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湖 北 省 中 医 院 !武 汉 “#$%- ,$#万方数据江 西 中 医 学 院 附 属 医 院 !南 昌 “#$%咳 嗽 是 肺 系 疾 病 最 常 见 、 同 时 又 是 很 顽 固 的 症 状 , 笔 者 认为 , 临 床 上 咳 嗽 难 以 控 制 往 往 是 医 者 忽 视 几 个 问 题 所 致 。 试 浅述 如 下 。! 辨 病 位导 致 咳 嗽 的 原 因 主 要 为 呼 吸 道 疾 病 , 其 次 与 鼻 腔 疾 病 、 胃 &食 道 返 流 有 关 。 病 位 不 同 , 其 咳 嗽 性 质 也 各 异 , 如 不 分 清 病 位 则难 以 准 确 用 药 。 如 鼻 塞
2、 、 流 涕 多 、 晨 起 咯 黄 痰 明 显 而 咳 嗽 不 明显 , 或 伴 有 咽 痛 者 , 当 考 虑 鼻 部 疾 病 , 治 当 清 宣 肺 热 、 利 鼻 通 窍 ,选 药 如 黄 芩 、 杏 仁 、 辛 荑 花 、 苍 耳 子 等 。 病 位 在 咽 喉 的 咳 嗽 往 往被 误 诊 为 感 冒 或 肺 部 感 染 , 尤 其 是 不 伴 有 咽 痛 、 无 发 热 者 , 更 易误 诊 。 一 般 情 况 下 , 呼 吸 道 感 染 所 致 的 咳 嗽 多 有 痰 , 而 扁 桃 体 肿大 所 致 的 咳 嗽 多 为 干 咳 , 且 咳 声 浅 , 呛 咳 阵 作 、 频
3、繁 , 夜 间 为 甚 ,喉 头 奇 痒 , 咽 干 , 甚 至 有 异 物 感 , 治 疗 只 用 疏 散 风 寒 !热 %、 宣 肺 止咳 药 往 往 难 以 奏 效 , 常 需 加 用 祛 风 利 咽 药 如 射 干 、 蝉 蜕 、 桑 叶 、 桔梗 、 杏 仁 等 方 可 见 效 。 如 咳 嗽 伴 有 胸 骨 后 灼 热 、 泛 酸 、 呃 逆 等 症 ,当 考 虑 胃 & 食 道 返 流 , 治 当 疏 肝 降 逆 , 选 药 如 柴 胡 、 郁 金 、 法 半 夏等 。 病 位 在 肺 的 剧 咳 , 寒 者 当 选 辛 香 温 燥 之 品 如 生 麻 黄 、 细 辛 、制 附
4、子 等 , 热 者 当 选 清 泄 肺 火 之 品 如 桑 白 皮 、 黄 芩 、 生 大 黄 等 ; 无论 寒 热 剧 咳 , 均 可 加 入 葶 苈 子 、 青 皮 、 陈 皮 以 调 气 缓 急 。“ 辨 病 因咳 嗽 分 外 感 、 内 伤 两 大 类 。 外 感 咳 嗽 中 风 寒 、 风 热 咳 嗽 皆 易辨 别 , 而 风 寒 夹 湿 或 湿 热 咳 嗽 则 往 往 被 忽 视 。 风 寒 夹 湿 咳 嗽 多晨 起 咳 嗽 阵 作 , 咳 声 重 浊 , 舌 苔 白 厚 腻 , 治 当 温 化 寒 湿 , 选 方 如 二陈 汤 之 类 ; 湿 热 咳 嗽 多 晨 起 咳 嗽 ,
5、咳 声 重 浊 , 口 干 不 欲 饮 , 舌 苔 黄厚 腻 , 治 当 清 化 湿 热 , 选 药 如 白 鲜 皮 、 地 肤 子 、 桑 白 皮 、 赤 小 豆 之类 。 “ 五 脏 六 腑 皆 令 人 咳 , 非 独 肺 也 ” 。 内 伤 咳 嗽 中 , 除 肺 以 外 , 以肝 咳 为 多 。 肝 咳 中 若 肝 火 刑 金 , 则 出 现 咳 嗽 阵 作 , 咳 时 面 红 , 口苦 咽 干 , 痰 粘 难 咯 , 胸 胁 胀 痛 , 治 当 清 肝 泻 肺 、 降 逆 止 咳 , 用 黛 蛤散 及 桑 白 皮 、 地 骨 皮 之 类 ; 亦 可 见 木 郁 气 机 不 展 , 反
6、 侮 肺 金 , 多 见于 精 神 紧 张 、 个 性 好 强 者 , 症 见 咳 声 郁 闷 、 痰 少 , 常 迁 延 不 愈 , 舌红 暗 , 脉 弦 , 治 当 疏 肝 达 肺 , 用 柴 胡 、 郁 金 、 青 皮 之 类 , 而 这 种 咳 嗽合 并 在 风 寒 或 其 它 原 因 的 咳 嗽 中 是 最 易 忽 视 的 问 题 。 当 咳 嗽 由多 种 病 因 所 引 起 时 , 临 床 常 见 治 疗 后 有 所 减 轻 , 但 不 能 及 时 治愈 , 这 就 需 要 分 清 多 种 病 因 及 其 主 次 。# 辨 虚 实实 证 所 致 的 咳 嗽 如 风 寒 、 风 热
7、等 辨 证 准 确 相 对 较 易 ; 单 纯 虚证 的 咳 嗽 较 少 , 临 床 以 肺 阴 虚 多 见 。 而 虚 实 夹 杂 者 亦 不 少 见 , 医者 往 往 忽 视 虚 的 一 面 , 尤 其 是 虚 证 突 出 者 , 如 慢 性 支 气 管 炎 证 属肺 脾 虚 弱 者 , 无 论 在 急 性 发 作 期 还 是 慢 性 迁 延 期 , 其 虚 象 均 很 明显 , 临 床 常 见 咳 嗽 无 力 , 少 气 懒 言 , 痰 多 , 饮 食 乏 味 , 纳 少 , 舌 苔 薄白 而 少 , 或 苔 厚 腻 , 脉 细 无 力 , 往 往 一 味 治 疗 咳 嗽 而 不 见 其
8、 效 , 只有 健 脾 益 气 , 佐 以 宣 肺 化 痰 , 甚 或 温 阳 益 气 、 化 痰 祛 瘀 时 效 果 方显 。 有 时 虽 有 表 证 , 仍 当 益 气 健 脾 解 表 方 可 取 效 。$ 久 咳 的 病 因 分 析临 床 中 有 时 可 见 咳 嗽 数 月 不 止 , 甚 至 年 余 , 最 常 见 下 列 “ 种情 况 : 一 为 体 质 较 好 者 , 咳 嗽 不 止 而 寒 热 虚 实 不 明 显 , 实 质 上 以寒 为 主 。 主 要 原 因 为 寒 邪 未 尽 , 易 招 邪 外 感 , 而 致 迁 延 不 愈 , 治 以温 肺 散 寒 、 宣 降 肺 气
9、, 用 生 麻 黄 、 细 辛 、 干 姜 、 矮 地 茶 等 多 能 奏效 。 一 为 干 咳 , 支 气 管 激 发 实 验 阳 性 , 诊 断 为 咳 嗽 变 异 性 哮 喘 , 用宣 肺 清 肝 药 、 虫 类 药 , 如 生 麻 黄 、 杏 仁 、 僵 蚕 、 地 龙 、 蝉 蜕 、 全 蝎 等常 可 获 一 定 的 效 果 。 一 为 部 分 肝 阳 偏 亢 患 者 , 尤 其 是 高 血 压 病 患者 , 常 感 冒 后 咳 嗽 不 止 , 且 咳 声 高 亢 , 呈 呛 咳 , 舌 红 , 脉 弦 滑 , 治 当选 清 肝 之 品 , 如 杭 白 菊 、 桑 叶 、 柴 胡 、
10、 郁 金 , 甚 者 用 龙 胆 草 之 类 。 有些 咽 炎 所 致 的 咳 嗽 , 也 当 从 肝 治 疗 。% 典 型 病 案陈 某 , 女 性 , 岁 , 经 商 。 感 冒 后 咳 嗽 ( 周 余 , 咯 少 许 白 粘痰 , 呈 阵 发 性 , 夜 间 咳 剧 , 影 响 睡 眠 , 咽 喉 不 适 , 喉 痒 则 咳 , 无 恶 寒发 热 、 鼻 塞 及 扁 桃 体 肿 大 、 胸 闷 , 饮 食 、 大 便 均 正 常 , 舌 红 偏 暗 , 脉弦 , 平 素 性 情 急 躁 , 有 咽 部 不 适 史 。 查 体 : 咽 红 , 扁 桃 体 不 肿 大 , 肺部 未 闻 及
11、干 、 湿 罗 音 , 胸 片 、 血 常 规 均 未 见 异 常 。 先 用 感 冒 及 止 咳药 , 后 用 先 锋 霉 素 !、 氧 氟 沙 星 静 滴 )*, 均 未 见 明 显 效 果 。 辨 证为 风 寒 束 咽 、 肝 气 不 疏 , 治 以 祛 风 散 寒 疏 肝 利 咽 。 药 用 生 麻 黄+#,, 细 辛 “,, 桔 梗 +#,, 杏 仁 +#,, 柴 胡 +#,, 郁 金 +#,, 青 皮 +#,,木 蝴 蝶 +#,, 肿 节 风 +#,, 生 甘 草 $,。 水 煎 服 , 每 日 + 剂 。 剂 后 症状 大 减 , 守 方 “ 剂 而 愈 。!收 稿 日 期 (#
12、“ & #+ & #+%咳 嗽 辨 治 体 会杨 玉 萍中 图 分 类 号 : -()$. + 文 献 标 识 码 : / 文 章 编 号 : +# & 0)1!(#“%#$ & #2) & #+【 关 键 词 】 咳 嗽 辨 治 体 会等 , 这 些 有 待 于 我 们 认 真 总 结 和 提 高 。& 结 语千 百 年 来 , 先 辈 医 家 在 防 治 传 染 病 的 实 践 中 形 成了 较 为 完 整 的 理 法 方 药 体 系 。 张 仲 景 继 承 内 经 学 术思 想 , 编 著 成 伤 寒 杂 病 论 , 确 立 了 六 经 辨 证 体 系 ; 叶天 士 总 结 温 病 防
13、治 经 验 , 创 立 了 卫 气 营 血 辨 证 体 系 ; 吴鞠 通 继 承 叶 天 士 的 学 术 思 想 , 著 温 病 条 辨 , 创 立 了 三焦 辨 证 体 系 。 这 些 外 感 疾 病 辨 证 论 治 体 系 的 建 立 , 以 及历 代 医 家 的 有 关 论 述 , 特 别 是 近 几 十 年 来 中 西 医 结 合的 研 究 成 果 , 为 中 医 药 防 治 传 染 病 的 工 作 奠 定 了 较 为完 整 的 理 论 基 础 。 在 这 次 防 治 34-3 的 工 作 中 , 中 医 药发 挥 了 较 大 作 用 , 这 是 我 国 成 功 防 治 34-3 的 重 要 原因 之 一 。!收 稿 日 期 (#“ & #$ & ($%戈 午戈 午 : !“#!34-3 的 中 医 药 防 治的 中 医 药 防 治 !“#2)第第 !$ 期期 !“#(#“ 年年 临 证 经 验 万方数据SARS的中医药防治作者: 戈午作者单位: 湖北省中医院,武汉,430061刊名: 中国中医急症英文刊名: JOURNAL OF EMERGENC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年,卷(期): 2003,12(6)引用本文格式:戈午 SARS的中医药防治期刊论文-中国中医急症 20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