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物传记类文言文常用词语 一、官职人物常用词语1表官职名称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4)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5)郎中:尚书属下部员。(6)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7)太尉:军事首脑。(8)三司:太尉,司徒司空。(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13)太史:记史;推算天文历法。(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的
2、长官。(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2表官职变化的表任命的:授、拜、除、封表提升的:擢、拔、陟、升、迁表调动的:调、徙、转、改、放、出、出官表降职的:左迁、迁谪、谪、逐、贬、黜(诎)表罢免的:夺、黜、罢、免、去、废、蠲表恢复的:复、还表辞去的:辞、致政、告退、退、归故里3表人物个性的耿、 (仁)厚、 (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 、淫(靡) 、贪(浊)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
3、学、博士、太傅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11表人物地位的贵、尊、卑、官绅、豪12表主管的知、典、主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 、蔬、果、脂膏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20表穿戴的纨绔
4、、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24表揭发的劾、讦、揭25表害怕的畏、惧、惮、骇、患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27表暗中的阴、间、密28表诬陷的中、谮、诬29表朝见的朝、觐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 (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5、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36表喜乐的乐、欣(然) 、悦(说) 、欢、蹈舞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39表监狱的囹圄、狱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 、顾41表告别的辞、别、谢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 、终、圆寂 二、其他常用词语(1)先:祖先,已经死去的,多指上代或
6、长辈。 (2)课:督促劝说去做某件事。(3)秩:官吏的俸禄,十年为一秩。 (4)逸:马脱了缰绳,放纵。(5)禁:皇帝居住的地方。 (6)对:回答或对话。(7)如:到,往。 (8)檄:古代用来征召、声讨的文书。(9)中:中伤、诬蔑别人,使受损害。 (10)诬:捏造事实诬陷别人、言语不真实。(11)掾:古代属官的统称。 (12)工:工匠,精巧,擅长,官吏。(13)僭:超越本分,过分,虚假不真实。 (14)孤:幼年失去父亲。(15)贷:借出、借入,宽容、宽免。 (16)狱:官司,案件,监牢。(17)白:告诉。 (18)与:赞扬。(19)多:赞扬。 (20)遽:急速,就,恐惧。(21)尤:过错,指责,
7、归罪,突出,特别。 (22)给:食用丰足。 (23)劫:强夺,掠取,威逼,威胁。 (24)按:追究,考察,调查。(25)赡:富足充足,供给供养。 (26)典:主持。(27)令:美好,县令。 (28)执:捉拿。(29)延:延请。 (30)省:减免。(31)谢:道歉,推辞,告诉。 (32)第:次第,官僚和贵族的住宅,科考等级。(33)折:驳斥,指责使对方屈服。 (34)察:考察,考察后给予推荐。(35)赧:因羞愧而脸红。 (36)竟:结束,完。(37)坐:因而犯罪,因为。 (38)寻:不久。(39)祚:大堂前东面的台阶,帝位。 (40)造:造访。(41)过:拜访,经过,过失,责备。 (42)弑:子
8、杀父,臣杀君。(43)用:财用,因为。1 仓廪实而知礼节【原文】 民贫则奸邪生。贫生于不足,不足生于不农,不农则不地著,不地著则离乡轻家,民如鸟兽,虽有高城深池,严法重刑,犹不能禁也。夫寒之于衣,不待轻暖,饥之于食,不待甘旨。饥寒至身,不顾廉耻。人情,一日不再食则饥,终岁不制衣则寒。夫腹饥不得食,肤寒不得衣,虽慈母不能保其子,君安能以有其民哉?(选自晁错论贵粟疏)【译文】老百姓生活贫困,就会出现作坏事的。他们生活贫困是由于口粮不够,口粮不够是由于没有从事农业生产,不从事农业生产,土地就长不出作物。土地上长不出作物,老百姓便会轻易离开家乡。老百姓象鸟兽一样四处谋生,即使有高高的城墙,深深的护城河
9、,严格的法律,很重的刑罚,还是不能禁止。人在寒冷的时候,不一定是轻暖的衣服才穿,人在饥饿的时候,不一定是美好的食物才吃。人在饥寒的时候,就不顾廉耻了。人们的常情是一天不吃两顿饭就会饥饿,一年到头不添做衣服就会受冻。肚子饿弄不到吃的,身子冷弄不到衣服穿,就是慈爱的母亲也不能保全她的孩子,君主又怎么能拥有百姓呢?2 王必有师者【原文】楚庄王谋事而当,群臣莫能逮,退朝而有忧色。申公巫进曰:“君退朝而有忧色,何也?”楚王曰:“吾闻之,诸侯自择师者王,自择友者霸,足己而君臣莫之若者亡。今以不谷之不肖而议于朝,且群臣莫能逮,吾国其几于亡矣,吾是以有忧色也。” (刘向新序?杂事第一)【译文】楚庄王谋划一件事
10、情,做得很妥当,群臣没有谁能赶上他,退朝以后,脸上露出忧愁的神色。申公巫臣进前说道:“您在退朝之后面露忧色,这是为什么呢?”楚王回答说:“我听说过这样的话,诸侯能自己选择老师的,就能称王;能自己选择朋友的,就能称霸;自满自足而群臣比不上他的,就会亡国。现在凭我这样没能耐的人,在朝廷上商量大事,群臣就比不上我了,我们国家大概要灭亡了吧,我因此现出了忧愁的神色。3 举贤不避亲【原文】晋平公问于祁黄羊(1)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
11、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孔子闻之曰:“善哉,祁黄羊之论也!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子,祁黄羊可谓公矣。”【译文】晋平公问祁黄羊:“南阳地方没有长官,谁适合去补这个缺?”祁黄羊回答:“解狐适宜。”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是我的仇人呀。” 平公说:“很好。”依着他任命了解狐。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得对。隔了一些时候,平公又问祁黄羊:国家缺少了军事统帅,谁适宜担任这个工作?”他回答:“祁午适宜。”平公说:“祁午不就是你的儿子吗?”他回答:您问的是谁适宜,并不是问的谁
12、是我的儿子呀。平公说:“很对。”又依着他任命了祁午。国都里的贵族都称赞任命得好。孔了听到了这些事,说:“真好啊,祁黄羊作的建议!推荐外人不排除仇人,推荐自己人不回避儿子,祁黄羊可以说是很公正的。”(二)文言片段之实词精练1 工人善琴【原文】万历末,詹懋举者守颍州,偶召木工,詹适弹琴,工立户外,矫首画指,若议其善否者。呼问之曰:“颇善此乎?”曰:“然。”使之弹,工即鼓前曲一过,甚妙。詹大惊异,诘所自?工曰:“家在西郭外,往见一老人贸薪入城,担头常囊此,因请观之,闻其弹,心复悦之,遂受学耳。”詹予以金,不受,曰:“某,贱工也,受工之直而已。”又曰:“公琴皆下材,工有琴,即老人所贻,今以献公。”果良
13、琴也。詹乃从竟学,一时琴师莫能及。【译文】万历年间,詹懋举任颍州的太守。有次召用木工。詹正在弹琴,木工站在窗外,抬头画指,好像在评价好坏。叫来问他:“你很擅长弹琴吗?”木工答说“是”。让他弹,木工就演奏了一遍刚才詹懋举弹的曲子,弹得很好。詹很惊讶,问从哪学来的。木工回答说:“家在西郊外,见一老人进城卖柴,总把琴装在口袋里挂在担头,于是请让看看。听他弹奏,心里很高兴,于是向他学琴。”詹给他钱,他不要,说:“我,贫贱的木工,只要做工的酬劳。”又说:“您的琴是下品,我有琴,是老人赠的,现在献给您。”果然是把好琴。詹懋举于是跟着木工学琴,学完以后,当时的琴师没有一个能比得上他。2 阳货见孔子【原文】阳
14、货欲见孔子,孔子不见,归孔子豚。孔子时其亡也,而往拜之,遇诸涂。谓孔子曰:“来!予与尔言。”曰:“怀其宝而迷其邦,可谓仁乎?”曰:“不可。”“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知乎?”曰:“不可。”“日月逝矣,岁不我与。”孔子曰:“诺,吾将仕矣。”【译文】阳货想见孔子,孔子不见,他便赠送给孔子一只熟小猪,想要孔子去拜见他。孔子打听到阳货不在家时,往阳货家拜谢,却在半路上遇见了。阳货对孔子说 :“来,我有话要跟你说。”(孔子走过去。)阳货说:“把自己的本领藏起来而听任国家迷乱,这可以叫做仁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阳货)说:“喜欢参与政事而又屡次错过机会,这可以说是智吗?”(孔子回答)说:“不可以。
15、”(阳货)说:“时间一天天过去了,年岁是不等人的。”孔子说:“好吧,我将要去做官了。3 实践第一【原文】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艰,乌有不行而能知者乎。披五岳之图以为知山,不如樵夫之一足;谈沧溟之广 以为知海,不如估客之一瞥;疏八珍之谱以为知味不如庖丁之一啜。【译文】接触了事物后,才能了解事物,亲自实践后,才能知道做事的艰难。哪有不经实践就掌握知识的道理呢?只浏览五岳之图,就以为了解山脉,实不如樵夫一双脚接触的多。高谈沧海的广阔,就以为了解海洋,实不如商贩一眼看到的东西多。精通八珍的食谱,就以为知道了食物的味道,其实不如厨师品尝一下。 4 攮鸡者言【原文】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
16、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如知其非义,斯速已矣,何待来年? 【译文】现在有这么一个人,每天都要偷邻居家的一只鸡。有人劝告他说:“这不中正派人的做法。”他回答说:“那我就逐渐改吧,以后每个月偷一只鸡,等到明年,我再也不偷了。既然知道这样做不对,就应该马上改正,为什么还要等到明年呢?5 以豕代耕【原文】商於子家贫无犊以耕,乃牵一大豕驾之而东。大豕不肯就轭,既就复解,终日不能破一畦。宁毋先生过而尤之曰:“子过矣!耕当以牛,以其力之巨能起块也,蹄之坚能陷淖也。豕纵大,安能耕耶?”商於子怒而弗应。宁毋先生曰:“今子以之代耕,不几颠之倒之乎?吾悯而诏子,子乃反怒而弗答,何也?”商於子
17、曰:“子以予颠之倒之,予亦以子倒之颠之。吾岂不知服田必以牛,亦犹牧吾民者必以贤。不以牛,虽不得田,其害小;不以贤,则天下受祸,其害大。子何不以尤我者尤牧民者耶?”宁毋先生顾谓弟子曰:“是盖有激者。”【译文】商於子家很贫穷没有牛耕田,就牵一头大猪日出而作。大猪不肯就范(被套上轭),一套上又被挣脱,一天也不能耕一小块田。宁毋先生经过时责备他道:“你错啦!耕地应当用牛,以牛得力气之大能够(耕)其土块,蹄子的坚硬(有力)可以站立于泥淖之中。猪再大,怎么能耕地呢?”商於子怒(目而视)但没搭理他。宁毋子先生说:“如今您拿它来代牛耕地,不是差不多弄颠倒了吗?我同情你才告诉你,您反而发怒还不搭理我,为什么啊?”商於子说:“您认为我颠倒是非,我还认为您颠倒是非呢。我难道不知道侍弄田地必须用牛,也就如同治理百姓必须用贤人一样。不用牛,虽然侍弄不好田地,它的害处小;不用贤人,那么天下遭受祸害,它的害处大。您怎么不以责备我的话去责备治理百姓的人啊?”毋宁先生回头对弟子说:“这个人应该是(对现实)有激愤的(那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