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佛教词语“顶礼膜拜”词义探析.doc.doc

上传人:无敌 文档编号:1107182 上传时间:2018-06-11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佛教词语“顶礼膜拜”词义探析.doc.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佛教词语“顶礼膜拜”词义探析.doc.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佛教词语“顶礼膜拜”词义探析.doc.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佛教词语“顶礼膜拜”词义探析.doc.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佛教词语“顶礼膜拜”词义探析.doc.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 佛教词语“顶礼膜拜”词义探析摘 要:佛教的传入带来了佛教文化,并深刻地影响着汉文化的发展。而佛典中的词语一方面丰富了汉语词汇,另一方面又受到汉文化的影响,在频繁的使用中,词义发生了变化。本文主要通过汉译佛典和中土文献对“顶礼膜拜 ”的佛典语源发展、词义演变及原因进行探析,并说明“顶礼膜拜 ”表示崇敬义的发展变化及应用情况。 . 关键词:顶礼膜拜 语源发展 词义演变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 (2015)06-0150-02 序言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十分重视礼仪。在中国古代,人们表示崇拜、恭敬、臣服的时候,经常会行跪拜之礼。而在佛教当中,佛教徒在表示对

2、佛祖的虔诚信仰的时候,也会行使各种敬礼。大唐西域记三国中记载:“致敬之式,其仪九等。一,发言慰问;二,俯首示敬;三,举手高揖;四,合掌平拱;五,屈膝;六,长跪;七,手膝踞地;八,五轮俱屈;九,五体投地。”自佛教传入中原以来,佛教中的一些词汇也流入百姓的生活之中,如“顶礼膜拜” 、“五体投地”“ 顶拜” 等词。而这些词语在运用之初还保留了佛教原始的敬礼含义,表示一种虔诚的敬仰,表示对神、人的尊敬崇拜,极具褒义色彩。然而随着社会历史的发展,“顶礼膜拜” 一词在今天的使用中却带有一些贬义色彩。例如现代汉语词典(第六版)对该词的释义就是:“形容对人特别崇敬(多用于贬义)。” 那么为什么这个成语由佛教中

3、教徒的虔诚崇拜发展到现代汉语的使用中却含有贬义了呢?这就是本文所要探讨的问题了。 一、“顶礼膜拜”的语源发展 1.汉译佛典中的释例 “顶礼膜拜”一词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因此在探析该词语源时就当先从汉译佛典中来寻找该词的产生与发展。 1.1“ 顶礼 ”与“膜拜” 在汉译佛典中, “顶礼”与“膜拜”分开来使用比较早。 “顶礼” 一词最先以“顶礼佛足”的形式出现在三国两晋的佛典中,如三国吴支谦的撰集百缘经:“次来佛所,顶礼佛足,却坐一面,听佛说法。”又东晋时法显的大般涅盘经卷上:“淳陀闻已,忧悲小歇,便从座起,整身威仪,偏袒右肩,顶礼佛足白言:世尊唯愿,明日受我薄供。世尊即便默然许之。”“顶礼佛足”

4、在这里指跪在佛祖的脚前,用头顶着佛祖的脚来表示虔诚地敬仰。而在大般涅盘经卷下中又有:“即从座起顶礼王足,而白王言:今我愚痴不识正理,乃以此事而用上谏,唯愿大王,听我忏悔。”此处“ 顶礼王足”也是指跪倒在王的脚下,用头顶着王的脚来表示虔诚地信仰。 尔后“顶礼” 一词又可单独使用,也表示致敬,是佛教徒向尊者行使的最崇敬的跪拜礼节,即行礼者跪拜在地上,以头碰及尊者之足。如后秦鸠摩罗什在大庄严论经中:“时波斯匿王顶礼问讯白世尊言:向彼比丘是何大德?为诸天供养奉侍左右,又能于石出入无碍。” 而“膜拜”一词最早似在北魏杨f 之洛阳伽蓝记卷 5:“国王见宋云。云大魏使来。膜拜受诏书。”中出现。而 “膜拜”的

5、来源又来自“南膜拜” 。据穆天子传卷二:“吾乃膜拜而受。 ”郭璞注:“今之胡人礼佛,举手加头,称南膜拜者,即此类也。”“南膜”即梵语 Namas 之音译,亦译作“南无”。佛教语之归命、敬礼、度我之意。 值得注意的是,在汉译佛典中,我们还能看到“头面礼足”“稽首礼足”“合掌礼足”“ 顶拜” 等词,如长阿含经:“立于佛前,头面礼足。” 唐义净的金光明最胜王经疏:“虔诚顶拜名为敬礼。 ”这些词都与 “顶礼”或“ 膜拜”词义相关,均指佛教徒向尊者行跪拜礼,以头触尊者足以表崇敬之情。1.2“顶礼膜拜 ” 在汉译佛典中“顶礼膜拜 ”一词开始是“顶礼”与“膜拜”分开出现,尔后在汉译佛典中才有“顶礼膜拜”合起

6、来出现的情况,见于任远译的宝髻大王菩萨本缘中:“向他那莲花般双脚顶礼膜拜后”“顶礼膜拜 ”在此处与“顶礼 ”“膜拜”词义相同。 据电子佛典资料中“顶礼 ”“膜拜”“ 顶礼膜拜”等词出现的次数来看,在汉译佛典中,“顶礼” 一词出现最多, “膜拜”次之,而“ 顶礼膜拜”一词只是出现于较晚的佛典中,如上文的宝髻大王菩萨本缘中。另外宝髻本缘:“纯洁的人们居住在城内,如同圣地一般,教人去顶礼膜拜。” 而这里的 “顶礼膜拜”一词不再具有佛教徒的向尊者行跪拜礼的形式,而是表示对所崇敬者表示敬仰之情,是一种对他人的态度,从而具有了象征义。 2.中土文献中的释例 “顶礼”“膜拜”“ 顶礼膜拜” 等词不仅出现在汉

7、译佛典当中,还也出现在中土文献当中。其中“膜拜 ”一词比较早地出现于 穆天子传:“天子乃赐之黄金之鹿,戏乃膜拜而受。” 尔后随着佛教传入中国,更多的佛教词语进入人们的生活当中。例如“顶礼”“膜拜”“顶礼膜拜”等词均出现在南朝宋齐梁陈的正史中,如梁萧绎在金楼子卷4:“立尊像,供养于道场,内设花幡灯烛,使僧尼顶礼。” 中的“顶礼”;南齐书 :“ 许其膜拜之诚。 ”中的“膜拜” ;又如大慈恩寺志卷二:“使之成为人们瞻仰玄奘大师遗像、信徒顶礼膜拜的宗教活动场所。”中的“ 顶礼膜拜 ”。这些词均保留了佛教词语的原始意义,表示虔诚的敬仰。 而从中土的文献资料来看,“顶礼膜拜”一词出现的频率较多,这与汉语的

8、特点密切相关。该词在汉语的使用当中保存着较强的生命力,至今还存在于日常使用当中。 二、“顶礼膜拜”词义演变 随着佛教传入中原,梵汉文化产生了碰撞。一方面,佛典的传入带来了丰富的佛教词汇;另一方面,汉文化也影响着这些佛教词汇的发展与演变。如“顶礼膜拜” 一词在汉语的运用过程中,其词义就发生了变化。 1.“顶礼膜拜”在古代汉语中的应用。 “顶礼膜拜”一词在佛教典籍中指佛教徒向尊者行佛教中最尊敬的跪拜礼,表示对佛祖的信仰,具有褒义色彩。如大慈恩寺志卷十二:“在佛国印度,佛教徒对佛祖释迦牟尼非常敬仰,对佛教十分虔诚,进而对佛足迹甚为敬重,见足如见佛,一样地顶礼膜拜。”又 “在一处浮雕中,四个裸女匍匐在

9、佛足印前顶礼膜拜。” 从中土文献来看,“顶礼膜拜 ”一词最初也是佛教徒向佛祖行跪拜礼,如红史:“元惠宗手拿大哈达前来顶礼膜拜,无限敬信,奉献无数财宝。”在 西藏王统记 :“ 如是歌已,王妃臣僚并诸庶民,皆鼓舞腾欢。遂向赞普顶礼膜拜,并献陈供品。”中“ 顶礼膜拜”是指对西藏王的虔诚信仰和崇拜之情。而在郎潜纪闻三笔卷 12:“每值君生朝,设祭演剧,顶礼膜拜,至今不绝。”中的“ 顶礼膜拜”是指对许延敬祈雨成功之举的崇敬之情。又如带经堂诗话卷二十八:“而言及献吉,实乃平居最顶礼膜拜之偶像,用以比拟,不觉真情流露,真意遂出也。” 从上可知,“顶礼膜拜”的词义从佛教徒对佛祖行使最崇敬的跪拜礼仪变化为表示对

10、有功之人的崇敬之情,并由实际的动作变化为崇敬的心态,具有象征义。在古代汉语中,这个词仍然是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是一个褒义词,表示对他人的崇敬、崇拜。 2.“顶礼膜拜”在现代汉语中的应用 在现代汉语使用当中,“顶礼膜拜 ”既有表示对他人的敬仰,是一个褒义词;也有表示对他人的极度崇拜,而此义项多用作贬义,含有否定、讽刺、挖苦的意味。现代汉语词典对其注解直接指出其“多用于贬义” 。 2.1 在现代汉语中,“顶礼膜拜 ”用作褒义词时,其对象多为贤者、优秀者,对其表达崇高的敬意。这一词义也从原始佛教的“顶礼”“膜拜”的跪拜礼行为转变为表示崇拜、崇敬等心理活动的象征性表达。该义项延续了“顶礼膜拜 ”的本来

11、意义。例如: 2.1.1:镜头让历史活起来一文说:“对于孔子这个被奉上至圣先师神坛的符号,我们可能在曲阜孔庙的那抹肃穆里以一种怯怯的敬仰之心顶礼膜拜。” 陈莎,:镜头让历史活起来,佛山日报第 F02 版,2014年 10 月 8 日。此处“顶礼膜拜” 表示人们对孔子的崇拜、敬仰之情。2.1.2诺奖给我们带来什么启示一文中说:“笔者以为,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得主群体是值得全球经济学家顶礼膜拜的。”此处,“顶礼膜拜”表示钦佩、崇拜的含义,是具有肯定的褒义色彩的词汇。2.2 在现代汉语中,“顶礼膜拜” 用作贬义色彩时,多出现在一些文学作品当中,表示反讽的意味;也有用在一些批评性较强的文章当中,用以否定、

12、讽刺那些过分谦卑的态度,或者否定那些盲目崇拜而忽视自我的现象。例如: 2.2.1“在封建思想的影响下,总要找个神来顶礼膜拜一番,这是愚昧和无知的表现。”从句中可以看出,“顶礼膜拜 ”一词在此含有对封建思想下,人们信佛的这种愚昧无知行为的讽刺意。 2.2.2“对领导崇敬到了顶礼膜拜的程度,未免就是个人崇拜了。”该词在此处表示对人的崇敬过度了,自身的姿态放得过度谦卑,而含有一种讽刺的意味。 2.2.3别被“世界第一”忽悠 一文中说: “对 GDP 的顶礼膜拜和盲目追崇,也让中国经济车轮留下了道道沉重与辛酸的印辙。”这篇批评中国经济的文章,批评国人对 GDP 的过分看重,而造成国人看不清经济现状,“

13、顶礼膜拜”一词在此就含有批评、讽刺的意味。 2.2.4“美丽的女子在所谓宗教警察的威势下不敢在街上抛头露面,除了眼睛全身都严密包裹,连穆斯林的祖先、我们的祖辈都未曾见过的那些黑袍,被视作维吾尔人以及穆斯林的传统服装来顶礼膜拜,一些妇女甚至小女孩,都在盲目地跟风效仿。”此处的“ 顶礼膜拜”就表示一种盲目的崇拜,含有否定、讽刺的批判性色彩。 3.词义由褒义转化为贬义的原因探析 从“顶礼膜拜”一词的词义发展及词语应用的文献整理、分析来看,我们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索该词词义变化的原因所在: 3.1 社会文化发展的影响。古代社会封建思想高度集中,领导者高度集权,百姓对领导者有着高度的崇拜,百姓由衷

14、地表示对领导者的恭敬、臣服之情。而佛教的盛行也给百姓提供了一个精神寄托。佛教带给百姓一个美丽的神圣的世界,对于佛教有着虔诚的信仰,因此心甘情愿地对其进行“顶礼膜拜” 。而现代社会的自由民主思想的传播,人们的思想自由,宗教信仰的自由,都让人们不再热衷于信仰佛教或领导者。在这样一个思想开放的时代,民主、平等思想得到认可,因此“顶礼膜拜” 再不似古代那样的具有虔诚的信仰的含义了。绝大多数时候,人们不再下跪、磕头,只是在比较特殊的场合才会出现“顶礼膜拜” ,如寺庙中的拜佛、祭祖等。“顶礼膜拜 ”在一般情况的使用中,多含有贬义色彩,表示讽刺、否定等。如“别总对标准答案顶礼膜拜。” 就表示对标准答案的绝对

15、信赖会造成失误。 3.2 语法修辞的影响。汉语语法的应用多使用夸张、反语等修辞手法,这样能够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加的生动形象。如:“一些地方对 GDP 推崇备至、顶礼膜拜,有的领导干部对数据十分敏感,满脑子跨越式、言必称增长率。”盛若蔚,从严治党 首在落实责任,人民日报第017 版,2014 年 10 月 14 日。因此在表达一些崇拜过度的时候,就用“顶礼膜拜 ”一词,借此来讽刺一番。 3.3 心理因素的影响。上文对“顶礼膜拜 ”一词的释义是 “顶礼”这种敬礼与 “膜拜”这种敬礼联合在一起表达崇拜、恭敬、钦佩,形容崇拜到了极点。而我们知道“物极必反”,当这种崇拜达到了极端,就有可能转向它的反面,

16、表达出另外一个相反的意思。“顶礼膜拜” 在佛教中表示对佛祖的信仰,对佛教的虔诚;而应用到生活的一般对象上来就会出现相反的意思,表示一种讽刺、否定等意思。如“对 GDP 的顶礼膜拜和盲目追崇,也让中国经济车轮留下了道道沉重与辛酸的印辙。” 结论 综上所述,佛典传入中原带来了丰富的佛教文化,从佛典中带来的词汇更是丰富了汉语词汇,不仅仅有本文做阐释的“顶礼膜拜” 一词,还有“五体投地 ”“指点迷津”“ 一尘不染” 等等。这些佛典词语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使用,一方面丰富了汉语词汇,另一方面又受到汉文化的影响,语义发生变化。因此,我们对于这些佛典词语的探析可以让我们了解梵汉文化的交流,还可以更准确地理解并使用这些词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论文指导/设计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