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成才之路 语文,人教版 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四单元,创造形象诗文有别,目标导航1“艺术形象”是本单元的学习重点,要把握不同类型散文作品中艺术形象的特性,了解塑造艺术形象的手段。2初步认识散文和诗歌在形象性方面的区别。3培养品味散文语言的能力。4重视诵读,培养良好的语感。5积累一些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句式。,内容概说这个单元的“赏析示例”是陆游的过小孤山大孤山,这是一篇用日记形式写的游记,实际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抓住景物特点,用对比等手法,描写了大孤山小孤山及其周围优美的景色,抒发了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自主赏析”部分一共有三篇文章。第一篇是庖丁解牛,用寓
2、言来说明养生的道理,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示:只要认识并掌握了客观规律,反复实践,不断积累经验,做事就会游刃有余。,第二篇为项羽之死,节选自史记项羽本记,有的选本名为垓下之围。记叙项羽一生的最后一搏,表达出了项羽英勇悲壮的一面。第三篇是杜牧的阿房宫赋,通过描写阿房宫的宏伟及毁灭,总结了秦王朝骄奢亡国的历史教训,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推荐作品”是两篇带传奇色彩的文章,塑造了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一篇是西门豹治邺,一篇是大铁椎传。读这两篇文章,可以让我们充分领悟中国古代散文的魅力。,赏析指导1散文的形象性。这个单元所选的几篇古代散文,在艺术形象方面有很高的审美价值。文学作品中的形象性描写,多姿多彩,美
3、不胜收。优秀的散文常常避免枯燥的说理,而以生动鲜明的形象吸引读者。如传记文通过语言行动表现人物思想性格,记事文通过对事件的生动描写揭示事理,寓言借故事喻意,山水游记通过描绘景观抒写游兴和感受。甚至在阐述哲理和议论文章中也有很多形象化的成分,包括语言的形象性、举例的形象性、情感的形象性等等。,2散文和诗歌形象性的区别。散文和诗歌的形象性,各有特点。诗歌常用比兴,展现的形象跟具体事物之间距离较大。即使是直接描写,诗歌的语言、意象也更注意提炼和升华。上下前后之间的联系一般不像散文交代得那样着实具体,有许多跳跃和省略。如苏轼的赤壁赋写月夜之中泛舟长江的情景,它是具体展开的,跟实际生活情景很贴近。而下面
4、的歌“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较之现实生活就显得更高更远一些。诗歌,让我们想象得更高更远一些,而散文则给我们更为具体逼真的感受。,3如何欣赏散文。从形象性入手欣赏散文,可以因文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1)有的并无深意而形象和文辞很美,可以把重点放在形象和文辞上,如柳宗元的小石潭记描写小石潭的水鱼石树和优美的环境,王勃滕王阁序中的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它们能引起美感,给人美的享受。(2)有的则可以通过对作品中景物、环境或人物事件的描写,探究作品意旨,如通过陶渊明对世外桃源的形象化的描写,看到作者对于宁静淳朴、没有王税的乌托邦式社会的向往;通过廉颇
5、蔺相如列传中蔺相如在秦王和廉颇面前的不同表现,认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无私无畏、顾全大局的崇高品格。,通过形象,探究意旨,一般能与作者的用心大致契合,但也有与作者原意不合或超出了作者原来所想的。如传记作者对人物的理解和评价,与他栩栩如生地写出的人物,可能并不吻合,对照史记项羽本纪对项羽一生事迹的描写,与篇末“太史公曰”的评价,可以看出两者间存在的差距。(3)某些寓言故事,作者用来说明一种道理,但读者却从中可能得到另外一些认识和启示。如庄子中的寓言故事庖丁解牛,本是用以说明养生,而后世读者却从中引申出另外一些道理。这里用得上陶渊明的两句诗:“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移居)形象是理解作品的重要依据,要注意把握形象,对形象作出正确的理解和阐释。,形象生动能使作品具有感染力,我们从形象的角度欣赏作品,在获得美感和提高认识的同时,从写作方面还可以得到有益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