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I目录目录 摘要 前言 1 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概念及发展现状11.1 生态旅游的定义11.2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12 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意义22.1 自然保护区选择生态旅游可减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威胁22.2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22.3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体现为人类服务的存在价值32.4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32.5 加强民众保护意识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33 我国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措施43.1 全面规划,有序发展43.2 坚持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的方针43.3 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
2、43.4 加强生态旅游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43.5 严格控制规模,避免城市化53.6 科学解决能源问题5参考文献 6致谢 7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II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摘要: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的专项旅游形式发展非常迅速,在发展的过程中如何处理开发与保护之间的关系对生态旅游的发展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关键词:自然保护区 生态旅游 环境Abstract:Eco-tourism as a new special forms of tourism developing very rapidly, and in the process of development, how to deal
3、with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development and the protection of ecological tourism development is a great significative.Key words: nature reserves ecotourism environment 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III前 言在自然保护区实行封闭式保护,已经不是保护事业的真谛,原始、消极的保护手段和思想,以及将保护与旅游视为不可调和的矛盾的观念,已经背离了科学,远离了自然与人类持续发展的轨道。在经济、文化快速发展的今天,生态旅游将成为
4、既可满足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又能推动保护事业前进的一艘新航母,并为自然保护区可持续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自然保护区如何在保护好资源与环境的同时,充分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开展有利于保护的生态旅游,是当前保护区所面临的主要课题。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IV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11.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1.1 生态旅游的定义生态旅游,顾名思义,是一种欣赏、研究、洞悉和不允许破坏自然的旅游。与传统的自然观光旅游相比,生态旅游强调的是旅游者与自然景观的协调一致和有机的生态联系。80 年代以来,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不断提高和回归大自然的兴起,生态旅游在世界范围内正经历着一
5、个蓬勃发展的时期。从理论研究与实践分析,生态旅游的内涵与环境、生态、旅游等概念是紧密联系、息息相关的。生 态 旅 游( ecotourism) 是 由 国 际 自 然 保 护 联 盟 ( IUCN) 特 别 顾 问 谢 贝 洛 斯 拉 斯 喀 瑞( Ceballas-Lascurain) 於 1983 年 首 次 提 出 。 当 时 就 生 态 旅 游 给 出 了 两 个 要 点 ,其 一 是 生 态 旅 游 的 物 件 是 自 然 景 物 ; 其 二 是 生 态 旅 游 的 物 件 不 应 受 到 损 害 。 在 全 球人 类 面 临 生 存 的 环 境 危 机 的 背 景 下 , 随 着
6、人 们 环 境 意 识 的 觉 醒 , 绿 色 运 动 及 绿 色 消费 席 卷 全 球 , 生 态 旅 游 作 为 绿 色 旅 游 消 费 , 一 经 提 出 便 在 全 球 引 起 巨 大 反 响 , 生 态旅 游 的 概 念 迅 速 普 及 到 全 球 , 其 内 涵 也 得 到 了 不 断 的 充 实 , 针 对 目 前 生 存 环 境 的 不断 恶 化 的 状 况 , 旅 游 业 从 生 态 旅 游 要 点 之 一 出 发 , 将 生 态 旅 游 定 义 为 “回 归 大 自然 旅 游 ”和 “绿 色 旅 游 ”; 针 对 现 在 旅 游 业 发 展 中 出 现 的 种 种 环 境
7、问 题 , 旅 游 业 从生 态 旅 游 要 点 之 二 出 发 , 将 生 态 旅 游 定 义 为 “保 护 旅 游 ”和 “可 持 续 发 展 旅 游 ”。同 时 , 世 界 各 国 根 据 各 自 的 国 情 , 开 展 生 态 旅 游 , 形 成 各 具 特 色 的 生 态 旅 游 。1.2 我国生态旅游的现状环 境 问 题 、 生 态 问 题 等 一 系 列 全 球 性 生 存 危 机 使 人 类 的 环 境 意 识 开 始 觉 醒 , 绿色 运 动 及 绿 色 消 费 席 卷 全 世 界 。 人 类 对 自 身 生 存 方 式 、 发 展 模 式 的 思 考 比 以 往 任 何时
8、候 都 来 的 多 , 于 是 可 持 续 发 展 思 想 应 运 而 生 。 而 随 着 可 持 续 发 展 思 想 的 传 播 和 渗透 , 旅 游 业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也 日 渐 成 为 人 们 关 注 的 问 题 。 人 类 社 会 在 过 去 的 数 百 年的 发 展 中 一 直 表 现 为 对 经 济 高 速 增 长 的 追 求 , 甚 至 不 惜 以 牺 牲 环 境 为 代 价 , 在 这 样的 发 展 模 式 下 , 人 类 的 生 存 环 境 急 剧 恶 化 : 水 土 流 失 和 土 壤 沙 化 、 森 林 资 源 减 少 、海 洋 资 源 的 破 坏 、 能 源
9、的 急 剧 消 耗 、 自 然 灾 害 频 繁 、 化 学 物 质 的 滥 用 、 人 口 与 经 济的 发 展 、 人 口 与 资 源 环 境 的 矛 盾 日 益 突 出 , 等 等 。 再 加 上 人类群体的日益庞大和世界性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以及工业化、现代化的日益突出,人们在快节奏、过繁杂、甚喧嚣、重污染、强干扰的环境中,渴望得到大自然的沐浴,需要在大自然中消除疲劳、放松心神、调节情绪、恢复体力。所以,人类需要绿色的生态旅游活动。那么在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2这样的行动不断扩张的情况下,面 临 一 系 列 的 严 重 问 题 与 矛 盾 , 人 类 不 得 不 重 新 认 识人
10、与 自 然 的 关 系 , 人 类 必 须 继 承 传 统 的 发 展 模 式 和 重 新 探 索 新 的 发 展 模 式 之 间 做 出选 择 。 论 战 在 拥 护 经 济 增 长 派 和 反 对 经 济 增 长 派 之 间 展 开 , 最 终 人 们 在 深 刻 认 识 了环 境 与 资 源 可 持 续 的 基 础 作 用 之 后 , 将 论 战 归 结 为 可 持 续 发 展 , 努 力 实 现 人 与 自 然的 和 谐 与 协 调 。与国外生态旅游开展较早的国家相比,我国的生态旅游仍处于起步状态。在这一时期,我国也顺应着发展的大潮展开了生态旅游事业,目前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基本上
11、是在自发状态下进行,但是在发展过程中难免出现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对资金和资源都造成较大的浪费。而且生态功能保护区一般都面临人口、资源与环境的三重压力,因此不可能像自然保护区那样采取封闭式管理。为实现生态旅游的终极目标,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组织制定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并纳入全国旅游发展规划。重点推出一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精品路线或游览区,通过示范建设,推动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2.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意义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种种不符和自然规律的行为致使大自然遭受了严重破坏与污染,使本来丰腴的绿色大自然变得枯黄憔悴、暴怒不安
12、、气候异常、温室效应、旱涝不均、水土流失等。因此,大自然需要人类的醒悟,需要人类的爱护,更需要人类的绿色文明行为生态旅游。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最重要和最有效的措施,是维护生态安全,促进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重要保障。2.1 自然保护区选择生态旅游可减轻对自然资源和环境的威胁自然保护区不同于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更不同于一般的自然区域,除具有完整性、典型性、代表性和自然本地价值外,还具有很大的脆弱性,如果开展一般的大众旅游(无环境容量限制,经济利益优先,破坏、污染较大) ,势必对自然产生一定的不良影响,甚至造成不可挽回的局面,而生态旅游
13、和保护区都以生态学为指导,以持续发展为目标,既可以克服大众旅游的不足,又能以参与、教育、感染的方式影响和扩大保护自然的群体,并以生态环境容量来控制人为活动的干扰程度,从而有效减轻了旅游活动对资源和环境的威胁。 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32.2 生态旅游是自然保护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之一可持续发展强调的是环境与经济的协调,追求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其核心思想就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既要使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的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不对后代人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鉴于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资源是一种不
14、同于一般旅游资源的特殊资源,其价值具有它的原始性和整体性,旅游景区的经济效益也直接受到影响。显然,发展与保护是可持续旅游发展的一对核心。只有从战略高度上充分认识保护区的生态问题,用生态学的思想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来开发和规划生态旅游,做到保护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才能使保护区的旅游业成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业。2.3 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体现为人类服务的存在价值自然保护区是特殊的地理地带和生物交汇区域,其生物多样性和景观多样性具备了属于旅游的良好特性,是久居闹市的人们所神往的“绿地” 。保护的最终目的是为人类所利用,在自然保护区划定一定范围,科学规划,开展生态旅游,满足旅游者的需
15、求,产生相关效益,展示效益,教育人类,促进社会进步,实现其存在的价值和为人类服务的功能。2.4 带动地区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物质与文化生活水平由于自然保护区特定的地理位置,多数处于偏僻和经济、文化落后的边沿地区,原始的生产劳作和落后的文化生活方式,长期形成的贫困、僵化局面很难改观。生态旅游的开展,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和多重经济的繁荣,财富的转移,多种利益的驱动,新文化思潮的冲击,他们不自觉地参与到新的生产生活中,潜伏默化地改变了地区的经济、文化。2.5 加强民众保护意识教育,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国民素质当前,我国经济有了快速发展,物质生活得到很大改善,然而,我国民众的保护意识、科学知识和文明素质程度
16、与之不相适应,破坏资源、污染环境的行为时有发生,自然科学知识的盲区较多,长期追求物质享受中生存能力下降的现象,急需改变。生态旅游把人们带入到保护区,大自然的勃勃生机、丰富的资源、优雅的环境、绮丽的风光、协调共生的自然关系等,使人们收到教育,并通过各种形式的引导与宣传教育,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4达到认识自然,热爱自然,保护自然的目的。3.我国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措施3.1 全面规划,有序发展我国目前的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基本上是在自发状态下进行,难免出现盲目建设和重复建设的问题,对资金和资源都造成较大的浪费。因此,国务院有关自然保护区行政主管部门应加强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组织制定
17、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发展规划,并纳入全国旅游发展规划。可重点推出一批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精品路线或游览区,通过示范建设,推动全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发展。3.2 坚持以保护为主、旅游开发为辅的方针自然保护区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护好区内的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其他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必须围绕保护工作而进行,尤其是保护区内的自然资源开发更不得以破坏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因此,生态旅游的开发必须已生态学原理为原则,以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的良性发展为目标。在保护好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的前提下根据自然保护区的总体规划适度开发。生态旅游开发区域必须严格限制在保护区实验区范围内,旅游接待能力和实际接待量不得大于保护区
18、的旅游生态容量,真正达到保护和持续发展的双重目的。3.3 加强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针对目前生态旅游开发中普遍存在的重开发、轻宣传教育的问题,必须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一方面是通过利用保护区的展览馆、宣传牌以及导游讲解对游客进行直接的宣传教育;另一方面是通过电视、报刊等大众传媒工具进行范围更广泛的宣传教育,既起到对全民进行自然保护教育的作用,同时也起到扩大生态旅游社会影响、吸引更多的游客来自然保护区进行生态旅游的作用。生态旅游的宣传教育对象还应包括自然保护区的管理人员。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和管理水平,同时培养一批具备生态旅游管理知识的专门人才,以承担生态旅游开发所应开展的各项工作。3.4
19、 加强生态旅游的科学研究和生态监测我国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时间短、发展速度快,许多技术难题尚未得到较好的解决。自然保护区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自然保护区管理机构应组织科研力量、重点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5开展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容量计算方法、资源开发利用阈值、生态旅游规划方法及生态旅游对保护区的潜在影响等研究,切实解决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开展生态旅游的自然保护区还应加强生态旅游的生态监测工作,在旅游区建立永久监测点,并与核心区的研究样点同时观察,进行比较分析,以监测旅游开发区的环境质量变化,促进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健康发展。3.5 严格控制规模,避免城市化自然保护区的规划、建设必
20、须与自然环境协调统一。禁止在保护区中集中建设大量的宾馆、饭店、商场、娱乐等设施,避免使用现在豪华的建筑、装饰材料,使人的主题横架于自然之上,使自然保护区的自然性受到严重的破坏。在任何实施阶段必须强化“自然保护”这一主题,正确处理保护与生态旅游开发的关系,促使其向着互相促进、协调的良性状态发展,避免过度开发利用,避免因经济利益的驱动而违背自然科学规律,避免以旅游为本而冲淡保护区的特色,要始终维护大自然的生物多样性。3.6 科学解决能源问题对大自然能源的消耗要用生态学的观点和方法解决,坚持“最小消耗”的原则,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建设“环保型”设施。严格控制旅游活动项目和经营项目,时刻注意能源利用和
21、污染排放对环境与资源的损害,监测环境污染状况,监测旅游对生态系统的影响,监督协调旅游活动,科学的利用太阳能,水能,风能,开发沼气、液化气等替代能源。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6参考文献1. 王献溥:关于生态旅游和自然保护区的发展J,中国生物圈保护区,1995,2(2) ;1723。2. 王献溥:保护区发展生态旅游的意义与途径,植物资源与环境 1993,2(2) ;4954。 3. 袁兴中、刘红、高天刚:我国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生态学杂志,1995,14(4) ;3640。4. 金鉴明、金冬霞: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的新理念和新举措J ,生态环境与保护杂志2004 年第 2 期。5.陈贵松、陈
22、剑萍:自然保护区森林旅游的合理开发,林业经济问题,2000,20(5) ;273-276。浅谈自然保护区的生态旅游开发7致 谢时光匆匆如流水,转眼便是大学毕业时节,春梦秋云,聚散真容易。离校日期已日趋临近,毕业论文的完成也随之进入尾声。从开始进入课题到论文的顺利完成,一直都离不开老师、同学、朋友给我热情的帮助,在这里请接受我诚挚的谢意!首先衷心的感谢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李鑫老师。她在忙碌的教学工作中挤出时间来审查、修改我的论文。在整个过程中她给了我很大的帮助,在论文题目制定时,她首先肯定了我的题目大方向,同时又帮我具体分析使我最后选定这个具体目标,让我在写作时有了具体方向。在论文提纲制定时,我的思
23、路不是很清晰,经过李老师的帮忙,让我茅塞顿开。在完成初稿后,李老师认真查看了我的文章,告诉我应该注意的细节问题,细心的给我指出错误,耐心帮我修改。一直到最后论文的反复修改、润色,李老师始终认真负责地给予我深刻而细致地指导,帮助我开拓思路,精心点拨。正是李老师的无私帮助与热忱鼓励,我的毕业论文才能够得以顺利完成,谢谢李老师。其次感谢三年来不求回报,无私奉献的辅导员常超老师,感谢他真诚的默默为我们全班所做的一切,他让我们在艰苦的求学历程中找到快乐,在此向他表示由衷的感谢。再次感谢在整个毕业设计期间和我密切合作的同学们,和曾经在各个方面给予过我帮助的伙伴们。在这三年的学习期间结实的各位生活和学习上的挚友让我得到了人生最大的一笔财富。在此衷心的感谢你们。最后感谢我的父母,没有他们的辛勤的付出也就没有我的今天,在这一刻,将最崇高的敬意献给你们!本文参考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在此,向各学术界的前辈们致敬!在此,我再一次真诚地向帮助过我的老师同学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