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苏州中学2007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1).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1106969 上传时间:2020-02-07 格式:DOC 页数:74 大小:6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州中学2007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苏州中学2007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苏州中学2007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苏州中学2007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苏州中学2007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1).doc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苏州中学 2007 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1)(训练日期2007 年 5 月 10 日)1夏朝建立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开始的标志,主要依据是 CA 奴隶主与奴隶两个阶级形成 B 开始出现“天下为家”的局面C 奴隶制国家机器的建立 D 奴隶主占有土地与奴隶2西周是我国奴隶社会的强盛时期,其主要依据是 AA 奴隶社会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日趋完善 B 奴隶们创造出大量财富C 奴隶的劳动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部门 D 周武王的杰出领导3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BA 盘庚迁殷 B 牧野之战 C 周公东征 D 共和行政4 左传载:“夏有乱政,而作禹刑”这反映了 DA 原始社会末期发生了部落之间的战争

2、 B 大禹治水C 夏朝设置了监狱 D 夏朝为镇压奴隶反抗而制定了刑法5周武王伐纣灭商成功的基础是 CA 纣的暴政引起人民反抗 B 牧野之战奴隶倒戈C 文王整顿政治与军事,使国力增强 D 商兵力不足6周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 AA 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 B 削弱功臣与贵族的权力C 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 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7西周被称为我国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是因为与前代相比 AA 政治经济制度更加完善 B 疆域更加辽阔C 周王的权威地位更加稳固 D 奴隶制经济更加发达8如图是“西汉彩绘乐舞杂技俑” ,通过这一出土文物,我们可知当时的 B生产场面杂技表演场面人们的服装、发型歌舞及乐器演

3、奏活动A B C D9秦汉绘画艺术丰富多彩,当时的画种不包括 ( C )A壁画 B帛画 C油画 D木刻画10夏商周三代被称为我国的青铜时代,这是因为 CA 在农业、手工业生产上广泛使用青铜器 B 青铜产品制造比较精美C 青铜铸造是当时手工业生产的主要部门 D 青铜生产技术水平提高11传说夏朝时“仪狄作酒” “少康秫酒” ,反映了夏朝 BA 人们酗酒 B 农业生产有了发展 C 不爱惜粮食 D 不注意节约12公元前 8 世纪平王东迁后,朝野出现的现象是 C周室衰微,王命不行 迁都频繁,异姓反叛 列国内乱,诸侯兼并 尊王攘夷,大国争霸A B C D 13关于春秋争霸性质的廉洁,正确的是 CA 打击奴

4、隶制度,推广封建制度 B 尊王攘夷,维护周王室统治C 春秋无义战,阻碍社会进步 D 争夺土地与人口的兼并战争14春秋时期诸侯争霸促进了民族融合,其主要体现在 CA 汉族政权“尊王攘夷”抵制边地各族的进攻 B 犬戎破镐,推翻了西周政权C 华夏族与其他民族接触频繁 D 少数民族大量迁入中原,民族杂居普遍15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实质是 CA 满足新兴地主扩张领土与掠夺财富的私欲 B 大国兼并小国,促进民族融合C 满足奴隶主扩张领土与掠夺财富的私欲 D 给人民带来灾难,是历史的倒退16三家分晋与田氏代齐,形成的政治新格局是 CA 春秋争霸 B 分封诸侯 C 战国七雄争霸 D 楚汉之争17史载:孔子的学生

5、子贡“废(发,卖出)著(买进)鬻财于曹、鲁之间 ,结驷连骑,束帛之币以聘享诸侯。所至,国君无不分庭与之抗礼。 ”对这种现象分析不正确的是 DA 春秋时商业经济已较为活跃 B 商人政治上非常活跃C 部分工商业已逐渐摆脱政府控制,开始转为私营 D 商人社会地位普遍提高18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与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它们不包括 CA 促进井田制瓦解 B 导致地主阶级兴起C 强化了周王室的统治 D 引发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19相传孔子的学生冉耕字伯牛、司马耕字子牛,这反映出 BA 孔子的弟子注重务农 B 当时牛耕开始普及C 当时牲畜是财富的象征 D 农本思想基本确立20春秋时期,我国农业技

6、术史上农用动力的一次革命是指 BA 铁器使用 B 牛耕使用 C 桔槔的使用 D 水利工程的兴修21战国时期新兴封建城市兴起的根本原因是 AA 随着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商业兴盛起来 B 人口聚集了很多C 成为诸侯国的都城 D 作为封建地主阶级政权的中心22战国时期致富的大商人主要经营 BA 丝织业、陶瓷业 B 冶铁业、煮盐业 C 丝织业、农业 D 冶铁业、青铜制造业23春秋时期,鲁国出现公田转化为私田的现象,所产生的最深刻的社会影响是 DA 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瓦解 B 国君的收入迅速增加C 刺激了新农具的广泛使用 D 促进了封建生产方式的形成24春秋后期,许多诸侯国的卿大夫取代国君掌握政权,最

7、终形成战国七雄,奴隶制时代结束。判断奴隶社会在此结束的主要依据是 BA 各诸侯国确立了新的封建制度 B 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势力占了上风C 新兴地主阶级政权已经建立 D 各诸侯国出现了一系列变法运动25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度到封建制度的过渡时期,形成这一趋势的根本原因是 AA 井田制度逐渐为封建土地所有制取代 B 从诸侯割据混战逐渐走向全国统一C 诸子百家的出现和“百家争鸣”局面的形成 D 新兴地主阶级推动下各国的变法运动26周初分封制的实行,巩固了统治,开拓了疆域,但后期却造成了分裂割据局面。导致这些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原因是 CA 分封诸侯的争权夺利 B 周王室的腐败衰落C 生产力的迅速发

8、展 D 奴隶、平民起义的打击27 吕氏春秋载:“公作则迟,有所匿其力也;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此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CA 春秋时期合用铁器与牛耕 B 私田的开垦越来越多C 封建制度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D 井田制遭到严重破坏28战国时期,战争连绵不断,但社会经济却得到了相当发展,根本原因是 AA 封建制度的确立适应生产力的发展 B 各诸侯因为争霸需要注重生产C 商鞅变法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D 农民对土地的依附关系减轻29春秋战国时期封建制度得以确立的直接原因是 BA 铁家具与牛耕的推广 B 各国新兴地主阶级开展变法C 私田出现和井田制的瓦解 D 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形成30战国时期封建制得以确立

9、的根本原因是 BA 各诸侯国的变法运动 B 新兴地主经济实力强大C 各国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 D 大量水利工程的兴修31认为商鞅变法是社会制度根本变革的最主要依据是 BA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B 废井田、开阡陌,承认土地私有C 废除奴隶主特权,奖励军功 D 废除奴隶制,建立县制32管仲改革与商鞅变法的相同点是 CA 内容相似,性质相同 B 都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利益C 都有利于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 D 都局部改变了社会性质33商鞅变法实行奖励农耕政策的根本目的是 CA 发展农业生产 B 限制商业活动 C 增强秦国实力 D 废除旧贵族特权34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中,诸子百家的观点实质上代表 BA 统治阶

10、级的利益 B 不同阶级阶层的利益 C 知识分子的不同认识 D 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3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根本原因是 DA 地主阶级进行变法,封建制度确立 B 奴隶主贵族与封建地主斗争激烈C 代表不同阶级与阶层利益的思想冲撞激烈 D 社会经历了划时代的变革36战国最为显赫一时的墨家,其深刻的社会根源是 CA 墨子的主张得到人民拥护 B 墨子主张选贤与能,深得天下支持C 封建经济发展,小生产者的壮大 D 要求建立小国寡民的社会37提出“若使天下兼相爱,国与国不相攻,则天下治”的先秦思想家是 CA 老子 B 孔子 C 墨子 D 孟子38 墨子说:“贤者举而正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

11、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是以民皆劝其赏畏其罚,相率而为贤者。是以贤者众,而不肖者寡,以谓进贤。 ”可见,墨子主张的本质意图在于 CA 倡导建立地主阶级政治与道德规范 B 主张否定奴隶主阶级的政治思想体系C 按照小生产者的意愿建立理想的国家 D 为了恢复奴隶社会的统治秩序39下列言论,属于韩非子思想的是 BA 制天命而用之 B 刑过不避大臣,赏善不遗匹夫C 选择天下之贤可者,立以为天子 D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40韩非子“法治”思想的实质是 DA 把法律作为至高无上的准则 B 用法律来约束每个人的行动C 法律是君主治理天下的工具 D 用法律来确立封建社会的统治秩序41 “道之以

12、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这段话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 AA 儒家 B 道家 C 法家 D 兵家42 “仁”的思想在先秦时期的进步意义主要是 BA 满足新兴地主阶级的政治需要 B 抑制统治者的暴政C 成为各国变法的理论依据 D 奠定“非攻”主张的思想基础43孔子说“仁者爱人,爱有差等。 ”墨子说“兼相爱,交相利。 “爱无差等” 。造成这种分歧的根源是 BA 二人所处的时代不同 B 代表的阶级利益不同C 学术思想不同 D 谈论的问题不同44 “绝圣弃智,民利百倍;绝仁弃义,民复孝慈;绝巧弃利,盗贼无有” 。这一思想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 CA 儒家实行仁政的思想 B

13、儒家主张节约的思想C 道家消极倒退的思想 D 法家实行法制的思想45. 下列两汉时期的文学作品,属于形式朴实自然,内容丰富,语言通俗的是 ( A )A 陌上桑 B 子虚赋 C 两都赋 D 上林赋46中国古代记载物理学知识,其中包括杠杆原理与浮力原理、声学与光学知识的著作是 AA 墨子墨经 B 梦溪笔谈 C 营造法式 D 天工开物47春秋时期,鲁国在天文方面做出的重要贡献的直接原因是 CA 不参与诸侯争霸,社会相对安定 B 经济发展需要天文历法的进步C 天象观测的进步 D 学术风气的浓厚48下列属于战国时期文学成就的是 C诗经 逍遥游 离骚甘石星经A B C D 49反映春秋战国时期我国物理学重

14、大成就的是 CA 首次关于哈雷彗星的记录 B 形成自己固定的历法系统C 墨水经光学八条 D 出现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学著作50春秋战国时期科学技术取得突出成就的主要原因是 B统治者礼贤下士 农业手工业生产水平的迅速提高 诸侯割据混战 法家思想影响A B C D 苏州中学 2007 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2)(训练日期2007 年 5 月 11 日)1秦灭六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原因是 CA 商鞅变法比较彻底,秦在七国中实力最强 B 秦在统一中采取了远交近攻的正确策略C 人民渴望统一,秦顺应了这一历史潮流 D 秦王嬴政的雄才大略与将领的英勇善战2秦朝统一有利于社会生产的发展。这种“有利”主要是指 BA

15、 推广了农业经验 B 创造了安定环境 C 减轻了人民负担 D 促进了各地交流3秦朝修长城,在当时的积极意义是 CA 创建了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 B 显示了秦朝的先进与强大C 保护了中原先进文化的发展 D 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4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确立了封建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中央集权指 DA 全国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B 全国有通行的统一文字C 以皇权至高无上为最基本的原则 D 中央对地方机构实行直接有效的行政管理5秦始皇对我国历史做出的最重要贡献在于 DA 它推动了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 B 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度中央集权制度C 在全国推行郡县制度 D 建立了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6

16、以下有关秦朝封建专制主义制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DA 是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的结果 B 其体现了封建主义的残暴性C 对我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D 是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主要原因7下列著作中,既有地理价值同时又具有很高历史文学价值的是 CA 缀术 B禹贡地域图 C水经注 D抱朴子8秦朝地主上实行的郡县制适应封建集权政治的需要,最主要在于 DA 郡县官吏必须对上一级负责 B 郡县是地方行政管理机构C 郡县官吏与皇帝是臣与君的关系 D 郡县完全由中央与皇帝控制,官吏不能世袭9对秦始皇的评价着重于 DA 开拓疆域 B 统治残暴 C 南攻越族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 D 统一中国,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趋势10中

17、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建立的农民革命政权地点在 BA 大泽乡 B 陈 C 张楚 D 咸阳11下列关于秦末农民战争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DA 迫使汉高祖“反秦之弊,与民休息” B 大大削弱了奴隶制残余C 使汉初出现了“布衣将相”的局面 D 使汉初废除了郡县制,实行了封国制12下列关于编户齐民的表述,正确的是 B没有正式户籍 具有独立身份 承担国家赋役 超役现象严重 A B C D 13以下各项,不符合魏晋南北朝北方文化发展特点的是 DA 北方少数民族对传统文化产生重要影响 B 佛教对于思想文化与艺术具有重大影响C 北方少数民族的生产经验得到了系统的总结 D 北方各少数民族先后创造了本民族的文字14

18、下列政治措中,不属于汉武帝时代的是 BA 实行刺史制度 B 设置西域都护 C 实行察举制度 D 颁布“推恩令”15汉朝建立与发展了一整套选举人才的选官制度,主要是为了 BA 建立新的封建统治秩序 B 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C 选出真正有才能的人做官 D 遏制地方割据势力的产生16刘邦实行的治国政策中,动机与效果明显不符的是 DA 休养生息政策 B 沿用秦朝郡县制 C 战和并用的民族政策 D 分封建同姓王17察举制是汉代重要的选官制度,汉武帝时察举的重要依据是 DA 门第 B 声望 C 财富 D 品德与才能18下列“推恩令”的理解与说明,最为确切的是 CA 将皇恩推广于天下,让百姓不同程

19、度地得到好处 B 将皇恩施于诸侯王及其子弟,以使之顺从皇帝,从而维护中央对地方的统治C 准许诸侯王将封地再分给子弟以建立侯国从而削弱王国的直属领地,使之无力对抗中央D 推恩只是一种欺骗,是封建帝王愚弄臣下与人民的手段,根本不能实现19对两汉政府与匈奴战争的表述,正确的是 BA 两汉政府反对匈奴南下掠夺的反侵略战争B 两汉政府反击匈奴保持边境安全是正义之举C 两汉政府与匈奴争夺对西域控制权的斗争D 少数民族政权与中原政权争夺统治权的斗争20张骞出使西域的主要目的是 CA 恢复与西域各国的交往 B 加强对西域各国的控制C 联络大月氏夹攻匈奴 D 打通“丝绸之路”21下列对于“两汉与匈奴的战争”的认

20、识,正确的是 D两汉反击匈奴的战争是正义之举 汉同匈奴关系以“和”为主 双方战争都不带有侵略性 匈奴南下带有掠夺性A B C D 22对西域都护的下列解释,最准确的是 AA 汉朝派驻西域的军事行政长官 B 前 60 年西汉设置的地方机构C 丝绸之路上保护商旅往来的军事首领 D 汉朝管辖西域各族政权的中央机构23班超出使西域与张骞出使西域所起的作用的不同之处是 DA 促进西域同内地的经济文化交流 B 有利于中国同西亚欧洲各国的友好往来C 促进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 D 直接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控制24下列对于丝绸之路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于前 2 世纪由张骞开辟 曾经是东西方经济往来的主要通道 丝

21、与丝织品是主要贸易货物 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A B C D25秦汉时期,中国已经走向世界,其主要表现不包括 DA 大秦安敦王朝派使臣从海道来到中国 B 丝绸等技术传播到中亚与欧洲地区C 甘英出使大秦,为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创造了条件 D 中国与欧亚非许多国家开始了直接贸易往来26两汉丝绸之路兴盛,其主要原因是 CA 西域都护的设置 B 政府重视对外贸易 C 经济文化先进 D 使用提花机,丝绸好27西汉与西亚欧洲通商关系发展起来的主要条件不包括 DA 西汉丝织业的发展 B 张骞沟通了西汉与西域的联系C 西域都护的设置 D 甘英对西亚的地理与风俗从情的了解28汉代在中外文化交流中输出的主要是 AA

22、 应用性技术 B 农作物良种 C 手工业产品 D 书画艺术品29下列史实,在史记 、 汉书中都会有记载的是 DA 城濮之战 B 班超出使西域 C 设西域都护 D 刘邦建立汉朝30下列与甘石星经属于同类的古代著作是 AA 周髀算经 B 九章算术 C 缀术 D论衡31下列成就中,深刻影响人类文明进程的是 AA 蔡伦改进造纸术 B 张衡制造地动仪 C 华佗发明麻沸散 D 甘石星经问世32王充的唯物主义思想与荀况的唯物主义思想的相似之处是 CA 认为精神随肉体死亡而消亡 B 人能战胜自然并利用自然规律为人类服务C 特异的自然现象并不是人间祸福的征兆 D 人们必须通过实践才能形成正确的认识33既通天文,

23、又擅文学,其发明创造保持世界记录长达 1700 年的我国科学家是 AA 张衡 B 祖冲之 C 僧一行 D 郭守敬34魏晋南北朝时期到唐代佛教盛行所造成的后果有 B麻痹了人民,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社会矛盾的激化 佛教建筑石窟艺术得到发展 统治者促使佛教思想取代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浪费了大量的社会财富A B C D 35下列关于范缜思想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BA 比较系统地批判了神学迷信 B 人的精神与形体相互分离,人死精神不死C 形体好比刀刃,精神好比锋利,二者相互结合 D 人的精神与形体不可分离,人死精神亦死36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逐渐赶上北方的原因有 A北方长期战乱,经济爱到破坏 南方相对

24、安定 北方农民大批南迁,增加了劳动力,带来了先进技术 南北方人民的共同开发A B C D 37南北朝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突出特点是 BA 新兴封建城市开始出现 B 南北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 产生了新的生产方式 D 引进农作物新品种,并广泛种植38下列内容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社会经济特点的有 C江南经济开发,中原经济发展相对停止 士族庄园经济与寺院经济占有重要地位 商品经济水平较低 各民族经济交流加强A B C D 39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得到发展最主要的原因是 CA 科技发展的结果 B 政策调整的结果C 民族融合的结果 D 阶级斗争的结果40 齐民要术反映出的民族问题是 DA 各民族地区间的经济发

25、展基本一致 B 民族矛盾尖锐C 南方越族地区经济开始赶上北方 D 民族融合加强41自三国时期起,伴随着北方农民大批南迁 BA 封建国家陷入分裂状态 B 江南经济得到开发,经济重心开始转移C 南北朝之间民族矛盾尖锐 D 对外贸易起步,与欧洲开始直接交往42三国时期,著名的丝织业中心有 C荆州 扬州 洛阳 襄邑A B C D 43下面能够反映魏晋南北朝时期冶炼技术进步的史实有 D相州以制造军刀著称 能用煤做冶炼燃料 出现了灌钢法 百炼钢技术相当成熟A B C D 44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的造纸中心有 A 洛阳 扬州 长安 建业A B C D 45三国两晋南北朝科技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因素有 C北

26、方各族人民的大融合 江南经济的开以 佛教的盛行 统治者的重视A B C D 46魏晋南北朝时期与秦汉时期相比,自然科学进步最突出的表现在 DA 天文与数学 B 天文与医学 C 农学与机械 D 农学与数学47汉字字体由隶书转化为楷书是汉字的一种进步,完成这一巨大进步的书法家是 BA 蔡邕 B 钟繇 C 王羲之 D 王献之48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是 CA 阶级斗争激烈 B 民族矛盾尖锐 C 民族融合加强 D 对外交流频繁49佛教在南北朝时期广泛传播的社会条件有 B社会动荡 佛教的欺骗性 人民饱受战乱之苦 统治阶级支持A B C D 50兴起于东汉的道教到两晋南北朝时期,发

27、生了很大变化,主要表现在 A吸收了儒家学说 成为为封建统治服务的宗教 还吸收了佛教的不少教义与封建等级观念 建立起相对完整的道教神仙体系A B C D 苏州中学 2007 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3)(训练日期2007 年 5 月 12 日)1对隋朝著名的建筑大师宇文恺的描述,正确的有 C擅长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 主持开凿了广通渠 主持兴建隋朝大兴城与洛阳城 常采用图纸与模型相结合的设计方法 2隋朝统一的必然性是 D各族人民相互融合 北方农业的恢复与发展 隋文帝加强军队建设 陈朝的腐败 3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CA 攻打高丽 B 巡游江东 C 巩固统一局面 D 搜括各地财富4隋朝的大运

28、河连接了五大水系,其中通济渠连接的是 BA 海河与黄河 B 黄河与淮河 C 淮河与长江 D 黄河与长江5隋朝大运河所发挥的主要作用是 CA 巩固隋朝统治 B 方便隋炀帝南巡 C 促进南北经济交流 D 加强对南方的控制6汉承秦制,唐袭隋规,都有出现了盛世,然而秦与隋却二世而亡。其主要原因是 DA 周边少数民族入侵 B 统治集团内讧 C 宦官专权外戚临朝 D 横征暴敛苛政黩武7秦隋是两个短命王朝,却分别为汉唐盛世奠定了基础,它们共同的历史贡献是 AA 制订了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制度与政策 B 开辟了沟通南北经济交流的水上运输通道C 修筑了大规模的军事防御工事 D 推行了以思想统一服务于政治统一的统治方

29、法8隋炀帝的暴政有 D滥用民力 三征高丽 奢侈腐化 严刑酷法A B C D 9从秦末、隋末农民战争可以看出,农民起义对历史发展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 DA 实现了改朝换代 B 打乱了地主阶级的统治秩序C 消灭了大批地主官僚 D 促使统治者调整生产关系使之适应生产力10通过农民战争建立的新王朝是 D西汉 西晋 隋朝 唐朝A B C D 11唐开元年间被认为是古代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世” ,开元时期与贞观年间相比 AA 经济繁荣程度更高 B 社会秩序更安定 C 阶级矛盾更缓和 D 国家政权更巩固1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注重的问题是 A重用人才 善于纳谏 轻徭薄赋 减轻刑罚A B C D 13对武

30、则天有“政启开元,法宏贞观”的评价。其最主要的依据是 CA 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 B 奖励农业生产C 统治时期社会经济继续发展 D 重用一些有才能的人做官14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正确的是 B 职权有分工,监督,无合作 三省运转机制是:中书尚书门下 三省长官品级较低 户部主管赋税A B C D 15下列关于三省六部制的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DA 确立于唐太宗时期 B 门下省负责草拟与颁发皇帝和诏令C 尚书省负责官吏的考核与任命 D 分散了相权,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16三省六部制的主要作用在于 AA 提高政府部门的行政效率 B 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C 扩大地主阶级统治基础 D 分散相权,强化皇权

31、17隋唐实行科举制的进步意义是 CA 扩大了封建统治的社会基础 B 对皇帝的权力有一定的抑制作用C 促进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D 削弱了显贵的特权18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实质是 DA 封建国家选拔官员的需要 B 发展教育、文化的需要C 网罗人才、扩大统治基础的需要 D 庶族地主掌握政权的需要19科举制的创立是封建选官制度的重大进步,这是因为 D打破了世家大族把持仕途的状况,有效地抑制了腐朽的士族 使门第不高的庶族地主通过考试参加到政权中来 把读书、考试、选官紧密联系起来,提高了封建官员的文化素质 把选才和任官的权力从地方豪门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A B C D 20唐诗兴盛的原因有 B社会经济繁荣

32、 普通地主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民族融合与频繁的中外交往 科举取士与帝王提倡A B C D 21隋唐汇合了南朝的秀美与北朝的雄健,创出了新的风格.下列书法家中深受王羲之影响的是AA 欧阳询 B 颜真卿 C 柳公权 D 张旭与怀素22唐朝中期均田制的崩溃,这本质上说明 BA 封建土地国有制从此破坏 B 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得到发展C 封建地主经济遭到破坏 D 唐统治的经济基础发生了根本变化23下列各项,属于人头税的是 D算赋 口赋 调 租A B C D 24下列事件按因果关系排列是 D两税法实施 土地兼并严重 均田制破坏 租庸调制无法实施A B C D 25隋唐时的均田制中,均田农民的身份是 CA 自

33、耕农 B 地主的佃农 C 国家的佃农 D 农奴26唐朝租庸调制中对“庸”的改革的目的是 BA 使农民获得一定数量的土地 B 保证农民有生产时间C 减轻农民的租税负担 D 减轻农民的徭役负担27唐朝实行两税法产生的作用是 BA 缓解了严重的土地兼并问题 B 缓解了均田制破坏造成的财政问题 C 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剥削 D 削弱了藩镇割据的经济基础28780 年,唐朝政府将赋税手段改为两税法的根本原因是 CA 农民起义打击 B 商品经济发展 C 均田制的破坏 D 国家人口的激增29唐朝中期以后实行的两税汉同以前的租庸调制相比,最主要的变化是 CA 地租形式的变化 B 赋税种类的增多 C 征税标准的改

34、变 D 税务手续的简化30唐代赋役制度中,具有减轻封建人身依附关系性质的是 D庸 调 徭役 两税法 A B C D 31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奈扬州” 。这首诗突出反映了当时扬州的繁荣,扬州的繁荣直接受益于 BA 东南沿海地区的经济发展 B 位于长江与大运河交汇处C 隋炀帝曾多次巡游扬州(江都) D 扬州经济富有特色,旅游资源比较丰富32下列对长安商业活动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DA 从长远角度看, “坊”与“市”的划分限制了商业活动的发展B “市”中的商业活动是长安城商业繁荣的标志C 频繁的对外商业活动提高了长安城的国际地位D 长安的商业代表了古代历史上城市商业的最高水平33有关隋唐时期社会经

35、济繁荣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BA 大运河开凿证明,我国经济重心已经移到南方B 唐朝出现新的灌溉工具筒车,新式的犁地工具曲辕犁C 隋朝出现了青瓷中的秘色瓷D 唐朝时城市里有固定的交易场所市,其中的邸店是我国最早的银行雏形34唐太宗时蒙古高原一带最强大的少数民族是 BA 鲜卑 B 突厥 C 回纥 D 吐蕃35隋朝文化成就中,对后世影响最大的是 AA 用考试方法选拔官吏 B 用石拱方法建筑桥梁C 建立了学校教育体系 D 四大发明的应用与传播36中华民族是由多民族融合而形成的,唐帝国建立时,已经融入的边疆民族是 AA 匈奴、鲜卑 B 突厥、匈奴 C 契丹、鲜卑 D 鲜卑、突厥37下列活动与唐太宗无关的是

36、 DA 统一在漠南北 B 经营西域 C 唐蕃和亲 D 册封南诏38设立机构、册封与和亲是唐代处理与少数民族关系的主要形式。唐朝对下列哪个民族先后实行过上述三种举措 BA 突厥 B 回纥 C 靺鞨 D 吐蕃39 “蛮地无桑 俗不解织绫罗,自太和三年(829 年)蛮贼寇西川,掳掠巧儿(技艺高超的手工匠)及女工非少,如今悉解织绫罗也。 ”材料中“蛮地”是指 DA 突厥 B 回纥 C 吐蕃 D 南诏40下列对文成公主入藏所起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 CA 使吐蕃与唐盟约“患难相恤,暴掠不作” B 使唐与吐蕃“和同为一家”C 为吐蕃经济文化发展作出了贡献 D 加强了唐对吐蕃的管辖41唐朝时期,我国同周边国家往

37、来的特点有 A互派使节往来 互相交流科学技术 互派留学生 互相传播各自的宗教A B C D 42唐代中日交通的主要港口城市是 BA 明州 B 扬州 C 泉州 D 广州43唐代的对外关系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盛况,出现这一盛况的直接原因是 DA 经济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B 政治制度比世界各国先进C 开辟了发达的水陆交通路线 D 统治者以开明的态度吸纳世界先进文化44玄奘西行和鉴真东渡体现出唐文化的 CA 高度繁荣的特征 B 世界领先的特征 C 充满活力的特征 D 兼收并蓄的特征45唐玄宗派使者出使用权新罗时说:“新罗号为君子国,颇知书达礼,有类中华。以卿学术,故选使充此。 ”这反映了 A新罗文化十分发达

38、 新罗与唐朝关系密切 中国文化对其影响大 新罗已学会印刷术A B C D46隋唐时期文化得以繁荣,主观因素是 BA 国家统一强盛,经济繁荣 B 统治者推行开明兼容的文化政策C 国内各族交往密切 D 对历史文化的继承与发扬47下列关于隋唐文化特征的表述,错误的是 DA 兼收并蓄,全面繁荣 B 在继承前代文化成果基础上有所创新C 中华文化圈最终形成 D 当时中国和罗马是世界两大文明中心48下列对唐朝文化辉煌灿烂的原因表述中,其中最主要的一项应该是 BA 南北统一,疆域辽阔 B 政治稳定,经济发达C 民族众多,关系融洽 D 对外开放,兼收并蓄49唐朝一行的突出贡献是在天文历法方面,他制定了 AA大衍

39、历 B太初历 C十二气历 D授时历50以下对隋唐文化成就的叙述,错误的有 CA 火药的配方最早出现在唐朝中期,到唐末开始用于军事B 僧一行制订的大衍历表明中国古代历法体系的成熟C 李春主持的大兴城体现了当时城市建筑的高超技术D 世界上现存最早有确切日期的印刷品是唐朝的金刚经苏州中学 2007 年高考历史选择题强化训练(4)(训练日期2007 年 5 月 13 日)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最突出的特点是 DA 极力提高皇权 B 竭力削弱相权 C 削夺将帅权力 D 削减地方权力2北宋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的措施是 CA 设立枢密院 B 增设参知政事 C 设州通判 D 皇帝掌握禁军3北宋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

40、政,其政治作用是 CA 保证了中央的财政供给 B 免除了中央的财政危机C 使地方丧失了割据条件 D 确保议和有足够“岁币”4据记载:宋太祖立“更戍法” ,规定禁军定期更换防地,将领不随军调动。其目的是 DA 重用功臣宿将 B 实行兵农合一 C 士兵得到锻炼 D 防止武将权重5科举制度在历史上经历了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北宋创立了 CA 武举 B 殿试 C 糊名法 D 进士科6北宋科举制度的叙述错误的是 CA 考试分为乡试、省试、殿试三级 B 殿试成为定制录取由皇帝直接掌握C 始建进士科,并成为最主要的科目 D 考试方法上实行糊名法7. 下列说法与史记相符合的是 ( A )A作者是司马迁,中国古代

41、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B作者是司马相如,他的作品还有子虚赋等C作者是司马炎,他还是西晋王朝的建立者 D作者是司马光,中国古代第一部编年体通史8.王安石变法中的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在目的与作用上的相似之处有 D加强对人民的控制 限制官僚地主的利益 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减轻了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A B C D9.北宋宋朝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局面,从反面证明了 DA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在当时弊大于利 B 政治改革要有经济作保证C 兵越多,战斗力越弱 D 政治改革要重视精兵简政10.王安石变法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是 AA 财政收入 B 土地集中 C 限制高利贷 D 辽夏威胁11.王安石变法的措施中,兼有

42、打击官僚贵族特权,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与保障农民生产时间的是BA 青苗法 B 募役法 C 市易法 D 方田均税法12.唐朝末年许多中原地区人民来到契丹境内,主要是因为 AA 中原地区藩镇割据混乱 B 契丹势力不断扩大C 契丹人希望学习汉族先进经验 D 汉族人要帮助契丹人向封建制过渡13.澶州之战与澶渊之盟从本质上反映了 DA 民族间的和战关系 B 人心渴望和平C 北宋的积贫积弱 D 北宋统治者的软弱妥协14.夏宋关系叙述正确的是 C 夏宋之间曾经连年战争 宋对夏采用支付钱物的办法取得边境相对安宁 在与夏的战争中被打败,以议和的方式缓解矛盾 在宋夏边境设榷场互通贸易A B C D 15.下列推理属于哪一种情况 B大前提:我国古代社会是以汉族为主的多民族共同组成的小前提:金是我国北方女真族建立的政权结论:金军南下客观上加快了社会的发展A 大前提正确,小前提结论错误 B 大前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