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讲 道德及其意义 兼论德育问题,道德的涵义,一、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二、以善恶为评价标准三、以传统习惯、内心信念和社会舆论为支撑四、调整人与人、个人与社会之间关系的标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道德是人类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 德国教育家 赫尔巴特,道德的重要社会意义,道德的重要社会意义,夫万民之从利也,如水之走下,不以教化堤防之,不能止也。是故教化立而奸邪皆止者,其堤防完也;教化废而奸邪并出,刑罚不能胜者,其堤防坏也。古之王者明于此,是故南面而治天下,莫不以教化为大务。 西汉 董仲舒,一、人性1.人性本“善”?2.人性本“恶”?3.人性本“私”?“人,天生都是个人主义者”,关
2、于道德的几个问题,一、“人人为我,我为人人”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三、天堂 地狱 (宗教)四、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报应”)“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耻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孟子),人性本“私”,“巡视利剑”,二、“公德”与“私德”1.现代社会哪个更重要?2.人的“公德”不好,“私德”会好吗?2.人的“私德”不好,“公德”会好吗?,关于道德的几个问题,一、公德就是无私吗?1.无私奉献集体主义2.公德个体人格与情操自觉自律公德是良好公民素质的自然体现二、个人主义与集体主义“公德的实质是公民的素质,是一种公共关怀,是一种公共精神,关注并参与超出个人利益以外的公共生活领域。”,
3、“公德”与“无私”,现代社会公德与私德是分化的:在公共领域建立一种个人遵守的普遍规则、制度(公德),但是同时要保持公民权(个人自由)。这样一种公德与私德的分化,相应地要求在社会生活空间中给个人留有私人领域。一个人,在他的私人领域,只要不侵犯他人利益,都是受到保护的,同时社会生活中有真正民主和法治的公共空间。在现代社会中,个人利益是受到保护的;他和公共生活的关系最重要的是看他是否危害公众的利益。(尤西林:“漫谈公德与私德社会转型中的道德建设,学习时报”),“公德”与“私德”,梁启超:“中国偏于私德,而公德殆阙如。”农业文明(中国传统) 城市文明(现代社会)部落、氏族、家族(集体)陌生人(个人)集
4、体主义个人主义,“公德”与“私德”,正确认识“个人主义”,一、什么是个人主义?二、个人主义等于利己主义吗?三、如何认识和理解个人主义?,个人主义的涵义,百度百科:个人主义是一种道德的、政治的、和社会的哲学,认为个人利益应是决定行为的最主要因素,强调个人的自由和个人权利的重要性,以及“自我独立的美德”、“个人独立”。个人主义经常被人与利己主义相混淆,但事实上个人主义与利己主义是不相同的。利己主义只关注自己的利益,不会考虑别人,往往会损人利己。个人主义关注和追求自己的自由和权益,但同时会考虑和顾及别人的自由和权益以及自己的责任。,三、“大德”与“小德”“大德”:理想、信念、信仰“小德”:基本文明行
5、为和习惯(遵守交通规则、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自觉排队)1.哪个更重要?2.为什么?,关于道德的几个问题,四、“道德”与“法律”1.“道德” “应该”“第四条各级人民政府应当采取措施,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教育和业务培训,改善教师的工作条件和生活条件,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的社会地位。全社会都应当尊重教师。”(1993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2.“法律” “必须、禁止”,关于道德的几个问题,五、“好”和“坏”、“善”与“恶” 1. “好”和“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 2. 知善而行善,识恶而避恶,关于道德的几个问题,“狼来了”,一、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 小孩子不要撒谎 撒谎是不对的。()二、1
6、. 要做一个诚实的孩子;2. 坏人可以骗;3.为村民看羊是你自愿肩负的责任,要记住并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六、道德规范自律性的最高体现“良心”“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先定一个小目标,从身边小事做起”,关于道德的几个问题,一般观点“德育旨在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思想品德的教育。在社会主义中国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在西方,一般指伦理道德教育以及有关的价值观教育。”(顾明远主编,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第249页。)1. 中国:思想教育、政治教育、法制教育、心理教育、青春期教育2. 国际通行:美德(品德)教育和价值观教育,道德教育的涵义,“德育是个筐,什
7、么东西都能往里装!”这样的“筐”也就只能是个“垃圾箱”!(北师大,檀传宝)一、德育泛化的原因(檀传宝德育原理,北师大,2007年版,第2-3页)1. 传统思想的影响: 道德与政治不分2. 苏联教育学的影响:3. 由中国政治革命的特殊历史轨迹和中国特殊国情所决 定 “思想政治教育挂帅” “思想政治” “道德与法治”,我国德育的泛化问题,二、德育泛化的危害(檀传宝德育原理,北师大,2007年版,第3-4页)1.德育无所不包,德育一无所能2.无法与其他国家和文化进行交流3.德育承担起不能承受的任务,反而丧失了基本功能4.使道德与政治、思想、法制、心理等问题相互混淆,导致教育失策“道德滑坡”、“道德沦
8、丧”,我国德育的泛化问题,白岩松:“我们现在都是原告,也都是被告。卖猪肉的人用夹着瘦肉精猪肉挣来的钱,兴高采烈地出来买馒头,没想到馒头被别人染了色;然后卖染色馒头的人出来给孩子买奶粉,里面有三聚氰胺。每个人都在害别人,每个人都是受害者,这是一个恶性循环。怎么建立良性循环,三个词:公平、民主、希望或者叫信仰。”,德育泛化产生的社会问题,物欲横流、唯利是图、利欲熏心,一、“娱乐至死”(相亲节目、娱乐明星)二、车模、“网红”三、毒奶粉四、地沟油五、化工污染六、拐卖儿童七、网络诈骗(短信诈骗)八、“裸贷”,短信诈骗,短信诈骗,一、德育就是培养“品德”二、德育是促进个体道德自主建构的价值引导活动1. 培养个体美德和道德习惯2. 促进个体过上美好生活3. 增强个体的社会责任感,对社会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三、现代德育的实质就是公民与道德教育,德育的应然本质,公民与道德教育,公民教育“所追求的目的并不是以刻板的规约形式去教授一些戒律,而是使学校成为民主实践的典范,以便使孩子们结合具体问题了解自己有哪些权利和义务,以及自己的自由怎样受到他人行使权利和自由的限制。”UNESCO:教育,财富隐藏其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