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本训练,1、三个高度相同,分别由铜、铁、铝制成的实心圆柱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最大的是(已知铜 铁 铝)( ),A.铝圆柱体 B.铁圆柱体 C.铜圆柱体 D.无法确定,根据p=gh,且h铜=h铁=h铝, 因为铜铁铝,所以p铜p铁p铝。,C,2、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它们的质量相等, 甲 乙。若把这两个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力、压强分别为F甲、p甲和F乙、p乙,则( ),A. F甲 p乙 C. F甲 F乙,p甲 p乙 D. F甲 = F乙,p甲 p乙,根据F = G = mg,因为m甲 = m乙,所以F甲 = F乙。,B,根据 , 因为甲 乙,所以V甲 V乙。,由
2、V甲 V乙可推得S甲 S乙。,根据 ,且F甲=F乙,因为S甲 p乙。,基本训练,基本训练,3、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甲 乙。若在两个正方体的右侧,沿竖直方向截去相同质量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中正确的是( ),B,A. p甲 p乙 D. 无法判断,因为柱形实心物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p = gh, 与底面积的大小无关,所以p甲 = p乙。,1.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的密度关系是甲乙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向下的力,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则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 ( ),A.
3、F甲 F乙 F丙 D.无法判断,已知: p甲=p乙=p丙,且甲h乙h丙。 由此可推得S甲S乙S丙。 在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后,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为,C,专题讨论,已知: p甲=p乙=p丙,且甲h乙h丙。 由此可推得S甲S乙S丙。 在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向下的力F后,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为,2、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的密度关系是甲乙丙,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向下的力,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则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 ),A.F甲 F乙 F丙 D.无法判断,A,专题讨论,解题思路,三个正方体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但密
4、度不等,上表面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力后,,压强相等,压力相等,3、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已知物体的密度关系为甲乙丙,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则三个力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 ),已知: p甲=p乙=p丙,且甲 乙 丙。 根据p= gh可得h甲h乙 h丙。 由此可推得S甲 S乙 S丙。 在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后,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为,A. F甲 F乙 F丙 D. F甲 F乙 F丙,A,专题讨论,4、三个实心正方体甲、乙、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关系为甲 乙 丙,若分
5、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F甲、F乙、F丙,使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同,则F甲、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 ),A. F甲 F乙 F丙 D.无法判断,已知: p甲=p乙=p丙,且甲h乙h丙。 由此可推得S甲S乙S丙。 在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竖直向上的力F后,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力为,C,专题讨论,解题思路,三个正方体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但密度不等,上表面施加一个竖直向上力后,,压强相等,压力相等,三个正方体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但密度不等,上表面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力后,,压强相等,压力相等,解题思路,三个正方体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但密度不等,上表面施加一个竖直方向
6、的力后,,压强相等,压力相等,已知:p甲=p乙=p丙, 且甲 乙 丙。 根据p= gh,可得h甲h乙h丙。 由此可以推得S甲S乙S丙。 正方体上表面放一个小物体后,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5、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关系为甲乙 丙,若分别在甲、乙、丙上放置小物体A、B、C后,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仍然相等,则GA、GB、GC的大小关系 ( ),GA = GB = GC B. GA GB GC C. GA GB GC D.无法判断,C,专题讨论,已知:p甲=p乙=p丙, 且甲 乙 丙。 根据p= gh,可得h甲h乙h丙。 由此可以推得S甲S乙S丙
7、。 正方体上表面放一个小物体后,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为,6、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的密度关系为甲乙 丙,若分别在甲、乙、丙上放置小物体A、B、C后,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则GA、GB、GC的大小关系 ( ),GA = GB = GC B. GA GB GC C. GA GB GC D.无法判断,B,专题讨论,解题思路,三个正方体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但密度不等,上表面放一个物体后(与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相似),,压强相等,压力相等,三个正方体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但密度不等,上表面施加一个竖直向下力后,,压强相等,压力相等,三个正方体原
8、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但密度不等,上表面放一个物体或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压强相等,压力相等,7、如图所示,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在三个正方体的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已知: 且 h甲 h乙 h丙。 根据p= gh,所以甲 乙 丙。 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高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压强,A. p甲 p乙 p丙 C. p甲 = p乙= p丙 D. 无法判断,B,专题讨论,更简单的判断方法:,极限法,8、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强相等,它们密度分别为甲乙丙,若沿水平方向分别
9、在甲、乙、丙三个正方体上部截去质量相等的部分,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 p甲 = p乙= p丙 B. p甲 p乙 p丙 D. 无法判断,已知: 且甲 h乙 h丙。 由此可以推得S甲S乙S丙。 沿水平方向截去质量相等部分后,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C,专题讨论,极限法,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 p甲 p乙 D. 无法判断,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体积后,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压强,C,专题讨论,P0甲=P0乙而P=gh,h甲h乙所以甲乙,因为截去体积V
10、甲=V乙而甲乙所以p甲 p乙,极限法,9、如图所示,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若沿水平方向截去相同的体积,则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A. p甲 p乙 D. 无法判断,沿水平方向分别截去相同体积后,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压强,C,专题讨论,极限法,解题思路,三个正方体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但密度不等,上表面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后,比较压强关系。,1、截去相同高度,2、截去相同质量,3、截去相同体积,4、极限法,10、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对地面的压力相等,已知甲乙丙。若沿水平方向分别在甲、乙、丙三个正方体上部截去一块,使三
11、个正方体的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截去部分的质量关系为( ),A. m甲 = m乙= m丙 B. m甲 m乙 m丙 C. m甲 m乙 m丙 D. 无法判断,已知:F甲=F乙=F丙, 且甲乙丙,,根据F=G=mg= Vg,所以V甲V乙V丙。,由此可以推得S甲S乙S丙。,沿水平方向截去一块后,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C,专题讨论,11、甲、乙、丙三个质量相等的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的密度关系为甲乙 丙,若要使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分别在甲、乙、丙上放置质量为m1、 m2、 m3的物体,则m1、m2、m3的大小关系是 ( ),A. m1 m2 m3 B. m1 m2 m3
12、 C. m1 = m2 = m3 D.无法确定,实心正方体上表面放置物体后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B,专题讨论,已知:m甲=m乙=m丙,,解题思路,三个正方体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等,现沿水平方向截去一部分后(或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对水平地面的压力,题型分析,原来压强(或压力)相等,但密度(或边长)不等,上表面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 上表面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 上表面放一个物体 上表面截去一部分,比较压力或压强,原来压强相等,原来压力相等,1、两个实心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截去其上部相同高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
13、,A. p甲 = p乙 B. p甲 p乙 D. 无法判断,因为两个实心圆柱体的密度未知,,所以原来的压强关系无法确定。,D,课堂练习,原来实心圆柱体对地面的压强等于,2、如图所示,两个实心圆柱体放置在水平地面上。沿水平方向截去其上部相同高度后,剩余部分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等。则它们原来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关系是( ),p甲 = p乙 B. p甲 p乙 D. 无法判断,C,课堂练习,3、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金属块,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为p甲 = p乙,压力为F甲 F乙,则它们的密度甲 和乙的大小关系是( ),课堂练习,A. 甲 乙 B. 甲 = 乙 C. 甲 乙 D. 无法判断,A,已
14、知: p甲 = p乙,且F甲 F乙。,由此可推得 h甲 h乙。,根据F=pS 可得 S甲 S乙。,根据实心正方体对地面的压强为p= gh,,其中p甲 = p乙, 因为h甲 乙 。,4、三个实心正方体甲、乙、丙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若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分别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甲 、F乙、F丙,使得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相同,此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为p 甲 p 乙 p 丙 ,则力 F甲 、F乙、F丙的大小关系是( ),课堂练习,已知:F 甲 = F 乙 = F 丙,且p 甲 p 乙 p 丙,,根据 F = pS,所以S甲 S乙 S丙。,上表面施加一竖直向下力F后,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力,因
15、为S甲 F乙 F丙。,F甲 F乙 F丙 B. F甲 = F乙 = F丙 C. F甲 F乙 F丙 D. 无法判断,A,5、甲、乙、丙三个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时,它们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已知甲 乙 丙。若将甲、乙、丙三个正方体分别放置在位于水平地面上的一个正方体铜块的上方,铜块的底面积比甲、乙、丙三个正方体的底面积都大,则铜块对水平地面的压强( ),课堂练习,放置甲正方体时最大 B.放置乙正方体时最大 C. 放置丙正方体时最大 D.放置不同正方体时都相同,已知:p甲 = p乙= p丙, 且甲 乙 丙,,根据p= gh可得h甲 h乙 h丙。由此可推得S甲 S乙 S丙。,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
16、力F=pS,且p甲 = p乙= p丙,,因为S甲 S乙 S丙,所以F甲 F乙 F丙,因为铜块的质量与底面积都相等,所以 p 甲 p 乙 p 丙 。,A,6、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分别置于水平桌面上时,他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 p乙 p丙;若在它们的上表面分别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甲 、F乙、F丙,使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相等,则这三个力之间的关系为( )A. F甲 F乙 F丙 B. F甲 = F乙 = F丙C. F甲 F乙 F丙 D. 无法判断,课堂练习,上表面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后,对水平桌面的压强,且p甲 = p乙 = p丙, F甲 = F乙= F丙,,因为S甲 S乙 S丙,
17、所以F甲 F乙 F丙。,C,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不同放置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 已知:F0甲= F0乙= F0丙,且 p甲 p乙 p丙, 根据F0=pS,可得S甲S乙S丙。,7、甲、乙、丙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体分别置于水平桌面上时,他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关系为p甲 p乙 p丙;若在它们的上表面分别施加一个竖直向下的力F甲 、F乙、F丙,使它们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量相等,则这三个力之间的关系为( )A. F甲 F乙 F丙 D. 以上都有可能,课堂练习,三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不同放置时对水平桌面的压力相等, 已知:F0甲= F0乙= F0丙,且 p甲 p乙 p丙, 根据F0=pS,可得S甲S乙S丙。
18、施加竖直向下力后长方体对水平桌面的压强增加量,所以F甲 F乙 F丙。,A,8、三个实心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相同,它们的密度分别为1、 2、 3,且1 2 3 。若分别在三个正方体上表面中央施加一个竖直方向大小相同的力,施加的力小于正方体所受的重力,三个正方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变化量分别为p1、p2、p3,则它们的大小关系为( )A. p1 p2 p3 B. p1 = p2 = p3 C. p1 p2 p3 D. 无法判断,课堂练习,已知: p1=p2=p3,且1 2 3 , 根据p= gh,可得h1 h2 h3 。 由此可推得S1 S2 S3。 在正方体上表面施加一个竖直方向的力后压强的变化量,所以p1 p2 p3。,A,9、如图所示,A、B两实心正方体分别放在水平地面上,它们对地面的压强相等。把两正方体沿竖直方向切去厚度相同的一块,再放在各自的上表面,此时它们对地面的压强分别pA和pB,则( )A. pA 和pB B. pA pBC. pA = pB D. 无法判断,课堂练习,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