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作总结根据全县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程方案,今年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工程的主要任务为:开展 80 头以上规模猪场排泄物的治理;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100 万亩、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 84 万亩,较前几年亩均减少化肥 10%、农药 10%以上;继续开展渔业资源增殖放流,全面推广生态渔业养殖技术,减少超标准的养殖废水外排;全县重点乡镇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基地 13 个。现将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汇报如下:一、完成情况(一)开展规模养殖场排泄物治理1、切实抓好规模养殖场的排泄物治理。2007 年 12 月以来,我县共有 158 家规模畜禽养殖场根据“减量化、无害化、 资源化、低成本”的原
2、 则,通 过实施“ 干湿分离”、 “雨 污分流” 、“清污分离” 等清洁生产工艺,圆满完成了排泄物治理任务,并通过上级部门组织的验收。特别是 2009、2010 年在没有省级畜禽养殖场排泄物治理任务的情况下,继续深化生猪存栏 100 头以上规模场治理和开展生猪存栏 80 头以上规模场排泄物治理。2、积极转变养殖模式,推广水禽旱养。对直接放养在水源水面的水禽场大力推进搬迁工作,杜绝源头污染,至 2009 年底,已全面完成搬迁治理的外塘或与外塘相通水面养殖户 15 户,搬迁水禽 2 万多羽。3、坚持适度规模养殖,推广清洁生产技术。按照“畜禽养殖2规模化,规模养殖适度化”的发展思路,对 因存栏过大影
3、响环境而又不符合禁养规划的养殖场坚决予以搬迁。投入 800 万元对 4家规模猪场实施了搬迁,其中两家为万头猪场(常年存栏 3 万余头),有效缓解了对环境的压力。同时,在坚持适度规模养殖的基础上,提倡 “三改两分再利用 ”清洁生产技术, “三改”即改水冲清粪为干式清粪,清出的干粪堆放在储粪屋内、改无限用水为控制用水、改明沟排污为暗道排污, “两分”即固液分离、雨污分流,粪污无害化处理后农田果园再利用。4、做好禁养区、限养区划定。2010 年 9 月,县政府办公室下发?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划定?县畜禽养殖区域的通知(?2010145 号),对我县畜禽禁养区、限养区、宜养区进行了界定。(二)推广测土
4、配方施肥和病虫综合防治技术1.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一是全面开展耕地地力调查。至目前取土样 4580 个点,完成土样分析 4080 个,为配方施肥提供理论基础;二是加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研究。开展“3414”试验和肥效试验,并与省农科院合作,按照作物生长情况开展不同施肥量试验, 为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支撑;三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信息系统建设。完成 12480 个基础数据的整理,建成?耕地地力与配方施肥信息数据库系统,促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应用;四是加强技术培训。每年开展技术培训 10 期左右,并发放施肥建议卡和技术资料,提升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的掌握水3平;五是建立配方肥推广网络。在县内
5、筛选确定基层配方肥供应点,加快配方肥的应用。六是抓好示范方建设。建设水稻、油菜、春粮、茶叶测土配方施肥示范方,实行精确施肥,平均每亩使用商品配方肥 4.4 公斤。至 2010 年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年推广应用面积达 102.25 万亩。根据 2009 年抽样调查,水田亩施用纯氮从2006 年的 17.8 公斤减少到今年的 16.3 公斤,五氧化二磷从 2006年的 3.5 公斤减少到今年的 2.1 公斤,氧化钾 4 公斤,与 2006 年持平,每亩减少化肥用量 11.07%;化肥使用强度为 246.06 公斤/公顷 年。2.推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一是积极争取省农业厅支持,投资 74 万元建立了县病
6、虫测报站,建设了 12 亩病虫观察场和实验、分析等用房,配置了病虫观察等先进仪器,为正确测报提供了基础保障;二是加强病虫调查,扩大调查面,年发布病虫情报 11 期左右,做到能不治的坚决不治,能兼治的不专治,并积极应用农业防治等措施,努力降低农药用量,今年比?县少用药 2 次,比?区少用药一次;三是加强技术培训,开展统防统治、每年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培训 15 期左右,大力推广提前灌水杀蛹、降低冬后螟虫残留基数和适当推迟播种、减轻条纹叶枯病发生等农业防治措施;四是加强植保新技术和高效低毒新农药的试验示范,对二十多个卷叶螟防治药剂、稻虱防治药剂和杂草防除药剂等进行了试验示范,不断完善综合防治技术。通过
7、各项措施的落实。至 2010 年全县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年推广应用面积达 87.52 万亩,4根据对 2009 年农药使用的抽样调查分析,水田每亩农药用量(折纯)从常规的 332.5 克降到 287.8 克,减少农药用量 13.4%。(三)开展增殖放流、推进渔业生态养殖1、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充分利用滤食性鱼类的生态修复功能,开展渔业增殖放流,减缓水体富营养化,控制水草泛滥,改善水质。在包漾河连续开展人工增殖,实行生态养殖。2008 年放流各类鱼种 3.86 万公斤,2009 年放流各类鱼种 4.55 万公斤,2010年放流各类鱼种 3.58 万公斤,甲鱼 1.5 万只,投入资金 158 万元,有效
8、改善了外河渔业环境。2、大力推广渔业生态养殖技术。近几年来,以河蟹和中华鳖为重点,推广了种草养殖、移殖螺蛳、多品种混养、使用生物制剂改善水质等技术。加强与?水产大学、?省淡水水产研究所等单位的技术合作,建立示范点,研究、试验、推广河蟹、甲鱼、南美白对虾、青虾、鳜鱼五类生态养殖模式,利用池内种水草、留置尾水塘、人工湿地、套养花白鲢等措施建立渔业生态内循环体系,降低渔业生产的外部环境影响。3、加强渔业投入品的监管。建立了县- 乡镇-户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每年进行渔业投入品专项检查 5-7 次,水产品药残检测样本数 2008 年为 63 个,2009 年为 70 个,2010 年为 72 个,总合
9、格率达到 98.5%。并加 强一、二 级饮用水源保护区内的水产养殖监管, 协作有关乡镇取缔了高密度投饵式围网、网箱养殖。(四)加强“三品”基地建设5按照“打造? 绿色高效 农产品主产区” 的要求, 结合全县农业生产实际,围绕瓜果、蔬菜、优质稻米和特种水产等主要特色产业,以建设无公害基地、实施标准化生产、争创绿色安全农产品品牌为主要抓手,大力发展绿色安全农产品生产。2007 年至今全县共建成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105 个、面积 32.8 万亩,认证通过无公害农产品 105 个、绿色食品 6 个、有机食品 18 个。加强对认证 “三品”基地的管理,强化日常指导和检查,重点对基地生产记录台账、农业投入品使用、索票索证落实情况等方面进行检查,有效规范了农药、化肥等农业投入品的安全使用。同时不定期开展 “三品”农产品的质量安全 监测,2009 年抽检茶叶、蔬菜、稻米等样品 78 个,合格率达 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