识
3、,遇到形迹可疑的人员应立刻报告给学校保卫部门。,案例精选,某高校学生齐某到学校保卫处报案称:她在设计教室学习时,随身携带的书包内的银行卡被盗,且银行卡上的现金已被盗取。保卫处的老师经过仔细询问了解到,齐某宿舍内的6名舍友为了相互信任,均以自己的生日作为银行卡密码,并告知彼此。齐某对此感到很安全,一直没有在意。当天上午,保卫处的老师和齐某一起到银行调查,据银行工作人员反映,该卡上的1 000元现金是在前一天被取走的。经过认真分析,初步认定该卡是被知情人盗走,该人知道密码,将现金提出。于是,保卫处围绕齐某的舍友及其他交往密切的同学展开调查,后来锁定了犯罪嫌疑人。嫌疑人为齐某的舍友,已被学校开除学籍
4、。分析此类案件属于典型的银行卡泄密案件,多数为熟人作案。因此,对于存折或银行卡的保管要做到以下几点:存折或银行卡最好能随身携带或入柜上锁,不要放在床铺下或其他容易被别人发现的地方。不要将大众化的数字组合(如自己的生日、房间号、电话号码等)设置为银行卡密码。不要轻易向外人透露银行卡密码,以免被别有用心的人利用。存折或银行卡不要和身份证放在一起,最好单独存放。,第二节 防诈骗,一、大学生上当受骗的主要原因二、大学诈骗案件的表现形式三、大学诈骗案件的主要特征四、大学诈骗案件的防范措施五、发现诈骗疑点时的应对措施和受骗后的处理方法,案例精选,案例1:某日晚8时40分左右,某高校2009级大学生陈某正在
5、校门口打电话,这时走过来一男一女。女子对陈某说,他们到银行取钱时卡被吞了,急需用钱,能不能先让家里人把钱汇到陈某的银行卡上。陈某没多想就同意了,把自己银行卡给了那位男子。过了一会儿,两人让陈某到一台柜员机上查看钱到账没有。陈某在柜员机上查了3遍,钱都没有到账。男子又把银行卡要了过去,并打电话催促家人转款。等两人走后,陈某发现银行卡被换,里面的钱全部被取走。案例2:某日晚上8时左右,某高校女大学生温某和王某碰到两个男子,对方称他们的银行卡消磁了,想借用她们的银行卡,然后把钱转到她们的卡上后再取出来。温某和他们到一柜员机上转账,完成后把温某的卡还给了她。第二天,温某取钱时发现自己的银行卡已经被换了
6、。分析在上述两个案例中,诈骗分子都是利用大学生乐于助人的品质,通过骗取大学生的信任来实施诈骗。这种诈骗案迷惑性很强,大学生错误地认为自己的银行卡不过是一个中介,借给他人使用并不会造成什么损失,孰知诈骗分子会利用一些程序骗走大学生的钱财。因此,大学生不应将自己的身份证、银行卡、存折等轻易示人,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案例精选,某校2007级学生郑某,在乘火车回学校途中与同座人员闲聊,聊至兴处,该陌生人向郑某索取通讯方式以示友好,郑某当时为表诚意便将家中弟弟电话告知。该陌生人在途中下车后,随即给郑某弟弟打电话,骗说郑某途中被劫,并遭打导致后脑部中伤,现在在某医院治疗,需要紧急做手术,并自称是该院院
7、长。由于郑某家偏远,家人不能及时赶到,该陌生人要求郑某家人电汇两万元到他提供的账号。郑某家人心急如焚,于是向该陌生人的账号电汇近万元,随后向学校询问情况。学校老师随即和郑某家人提到的某医院联系,却被该医院有关同志告知并无此事,并说这种情况已经发生几次了,肯定是骗局。事后,郑某家人发现电汇给陌生人的钱已被提走。郑某16日回校后,方知自己被热情陌生人诈骗。分析本案例中,诈骗分子在火车上主动向大学生表示友好,骗取其信任,并利用这种信任骗取了郑某家人的钱财。大学生不应轻易信任陌生人,应当对其有一定的警戒心理。,第三节 防抢劫、抢夺,一、大学抢劫、抢夺案件的特点二、大学抢劫案件的预防措施三、遭遇抢劫、抢
8、夺时的应对措施,案例精选,2010年3月19日,某大学文学院四年级女学生王某在参加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后,从厦门乘火车返回学校。因火车到达学校所在地的车站时已经是晚上12时,王某觉得此时回校不安全,就决定等到天亮再回去。结果在候车室休息期间,王某遇到了一名无业男青年,在该男子的主动要求下,两人开始聊天,一直聊到第二天凌晨5时左右。在王某提出准备回学校后,该男子提出愿意陪其一起走,于是两人一起离开了火车站。当走到一个僻静处时,该男子提出要与王某交朋友,遭王某拒绝后,该男子遂对其实施抢夺,并用随身携带的刀具捅了王某数刀。最终,该男子抢劫了手机1部、现金1 000多元,杀害了王某。后经公安机关全力侦查
9、,20多天后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分析此案例中,王某不应随便交友,也不应为对方的“热情”所迷惑,更不应该与陌生人到僻静处。对于大学生来说,如果发现有形迹可疑的人长时间尾随自己时,应立即往人多、繁华的地方走,并及时向保卫部门、“110”或行人求助。,案例精选,2009年4月4日晚10时左右,某大学女生和男朋友在学校后花园谈恋爱时,遭到两名不明身份的持刀男青年的抢劫,被抢走手机2部、现金90多元。5月9日晚10时左右,在同一个地方,该学校其他两名恋爱中的学生又遭抢劫。接到报案后,学校保卫处的值班人员对后花园一带进行了地毯式搜查,最终将犯罪嫌疑人抓获。后经公安机关审理,两名犯罪嫌疑人先后作案5起,抢劫对
10、象全部为在校园僻静处谈恋爱的大学生。分析在校园内,尽量不要到比较偏僻、阴暗、人少的地带,如树林、小山、远离宿舍区的教学实验楼附近或无灯的人行道、正在兴建的建筑物等,以防遇到图谋不轨的人。,第四节 防止性侵害,一、大学性侵害的主要表现形式二、大学性侵害犯罪的主要特征三、女大学生预防性侵害的措施四、发生性侵害时的防卫措施五、发生性侵害后的应对措施,案例精选,某高职院校女生王某结识了一位在学校附近打工的老乡李某,李某多次提出要与王某发生性关系都遭到拒绝。一次,李某带王某参加老乡聚会,大家频频向两人敬酒,王某为了不扫大家的兴趣,只得勉强应酬,结果醉得一塌糊涂。于是,早想对王某图谋不轨的李某将其带到自己
11、的屋内,强行与其发生了性关系,之后逃之夭夭。留给王某的只有伤心的回忆和惨痛的教训。分析王某不应该轻信老乡李某。在李某第一次提出要与其发生性关系时,王某就应该认识到李某的真面目而与他断绝联系,更不应该在与李某相处的时候饮酒,给李某可乘之机。此案例也给女大学生一个警示: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不应饮酒过量。,案例精选,案例1:某高校女生在路过学校附近的小山林时,一名男青年见四周无人,冲上来企图强奸这名女学生。在反抗过程中,该女学生死死咬住歹徒的舌头,歹徒拼命挣扎,等他挣脱开时,一块舌头已经被咬掉了。没有占到任何便宜的歹徒捂着嘴夺路而逃,该女生马上赶到派出所报案,警察在附近的医院将正在就医的歹徒抓获。案
12、例2:某高校女生晚上回学校时,在某偏僻处遇到一名中年男子欲行不轨。该女生假装同意,并让对方先脱下衣服,当那名男子将裤子脱到脚踝处时,该女生猛然将其推倒在地,男子因裤子绊住了双腿,一时站不起来,女生趁机跑开了。分析如果女大学生遭遇性侵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要采取暴力实行正当防卫。在平时,也要注意掌握一些制服匪徒的技巧,如可以学习女子防身术来保护自身安全。,第五节 防传销,一、传销的特点二、大学生与防传销的方法,小贴士,被困传销组织时的自救技巧:(1) 记住地址,伺机报警;(2) 在外出上课学习的途中逃离;(3) 装病,寻求外出逃离的机会;(4) 从窗户扔纸条求救;(5) 骗取信任,寻机逃离。,
13、参加防止传销进校园专题报告会,综合案例解析“响一声电话”的话费诈骗,2013年11月12日早上6点半,一阵急促的手机铃声把小于从睡梦中吵醒。等他想接时,电话已经挂掉,手机上显示着一个陌生号码。“这么早打电话,不会是领导吧?”刚刚参加工作的小于翻身起床,清了清喉咙,对着那个电话回拨过去。很快,电话通了,并传来系统语音提示:“我们是公司,请稍等。”小于有些纳闷,问道:“您好!刚才哪位打了我的手机?”对方一阵沉默。“喂,有人吗?”小于又追问了几次,但对方仍然无人应答。就在小于想挂电话的时候,对方说话了:“喂!您好!”是一个甜美的女声。“你是哪位?打错了吧?”“没打错,就是想与你聊一下。”小于当即把电话挂断,断定这是骚扰电话。事后,小于查询了话费,让他吃惊的是,余额只剩下两元。两分钟的通话居然花费了30多元,小于这才意识到自己遇上了骗子。分析小于的遭遇并非偶然,而是落入了骗子事先已设好的“陷阱”。一声铃响过后便停止“骚扰”,显示的是一个陌生号码,当机主回拨后,多会听到一些广告信息,而通话费用往往出奇的高。社会不断发展,骗子的手段也层出不穷,我们必须提高警惕。,教学检测,1.在网上搜集一些有关校园盗窃、诈骗、抢劫、性侵害、传销的案例,自己做分析,从中吸取教训。2.与同学一起学习一些防身术,保护自身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