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课题 解决问题(连乘) 主备人员 林淑金教学目标1.掌握分析连乘问题中数量关系的方法,会列综合算式。2.在探索中体验算法的多样化,建立连乘模型,锻炼学生数学思维。3.解决连乘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脱式计算,掌握运算顺序。教学重难点1.学会分析连乘问题中的数量关系。2.理解两种解决问题的思路,形成解题策略。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个人使用批注1.创设情境,引出新课出示超市的图片。提问:这是哪儿吗?对,这就是大家熟悉的超市,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超市中的数学问题。2.问题探究超市一周卖出 5 箱保温壶,每个保温壶卖 45 元。一共卖了多少钱?(1)在尝试交流中,形成个人的解题方法。阅读与理解你发现
2、了哪些信息?超市需要我们解决哪些问题?自主解决根据已知信息和问题,你想怎么解决?请试一试。学生相互交流质疑。同学们,说说你们是怎么解决的?如果你有不明白的地方,还可以质疑。预设 1:先求一箱多少元,再求 5 箱多少元。列式为 4512540(元)54052700(元) ,也可以列成综合算式:45125;预设 2:先求 5 箱有多少个,再求 5 箱多少元。列式为 51260(元)60452700(元) ,也可以列成综合算式:51245;预设 3:45512,如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引导学生辩论:发现45 和 5 之间没有联系,否定这种方法。(2)观察对比,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思路。为什么这道题有两种
3、不同的解法?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之处?学生观察并发现相同点:结果相同,都是用乘法解决的。不同点:第一步表示的含义不同。小结:虽然都是用连乘的方法来解决,但是表示的含义却不相同,也可以说他们的解题思路不同。(3)回顾与反思刚才我们是从信息出发,很快就把问题解决了,现在我们从问题入手,来检验我们的解答是否正确。我们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需要知道什么条件?哪个条件已知,哪个条件未知?不知道的要怎么求?小结:看来不管是用每个保温壶的价钱总个数,还是用每箱的价钱总箱数,最终都是用单价数量总价这个数量关系来求的。所以解答正确吗?一起口答。解决问题时,既可以从信息出发,还可以从问题入手,寻找相关联的信息,进行
4、解决。这是两种不同的分析方法。3.巩固练习。(1)华山路小学新盖 5 间教室,每间教室有 2 扇窗子。每扇窗子安装 3 块玻璃,一共要安装多少块玻璃?(2)默读题目,并独立解决。(3)小红暑假出去旅游,拍了很多照片。正好装了 2 本相册。请问她一共拍了多少张?(选择正确的答案,并说明理由。)424224244224(4)一个书架有 7 层,每层有 10 本书,桌子上放了 3 本书。一共有多少本书?小芳的解答:7103210(本)你也是这样解决的吗?哪里不对,为什么?如果就想用连乘来解决,要怎样修改条件,使之成立。4.全课总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作业设计1.一个果园有 20 行橘子树,每行有 10 棵,平均每棵树可以收获 9 千克橘子。这个果园一共可以收获多少千克橘子?2.王师傅正在搬运饮料,从图中知道哪些信息?求什么?可以怎么解决呢?3.要求一共有多少个小正方体,这样列算式解决可以吗?为什么?4.联系生活,编一道用连乘解决的实际问题。板书设计用连乘的运算方法解决问题4512=540(元) 125=60(元) 5405=2700(元) 6045=2700(元)45125=2700(元) 12545=2700(元)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