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 改革和建设展望,魏晓理 2009年4月,新时期农技推广体系面临的主要问题,体制不顺 机制不活 队伍不稳 保障不足,国务院出台国发30号文件,2006年6月,国务院第139次常务会议审议并通过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加强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的意见,8月下发全国,省政府出台11号文件,2007年1月12日省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的意见(川府发200711号,以下简称省政府11号文件),对全省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和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安排部署。,改革工作进展,截至目前,我省成都市已经完成改革;宜宾市、资阳市、泸州市、阿坝州、凉山州、眉山市、广安市
2、、攀枝花市、南充市政府出台了贯彻实施意见。德阳市、遂宁、达州市的贯彻实施意见已送市州政府待批。内江、乐山市、广元市、甘孜州、雅安、绵阳、自贡、巴中不再出台专门的实施意见,用农村综合改革的意见代替农技体系改革实施意见。,改革的成效,一是明确了公益性职能; 二是设置了推广服务机构; 三是培养稳定了一支农业科技队伍; 四是普遍提高了保障水平; 五是创新了运行机制; 六是开展了人员培训。 初步构建起以“县为中心,乡(镇)为纽带、村为基础、科技示范户为依托”的农业技术推广网络体系。,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一是对农技推广的认识存在偏差 二是推广设施设备及手段落后 ; 三是推广运行机制不适应发展现代农业需要
3、; 四是推广投入不足,保障不强 ; 五是推广人员知识急需更新; 六是村级农业服务不完善; 七是农科教结合仍然存在体制机制障碍,协作需进一步加强。,下一步工作,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 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运行机制创新 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能力建设 坚定不移地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知识更新培训,一、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2008年1月19日,温家宝总理在凌启鸿教授的信上批示:要加强基层农技推广服务体系建设,重视栽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这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2008年6月4日,回良玉副总理在一份材料上批示: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方向在国务院文件中已经
4、明确,当前有必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推动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否则推广队伍难稳定,良种良法难应用,农业丰收难持续,粮食安全也难保障。科教兴农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就是切实加强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建设,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 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设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社会化服务体系,是发展现代农业的必然要求。,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 09年1号文,16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按照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尽快明确职责、健全队伍、完善机
5、制、保障经费,切实增强服务能力。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采取公开招聘、竞聘上岗等方式择优聘用专业技术人员。改革考评、分配制度,将服务人员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挂钩。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逐步推进村级服务站点建设试点。,改革和建设的基本思路围绕发展现代农业,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粮食等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在深化改革中求生存,在创新机制中增活力,在加强建设中谋发展按照强化公益性职能、放活经营性服务的要求,加大改革力度,合理布局国家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有效地发挥主导和带动作用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农技推广活动,为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发展提供有效服务和技术支撑,国发【
6、2006】30号文件要求构建“一主多元” 的新型农技推广体系逐步构建起以国家农技推广机构为主导,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农业科研、教育等单位和涉农企业广泛参与,分工协作、服务到位、充满活力的多元化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构建以公共服务机构为依托、合作经济组织为基础、龙头企业为骨干、其他社会力量为补充,公益性服务和经营性服务相结合、专项服务和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 既要改革和建设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又要引导和发育社会化农技服务组织 首要任务是改革和建设好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主导主-君、长、根本;主干、主体、事物的主要部分。 依托依靠、凭借、按照、倚
7、傍,各地在改革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时,要防止两种倾向 一是简单地 “减人、减机构、减财政支出” 二是一味地保机构、保人员、保稳定要准确把握改革的手段和目的。精简机构、精干队伍、优化结构是改革的措施,不是改革的最终目的,不能简单地以此来衡量改革成果改革的立足点要放在强化公益性职能,有效解决农技推广体系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着力提高农技推广的活力和效率,提升农业公共技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上,衡 量 改 革 成 果 标 准,衡量改革成果,最终要看是不是有利于发展现代农业,是不是有利于构建新型农技推广体系,是不是有利于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也就是要看改革后的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的职能是否明确,体制是
8、否理顺,机制是否创新,能力是否增强,服务是否到位,农民是否满意,体 制 改 革,体制改革是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的关键内容之一,对创新农技推广运行机制、提高推广效能至关重要。国家基层农技推广体制,主要包括职能、组织机构、人员编制、隶属关系等。各地在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体制改革中,需要着力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以加强农业公共技术服务为目标,强化公 益性职能,基层公职农技人员不得直接参与经营性服务,以避免趋利化行为导致公共农技服务缺失,影响公众形象和财政保障 各地要根据意见明确界定的公益性职能,按照当地产业发展的需要和强化政府公共服务的要求,结合种植业、畜牧兽医、水产、农机化等行业特点,对国
9、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应承担的公益性职能进行细化 在细化公益性职能时,既要防止把政府应该承担的公共服务简单推向市场,也要防止脱离实际任意扩大公共服务范围,真正解决好“有所为有所不为”的问题,二是以精干高效为目标,设置公益性机构,意见对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设置提出了多种方式,体现了因地制宜不搞“一刀切”的原则,为各地因地制宜作出选择留下了空间各地要根据农业主导产业、特色产业发展的需要和方便农民求助,按照有利于业务指导、有效管理和公益性职能履行的原则,明确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设置的主导方式 各地农业部门要认真总结以往改革的经验教训,根据形势变化和要求,在选择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设置方式上,为当地党委
10、政府当好参谋,并统筹考虑机构设置方式与理顺管理体制,三是以提高农业技术推广效能为目标,理顺管理体制,按照国务院意见和省政府11号文件的精神,结合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特点和我省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多年来的运行实践,着眼于加强农业技术推广工作,做到专人专用,使农业技术推广人员集中精力为“三农”服务,县级以下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县级业务主管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双重领导,以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即人员和业务经费由县级业务主管部门统一管理,其人员调配、考评和晋升,应充分听取所服务区域乡(镇)政府的意见。,体制与机制是相互依存和相互促进的关系。机制是活力的源泉,创新运行机制是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生
11、存发展之本与体制改革相比,机制创新的自主性和运作空间是比较大的,农业部门是可以大有作为的创新运行机制是巩固发展体制改革成果客观要求和必由之路。在体制改革基本到位后,要大力推进农技推广机制创新,加强责任管理,提高推广效能,逐步建立一套组织体系完整、管理制度健全、职责任务明确、方式方法先进、绩效评价客观公正的农技推广运行机制,二、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运行机制创新,运行机制创新的主要内容,创新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管理制度 建立畅通高效的农民需求反馈机制 创新农技推广方式方法 完善县域统筹协调推广机制 创建国家推广机构主导的合作推广机制 创建公职农技人员社会考评监督机制 创建公职农技人员动态管
12、理机制,运行机制创新在我省的试点,第一批:2006年 郫县:(一)建立责任制度,实行规范管理。 (二)完善考评机制,激发工作热情。(三)创新方式方法,增强推广活力。(四)围绕产业发展,创新推广模式。 成为全国的典型。 第二批:2007年 五通桥区:一是将过去以镇(乡)管理为主,改为现在以区农业主管部门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二是将过去以常规性技术服务为主,改为现在以特色产业技术服务为主的服务体制。三是将过去以区、镇(乡)两级推广为主,改为现在以“四位一体”推广为主的推广体制。 第三批:2008年 高县:强化制度建设,提升执行力度;创新考评机制,彰显发展活力 ;创新需求反馈机制,把握农技推广命脉;农
13、技推广方式多样化,助推农业生产现代化 ;农企合作制度化,推进农业产业化 ; 第四批:2009年 泸县、彭山县正在开展中。,基层农技推广体系长期投入不足,在客观上制约了农技推广体系作用的有效发挥,也是农技推广机构难以剥离经营性服务的主要原因 解决投入保障问题是推进改革和加强建设的基本条件,必须在注重体制机制创新的同时,认真研究解决农技推广投入问题的长效机制 需要增加国家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投入保障,提高履行公益性职能的能力,三、坚定不移地推进基层农技推广能力建设,2008年中央1号文件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切实加强公益性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对国家政策规
14、定必须确保的各项公益性服务,要抓紧健全相关机构和队伍,确保必要的经费。通过3到5年的建设,力争使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机构具备必要的办公场所、仪器设备和试验示范基地。,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 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进一步要求,加强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建设,创新管理体制,提高人员素质,力争三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逐步建立村级服务站点。,中央2009年1号文再次重申,16推进基层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建设。按照3年内在全国普遍健全乡镇或区域性农业技术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的要求,尽快明确职责、健全队伍、
15、完善机制、保障经费,切实增强服务能力。 农业公共服务机构履行职责所需经费纳入地方各级财政预算。,5.12震灾受损,精心规划 科学重建,构建加快发展现代农业的现代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建设内容重点突出“五有”: 业务工作有场地。 推广服务有手段。 试验示范有基地。 进村入户有效果。 运行管理有制度。,成都市率先启动条件建设,落实政府保障责任,改革和建设同步推进,农技推广的投入责任不够明晰。各级都说很重要,但保障问题县乡政府说解决不了,县以上政府说不是本级事权;国家法律和政策未对各级政府应分别承担什么样的责任缺乏明确的划分;在具体实施中,国家规定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对农技推广的保障责任,往往实际落
16、在了“县乡政府”的头上 改革和投入的辩证关系没有处理好。在改革和投入的顺序上,主管投入的部门认为应先改革到位再增加投入;但农业部门和基层政府则认为历史欠账多,改革成本高,没有足够的投入,改革难以推进。改革需要投入,有了投入才能确保改革的顺利推进;同时,也只有改革,才能使投入产生更大的效益。,逐步落实保障的考虑,保障内容:一是人员经费(工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意外伤害保险、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公用经费,二是推广手段条件建设,三是队伍素质建设,四是重大技术推广项目经费 保障责任: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投入主要由县级财政负担,县级财力难以负担的地方,由中央和省级财政通过转移支付予以补助
17、;其他三方面的投入应主要由中央和省级财政承担,建设的内容,通过争取对改革后基层农技推广机构的设施设备进行完善和建设,尽快使基层公益性推广体系的服务能力与其履行的职能相匹配,切实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速率,真正满足农民的科技需求 推广条件建设 设施设备、试验示范基地、业务场所和交通工具 在建设方向上,实行整合建设,搞好衔接 在投入方式上,实行各级投入、一级建设 在支持重点上,突出支持县以下,兼顾完善县级推广机构 在建设标准上,与发展现代农业相适应,不搞低水平重复 在建设主体上,规划、建设、运行、管理一体化,产权明晰,四、坚定不移地抓好基层农技推广人员 知识更新培训,现状:全省有基层农技推广人员2
18、3451人,其中,大专以上学历占59 %;拥有高级职称的占3%,中级职称占26%,初级职称占22%。据实名调查,全省乡镇农技推广人员中,涉农专业技术人员仅占60%。同时,基层农技推广人员缺乏知识更新和进修深造机会,对现代农业新技术的熟悉程度和操作能力不够。自2003年以来,我省基层农技人员就未进行规范的专业培训,知识老化、结构不合理,专业技术水平跟不上农业飞速发展的需要,与发展现代农业的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培训工作要求,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提高人员素质”的要求; 2009年重要一号文件提出:“健全队伍”的要求; 农业部办公厅关于大力开展基层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 农业部科教
19、司关于扎实推进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工作的通知 四川省农业厅印发四川省基层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实施方案目的:加强基层农技人员的教育培训,促进知识更新和结构改善,努力建立一支功能强大、理念先进、技能优良、作用明显的基层农技推广队伍,为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新农村建设提供有力的科技和人才支撑。,扎实抓好基层农技人员培训,在培训目标上,应建立起能够不断提高农技人员素质的良性机制,解决农技人员知识老化、素质不高问题 在培训内容上,包括主推品种、主推技术,农技推广方式方法等现代农业新技术、田间操作技能和新型设备设施的规范操作,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业标准化生产,相关政策法规,网络信息技术等 在培训方式上,采取市州和县级集中办班,现场示训,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和综合实验站等进行培训,鼓励各级各类培训单位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工作。 在培训要求上,1、各级农业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管理;2、对基层农技人员进行考试考核,合格者登记造册,纳入档案管理;3、基层农技人员接受培训情况应作为基层农技人员承担农民培训和优先承担科技项目的重要那个要依据 在培训保障上,1、各级要争取;2、上面要支持;3、各方要整合,对广大基层农技人员的希望,一要坚定信心,扎实做好工作; 二要提高素质,增强业务能力; 三要创新工作,提高服务水平; 四要贴近农民,坚持三农宗旨; ,谢 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