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钢铁企业产学研联盟的运行研究引言钢铁企业承担着发展低碳经济的社会责任,同时也面临着低碳经济发展目标要求下严峻挑战与瓶颈制约,如何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创建合理的资源能源结构、创新资源管理模式、实现低碳核心及关键技术的自主研发创新是钢铁企业突破低碳发展瓶颈、实现低碳发展目标的关键所在。钢铁企业通过建立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能够充分有效地整合钢铁企业、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资源,集中精力联合攻关钢铁产业低碳发展高新技术、关键技术、超前技术与共性技术;能够有效降低低碳技术研发成本、分担研发风险、共享联盟成果收益,形成长期有效的产学研合作创新与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同时也
2、能为钢铁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知识、技术交流与共享平台,通过联盟内成员各方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实现互相学习、共同研发,进而提高钢铁企业低碳技术的自主创新能力与我国钢铁产业的核心竞争力。1 组建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是钢铁企业低碳发展的必然要求低碳经济是以市场需求与竞争机制、国家政策激励措施与要求为先导,以节能、减排为标志,以能效技术、可再生能源技术以及温室气体减排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为核心,以经济发展生态环境、社会文明共处和谐为目标的新兴发展模式。从低碳经济发展的实质内涵及要求来看,低碳节能减排技术与能源有效利用技术的突破将成为钢铁企业获得新的机遇与发展空间的必经之路。因此,钢铁企业只有通过建立较为广泛的
3、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才能有效实现节能减排技术与能源利用技术的快速突破,才能真正实现低碳经济发展目标。2 低碳经济目标下我国钢铁企业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存在的问题2.1 联盟内成员目标利益冲突不断 钢铁企业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的成员主体包括钢铁企业、高校及科研院所,钢铁企业更多的是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而科研院所则是以追求科研水平的提升、技术创新与发展为目标,高校则是以追求科研能力的增强、科研人才的培养以及理论水平的提升为目标,三者之间存在较大的目标利益冲突,协调一致难度很大。2.2 联盟运作易偏离预设目标,危及联盟自身发展由于高校、科研机构的办学研究使命与企业经营目标的不协调,致使联盟预先设
4、定的统一目标容易被联盟成员所忽视。与此同时,由于联盟各方隶属于不同行业,联盟所研发的技术涉及多个交叉学科,联盟内成员构成纷繁复杂且身份关系特殊,使得联盟的运行管理非常困难,尚未形成成熟的管理机制,致使联盟运行低效,绩效未达到预期目标。2.3 政府引导推动作用效果不明显 当前政府在促进产学研战略联盟的可操作政策与法规相对缺乏,对钢铁企业产学研技术创建战略联盟的管理体系、评价体系及法律法规的支持尤为匮乏。政府在税收、职称、信贷、奖励等方面也缺少行之有效的调节手段,并未建立调动钢铁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技术人员参与产学研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的积极性的完善的制度与政策。2.4 钢铁企业自主技术创新能力不佳
5、由于机制的影响,仍有钢铁企业市场经济观念不足,只看重当前经济利益而不重长远发展,重生产而不重研发,技术创新并未得到相应的重视,从而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钢铁企业也未成为技术创新主体。钢铁企业一般出于短期经济利益考虑,通常与高校、科研院开展短期项目合作,战略层次的合作缺乏,非常欢迎立竿见影的科研成果,而对需要长时间、大耗资,需进一步研发的技术项目便思前顾后。3 低碳经济目标下我国钢铁企业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的运行方法和路径探讨3.1 联盟组建路径 科学把握市场及钢铁产业需求。在联盟组建之前,钢铁企业应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对低碳经济发展大背景及对钢铁企业的各项发展要求进行深入分析,结合钢铁企业发
6、展现状,明确在低碳经济发展目标要求下钢铁企业的关键低碳技术或共性技术。选择正确的联盟成员。在低碳经济目标要求下影响钢铁企业技术联盟伙伴选择主要受到以下六大因素的影响:低碳技术研发能力、低碳技术转化能力、技术创新绩效能力、资源状况、相容性水平、信任关系与承诺。钢铁企业可依据上述标准选择适合自己的联盟伙伴。建立科学合理的联盟目标体系。在联盟组建之初,需在强有力的需求拉动下,通过充分有效的协商与沟通,充分考虑到联盟各方的目标及利益述求,建立科学合理的联盟目标体系。同时,政府也应委托第三方专业研究中介服务机构根据钢铁产业低碳发展需求及关键制约因素:包括核心技术、技术标准、产业链条等,深入分析钢铁企业产
7、学研技术创新联盟的组建模式,明确联盟组建任务。明确联盟成员各方的责任与义务。在联盟成立之初,必须对政府、钢铁企业、科研中介服务机构、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的角色进行明确定位,明确联盟内成员各方责任与义务,以保证联盟内各成员主体能各司其职、各尽其能,在充分发挥各自的专业技术优势的同时也能实现协同效应。3.2 联盟有效管理路径 选择有效联盟管理模式。重点在股份合作制实体企业经营与模拟公司虚拟经营共建管理团队两种模式基础之上加以综合发展成立股份制实体企业,并由联盟成员各方共同组建管理团队的模式进行联盟的经营管理,同时立足于解决委托 - 代理风险,重点向委托或聘请第三方专业管理团队进行联盟专业化管理模式发
8、展。建立完善的联盟管理制度。通过建立并完善联盟的资源共享与流动制度、低碳知识、技术与成果的转移与转让制度、经费管理制度与人员管理制度实现联盟的持续稳定运行。3.3 联盟稳定运行路径 强化钢铁企业资金投入的主体地位,大力引导联盟的资金投入;建立信息开放学习机制,联盟应该建立科技信息资料库,建立面向市场、面向国内外的科技信息网络;建立人才沟通流动机制,联盟成员间要打破人才流动的界限;建立利益共创共享分配机制。3.4 联盟科学评价路径 制定客观公正的联盟绩效评价制度。联盟绩效评价制度应在绩效评价责任人或机构、绩效评价原则、绩效评价的适用范围及评价周期、绩效记录的管理、绩效评价的方式与方法、绩效评价的
9、结果及其作用等方面做出明确界定,保证联盟绩效评价的客观公正、科学合理,同时对联盟内成员各方的综合贡献程度有清晰地认知,便于充分认知联盟的优势与不足,扬长避短,实现长期稳定发展。建立科学全面的联盟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充分遵循全面性原则、科学性原则、系统化原则、可操作性原则、动态性与协调性相结合的原则。所建立的指标体系要能充分反映联盟内成员各方的目标利益,抓住最重要、最本质和最根本的影响因素,各指标之间要具有层次性,同时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采用科学有效的联盟绩效评价方法。联盟绩效评价方法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借助于投入 - 产出模型的定量评价方法,一类是基于有限理性的定性评价方法,还有一类是在两者基础上提出的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法。联盟绩效评价方法应综合考虑以上三种方法,既有定量评价也有定性分析。4 结语钢铁企业产学研技术战略联盟是钢铁企业低碳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在钢铁企业低碳核心技术攻关研发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当前低碳发展大背景下,只有通过政府引导与支持,积极寻求产学研技术联盟行之有效的管理及运行模式,在高校、科研机构及钢铁企业之间形成长期稳定运行的产学研低碳技术战略联盟,才能真正实现钢铁企业的低碳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