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分子生物学课程标准英文名称:Molecular Biology 课程编码:413041150 适用专业:生物技术 学分数:2一、课程性质分子生物学属于生物学一级学科下的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二级学科,是生物技术专业培养计划中专业基础系列课程的主干课程之一。学生们前期系统学习的生物化学、植物生物学、动物生物学、微生物学等课程为分子生物学的学习奠定了基础,而分子生物学知识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生命科学从宏观到微观,对生物信息的传递、基因的表达调控等有更为全面深刻的理解,并为后续分子生物学实验等课程的学习与实践打下基础。通过本课程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分子生物学实验员 、检测员等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二、课程
2、理念在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一条主线,注意两个对比,形成三种意识” ,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程理念。1、抓住“一条主线”分子生物学是研究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重要性、规律性和相互关系的科学,是人类从分子水平上真正揭示生物世界的奥秘,由被动地适应自然界转向主动地改造和重组自然界的基础学科,是生命科学领域最基础、最重要的主干课程之一。中心法则从信息角度论证了生命世界在分子水平的统一,分子生物学知识基础就是以中心法则为主线介绍生物信息的传递,以及生物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调控机制,要引导学生以中心法则为主线梳理构建出分子生物学知识框架。2、注意“两个对比”真核生物和原核
3、生物在基因组成、基因表达调控等方面有许多的差异,要引导学生在学习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在分子水平的统一性之外,还要注意对比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之间的不同,利用比较法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率。3、形成“三种意识”分子生物学作为现代生物学的共同语言,应认识到其交叉性、前沿性、应用性,学生要建立这三种意识分子生物学现已迅速渗入到生物学的各个学科,是现代生物学的共同语言,是生命科学领域中所有学科在分子水平上的统一。分子生物学涉及面广,学科交叉内容丰富,也是目前自然科学中进展最迅速、最具活力的领域,在教学过程中应反映分子生物学的交叉性、前沿性,同时也要注重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运用能力的培养,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
4、实验方法原理相结合,尤其特别注意分子生物学基本研究方法的实验原理及其应用范围的讲解,培养学生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的思想意识或观念,对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应用和意义有较全面的理解,能用分子生物学知识解释如转基因技术等相关社会热点问题,初步具有从分子水平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而选用适宜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4、分子生物学课程的学习应坚持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型学习,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通过增加学生讲授、课堂讨论、课外拓展等学习形式,尤其要引导学生从课本上原有的经典实验着手,体会前人如何从分子生物学的角度思考、分析、解决问题,
5、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分子生物学基本知识、理解分子生物学方法的应用和发展前景,了解现代分子生物学新方法与新成果及其在解决人口膨胀、环境污染、疾病猖獗、能源资源匮乏、生态平衡破坏等重大难题过程中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明确所学知识的应用价值,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应用能力。三、课程目标1、总目标通过介绍染色体与 DNA、生物信息传递、基因表达调控等使学生获得核酸、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的形态、结构特征及其规律性等分子生物学基础知识,了解并关注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发展趋势及其2在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应用。引导学生利用分子生物学知识从分子水平上去分析生命现象与过程、思考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健康、基因发育等生物学
6、相关问题,使学生掌握核酸凝胶电泳、PCR、DNA/RNA提取、DNA 重组等现代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的基本理论及其应用范围,训练学生的科学探究和实践能力,养成学以致用,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主动思考关注社会热点、前沿问题,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主性,以质疑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逻辑思维,参与分子生物学相关社会问题讨论的素养。2、分目标素质目标序号 知识单元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文化素质目标 职业素质目标01第一单元分子生物学知识基础了解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支撑学科、分支学科;掌握分子生物学的三大原则、研究内容;掌握分子生物学、DNA 重组技术、基因组、结构基因组学、功能基因组学相关概念;能比较原核生物与真
7、核生物基因组 DNA 的异同;理解染色体DNA 的包装;了解 DNA 复制的方式、起点、方向和速度;理解并掌握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DNA 复制的过程及特点;了解 DNA 修复的方式;掌握转座子种类和遗传效应;了解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及其作用机制获取分子生物学知识框架结构,从分子生物学角度主动思考关注社会热点、前沿问题的能力运用辩证唯物观认识生命的分子生物学本质;了解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先进性、应用性、两面性;培养正确对待分子生物学技术的态度。生物的物质性;生物之美;不盲目信服权威,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价值观使学生具备未来职业或岗位群必须的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和理论;能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对实验结果、实验现
8、象进行分析;学一行,爱一行,热爱生物领域相关工作;不屈不挠,吃苦耐劳02第二单元生物信息的传递理解转录的基本过程,转录与复制的异同;掌握大肠杆菌 RNA 聚合酶的组成及各亚基的作用;掌握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的种类、分布及转录产物;掌握转录起始复合物的种类及组成;掌握启动子区的结构特征、增强子及其功能;了解转录的延伸、抑制、抗终止;掌握大肠杆菌转录的基本过程和机制;了解生物体内内含子的种类及内含子的剪接;理解并掌握真核生物的原始转录产物如何加工成为成熟 mRNA;掌握核糖体结构组成及活性部位的生物学功能;深刻理解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能比较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的差异;理解并掌
9、握肽链延伸、终止以及蛋白质降解的机理;了解蛋白质合成的抑制;了解蛋白质的转运的类型,了解分析生物信息传递的能力,比较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生物信息传递异同的能力结构与功能对立统一的观点;实事求是的实证精神;辩证的生物进化观;分子水平的“生态平衡”观点研究无止尽,一个科学问题的解决往往又引入深层次问题的思考与探究能运用分子生物学理论开展针对不同水平的研究设计;熟知生物信息传递在分子水平的统一;严谨的工作态度3蛋白质的转运机制;掌握蛋白质翻译后的加工修饰03第三单元原核基因表达调控了解原核基因表达的特点;掌握原核基因调控的类型;知道原核基因调控机制的类型;理解并掌握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调控模式;理解并掌
10、握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及调控模式;了解其他操纵子调控模式;理解转录水平上的其他调控方式认识与分析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的能力部分与整体相协调的观点;协调与高效的观点;团队合作精神能够运用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理论解释原核生物生长现象;有压力才有动力,提高抗压能力04第四单元真核基因表达调控了解真核基因组的复杂性;掌握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及类型;理解真核基因转录前、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的调控认识与分析真核基因表达调控规律的能力部分与整体相协调的观点;联系与发展的观点具备能够运用所学知识,从分子生物学水平解释一些生命现象05第五单元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理解核酸分离的原理及主
11、要技术;理解并掌握核酸凝胶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理解并掌握 PCR 原理及标准反应体系组成;了解 PCR 优点、应用及类型;理解Q-PCR 原理,了解 Q-PCR 常见方法及应用;知道常见的基因克隆技术;了解重组 DNA 技术史上的主要事件及基本工具;理解外源基因表达及转化子的筛选;掌握 DNA 遗传标记的种类;知道SNP 的类型及应用;掌握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蛋白印记技术的原理;了解蛋白质的质谱分析技术;知道研究基因功能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掌握 RNA 的选择性剪接技术;理解基因定点突变技术;了解基因敲除技术的种类和原理;了解基因芯片技术;理解 RNAi 技术的原理;了解酵母单/双杂交系统、噬
12、菌体展示技术、蛋白质磷酸化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理解凝胶滞缓实验的原理;了解HGP 的科学意义;掌握人类基因组计划内容;了解 DNA 序列分析技术的类型;理解 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的原理;了解其他基因组;了解比较基因组学相关研究运用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分析生命现象、科学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生物伦理观、科学发展观能根据实验需要选择适合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能运用分子生物学知识正确认识转基因技术、克隆技术等热点社会技术问题。06 第六单元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知道癌、癌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了解癌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基因治疗的原理、果蝇的发育调控;能说出分子生物学与人
13、类健从分子水平上思考人类健康、基因发育等生人类健康、生物发育辩证唯物主义观与可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要保持工作中的乐观4基因发育 康、基因发育的关系;了解免疫体系发育及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物学相关问题的科学思维能力持续发展观、珍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精神,并能进行健康宣传工作四、课程内容拓展性内容序号 知识单元 基础性内容 提高性内容 知识前沿拓展 文化素质拓展01第一单元分子生物学知识基础分子生物学的定义、三大原则、研究内容;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染色体及基因组的特点;染色体 DNA的包装;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DNA 复制的过程及特点;转座子种类和遗传效应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分子生物学与诺贝尔奖,DNA 复
14、制的方式、起点、方向和速度;DNA 修复的方式;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的作用机制;真核生物染色体上组蛋白、非组蛋白的特性;真核生物 DNA 序列分类;基因的类型;染色体作为遗传物质的特征;熔解温度Tm21 世纪分子生物学发展趋势;端粒的生物学意义;转座子在转基因、害虫防治中的研究机应用生物都遵循中心法则,具有共同的核酸、氨基酸语言;DNA 双螺旋等分子生物学结构;发现人类染色体数目的故事以及传奇女科学家芭芭拉.麦克林托克发现玉米中控制因子02第二单元生物信息的传递转录的基本过程,转录与复制的异同;大肠杆菌RNA 聚合酶的组成及各亚基的作用;真核生物RNA 聚合酶的类型、分布及转录产物;转录起始复合
15、物的种类及组成;启动子区的结构特征、增强子及其功能;大肠杆菌转录的基本过程和机制;真核生物的原始转录产物如何加工成为成熟 mRNA;遗传密码的性质;核糖体结构组成及几个活性部位生物学功能;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的差异;肽链延伸、终止以及蛋白质降解的机理;蛋白质的转运的类型,RNA 聚合酶的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RNA 聚合酶;转录的延伸、抑制、抗终止;5端帽子的形成;生物体内内含子的种类及内含子的剪接;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几种复合物的变换;遗传密码破译简史;蛋白质的转运机制;蛋白质合成的抑制;转录抑制、蛋白质合成抑制与合理用药真核生物的转录因子;启动子区变
16、异对转录的影响; RNA 与获得性遗传;现代核糖体观;分子医药;蛋白质的泛素化转录各阶段DNA 结构等变化;人工构建启动子、增强子等对转录效率的影响;RNA 与生命起源;药物作用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生物体蛋白质的有序凋亡5蛋白质翻译后的加工修饰03第三单元原核基因表达调控原核基因调控的类型;原核基因调控机制的类型;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调控模式;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及调控模式;转录水平上的其他调控方式。原核基因表达的特点;其他操纵子调控模式;半乳糖操纵子的双启动子结构;阿拉伯糖操纵子的正控制和负控制的双重功能;固氮基因调控及其在植物固氮中的应用色氨酸操纵子研究进展;乳酸菌双组分信号转导系统研究进展;原
17、核基因的翻译弱化及其调控机理操纵子发现过程及其意义;操纵子的表达调控04 第四单元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及类型;真核基因调控机制的类型;真核基因转录前、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的调控。真核基因组的复杂性;蛋白质磷酸化、乙酰化及热应激蛋白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基因家族、假基因与基因表达调控表观遗传学、蛋白质磷酸化与细胞分裂调控;05第五单元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外源基因表达及转化子的筛选;核酸凝胶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核酸分离的原理及主要技术;PCR原理及标准反应体系组成;Q-PCR 常见方法及应用;DNA 遗传标记的种类;RACE 技术原理;双向凝胶电泳技术、
18、蛋白印记技术的原理;RNA 的选择性剪接技术;基因定点突变技术;RNAi 技术的原理;凝胶滞缓实验的原理;人类基因组计划内容;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的原理重组 DNA 技术史上的主要事件及基本工具;PCR 优点、应用及类型;Q-PCR 原理;常见的基因克隆技术;研究基因功能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和方法;基因敲除技术的种类和原理;基因芯片技术;蛋白质的质谱分析技术;酵母单/双杂交系统、噬菌体展示技术、蛋白质磷酸化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HGP 的科学意义;其他基因组;比较基因组学相关研究SNP 的类型及应用;DNA 序列分析技术与目前常用测序技术的原理分子生物学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06 第六
19、单元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健康、基因发育癌、癌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免疫体系发育及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基因治疗的原理;果蝇的发育调控癌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艾滋病、SARS、流感等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五、课程实施(一) 、课时安排本课程总共 48 学时,具体课程安排见下表。6知识单元 章次 学时分配第 1 章 绪论 2第一单元 分子生物学基础第 2 章 染色体与 DNA 1第 3 章 生物信息的传递上-从 DNA 到 RNA2第二单元 生物信息的传递第 4 章 生物信息的传递下-从 mRNA 到蛋白质2第三单元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 第 7 章 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20、上 -原核基因表达调控模式5第四单元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 第 8 章 基因的表达调控下 -真核基因表达调控6第 5 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上-DNA 、RNA 及蛋白质操作技术7第 6 章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下-基因功能研究技术5第五单元 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理论基础第 11 章 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学 2第六单元 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健康、基因发育第 9 章 疾病与人类健康第 10 章 基因与发育0合计 32(二) 、教学团队本课程团队有教师 4 人,其中副教授 2 人、讲师 2 人;博士 3 人,硕士 1 人,四位教师都为 40 岁以下的青年教师。本教学团队是一支高学历层次的青年教学团队,学缘结构合
21、理、职称结构和年龄结构稍显单一。(三) 、教学条件本课程在传统教学手段的基础上,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将计算机、投影仪或电视机引入课堂,课程组开发或搜集的分子生物学课件及系统分子生物学视频可直观、形象地向学生展示相关知识。(四) 、教学资源利用网络平台,包括国家精品课程、MOOC、其他院校的教学文件、分子生物学研究前沿文献,以及学校信息工程学院的网络教学平台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而便利的教学资源。另外,老师也可通过E-mail、 QQ 群等进行疑难解答、讨论交流,拓宽学生获取分子生物学知识的渠道,提高教学效率。(五) 、教学策略、方法手段为达到分子生物学课程的总目标,教学采取以班级授课为主,辅
22、以分组教学、协作教学、课外扩展教学相结合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并且在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辅导答疑,鼓励学生结合目前社会热点、基础教育课程相关知识点从分子生物学角度进行质疑、思考、分析、解答。1、教学策略教学过程一定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的内容、教学的条件综合考虑进行。每节课的教学策略都应不同,因此,总的建议是充分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前置课程的知识和技能,结合多种方式(讲授、自学、讨论等)组织教学,在教学过程中要抓住“一个主线,两个对比”,以中心法则为主线介绍从DNA 到 RNA,从 RNA 到蛋白质的生物信息传递与基因表达调控的基本知识,帮助学生构建一个较完整的分子生物学
23、知识框架,使学生理解生物信息传递与基因表达调控过程,知道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及其适用范围,了解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健康和发育的关系,从分子水平认识、探究生命本质,注意对比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在基因组 DNA 特点、信息传递过程、基因表达调控模式等的异同。本课程教学内容主要由分子生物学基础、生物信息的传递、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真核基因表达调控、7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和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健康、基因发育 6 个单元组成。第 1 单元是起始课,课程的导入方式主要结合 21 世纪生命科学的面貌,及分子生物学的快速发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具有重要作用。另外染色体与 DNA 一章可以使学生把已有知识背景(遗传学
24、、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结合起来,通过背景材料引出分子生物学的概念,并通过进一步介绍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历史,请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分子生物学的应用价值及发展前景。绪论采用教师讲授法,旨在让学生全面了解本门课程,引起学生学习兴趣,而染色体与 DNA 由于与前期课程重复知识点较多,则以学生自学为主,并通过课堂讨论把握重点、老师补充性指导突破难点。第 2 单元是有关生物信息的传递的内容,是在已修课程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的基础上进一步从分子水平介绍核酸和基因组的结构及功能,并以中心法则为主线介绍 DNA、RNA 和蛋白质- 生物信息的传递。本部分也是 以学生自学为主,然后通过
25、学生课堂讨论把握重点、老师补充性指导突破难点,并利用图片或动画演示法、对比法、小结归纳法等使学生构建一个较完整的生物学信息传递知识框架。第 3 单元是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内容,授课内容与学生的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结合较为紧密,可通过反转课堂教学法,让学生课下结合前期相关的知识点及教师提供的自学课件等材料自学本章节内容,从中找出存在的问题(学生质疑) ,然后再由教师进行课堂讲授的方式完成学习。第 4 单元是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内容,授课内容与学生最熟悉的真核生物-人的相关生理生化现象为基础,主要按调控发生的先后次序介绍真核生物基因的表达调控,本单元教学建议采用 PBL 教学法,通过教师学生课前实例收集
26、与课前预习,课堂教师讲述与师生讨论的教学方式有机结合进行。第 5 单元是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理论基础内容,主要知识体系涵盖了 DNA、RNA 及蛋白质操作技术与基因功能研究技术,以运用分子生物学方法解决一般问题的思路为主线,通过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理论的介绍,经典实验技术的讲解、老师提问、学生讨论、学生自主设计实验等多种途径使学生掌握分子生物学研究方法原理、应用范围。第 6 单元是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健康、基因发育,是目前分子生物学研究在人类健康和基因发育方面的热点和前沿,本章节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辅导,也可采取专题讲座的方式,引导学生自学完成教学,拓展学生的知识面。2、教学方法与手段在已有讲授法
27、、演示法、作业法教学方法的基础上,积极推行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发现法、探究法、陶冶法等教学方法,在讲解主要的基本概念、理论等知识的基础上,结合关键问题和实际应用举例、质疑,引导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课下查阅文献自学,突破难点,了解分子生物学发展前沿,通过布置大作业、自制 PPT 进行讲解促进生生互动,锻炼学生整理资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及 PPT 制作、口语表达等能力,陶冶学生对分子生物学理智与情感活动在认知中的统一。3、能力培养方案推行“探究型”教学方式,注重课外扩展学习,锻炼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将思考题穿插在具体章节中,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教材、预习课程内容,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探究。课堂上,在
28、讲授课程内容的同时,结合最新进展和生产实际精选代表性的科研文献作为教学补充资料进行分析讨论。课下,提供补充文献和相关网站供学生进一步课外阅读,培养主动学生查阅、分析科研文献、解决问题的能力。注重启发互动,突出学生的教学主体地位 采用启发诱导、讨论互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避免传统“填鸭式”教学的弊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科研辅助教学,积极研究、探索应用型人才培养,训练学生实践和科研能力结合最新科研成果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读与实践;探索尝试学生撰写小论文、对生物学问题进行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的教学新模式。有利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以服务地方基础教育为导向,锻炼学生的就业能力结合专业分流的三
29、个方向-药用植物有效成分提取、食品加工、环境保护发展需要等布置课外大作业,8让学生自己查阅整理文献、分析解决分子生物学在相关产业应用中的重要作用,对学生的大作业给予详细的点评,指出问题所在。对课外作业完成优秀的同学,组织进行 PPT 讲授,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并给予点评,使学生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六) 、自学安排自主学时安排各章依次是 0.5、2、2.5、2.5、2.5、2、1、1、1、0.5、0.5,合计 16 学时。此要求为最低的自学时间,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建议学生们尽可能多利用课前课后时间认真自学。教师提前一次布置学习任务单,详细说明本课的自主学习目标、要求等;自学采用小组管理(每组
30、4-6 人,宿舍为单位)的方式:合作学习,自学笔记批阅、互相监督等;自学监控包括自我监控、小组长(轮流)监控同学讨论问题情况和回答问题情况等,并给出成绩,任课教师参与小组课上讨论、不定期抽查自学笔记、评价成绩等以督促自主学习。(七) 、学业考核与评定1、考核内容知识单元 掌握 理解 了解第一单元分子生物学基础分子生物学的定义、三大原则、研究内容;原核生物/真核生物基因组的特点;染色体 DNA 的包装;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DNA 复制的过程及特点;转座子种类和遗传效应分子生物学发展简史;原核生物/真核生物染色体的特点;DNA 复制的方式、起点、方向和速度分子生物学的三大支撑学科、分支学科、发展趋
31、势;DNA 修复的方式;真核生物中的转座子及其作用机制第二单元生物信息的传递转录的基本过程,转录与复制的异同;大肠杆菌 RNA 聚合酶的组成及各亚基的作用;真核生物 RNA 聚合酶的类型、分布及转录产物;转录起始复合物的种类及组成;启动子区的结构特征、增强子及其功能;大肠杆菌转录的基本过程和机制;真核生物的原始转录产物如何加工成为成熟 mRNA;遗传密码的性质;核糖体结构组成及几个活性部位生物学功能;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的差异;肽链延伸、终止以及蛋白质降解的机理;蛋白质的转运的类型,蛋白质翻译后的加工修饰RNA 聚合酶的结构,线粒体和叶绿体 RNA 聚合酶;转录的延伸、抑制、抗终止
32、;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起始;蛋白质合成的抑制生物体内内含子的种类及内含子的剪接;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起始时几种复合物变换;蛋白质的转运机制第三单元原核基因表达调控原核基因调控的类型;原核基因调控机制的类型;乳糖操纵子的结构及调控模式;色氨酸操纵子的结构及调控模式原核基因表达的特点;乳糖操纵子的调控模式;色氨酸操纵子的调控模式其他操纵子调控模式;转录水平上的其他调控方式第四单元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特点及类型;真核基因调控机制的类型;真核基因转录前、转录水平、转录后水平、翻译水平和翻译后水平的调控真核基因组的复杂性蛋白质磷酸化、乙酰化及热应激蛋白对基因表达调控的影响第五单元分子生物学研
33、究方法核酸分离的原理及主要技术;核酸凝胶电泳技术的基本原理;PCRRACE 技术原理;RNA 的选择性剪接技术;基因定点突变技术;RNAi重组 DNA 技术史上的主要事件及基本9理论基础 原理及标准反应体系组成;Q-PCR常见方法及应用;外源基因表达及转化子的筛选;DNA 遗传标记的种类;RACE 技术原理;双向凝胶电泳技术、蛋白印记技术的原理;RNA 的选择性剪接技术;基因定点突变技术;RNAi 技术的原理;凝胶滞缓实验的原理;人类基因组计划内容;Sanger 双脱氧链终止法测序的原理技术的原理;PCR 优点、应用及类型;Q-PCR 原理;常见的基因克隆技术;研究基因功能的常用分子生物学技术
34、和方法;基因敲除技术的种类和原理;基因芯片技术工具;SNP 的类型及应用;蛋白质的质谱分析技术;酵母单/双杂交系统、噬菌体展示技术、蛋白质磷酸化分析技术的原理及其应用;DNA 序列分析技术的类型;其他基因组;比较基因组学相关研究。第六单元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健康、基因发育癌、癌基因、原癌基因、抑癌基因、基因治疗的基本概念分子生物学与人类健康的关系;免疫体系发育及免疫球蛋白基因表达癌和病毒的分子生物学;基因治疗的原理;果蝇的发育调控(2)考核方法成绩评定方式的主要构成及比例:采用 N+2 考试方式,期末成绩由 N(35%) 、笔记 1(包括课前预习、课堂笔记及课后总结笔记) (15%) 、期末考试
35、1( 50%)组成。其中,1 期末成绩,占总成绩的 50%。1 笔记,包括教师二次评阅笔记的成绩、一项学生自评笔记和课后总结的成绩,三项成绩的平均分即笔记项得分,占最终成绩的 15%。N 包括五项,N1 指小组对该生课下自学笔记、课下讨论问题及回答问题和课堂小测验的评定成绩,N2 为学生自评的出勤及纪律成绩,N3 为教师对学生课堂提问的评定成绩,N4 为教师对学生绘制概念图的评定成绩,N5 为网络在线小测验的网评成绩,五项成绩的平均分即 N 的得分,占最终成绩的 35%。附表 1:评分细则考核项目及权重 90-100(A) 60-90 (B ) 60 以下(C)笔记能很好的根据自学内容做好自学
36、笔记,并标示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能很好的记录课堂上老师讲授的知识,条理清楚,并及时标记遇到的问题,及时做课后总结,能利用其他资源课下查找与本节课知识点相对应的前沿科研成果自学笔记较完整,条理性较清楚,有做重点标示;笔记较完整,条理性较清楚,能及时课后总结,但对于前沿科研成果较少涉猎自学笔记乱差,没有标示;笔记杂乱无章,没有条理性,课后总结较少,但几乎没有关注前沿科研成果出勤及纪律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按时出勤;纪律性非常好基本能按时出勤,迟到或早退或旷课 3 次以下;纪律性一般迟到或早退或旷课3 次以上;纪律性较差讨论问题 积极参与讨论,观点鲜明,正确 有参与讨论,观点正确 极少参与讨论,观点有错
37、误平时考核50%回答问题 积极举手发言,回答完全正确 能举手发言,回答基本正确 不举手发言10小测验 课堂、课下或网评章节小测验成绩概念图能涵盖2、3、4、7、8 章主要知识点,内容详实、准确基本能涵盖2、3、4、7、8 章主要知识点,内容较详实、较准确知识点遗漏较多期末考试 50% 期末考试成绩(60,否则视为不及格)试卷题型及分值分布:试卷满分值为 100 分,题型由名词解释(10%) 、单项选择题(10% ) 、简答题(25% ) 、论述题(30%) 、实验设计题(25%)组成。考试形式与时间:闭卷、笔试,120 分钟。六、教材建设选用及参考书目1、建议教材建议使用的教材由北京大学朱玉贤
38、等编著的现代分子生物学 ,该教材自 1997 年出版以来,几经改版修订、更新,涵盖了分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并且第 4 版修订中突出强调了分子生物学的实验技术和原理,在“疾病与人类健康”一章中增加了关于人禽流感和严重急性呼吸系统综合征(SARS )分子机制的讨论。根据学科发展的最新动态,对第 11 章“基因组与比较基因组学”做了较大规模的修改和充实,成为国内许多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或研究生的主要教材,发行万余册。现在正在使用的教材是由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2007 年朱玉贤,李毅,郑晓峰编著的现代分子生物学 (第四版) ,该教材入选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 ”国家规划教材。2、教学参考书1 Benjam
39、in Lewin,Gene VIII, Florida: Prentice Hall, 2004.2 本杰明.卢因 著,余龙,江松敏,赵寿元 译. 基因八.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3 刘进元,李文君,王薛林等. 分子生物学(现代生物学精要速览中文版)(第二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1.4 陈淳,徐沁. 高级分子生物学要义.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5 西尔维恩,W 勒潘,王勇. 英汉对照分子生物学导论.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8.6 韦弗 (Weaver.R.F). 分子生物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教学丛书)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7 P.C.Turner, A.G.McLennan, A.D.Bates, M.R.H.White. 分子生物学(影印版).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8 程震龙. 分子生物学专业英语. 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4.了解最新信息(相关期刊杂志,网络资源)http:/www.ncbi.nlm.nih.gov(NCBI)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