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个人知识管理精粹.doc

上传人:天天快乐 文档编号:1095043 上传时间:2018-06-1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38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人知识管理精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个人知识管理精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个人知识管理精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个人知识管理精粹.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个人知识管理精粹.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这是一篇集大成者,来自很多前辈高手分享的经验:1. 少天 你的 知识需要管理 2. williamlong基于 Google Reader 的个人知识管理方案 3. 同人于野 笔记本 就是力量 4. 萧秋水如何管理碎片化知识 5. Yibie我的流 程与工具 一、 为什么要进行知识管理?1、10 年后见高低大学毕业 10 年后同学聚会,当初在同一起跑线的人,往往各自境遇相差很大。很多人说是机遇。不排除这种机遇对人巨大的改变,但是,一定要正视一点: 低概率 事件,不能作为判断事情的因素。那么,常规来说,我们又分为努力、勤奋、执着、思考。我看了成千上万的失败者、成功者,导致成功失败的常规因素,我归

2、结为一个缩写,叫做“PKM”。中文的意思是:个人知识管理。我本人,自从关注这个领域之后,愈发的感觉到对于人生的长远影响如此深刻。2、个人知识管理(以下简称 PKM) 的难与易难,在于长久的坚持。易,在于法门极其简单。麦肯锡之所以在管理咨询领域的强大,在于其核心竞争力为有效的知识管理与卓越的学习机制。如果我们把麦肯锡看到是一个人,像我们一样的人,那么,这 就是个 人知识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作为一个职场人,核心竞争力到底在哪里的最佳解释。PKM 有 5 个核心的环节:学习-保存-共享-使用-创新。学习。越来越多的人追求高效的学习以及苦恼于该学什么。其 实,即便你解决了这个疑问,也仅仅是走出了 PKM

3、 的第一步,这在人生中的影响,看起来很重要,实质很有限。譬如爱读书者众多,就算你一年读了 50 本书,就算你学习了各种领域,那么,很多人或 许感觉到,自己的知识杂乱无章毫无系统,仅仅是聊天谈话的时候,彷佛无所不知,是个健谈者,但对于工作、公司而言,有多大的用处呢?所以,我们需要保存。很幸福,我们处在电脑普及的时代。那么,无论是思维导图爱好者,还是用纸质笔记本记录者, 还是用电子文档记录者,我们都意识到了我们的知识需要保存,需要我们随时调用。那么,起到随时调动的目的,才是我们保存的目的。为了复习而保存?别逗了, 信息爆炸的时代,有几个人真的可以去复习?这不是简单的毅力的问题,而是如何对待知识的问

4、题。大家都下载过很多资料,我相信,95%的人下载的资料,大多 没看。换个角度去看,假如这个下载的成果,成为你的知识库的一个索引呢?共享。名角们,尤其是专业类型的,你们为什 么写原创写专栏写博客?很简单,写出来的原创东西,我们需要有人看,这个精神叫做共享精神,对他人很有益。但是共享同时也是利己的,作为 PKM 的 重要环节,我们仅聊聊利己性。就我所知的,好的专业原创写手,常常会收到优秀公司老板或者老总的邀请,也常常会遇到共同创业的邀请。田志刚说的很精辟:要 让别人知道你知道。这种共享,尤其是原创的共享,就直接显示出利己的重要性了。使用。有句老话不太准确,叫做百无一 用是书生。还有的满腹经纶的失败

5、者告慰自己:天生我材必有用。在 PKM 中,有三个重要的问题,那就是,你所拥有的知识够专么?你所拥有的知识够独特么?你在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拥有个人品牌么?如果没有,你怎么用?只有 返回前三个环节再次耕耘吧,抱怨无用。创新。大学生创业的失败统计数字是 99%。恐怕败就败在创新二字。PKM 中 谈的创新,是你拥有了自己专 业领域的知识足够多的时候,再去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而超越,这才是本质的创新竞争力。而不是琢磨一个好点子,而这个点子是撞大运,装上了很牛 X(低概率事 件),撞不上说这是风险。二、高手们的知识管理Yibie:我选择了 Vim 以及 Vim 的插件 Vimwiki 来作为我整理知识库的

6、工具。关于工具与心法谁更重要的争论,已经听过很多,这是个先有鸡还是先有蛋的 问题。蛋与鸡都很重要,重要的是,对于当时的你而言,怎样做才是最正确的。而且,我要澄清的一点是,工具与心法互为表里,是一个硬币 的两面,不可分 割来看待。工具的选择,以及应用的方式,体现着你的所运用的心法;而心法上的认识则决定着你使用着 的工具,以及你运用工具的方式。我们可 以 从了解心法开始,来认识心法的内容;也可以从运用工具开始,体悟心法的实质。1、 个人知识管理的流程这张图认为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大致上是:收集组织分析 总结实践发表对话。而我个人的知识管理流程则是: 数据采集(笔记,软件,思维导图) 知 识提炼(学以

7、致用,用以致学) 加深理解(将自己思考的总结写出来,发布到 Blog;或是直接 Wiki 存档) Wiki 存档(最后利用 Wiki 将这些总结存档,将知识结构化,形成自己的思维地图) 分享(博客评论、论坛回应、QQ 群、读者讨论) 2、个人知识管理工具的象限这张图从每个工具所属的层次,来说明每个知识管理工具的特性。比如 说,Wiki 和博客,是完全属于创造这个层次的。在个人知识管理的过程中,知识的内化是尤其重要的。因为个人知识管理的目的,在于通过 学习各种知识,形成个人的竞争核心,从而增强个人的竞争实力。这一点与组织内部的知识管理,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不能将个人知识管理与组织知识管理的目的、

8、方法混为一谈。现在来谈谈我的工具选择: 资料管理针式个人知识管理软件 针 式个人知识管理软件,有着一个优秀的特性,那就是它支持管理所有文件类型, 而这门功夫只有针式个人知识管理软件独有,可谓是独步武林。我测试了这么多的工具,大多数都只是支持单一的格式(Txt、Html),或者有限的几种 格式。而如今,知识载体已经变得多样化了,文本、图片、音频、视频都可以承载大量的知识,如果仅仅是支持一两种格式的文件,明显不能满足每个人的要求。另 外,它还支持树状列表,支持标签管理,快速搜索(确实很快),颜色分类。当然这款软件还未成熟,但是已经有众多优秀的特性。我与该软件的 开发者谈过,我的建议是,工具不应该承

9、担观念传播的责任,工具仅仅是有助于观念的传播,希望他在开发该软件的时候避免过于理想主义,而专注于工具的本身。 思维导图Xmind,Freemind 思维导图,是很好的笔记工具,以及思考工具,很多场合都可以使用。思维导图 适 合横向思维的发散。另外,我正在尝试使用概念图工具,概念图与思维导图相比较来说,概念图适合纵向思维的发散,偏重于每个动作的连接。 笔记软件CintaNotes 我使用 CintaNotes 的原因是,它可以一键保存文本,从任何格式,只要是文 本, 就可以用它来保存。另外它还可以将它保存的内容导出为 Txt 格式文件,方便与 Vim 结合。 Wiki Vim,Vimwiki W

10、iki 是最重要的地方,是知识管理的终点,最终所有信息都要存放在这里。通过关键字,可纵向以及横向的管理知识节点,方便。在使用 Wiki 的过程中,都会面对一 个困惑,就是 Wiki 该怎么写?因为 wiki 的思维方式,很多人还没有尝试过。而 wiki 代表着的思维方式,就是一种结构化的思维方式。我 使用 Vim,是因为 Vim 是最方便的文本编辑工具,可以使用它的内建命令,以简单的步骤实现复杂的要求。最重要的是,Vim 里面内建了正则表达式工具,可 以用一个命令取代重复的工作。而 Vimwiki 的特性,不用我多说,因为 Vim 是如此强大,而与 Vim 结合紧密的Vimwiki 自然是首选

11、。而 Vimwiki 在使用上也很方便,基本上是 属于所见即所得的方式,虽然实现起来还有点简陋。但是胜在简单,够轻,适合个人使用。而 Vimwiki 的官方主页上也写着,Vimwik 就是专属于个人的 Wiki 工具。萧秋水在一个讲究快速阅读的速食文化时代,长篇大论已 经越来越不受欢迎,短小的、精悍的、有趣的、充满娱乐性的短篇内容往往大受欢迎,有些人看到大部头的书,会本能地感觉恐惧,曾经有人对我说,只要看到文档 超过 20 页,就没有耐心读下去。时代特性如此,知识的获取越来越容易,可以说垂手可及,因为有搜索引擎,愿意花时间在思考、记忆方面的人 越 来越少,固然,死记硬背不可取,但是,遇到问题就

12、 Google 一下百度,是否是好习惯呢?网络如水,能够载舟,也能覆舟。如果有一天, 我们 面临封网、断电,那时候,我们将如何应对?即 使搜索引擎如此发达,我们也必须在承认一个事实:系统化的完整知识,往往还是存在于书本(含纸书、电子书等介质)、或者是体系化的网页专题、各类文档(如 DOC、PPT、EXCEL 等)之中,如果我们习惯于通过一篇篇独立的博文(可能来自同一作者,也可能来自不同作者),习惯于微博化的 140 字内方式,习 惯于小段子,那对于我们的知识吸收来讲,未必有益,反而可能有害。当然,这里面有一个前提,就是:虽然知识是以碎片化形式被提供给我们,但我们能够把碎片 化的知识进行系统性整

13、理,使之完整。就象我们生病时需要服药,医生开给我们的药,可能是 A(2 片)、B(4 片)、C(6 片),我们吃下去 的,是不同的药,但它们可以在体内分解、融合, 形成有保护作用的物质,最终使我们恢复健康;如果有些人吸收不好,A 仍是A,B 仍是 B,它们可能单独产生作用,但是无法形成合力。我管理碎 片化知识,最常用到的工具是 OneNote,首先我会在 OneNote 中设定好分类,当我看到一些值得保存的碎片化知识时,会把这些文章或句子按不同类别 存放进分区内,有些句子不好归类,也会统一放进“佳句”这一分区,例如下图:当然,不是把这些句子存放在内就可以,还要进行检视,定期或不定期,看个人习惯

14、。有 些人是习惯于收藏,但往往忘记复习,这样,即使收藏了,作用也不是很大。现在,上网的确非常方便,即使不在办公室或家中,也可以通过 WIFI 或者手机上网,不过,存放在 OneNote 等工具中的好处是,一方面分类明确,知识系统化,另一方面,在大批网站不断被关闭的今天,有些资料,如 果不及时保存到本地,就有可能找不到。如果说,碎片化的知识只是积木,那么,要想用之搭建起高楼大厦,那还是需要进行结构化、系统化,要 吸 收,要应用。当然同时,我们还是要具备阅读长篇文档的能力,我们评判文章、文档、书藉是否可读,不在于长或短,而在于其内容是否对我们 有 用。williamlong做为知识获取的一个主要来

15、源就是博客、论坛或媒体网站,通常这些网站都会提供 RSS Feed,使用 Google Reader 阅 读器可以及时而高效地阅读收集相关信息,还能对信息进行标注和收藏等功能。然而,Google Reader 阅读器也存在一些问题,目前存在的最大问题是,RSS Feed 做为知识的来源太单一,优质中文 RSS 匮乏且更新慢,最终导致 Google Reader 快餐式的浅阅读。而工具本身来说,Google Reader 的 Tags 标签不如Delicious 方便,分享的网址无法使用 Tags 分类,查找以前的文章不方便,“探索-热门条目”里的热点内容较乱, 不便于发现好文章。通过长时间的使

16、用 Google Reader,我也发现了一些可以提高阅读效率的方法,并将其变成个人知识管理的得力工具,下面是我的设计方案图。1、学 习知识尽管你可能已经知道了 Google Reader 的很多技巧, 但每天未读的文章依然会超过 1000,这时候应该改变 一下阅读的策略,以提高阅读效率,这里我就介绍一下我的策略。最重要的一点是,将每天必读的 RSS Feed(A-List)放到一个单独的目录下,这个目录保留质量最高的 RSS 源,不要多,保持每天有 5-10 篇更新为佳,可以每篇都读,这个目录是 Google Reader 中唯一不需要“神奇排序”的目录。每日必读的 Feed 可以通过 Go

17、ogle Reader 的好友 趋势功能来获取,你分享、加星标、喜欢最多的 通常都是必读的 Feed。除了每日必读(A-List)的目录之外,退订所有的 Feed,只看“好友分享”和“探索-热门条目”,所有排序都是用“神奇排序”,严格遵守阅读时间,每天只看 30 分钟,到时间就停止阅读。根据我的经验,如果设置得当,以“神奇排序”的方式阅读“好友分享”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获取到最佳的信息,前提是你要订阅一些优秀的好友。“探索- 热门 条目”可以找到你未订阅的 Feed 中的热门条目,有时间的话也值得看看。如果你不舍得退订所有 Feed,也可以将英文 Feed 和中文 Feed 分开,所有英文Fee

18、d 放在一个目录,其他中文 Feed 放在另一个目录,将这两个目录设置为“神奇排序”,有时候的时候来阅读。2、保存知识在 Google Reader 里保存知识包括加星标、喜欢、添加标签这几种方法,需要注意的是,用户的“喜欢”和“星标”两个操作会直接影响“神奇排序”的顺序,继而影响 阅读的效率,因此不可等闲视之。神奇排序(Sort by magic)会依据文章热门度,把你会喜爱的文章排在最前面,排序的标准依据用户以往的“加星”和“喜欢”类文章生成,因此,当用户读到一些喜欢的好文 章,最好点一下“喜欢”,以优化个性化“神奇排序”,不要随便“喜欢”一些杂类文章,中文界面下最好不要随便“喜欢”英文的

19、文章。需要深度阅读的好文章则 使用“加星”的方式添加“星标”,以便未来深度阅读。这样,Google Reader 会根据你 liking 和 starring 的条目,进行 Magic 排序,用户把阅读目录设置为“神奇排序”后,就可以优先看到自己最喜欢看的文 章,感谢 Google 强大的语义分析和算法能力。如果你发现 Google 推荐的文章并不是自己喜欢读的,可能是你以前“喜欢”的文章 有 误,你可以在“您的资料”-“共享条目”中找到你以前喜欢的条目,找到那些并不合适的文章,点“取消喜欢”即可;在“加星标的条目”中,找到以往加星的条 目,点“删除星标”来删除不合适的条目。善用“喜欢”和“星

20、标”才能优化“神奇排序”的质量。添加标签可以让你收藏的信息按照标签分 类,以利于未来的阅读。3、共享知识在文章条目里点“共享”和“共享备注”可以 将该文章共享给你所有的Google Reader 好友,如果你关联了 Google Buzz,还可以共享给 Buzz 好友,Reader 信息到 Buzz 里是实时的,取消共享后 Buzz 里的共享信息也会消失。条目的“发送 到”也是另一种分享途径,我建议使用这个功能将信息分享到微博客和 Delicious 中,微博客目前是更为大众化的社会化媒体,分享的效果会更好,而 Delicious 优秀的标签功能则从一定程度上弥补了 Google Reader

21、 的一些不足。4、使用 知识使用知识最基本的方法是搜索,Google Reader 内置了一个强大的搜索功能,可以按关键字搜索以前所有的条目。对于加星标的 条目,在深度阅读完之后,删除星标,然后添加 tag 标签,以便分类收藏。这样,如果用户想要阅读某一类知识,就可以按 照标签在 Google Reader 中阅读,这样就方便多了。如果有时间的话,还可以看看好友分享里的评论和反馈,与大家进行交流。很长时间以来,我一直把 Google Reader 做为我的个人知识信息来源和管理的工具,然而,如果使用不当,Google Reader 很可能会变成一个耗费时间的工具,如果你也曾经越到过类似的困惑,那么不妨按照我的方法尝试一下,或许你能得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三、 结束语同人于野:这套体系就如同心中的一棵不断生枝长叶的树,又如同一张随时变大变复杂的网。每当有新的知识进来,我们都知道该 把这个知识放到体系的什么位置上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经营企划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