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节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第二节 人类的传播活动,第二章 人类的传播行为,第一节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从媒介发展的角度看,人类传播的历程分为五个阶段:一、非语言传播时代 人类进化早期:后期:用非语言符号进行较为复杂的传播交流场景: 特点:信息简短和单一,且缓慢进行,二、口语传播时代1、语言大约产生于9万年前到4万年前之间。2、语言产生的原因:3、语言的产生大大加快了人类走向文明的进程,对信息传播乃至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1)语言拓展了人类信息传播的内容,(2)语言不仅是人类重要的交际工具,而且成为人类重要的思想工具。(3)在长度、复杂性、准确性和精细程度方面,
2、语言可以记忆、传递、接收和理解的信息,都远远超过了非语言时代。4、在口语传播时代,非语言媒介仍在发挥重要的作用。,(1)结绳记事(2)实物信,三、文字书写时代1、文字大约开始于5000年前,文字的产生是人类传播史上的第二座里程碑。2、文字起源于图画,最早的文字都是象形文字。“书画同源”,圣经,古埃及人的象形文字,我国商代的甲骨文,3、造纸术的发明及手抄传播四、印刷时代1、我国在公元450年最早发明了印刷术。唐朝刻印的金刚经是世界上现存最早的印刷书籍。,金刚经,2、印刷术的发展公元1450年前后,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金属活字印刷机,使信息的机械化生产成为可能,促进了书籍的廉价化。3、印刷机的出现为
3、近代报刊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660年,德国莱比锡出版的莱比锡新闻由周刊改为日刊,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日报。,18世纪后期到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带来的造纸、印刷、通讯、交通等领域的一系列巨大变革,极大降低了报纸的生产成本,为报纸的大众化奠定了基础。 19世纪30年代“大众化报纸”-廉价的“便士报” (以纽约太阳报先驱报为代表 )的出现,标志着大众传播时代的开始。,4、施拉姆对印刷媒介的高度评价“书籍和报刊同18世纪欧洲启蒙运动是联系在一起的。报纸和政治小册子参与了17世纪和18世纪所有的政治运动和人民革命。正当人们越来越渴求知识的时候,教科书使得举办大规模的公共教育成为可能。正当人们对权利分配普遍感
4、到不满的时候,先是报纸,后来是电子媒介使普通平民有可能了解政治和参与政府。”,五、电子媒介传播时代电子传播的重要贡献就是实现了信息的远距离快速传输。电影、广播、电视、因特网1、电影1895年12月28日,被定为世界电影的诞生日,卢米埃尔兄弟被誉为“电影之父”。,2、广播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广播电台,美国匹兹堡的KDKA电台开始播音,标志着电子媒介时代的到来。,3、电视1936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座电视台英国广播公司(BBC)电视台开播,标志着电视媒介的诞生。4、因特网网络传播是指以一系列高新传播技术为基础,利用网络进行信息传播的方式。最早的计算机网络于1969年在美国问世。,
5、计算机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是网络传播的两个基本要素。多媒体技术的显著特点:(1)综合性(2)交互性信息高速公路,因特网突破了大众传播时代的大众化、非目标性、单向区域传播的特点,而以个人化、目标性、双向互动、全球性传播的独特优势,对传统大众传播媒介构成了巨大冲击。,人类传播的演变是传播媒介的复合过程,而不是简单地从一种媒介系统过渡到另一媒介系统。各种媒介是互为补充、迭加累积的过程。,第二节 人类的传播活动,一、人内传播1、人内传播也称内向传播、内在传播或自我传播,是指个体接受外部信息并在人体内进行信息处理的活动,即人的自我信息传递。内向传播相当于“思考”,即所谓主我(I)和客我(me)的对话。,
6、2、人内传播的形式 (1)人内传播的正常形式心理学中,个人的认知过程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和言语、想象等内容。人的内向传播同样也有这样几种形式。(2)人内传播的异常形式人的意识在大多数情况下有着充分的连续性和规律性,在一定范围内变化,但有些时候,人可能处于一种异常的交流状态。,1)睡眠状态和做梦 2)酒精中毒与毒品服务。 3)催眠3、对人内传播的几点理解 (1)人内传播过程不是孤立的内在处理过程,它的两端即信息的输入和输出都与外部环境保持着连接。(2)人内传播虽然表现为人的生理机制的活动,但其本质则是人的意识对社会实践活动的能动反映,它同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一样具有社会性和实践性。,(3)人
7、内传播对外部世界的反应不是的消极、被动的,而是一种积极能动的行为。 (4)人内传播是人类最基本的传播活动,是其他各种传播活动的基础。 4、作为社会心理过程的人内传播 (1)米德的 “主我与客我”论 (2) 布鲁默的 “自我互动 ”论 (3) 自我反省,人内传播并不是孤立、封闭和绝对的“主观精神”的活动,而是一个与人的社会实践相联系的活动,因此,人内传播也是一种推动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二、人际传播1、人际传播:是指在两者或两者以上之间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人际传播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是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的基础。,2、人际传播的特点 (1) 人际传播传递和接收
8、信息的渠道多,方法灵活。(2) 人际传播的规定性不强、随意性较大。 (3) 人际传播双向性强,反馈及时,互动频度高。 (4) 人际传播的保密性强。,人际传播的限制:(1) 发出的信息往往只在瞬间起作用。 (2) 覆盖面小,复制信息的能力不强。 (3) 适应面不及大众传播媒体广。 3、人际传播的社会功能 传播学对人际传播社会功能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领域,(1)人际传播在个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人际传播特别是初级群体中的人际传播起着重要的作用。,(2)人际传播对大众传播过程与效果的影响,主要研究成果有“意见领袖”与“两级传播”理论、“创新普及”理论等等 人际传播的目的: (1) 获得信息。 (2)
9、人际传播可以实现自我认知和相互认知。 (3)建立与他人的社会协作关系,也是人际传播的一个基本功能。,(4)满足情感沟通需求,满足基于人的社会性的精神和心理需求。4、人际传播与符号互动(1)人际传播的语言符号及其伴生符号(2)人际传播的非语言符号,3、约哈里之窗,他人了解,他人不了解,自己不了解,自己了解,三、群体传播 1、群体的特征及功能 群体,是指具有特定的共同目标和共同归属感、存在着互动关系的复数个人的集合体。 群体与组织的不同: (1)从形成的途径来看,群体往往是自然形成的;而组织则是基于某种社会需要,按照社会契约而人为地加以建立的。,(2)从成员的互动来看,在群体中,其成员的互动虽然也
10、要遵循一定的行为规范,但这种规范并不是很严格,活动的余地较大。在组织中,成员的互动是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进行的,这些规章制度一般都很严格,并且往往是形成文字的。,香港市民支持基本法,(3)从结构和层次来看,群体在结构上显得松散,往往没有形成一定的层级,是非结构性的;而组织则具有一种权威的分层体系,形成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部门有上级部门、同级部门和下级部门,职务也有上司、同僚和下属之分。,香港市民支持基本法,群体的本质特征: (1)目标取向具有共同性。 (2)具有以“我们”意识为代表的主体共同性,群体的社会功能有:充当个人与社会之间的纽带和桥梁、群体是满足个人需求的手段、是个人信息来源和社会安全感
11、的提供者、群体是个人表现与自我实现的场所。,2、群体传播与群体意识群体传播是指人们在“群体”范围内进行的信息交流活动,也是介于人际传播和组织传播之间的一个信息交流层次。群体传播通常范围较小,不限于个人交往的狭窄范围,而是纳入了社会系统。群体内部和群体之间都包含着能动的相互关系。往往会因传播而形成一种凝聚力。群体意识包括群体归属、群体感情、关于群体目标和群体规范的合意等方面的内容,群体意识的形成对群体来说非常重要,它形成以后,会对群体成员的个人态度和行为产生制约作用,是相对于个人意识的一种外在的、约束性的思维、感情和行为方式。,群体意识的形成是群体传播作用的结果。群体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群体规范。群
12、体规范指的是成员个人在群体中必须遵守的规则。群体规范的作用主要有两个方面:(1)对群体内的传播活动起制约作用 (2)对来自群体外部的信息或宣传活动的效果,群体规范同样具有重要影响。例:,3、群体压力与趋同心理 群体压力:群体中的多数意见对成员中的个人意见或少数意见所产生的压力。当群体成员的思想或行为与群体意见或规范发生冲突时,成员为了保持与群体的关系而需要遵守群体意见或规范时所感受到的一种无形的心理压力,它使成员倾向于作出为群体所接受的或认可的反应。原因:A、信息压力;B、趋同心理,趋同心理,心理学中又称“从众(confirmity)”心理,“遵从性”。指个人的观念或行为由于群体的引导和压力而
13、产生的一种合群倾向,这种心理使得个体产生放弃自己与群体意见或规范相抵触的意识倾向,作出与自己本来意愿相反的行为,向与多数人相一致的方向变化的现象。,4、集合行为中的传播(1)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2)群体暗示与群体感染(3)群体模仿与“匿名性”5、集合行为的形式(1)骚动: (2)传闻:,四、组织传播1、组织,是指执行一定的社会职能,完成特定的社会目标,构成一个独立单位的社会群体。,组织的结构特点: (1)专业化的部门分工 (2)职务分工和岗位责任制 (3)组织系统的阶层制或等级制,2、组织传播:是指以组织为主体的信息传播活动。(1)组织内传播 组织的内部结构通常由以下因素组成: 一定数量的
14、成员 有某种活动目标 规范性的组织章程 有一种权威的分层体系,有一定的物质设备,以作为组织活动的场所和工具 组织内传播渠道: 正式渠道组织内传播的正式渠道,指的是信息沿着一定组织关系(部门、职务、岗位以及隶属或平行关系)环节在组织内流通的过程。,非正式渠道相对于组织内的正式渠道而言,组织内传播的非正式渠道,是指越过组织内的权力等级和制度限制,自由地向任何方向运动的信息传播通道。组织成员藉此满足自身的社会需要。,(2)组织外传播任何社会组织都是不能独立存在的,都要与其环境联系在一起。组织的存在与发展,要依赖于组织与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这种交换实际包含着输入和输出两个过程。,组织的信息
15、输入活动组织的信息输出活动: 公关宣传 广告宣传 企业标识系统宣传,3、组织传播的功能:组织传播可以沟通、疏导组织内部上下之间、成员之间的关系,建立、发展组织与组织之间的联系。它是: “组织活力的源泉”、 “组织关系的粘合剂”、 “组织功能的润滑油”。(1)内部协调(2)指挥管理(3)决策应变(4)形成共识,五、大众传播(一)大众传播的概念及主要特点 大众传播,是指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施拉姆的大众传播模式,大众传播的主要特点 (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2)大众传播是运
16、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天津市儿童电视制作多功能演播室。,(3)大众传播是公开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5)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传播。,(二) 大众传播的功能 拉斯威尔的“三功能说” 赖特的“四功能说” 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1、环境监视功能环境监视是大众传播最主要的功能。大众媒介不断地向人们提供关于社会上各种事件的讯息,对于那些即将来临的自然灾害或战争威胁,大众媒介能够及时地向人们发出警告,促使他们及早防御。,环境监视对
17、某些人物加以报道后,能使人获得威望,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这就是所谓“授予地位”的功能。同时,从社会统治的角度而言,新闻自由流通有助于维持和巩固统治,具有监视或管制舆论的作用。,环境监视也有其消极的负功能。对社会而言,世界新闻的流通会构成一种对某社会体制潜伏的威胁。对个人而言,受到过多的新闻的冲击,会产生无所适从的感觉,这就是所谓的“信息超载”。,对社会统治而言:有些反映真实情况的新闻信息如战事失利、领导人的劣迹等消息,以及敌对方的宣传,一旦得到传播的机会,就会影响统治者的威信,甚至危及他们的统治。,对文化体系来说:因环境监视而产生的信息广泛流通,既能促进文化交流,推动社会的文化发展,也可能因此
18、而出现文化渗透甚至文化侵略的后果。,2、社会协调功能社会协调是一种组合功能,即大众传播通过对新闻信息的选择、解释与评论,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与策略,从而把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到适应当前环境中最为重要的事情或事件上。大众传播对新闻的选择和评价,甚至加以解释或提出对策,都能更好地发挥这些新闻的作用,对社会或个人来说,都有助于他们对信息的摄取,以防止受传者因信息过量而无所适从。,大众传播协调社会行动也会产生负功能。因为大众传播具有面向全社会的公开性,它的解释有触及现存社会秩序以至社会弊病的,都会引起广泛的反响。所以,它评论、解释就会受到限制。大众媒介对新闻所作选择和解释可能削弱社会或个人判断能力。,3、文
19、化传递功能文化传递功能就是社会遗产传递功能。是指通过大众传播把文化传递给后代,并继续教育离开了学校的成年人,使社会成员共享同一的价值观、社会规范和社会文化遗产。,从负功能来看,大众传播的各种教育活动会带来教育的标准化。4、 娱乐功能娱乐功能是大众传播最明显的一种功能。,娱乐是人们最基本的心理需求。电子媒介特别是电视的飞速发展,使娱乐的需求得到了满足。同时,娱乐消遣的正负功能都表现得极为明显,它可能会增加人们的被动性,降低他们的审美情趣,并可能助长厌世情绪,从而转移整个社会的注意力,限制人们的社会性行动。,5、经济发展功能大众传播媒介所提供的产品可以作为商品进入市场,所以大众传播媒介本身可以作为
20、经济单位出现。而其所提供的信息对社会经济也有着巨大的作用。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的这一功能越来越突显出来,逐渐有取代环境监视成为大众传播媒介最主要的功能之势。,(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1、接触大众传媒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2、关于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两种观点(1)“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代表任人物 :美国政治家J.布莱士,现实的舆论是一个由分散的、具有情绪性和偏颇性的个人印象或观点,经过传播而结晶为合理的公众意见(舆论)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报刊作为核心的媒介起着重要的作用。,法国学者G .塔尔德:认为报刊对社会的最主要的贡献是造就了现代舆论的主体公众(public)美国
21、社会学家C .H库利:认为近现代传播媒介的发达不仅扩大了人类的交流与沟通,而且促进了“各国、各民族和阶层间的共通的人性和道德的发展”,(2) “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代表人物:德国M .皮卡德:对大众传媒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的恶劣作用进行了批判。拉扎斯菲尔德:大众传媒使现代人满足于肤浅的表层信息,具有“麻醉神经”的负功能。,拉扎斯菲尔德,(3)我们的基本观点: 大众传媒是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社会信息系统,这种信息系统发挥什么样性质的影响,关键在于使用和管理它的人,以及它所处的社会制度和这些制度赋予它的使命。,电子乌托邦:这种思想是对媒介技术的发展寄予无条件的乐观期待,认为新的传播
22、技术必将回把人类带入一个高度自由、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国.这种思想是建立在对新媒介某些技术特性的期待基础上的。,3、大众传媒对人的社会影响的社会机制 (1)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着四个基本要素:客观环境本身、人对环境的认知、人的行为、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传统社会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2)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信息环境是指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信息环境具有社会控制的功能,是制约人的行为的重要因素。,大众传媒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的优势体现在两个方面:A、大众传媒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
23、,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B、大众传媒传播的信息具有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接性。,( 3 )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拟态环境”:即信息环境,它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大众传媒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大众传媒具有形成信息环境的力量,并通过人们的环境认知活动来制约人的行为,这是大众传媒发挥其社会影响力的主要机制。,大众传播是具有社会控制功能的信息系统,但这种控制的性质和方向并不完全取决于它自身,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他更为复杂的社会机制和条件。,六、国际传播1、基本
24、概念以国家社会为基本单位,以大众传播为支柱的国与国之间的传播。,将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融为一体,以整个地球世界为范围的传播则称为全球传播。国际传播具有很强的政治性,它与国家和民族利益是紧密连接在一起的。,2、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弗里德利克对全球信息系统的描述:假如人能够在宇宙中的一棵树上眺望遍及世界的新闻和信息流动,就会发现它完全类似于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全球信息系统的形成使人类世界发生了很大变化: (1)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政治全球化的发展 (3)文化的交流、融合、摩擦和冲突的全球化 全球化:某个场所发生的事物受到遥远地方发生的事物的影响和制约;P242,3、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
25、(1)世界信息生产和流通的失衡状况(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三个阶段:A、以1973年的阿尔及尔宣言为起点,到1978年教科文组织发表大众传媒宣言。B、从1978年教科文组织发表大众传媒宣言,到1980年“麦克布莱德委员会”报告书多种声音 一个世界的发表,争论不断走向激化。C、从美英退出教科文组织直到现在,4、国际传播的的若干问题 (1)国际报道中的新闻价值问题 纽约时报对十月革命的报道 “任何新闻,同时都是一种见解” (2)信息与国家主权问题主权:信息主权:一个国家对本国的信息传播系统进行自主管理的权利。,信息主权的内容:A、对本国信息资源进行保护、开发和利用的权利;B、不受外部干涉,自主
26、确立本国的信息生产、加工、存储、流通和传播体制的权利;C、对本国信息的输出和外国信息的输入进行管理和监控的权利。,(3)文化帝国主义问题新帝国主义:文化帝国主义的特点:A、以强大的经济、资本实力为后盾B、是一种文化价值的扩张C、文化扩张主要是通过信息产品的传播而得到实现的。“媒介帝国主义”的提出,5、我们的基本观点全球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的重要趋势,这个趋势正在把世界上的人类融入到一个相互联系越来越密切的“地球社会”中去,建立“公正、平等的新世界信息秩序”是国际社会面临的重要任务。,思考题:1、人类的传播行为可分为哪些类型?2、从媒介发展的角度看,人类传播的历程分为哪些阶段?3、人际传播的特点和社会功能有哪些? 4、什么是人内传播?人内传播的主要形式有哪些?5、什么是拟态环境?如何理解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的现象?,6、人际传播的特点和功能有哪些?7、大众传播的特点及功能有哪些? 8、简述全球信息化的影响和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