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和田的维吾尔 (A、B 案)佚名A 案 学习目标1学习并积累“酷热、铺天盖地、美不胜收”等词语和生动的句子。2了解“和田的维吾尔”的特点,感受文章所展示的维吾尔乡村风情及他们虽苦犹乐的精神风貌。教学重难点通过独立阅读和交流探讨,感受和田的地域风情和维吾尔人的以苦为乐的民族风情。课时安排1 课时教学准备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1欣赏动漫歌曲我们新疆好地方,说说对维吾尔族的了解。(如能歌善舞、热情、漂亮等)2对维吾尔族除了我们所知道的这些,还有着许多饶有趣味的风俗。现在,我们就走进和田的维吾尔。(板书课题)二、整体感知,理清脉络1自由读,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并说一说你了解到
2、了维吾尔族哪些风俗习惯。(如,日常食品馕、烤肉和“库乃其”都是在沙土坑中烤制成的;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晒干;天生爱花;能歌善舞等。)2快速浏览,画出能够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或精神的语句。(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和田维吾尔人热爱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自然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3讨论:最能集中反应和田维吾尔人性格的是哪一句?(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板书:苦甜)三、深读品悟,感受地域与民族风情1默读课文,结合画出的句子,与小组同学交流:和田维吾尔是
3、一个怎样的民族?2全班交流,根据学生的理解,大概可从以下几个方面随机指导。(1)豪气与乐观的维吾尔族A轻声读第 1 自然段,想像这段话所描写的情景:黑夜,铺天盖地的沙尘暴中传来热烈激昂的歌声。这歌声饱含着对黑暗与沙尘暴的蔑视,以豪气与乐观超越了可怕的黑暗与自然。B找一找文中的对比:被沙尘暴统治与破坏的夜热烈激昂的歌声;缩在被窝里惊恐地竖耳倾听-驾着马车迎风引吭高歌。这样的对比中不由得让人对和田维吾尔民族的豪气与乐观肃然起敬。C有感情朗读这一段。(2)酷爱土地的维吾尔族读一读 23 自然段,和田维吾尔人的生活中,哪些与土息息相关?A“民以食为天”,维吾尔族人的吃几乎离不开土。找一找,哪些句子写出
4、了作者的惊叹。(“谁能想到”“谁又能想到”两个感叹句。看图片,认识烤肉、馕、“库乃其”这些美味,以及生产美味的馕坑。)B把衣服铺在沙漠上晾晒。想象那样的情景:在寂静广阔而又单调的沙漠上,各色的衣服犹如巨幅抽象画。而能够在这样的背景下画出如此有创造力的画家,只能是热爱生活、热爱土地的维吾尔人。C和田维吾尔人的吃和穿,都离不开他们深深热爱的土地。诗人艾青曾深情吟诵: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让我们也来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内容。(3)爱美的维吾尔族读一读第 5 自然段,为什么说爱美是他们的“天性”?A画出作者打比方的句子,体会“美不胜收”。(巴扎的闹市里,那一顶顶鲜亮绣花“都帕
5、”,那一团团飘然而过的“艾得来斯”,犹如天幕上朵朵鲜艳的彩云,又似花园里一片片随风摇曳的花儿,真是美不胜收;密密的眼帘,深邃的眼睛,像花儿般绽放在风沙里。)B爱花、种花、绣花,衣着如花,姑娘似花,维吾尔族人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美丽地生活着,正像坚强的花朵,在最贫瘠的土地上仍然尽情地吐露芬芳。(4)能歌善舞的维吾尔族“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经成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不受任何限制,想跳就跳;聚餐的目的不在于吃,而在于载歌载舞。)四、提升认识,体会写法1结合全文,说说对句子的理解,“豁达乐观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生活在沙漠
6、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的品性;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2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全文和每段都有中心句子,使文章脉络清晰,易于把握;描写细腻,语言优美。)3选择你认为写得精彩的句子或语段抄写下来。板书设计:和田的维吾尔苦甜热爱生活(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教研室 韩中凌)B 案课前准备关于介绍维吾尔族的录像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1导入:这几天,我们都在通过课文了解中国各地的民俗世情,让我们领略到广博的地域文化。老北京热闹的春节,古朴的藏戏,别具一格的民居,都令我们耳目一新
7、。今天,我们就一起去和田走一圈,去真正感受新疆的风土人情吧!2媒体展示关于新疆和田及维吾尔族的课件内容,看后说说维吾尔族人民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3刚才我们通过媒体,对维吾尔风情有了一个直观的印象。下面让我们走进课文,通过文字更多地了解和田的维吾尔乡村、维吾尔人。二、整体感知,合作交流。1自由读文,做到正确、流利,读不通的地方多读几遍。2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同桌听。3速读课文,分别用一个小标题概括 23456 小节的内容。23 小节:热爱土地;4 小节:爱花的民族、爱美的天性;56 小节:能歌善舞。4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围绕“土、花、歌”具体介绍了新疆和田维吾尔人的哪些风俗习惯,这些习惯表现
8、了维吾尔人的哪些特点?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理解、体会。(学生自读课文,圈划词句,四人小组讨论。)5学生交流,教师归纳:土:表现了维吾尔人热爱沙漠、崇拜土地、眷恋泥土、质朴的特点;花:表现了维吾尔人爱花、爱美、有花一样的容貌、花一样的名字,自信的特点;歌:表现了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特别爱好唱歌、跳舞的特点。三、重点探究,品味赏析。1出示课文的结尾:“生活在豁达乐观、载歌载舞之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2再读课文,请你结合课文中的具体描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生交流、师归纳。课文中具体的描写有:第 1 小节:当沙尘暴铺天盖地袭来时,一个汉子迎风引吭,热烈激昂的歌唱,表现和田维
9、吾尔人的豪情和乐观。第 23 小节写到了“和田维吾尔人崇拜土地的程度令人惊叹。”烤肉、馕、“库乃其”的烤制都离不开沙土。他们还把衣服直接摊铺在沙漠上晾晒,吸收大地的精华,给寂静而单调的沙漠平添了几分韵味。第 4 小节“和田地处大漠边缘,那恶劣的环境并没有扼杀维吾尔人爱美的天性。他们天生爱花。花儿不仅盛开在南疆的沙土里,还盛开在维吾尔的门框边、房梁上、墙壁的挂毯上。”第 5 小节中“没有歌舞,维吾尔的生活就不完整,歌舞已成了他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等等。3师小结:生活在沙漠中的和田维吾尔人,物质条件虽然很差,但是他们有豁达、乐观、善良、友好的品性;能歌善舞的特点使他们热爱生活,善于在生
10、活中发现美、创造美、享受美。所以无论生活有多苦,他们仍感觉是甜的。四、感情练读,积累摘抄。1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段落,有感情的练习朗读。2把自己喜欢的语句摘抄下来。附:和田简介和田古称“于阗”,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最南端,曾是古丝绸之路的重镇。公元前 60 年,西汉政府在乌垒(今轮台县)设置西域都护府,和田正式纳入我国版图,其间,佛教传入,和田成为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直到公元 11 世纪,伊斯兰教以铁骑、利剑东进,将和田纳入其统治之下。清初,“于阗”改名为“和阗”,1959 年,“和阗”又改为现名。和田的古代文明十分辉煌,尼雅遗址、阿克斯皮力古城、买力克阿瓦提古城、喀拉墩古城、安迪尔古城、约特
11、干遗址、热瓦克佛塔、库克玛日木石窟等世界知名的古遗址及众多出土文物,如古木版画、丝绸地毯残片、金饰佛像、干尸、最古老的钱币、各种服饰用具等像一部部光彩照人的史诗,令无数中外游客叹为观止。此外,和田神奇多样的地貌巍峨的雪山、瑰丽的冰川、幽深的岩洞、神秘的荒漠丛林、辽阔的草原、美丽的绿洲、多姿的湖沼也吸引着众多的探险勇士。和田盛产瓜果和玉石,其中的羊脂玉和墨玉更是久负盛名,游客除了可以在大大小小的玉石店挑选到称心如意的美玉外,还可以到赫赫有名的玉石巴扎里逛一逛,古今中外、天南海北的奇珍异宝全都汇聚于此,颇值得一游。(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教育局教研室 李智)和田的维吾尔教学设计之一吉化六小 吴俭教学目
12、标:1、读读记记“惊恐、恶劣、深邃、铺天盖地、迎风引吭、肃然起敬、形态各异、随风摇曳、美不胜收、载歌载舞、害达乐观”等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人害达乐观的民族精神。3、积累语言,学习文章准确的说明和生动的描述相结合的特点,领悟表达方法。教学重、难点:了解和田维吾尔族的民俗特点,感受维吾尔族人豁达乐观的民族精神。教学方法:引导自学法教学资源:相关资料,投影片教学流程:一、揭题导入:泱泱华夏,盛开着五十六朵民族之花,不同的地区,不同的民族,都有着自己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在本组的前几篇课文中,我们已经了解了一些地区的风俗,今天我们再一起去和田,感受那里的风土
13、人情。板书课题,齐读。谁能把你了到的和田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预测:位于新疆的最南端,产玉石的地方,是丝绸之路南道上的重镇,和田是西域最早的佛教中心,和田是著名的玉石之乡、丝绸之乡、地毯之乡、瓜果之乡。)和田的维吾尔又有怎样的风情呢,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文本,一起去品读。二、回顾方法: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以往学习略读课文的方法。(预测:1、学习词语。2、带着阅读提示中的问题初读课文。3、感悟内容,学习表达方法。投影示)三、检查预习:1、今天我们照例先来学习词语,投影出示本课的重点词语:惊恐 恶劣 深邃 妩媚 香喷喷 铺天盖地迎风引吭 肃然起敬 形态各异 随风摇曳美不胜收 载歌载舞
14、豁达乐观 渺渺回荡(1)你觉得哪些地方是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呢?预测:读音:恶劣妩媚载歌载舞香喷喷(领读)字形:邃曳(在本上练习写一个)多音字:吭(将其不同读音表示的意思、组词积累到书上)(2)词语的意思有没有不理解的?解释“肃然起敬”、“美不胜收”希望同学们把这些精彩的词语运用到口语交际和习作中。四、感知文本:1、下面我们来看阅读提示,默读,画出需要注意的问题,指名读问题。2、带着第一个问题读课文,开火车每人读一段,注意:哪些词语最能概括维吾尔人的特点,圈出来。汇报,板书:豪气乐观、热爱土地、爱美、能歌善舞3、作者把维吾尔人豪放乐观的性情,热爱土地、爱美的淳朴风情,能歌善舞的才情很形象地介绍了
15、出来,同学们把握得也很准确。下面请你默读自己感兴趣的部分,注意在感悟内容的同时学习表达方法,作好批注。4、汇报:第一段:“我”的神态、动作与汉子形象对比。拟人的手法描绘出恶劣的天气,反衬出汉子的豪气与乐观。采用总分的结构,中心句在段首。第二、三段:交代反问句结尾也有使用叹号的形式。列举吃、穿方面的例子说明其热爱土地。第四段:交代虚实结合的写法。第五、六段:中心句在中间第七段:首尾照应。理解“苦甜”五、读写结合:1、看板书回顾全文,每个自然段都围绕中心句,运用列举、修辞等方法,淋漓尽致地再现了维吾尔人的特点,课前同学们还查找了维吾尔族的其他民风民俗,你能不能试着也象文中这样来写一写,抓住一个方面
16、写具体。或者也可以依照课文从不同方面介绍维吾尔族的方法,给大家介绍你了解到的其他民族,列提纲即可。2、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3、汇报。六、拓展延伸: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和田维吾尔的风土人情,希望同学们课后再去了解关于其他民族的民风民俗,更希望大家带着维吾尔族人的豪气与乐观去拥抱你们的生活,相信你的人生会更精彩!板书: 豪气乐观 围绕中心和田的维吾尔 热爱土地 修辞、列举爱美 虚实结合能歌善舞蹈 首尾照应 和田的维吾尔教学反思吉化六小 吴俭和田的维吾尔是六年制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材中的第 9 课。本课是一篇略读课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感到自己在这以下两方面做得比较好。一、基础知识落得
17、比较实,课堂上我以检查预习的方式来检查字词的掌握情况,重点的读音、字形进行强调,并且落实到写,真正做到扎实了基础。二、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让学生默读做批注的环节,我给学生留了大量的时间去读,让学生真正静下心来品读文本,用心去感悟,真正从读中有所得。三、读写结合落实到位。总结全文,体会写法。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中心句和作者是怎样向我们介绍地域风情和民族风俗的,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并进行仿写,把学生领悟到的运用到自己的习作中。四、扩展阅读,让学生课后再去搜集相关的信息,把语文课堂延伸到课外,扩大了学习的外延。本节课的遗憾之处是:一、对于方法的指导要做到重点突出,而我在本课中面面俱到,就显得冗长。二、教师总结的话过多,当学生说得已经很到位的时候,就不用再总结了,显得教师放手不够。三、抓住重点词语来理解部分力度还不够。四、在时间的把握上,还做得不够好。既然是略读课文,有些地方教师还可以讲得更简练一些,体现略读课文的教学方法。只有勤于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教学过程中的得失与成败,才能不断丰富自我素养,提升自我发展能力,提高教学艺术,实现教师的自我价值,我会努力的。2.正是对生活的热爱,齐读维吾尔人才会具有豪气与乐观他们热爱土地的程度才会令人惊叹,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才不会扼杀爱美的天性才会将歌舞成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