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幼儿园课程概述.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936611 上传时间:2020-01-22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园课程概述.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幼儿园课程概述.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幼儿园课程概述.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幼儿园课程概述.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幼儿园课程概述.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Comment u1: 课程客体论(间接知识)Comment u2: 课程主体论(直接经验)Comment u3: 课程活动观(实际操作)第一章 幼儿园课程概述第一节 课程的概念与类型1. 课程的经典界定: 课程即学习的科目:六艺 e.g.其实质是强调学校向学生传授系统的学科知识体系,只关注教学的科目,不评价学生的情感陶冶、个性培养;只关注学科知识的体系、结构、逻辑,不关注学生的需要、兴趣、动机及所学知识对于学生个人的意义。 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或目标:所有教学活动为目标服务 e.g. 课程即教学计划:课程目标、内容、评价 e.g. 课程即儿童在学校获得的学习经验:杜威 e.g.以儿童为中心这

2、种课程观将课程的重心由学科和教师转移到了学习者身上,实现了课程本质由客体到主体的转变。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 课程即学校组织的学习活动:做中学 e.g.活动产生经验,经验依赖于活动,儿童的经验是通过学习者在活动中的各种主动行为而发生的, “做中学”是儿童获得经验的主要方式。 hh2. 课程组织形态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2 种分类 主体与客体(学科与儿童) 分与合3. 学科与儿童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学科课程与经验课程(活动课程) 学科课程(知识为核心):学科课程是以文化知识为基础,按照一定的价值标准,根据知识的逻辑体系,将所选出的知识组织为学科。 (如语文、算术、历史、音乐等) 经验课程(儿童为核

3、心):经验课程也称活动课程,或儿童中心课程,是以儿童的主题性活动的经验为中心组织的课程。经验课程的特点/优点:1以学习者的直接经验为课程开发的基点2学习者是能动的、创造性的3经验课程中,学习者的需要、动机、情感、态度的发展与其智力的发展同等重要,学习者是整体的存在4重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 hh4. 分与合关系视角中的课程类型:分科课程与综合课程 分科课程:分科课程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 综合课程: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5. 课程功能视角下的课程的类型:艾斯纳教授:从课程的功能出发,提出三种课程类型:Co

4、mment u4: 加德纳多元智能理论:语言智能数学逻辑智能音乐智能身体运动智能空间智能自然观察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内省智能Comment u5: 皮亚杰 显性课程:(正式课程/官方课程):即官方规定的外显的、有计划、有组织、有意图的教育影响。 隐性课程:即非预期的教育影响。 (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 e.g.) 悬缺课程:即学校应该提供、却没有提供的学习经验,也即存在于“理想的课程”与“实际的课程”之间的流失的课程,是二者的差距。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的概念与特质6. 幼儿园课程的界定:3 种倾向类型 学科倾向的界定(历史) 活动倾向(主导) 经验倾向7. 幼儿园课程:是指在幼儿一日生活活动中,

5、帮助幼儿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各种活动的总称。8. 幼儿园课程的 4个要素:不断循环促进的动态过程 幼儿园课程目标 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园课程实施 幼儿园课程评价课程元素 课程本质 主体观 客体观幼儿园课程目标 获取经验的过程 知识学习的结果幼儿园课程内容 幼儿经验 客观知识幼儿园课程实施 幼儿自主活动 教师教幼儿园课程评价 活动过程评价 学习结果评价9. 幼儿园课程的特点: 基础性与启蒙性1基础性:幼儿教育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奠基石,直接影响幼儿在这一阶段所获得的经验与发展2启蒙性: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幼儿的引导者,帮助他们认识周围世界 全面性与生活性1全面性:幼儿园课程要促进

6、幼儿在身体、认知、情感、社会性等方面全面和谐发展2生活性:幼儿园课程要帮助幼儿学习基本的生活卫生习惯、生活自理能力、与人相处的态度及基本的常识对于幼儿了来说最感兴趣的学习就是具体形象、可感知的内容。幼儿在现实生活中通过与大量人、事、物的相互作用,通过感知、操作、交往、探究,获得知识、习得态度、体验情感、形成个性,从生活中学习是幼儿学习的必然要求,课程实施更要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 活动性与直接经验性只有在活动中的学习才是有意义的学习,只有以直接经验为基础的学习才是理解性的学习。幼儿借助于具体的情境和事物,在参与、探索与交往中学习。幼儿园课程的实施,关键在于为幼儿创设丰富的活动情境,为幼

7、儿提供各种探究与互动的机会,通过幼儿在一日生活活动中获得直接经验而进行。 整合性:1内容整合:在幼儿园课程实施中,幼儿是以“完整人”的形象出现的。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必须是整合的,并尽可能使不同的课程内容产生联系。幼儿园课程的五大领域的内容要有机联系,相互渗透。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组织要注重综合性、趣味性、生活性2方式整合:教育活动的组织形式应根据需要合理安排,灵活应用。幼儿园三大教学组织形式:集体教学 小组讨论个别指导3资源整合:幼儿园要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幼儿园资源 家庭资源 社区资源 潜在性:幼儿爱模仿、模仿力强,环境、生活、游戏及教师不经意的行为,都会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幼儿园课程总是蕴含在环境

8、、材料和活动中,潜移默化的作用于幼儿,影响幼儿的发展。10. hh11.Comment u6: p7第三章 “价值性遴选”第二章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与设计取向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开发模式1. 课程开发模式:(1 )目标模式(2)过程模式2. 目标模式: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与核心(泰勒, “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 “当代教育评价之父” 。创立的“泰勒模式”是目标模式经典形态形成的标志)3. 经典目标模式原理(泰勒原理):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1 】 主要内容:(1 ) 目标确定教育目标:三个来源: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对校外当代生活的研究;学科专家对目标的建议“两道过滤网:”哲学、心理学(2

9、) 内容选择学习经验:五条原则:学生必须具有使他有机会实践这个目标的经验学习经验必须使学生获得满足感学习经验在学生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有许多特定的经验可以用来达到同样的教育目标同样的学习经验往往会产生几种结果(3 ) 实施组织学习经验:三条标准:连续性顺序性整合性(4 ) 评价评价教育计划:目的:检查课程的实际效果和预期目标之间的差距。【注:评价至少进行两次,分别在课程方案实施的前期和后期】【2 】 对目标模式的评价:P24优点:可以提高幼儿园教育、教学过程中的计划性、可控性和可操作性弊端:3 对矛盾(1)确定对偶然:目标模式强调确定教育目标是课程开发的出发点与归宿(虽然确定课程目标时,对幼儿的研

10、究也是一个重要来源)但收到幼儿认知水平等影响,事先确定的教育目标很难完全契合幼儿的需要、兴趣、心理发展特点和个体需要,且在教育过程中会发生许多预料之外的现象,而这些在目标模式中不被重视。因此目标模式在对确定性的强调和幼儿对偶然性的偏爱中,产生很难调和的矛盾。忽视学习者的主体性、自主性、责任和自由,将人视为消极的、被动的。(2 ) 分解对整合:目标模式强调分解,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各个独立的部分,强调通过训练达成预期的目标。而幼儿强调整合,幼儿从自身已有经验出发,整体的学习知识、获得经验。目标模式分解的倾向和幼儿整合的本性之间产生矛盾(3)外显对内隐:目标模式强调外显的东西(知识、技能) ,而忽视内

11、隐的东西(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模式对外显的东西的强调与幼儿对内隐的东西的需求之间产生矛盾4. 过程模式:斯坦豪斯/斯腾豪斯课程研究与课程编制入门 【1 】 基本内容:(1 )内容的选择:目标模式的逻辑起点是内容的选择,强调知识、活动的内在价值12条标准:P26(2 )过程原则:过程模式提倡学生主动的学习和建构,重视发现和探究的学习,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咨询者和参考资料的提供者(5 条原则)Comment u7: 杜威:教育即 经验的不断改造。杜威对教育的看法:教育是儿童旧经验向新经验(重复深化)的不断改变。Comment u8: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金字塔形): 自 我 实 现 尊 重

12、 归 属 与 爱 安 全 生 理 需 要 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设计取向5. 课程设计的三种基本取向:学科中心取向学习者中心取向问题中心取向6. 学科中心取向:最流行、使用最广,强调以知识为中心设计课程三种基本形式:科目设计:分科教学学术性学科设计:对学科过程的理解广域设计:跨学科科目7. 学习者中心取向:主张学生是设计的中心代表人物:卢梭爱弥儿自然主义教育:将强调学科内容的传统转变为强调儿童的需要和兴趣;裴斯泰洛奇、福禄贝尔、杜威等(1 )经验中心设计:强调的中心是儿童的经验和兴趣代表人物:杜威、拉格、舒梅克等(2 )人本主义设计:强调个人的潜能,强调发展学生积极的自我概念和人际交往技巧,以人的

13、能力的全面发展为目的代表人物:罗杰斯、马斯洛(3 )开放教室设计:活动区原则: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允许他们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兴趣,自由组合,采用不同的学习内容、方式和进度,开展适合个别需要的活动。教室划分为几个活动区或兴趣区,没有上下课限制、教学活动没有固定结构。8. 问题中心取向:重点是关于个人和社会生存的问题,从社会问题及学生的需要、兴趣和能力出发(内容经常是跨学科的)(1 )生活情境设计:强调的中心是生活(社会)问题,鼓励学生学习问题解决的过程代表人物:斯宾塞、斯特拉特梅尔、福克纳、麦金(2 )核心设计:将社会生活中困扰人的关键问题作为核心代表人物:福恩斯、博辛9. Hhh10.Comm

14、ent u9: 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从宏观到中观到微观,从概括到具体) 教学目标Comment u10: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年) Comment u11: 1996年 3月 幼儿园工作规程明确规定幼儿园的教育目标是“实行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Comment u12: 2001年 6月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中,把幼儿园课程分为健康、社会、语言、科学与艺术五大领域,各领域有明确的目标。Comment u13: 杜威: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第三章 幼儿园课程目标第一

15、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内涵与依据1. 课程目标的内涵:课程目标与教育目的、教育目标内在联系,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学目标等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2. 教育目的:一般指教育的总体方向,体现的是普遍的、终极的教育价值追求。往往以教育方针的形式贯彻落实。3. 教育目标:是教育目的的下位概念,体现的是不同性质的教育和不同阶段的教育的价值。4. 课程目标:是教育目标的下位概念,是根据教育目的和教育规律而提出的、课程的具体价值和任务指标。5. 课程目标的基本取向:4 种类型:普遍性目标行为目标生成性目标表现性目标6. 普遍性目标:笼统、泛化(1 )定义:是依据一定的哲学或伦理观、意识形态、社会政治

16、需要而引出的对课程进行原则性规范或总括性指导的目标(2 )特点:普遍性、模糊性、规范性(3 )优点:可以适应各种具体的教育实践情境和特殊需要(4 )不足:模糊、泛化,有一定随意性,需要辩证把握7. 行为目标:具体(1 )定义:是以具体的、可被观察与操作的行为来表述的课程目标(2 )特点:具体、精确与可操作(3 )代表人物:博比特、泰勒、布鲁姆、梅杰(4 )优点:克服了普遍性目标模糊性的缺陷(5 )不足:只见目标不见儿童 人的许多高级心理素质(如价值观、情感、态度、审美经验等)难以用外显的、可观察的行为来预先具体化。8. 生成性目标(形成性目标/ 展开性目标):过程性(1 )定义: 是在教育情境

17、中随着教育过程的展开而自然生成的课程目标。(2 )根本特点:过程性(3 )代表人物:杜威“教育即生长 ”的主张,强调课程目标不应该是预设的,而应该是在教育过程中内在决定的教育经验的结果:课程的目的就是促进儿童的生长。实例:意大利瑞吉欧教育、美国项目活动(4 )优点:较少带有预设的痕迹,课程实施的过程能较充分地发挥儿童的主体性(5 )不足:带有教育的理想主义色彩,课程实施对教师的要求高、难度大9. 表现性目标:创造性和个性化 美国艾斯纳(1 )定义:指每个儿童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所产生的个性化表现,追求儿童反应的多元性,而非同质性。它强调儿童的个性化,关注儿童的创造性的培养。10. 制定幼儿园课程

18、目标的依据(1 )对幼儿的研究:1研究内容: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儿童的发展需要2幼儿园课程的一个基本职能就是要促进幼儿身心的和谐发展,所以课程编制者必须关注幼儿的发展,尤其是幼儿的发展需要和兴趣,关注幼儿的认知发展、情感萌发社会化过程及和个性形成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Comment u14: p4 第二章“两道过滤网”Comment u15: 幼儿绘画的特点:展开式透明式夸张式Comment u16: 指南幼儿的学习品质:是指幼儿在活动过程表现出来的积极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Comment u17: 皮亚杰:儿童在活动中学习Comment u18: p9 第四章 如何对幼儿进行适宜性教育Commen

19、t u19: 编写教案的 3个角度Comment u20: 3研究幼儿的发展需要必须要认识到幼儿的“理想发展”和“现实发展”的水平及其之间的差距(2 )对当代社会生活的研究:1研究内容:社会对儿童成长的期待和要求2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职能是传递社会文化,使幼儿从一个自然人发展为掌握一定知识的社会人(3 )对学科知识的研究:1研究内容:关注学科知识与幼儿身心发展的关系,关注学科知识能促进幼儿哪些方面的发展11.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价值性遴选:即以课程目标对幼儿的发展价值为依据进行筛选依据:教育哲学与学习心理学(1 )从幼儿终身可持续发展 的角度审视幼儿园课程目标:如:艺术领域关注幼儿的技能,还是幼

20、儿积极愉悦的体验与审美的情趣;科学领域是关注幼儿的知识技能还是关注幼儿科学探究的欲望、好奇心与探究的方法、能力。(2 )以幼儿心理发展及学习的特点 为依据进行选择: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学习目的性差,以无意学习为主,注意力分散易走神在操作、感受、交往、体验中活动,在活动中构建知识。幼儿的学习又是整体的、未分化的、全身心投入的,他们常从自身的经验出发来理解学习新经验幼儿的学习伴随丰富的体验,会引起情感上的变化制定的目标应该是通过幼儿适宜的学习方式能够实现的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适宜性教育?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体系与层次结构12. 两种体系:P48(1 )以学习内容为结构框架表述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

21、系中国、日本等东方国家:中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 P49:五大领域(2 )以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表述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体系美国等西方国家:13.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结构:是对课程目标体系的横向分析美国 布卢姆 教育目标分类学中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动作(能力)三大类:(1 )认知领域:主要包括知识的掌握、理解或回忆、再认,以及认知能力的形成、发展等方面的目标(2 )情感领域:主要包括兴趣、态度、习惯和价值观等方面的形成、发展的目标(3 )动作技能(能力)领域:主要包括神经肌肉协调的操作技能、动作技能和行动等方面的目标总结:在建构幼儿园课程目标时,既要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结构,即认知、情感

22、、动作技能等三方面的发展,也要考虑幼儿园课程的内容和结构,如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领域,还要考虑幼儿的心理发展年龄水平三维立体模型:幼儿心理发展结构、课程内容、幼儿心理发展年龄水平 P5214.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层次:是指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纵向结构 P53以内容领域或儿童发展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都可以分为 4个层次(1 )幼儿园课程总目标: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往往表现为幼儿园课程领域目标(如五大领域的目标,中国、日本)Comment u21: 2012年 10月教育部文件 3-6 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2 ) 年龄阶段(学年)目标: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年龄阶段目

23、标,不仅要考虑课程的几个维度,还要考虑幼儿年龄发展的维度(3 )单元目标:是年龄阶段目标的再分解。在以内容领域为结构框架的幼儿园课程目标中,目标单元可以分为:时间单元:学期目标月目标周目标日目标内容单元:如主题等例如 节日(4 )具体教育活动目标:微观层面的课程目标,一般要求要具体、清晰15. 幼儿园课程目标的表述(编写教案的重点)(1 )确定表述的角度:1教师的角度:“鼓励” 、 “引导” 、 “帮助” 、 “使” 【不可使用】只关注教师的“教” ,忽略儿童的“学”(因此多数人主张)2儿童的角度:“感受” “喜欢” “理解” “能” “乐意” “萌发” “尝试”(2 )确定表述的性质:在三种

24、类型的幼儿园课程目标 P43中(除去普遍性目标) ,可以按性质划分为两大类目标:即行为目标与一般性目标1行为目标:可以通过具体观察或测量幼儿的行为来表示的、对教育结果预期的目标如“知道纸是蔡伦发明的” 、 “能区分三角形、长方形与正方形的不同” “会唱 3/4拍的歌曲” ,比较简单、浅显,便于评估2一般性目标:比较宽泛、非特定性的目标,描述的往往是幼儿作为学习者通过学习后身心的一般变化如“乐意与人交谈,讲话礼貌” 、 “适应幼儿园集体生活,情绪稳定愉悦”【3】两者区别:行为目标 适用于知识、技能的学习与考察,适合 短近目标;一般性目标适用于难以用具体行为来表述的情感、态度类目标,适合中远期目标

25、16. Hhh17.Comment u22: P7 第三章 为什么要对幼儿进行适宜性教育 Comment u23: 敏感期Comment u24: 最近发展区第四章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与组织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概念及意义1.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指依照幼儿园课程目标选定的、通过一定的形式表现和组织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及类型2.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范围:是指幼儿园课程内容的基本要素或基本组成部分,即有助于幼儿发展的基本知识(认知) 、基本态度(情感) 、基本行为(能力)所组成的区域。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3.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原则:(1 )目的

26、性原则:课程内容是实现课程目标的手段,内容必须紧紧围绕目标来选择,否则会偏离方向而失效注意点(如何落实):有目标意识要全面,不仅德、智、体、美缺一不可,且各方面的基本知识、基本态度、基本行为的内容也要具备在全面的前提下,要有“优先” 。其核心内容是,课程要特别注意为幼儿理想的发展所需的、显示只有特别缺乏的品质提供学习经验,即缺失优先(2 )适宜性原则:两个内涵:适应需要促进发展如何对幼儿进行适宜性教育?1最近发展区2群体的适宜(小、中、大班的年龄特点):掌握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一般特点具体方面:动作语言思维人际交往情绪情感3个体的适宜(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精心观察现实中的每一个幼儿(3 )生

27、活化原则:幼儿学习的一个突出特点是直接学习,其认识依赖于他们亲身获得的直接经验(4 )兴趣性原则(5 )基础性原则:冯晓霞幼儿园课程:“判断内容是否有基础性 ,可以看它是否与儿童现在的生活、学习有直接关系;是否必须现在学,以后再学就失去最佳时机;是否是文化或人类知识中的最基本成分,而且是以后学习所必须的基础;是否具有最大的应用性与迁移性;等等。 ”(6 )逻辑性原则:指客观的规律性、内在的联系。要求形成“教学大纲” ,提升“儿童大纲”4. 幼儿园课程内容选择中出现的问题:(1 )课程目标缺失:表现:选择内容时,德、智、体、美不完全,偏重智育选择各方面内容时,偏重于知识、技能的比重,较少情感、态

28、度方面的内容(2 ) 课程内容超载:量大质不优1表现:难、深、偏、怪,大大超出幼儿可接受水平(小学化倾向)特别易、浅,没有构成对幼儿智力上的挑战,幼儿的学习是一种“时间的隐性浪费”2原因:课程内容选择时,失去课程自身的独立的价值判断(只考虑社会的需要,迎合家长)Comment u25: 适宜性教育Comment u26: 孩子的学习是通过生活中获得的直接经验进行的。杜威:“教育即生活。 ”课程内容选择缺乏适宜性思考(3 ) 课程内容脱离、远离幼儿的生活(4 )课程内容偏向本本(教材)1原因:忽视儿童的学习特点忽视幼儿园的实际情况2措施:在实际中补充、调整、完善,增加缺失的必需内容,调整与幼儿经

29、验不相符的内容,选择身边可以代替的材料,以方便幼儿的学习和课程的实施(5 )课程内容缺乏提升:注意点:课程内容的提升不是强加给幼儿的课程内容是一个系统,需要相互联系,节节上升。基于幼儿经验的课程,需要合理、自然、恰当的提升,从而利于幼儿完善经验、迁移经验。第四节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5. 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两类(基本方式和常用方式)基本方式:(1 )论理组织法【学科课程 】:根据知识本身的系统及 内在联系来组织课程内容(2 )心理组织法【活动课程 】:根据学习者的心理发展特点,以适应学习者需要来组织课程内容6. 幼儿园课程类型:(1 )学科课程:通过论理组织法而获得的课程类型。强调知识

30、的内在联系及其结构组织课程内容。(2 )活动课程:通过心理组织法而获得的课程类型。强调幼儿的兴趣、需要和发展水平组织课程内容。(3 )核心课程7. 赫赫8.第五章 幼儿园课程实施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途径1. 基本途径: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教育活动是完成课程目标,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的基本途径。2. 教育活动的 3 种类型: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3. 生活活动:实施的注意点:1贯彻保教结合原则2建立科学的日常生活制度:狭义的:幼儿一日生活中各主要环节的时间划分、顺序安排和规则要求;广义上:包括幼儿在园三年的总体生活安排3建立合理的生活常规4. 游戏活动:P109P113(1 )定义:是充

31、分满足幼儿玩的需要的活动(2 )课程游戏化的内涵:宏观:指游戏精神,即“自由、自主、创造、愉悦”中观:一日活动的游戏化;教学活动的游戏化微观:时间保证;材料低结构;游戏氛围自由(3 )游戏特征:1行为特征:表情动作、角色扮演、言语、材料特征2外部条件特征:自由选择的权利自行决定活动方式方法活动难度适宜教师不用奖惩干预游戏(4 )帕顿根据儿童社会性发展水平将游戏分为:无所事事旁观独自游戏平行游戏联合游戏合作游戏(两者区别:是否具有共同的游戏目标)5. 游戏活动的实施:经历 3 个阶段:准备阶段、观察阶段与参与阶段(1 )准备阶段:主要关注幼儿如何开展游戏教师如何对幼儿游戏进行指导1时间准备:充足

32、的时间,一次 3050 分钟(选择玩伴、分配角色、寻找材料、设计情节、协商合作)合理调节室内、室外的时间分配集体、小组、个人时间的分配2空间准备:在室内游戏区域,每一区域的幼儿人数限制在 45 名开展各种游戏区域场地有吸引力保证场地安全3材料准备:丰富而准确的材料投放(即年龄班特点。小班:简单、逼真,种类、数量多;中班:层次性;大班:丰富、材料多元化、开放性即低结构性)不同类型的游戏材料会引发幼儿开展不同类型的游戏废物再利用,一物多用不同区域间互换材料Comment u27: P196 区域活动 借助自身的指导方式(p17)Comment u28: 理论支撑:(1 )杜威:“教育即生活” :教

33、育就是生活的过程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学习,从经验中学习”(2 )陶行知:“生活即教育 ”Comment u29: 理论支撑:(1 )杜威:“做中学”(2 )陶行知:“教学做合一 ”现实应用:指南中 12字:“直接感知、实际操作、亲身体验”Comment u30: 最近发展区4经验准备:幼儿依赖头脑中对所要模拟的角色或所要搭建的事物的表象来进行操作让幼儿扮演熟悉的社会角色、建构熟悉的物品(2 )观察阶段:观察到1幼儿当前的游戏兴趣(如喜欢进行何种游戏,喜欢使用哪些材料,喜欢什么场地,喜欢哪种主题的角色游戏)2幼儿的行为类型3幼儿与环境、同伴的互动4幼儿的情绪体验5影响幼儿行为的因素6幼儿是否

34、遵守游戏规则及其中出现的问题(3 )参与阶段:1平行式参与:(平行游戏等)没有直接与幼儿发生交往,给幼儿提供模仿的范例2合作式参与:指教师加入幼儿正在进行的游戏之中,但仍让幼儿主宰游戏的进程。教师偶尔提出一些问题和建议,但不是直接教给幼儿任何新的游戏行为,幼儿可作出反应、予以接受,也可不予理睬、加以拒绝。3指导式参与:指教师教幼儿怎样进行游戏。分为两种:外部式干预:教师是游戏的局外人,在游戏外部进行评价、建议内部式干预:教师直接参加游戏,通过扮演角色,以游戏的口吻指导幼儿。4真实发言人式参与:教师从游戏外部,引导幼儿把游戏和现实世界联系起来。 (但容易打断幼儿的游戏,阻碍游戏发展。 )6. 教

35、学活动:(1 )特征:教学情境生活化、教学内容综合化、教学过程操作化(活动化) 、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教学情境生活化:论述简答让幼儿在生活或类似生活的情境中学习。因为这种情景设置是在幼儿已有经验范围内的,是生活化的,所以比较容易激发幼儿的本能与兴趣。【符合幼儿已有经验、生活需要和兴趣】教学内容综合化:幼儿的经验是整体的。教学过程操作化(活动化):教学组织形式多样化7. 生活活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三者关系:(1 )生活活动与游戏活动、教学活动的关系:在生活活动中,由于没有外部压力,幼儿的表现最接近自然状态,通过观察评估,有利于发现幼儿的“已有水平” ,进而在此基础上组织游戏或教学活动,帮助幼儿向

36、“理想水平”迈进(2 )游戏活动与教学活动的关系简述题 P117游戏 教学课程目标 过程取向 结果取向课程目标 儿童经验 知识逻辑课程实施(教育方法) 启发、诱导 传递、灌输课程实施(教育形式) 个别、小组 小组、集体课程评价 过程评价 目标评价8. P117P118第三节 幼儿园课程实施的影响因素及常见问题9. 自由活动的价值:独立性、主体性、全面性培养幼儿独立决策、独立思考与独立行动的能力有益于幼儿主体性的发展与培养有利于幼儿语言发展、身体的运动能力、社会性交往技能的发展10. 常见问题:3 对矛盾(1 )集体活动与自由活动:注重集体活动,轻视自由活动(2 )课程的预设与生成:生成课程对教

37、师的要求:熟悉幼儿发展与教育的目标、深入了解幼儿的兴趣和组要、对幼儿身边可能生成课程的现象保持敏感(3 )隐性课程开发问题:幼儿园隐性课程的开发主要表现在,创设适宜的幼儿园物质、精神环境和制度环境。物质环境:建筑等精神环境:文化心理类制度环境:组织管理制度等11. hhh12.儿童的自然发展儿童的一般能力对儿童自然发展的强调对将儿童发展纳入有目的、有计划的过程的的强调和有结果的强调教师预定的教育任务学业知识和技能游戏 完全结构化教学游戏与教学不同程度的结合第六章 幼儿园课程评价第一节 幼儿园课程评价概述1.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定义:是评价者根据幼儿园课程的构成要素,收集、分析相关信息,对幼儿园课

38、程的价值、适宜性、效益做出判断的过程。2.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目的:在课程系统运行的不同阶段,有不同的评价目的(1)在课程方案形成之前评价的目的:1需求评估:包括通过评价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和需求以及社会需求。可以增强课程方案的针对性和适应性2比较与选择课程(2)在课程方案实施阶段,评价的目的:诊断与修订课程(3)在课程方案实施结束后评价的目的:1了解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2判断课程的成效3.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类型: (1 )根据评价的功能和进行的时间划分,分为形成性评价 与终结性评价:名解1形成性评价/过程评价:是在课程系统运作、发展 过程中 收集课程各个要素的相关材料,加以科学分析和判断,以此调整

39、和改进课程方案,使课程更加完善的一种评价方式2终结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结果评价:是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实际效果进行验证的一种评价方式(2 )根据评价主体的不同,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3 )根据评价对象的范围,分为整体评价、局部评价和单纯评价4. 幼儿园评价的特点:(1 )从评价的目的看:以评促建,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课程,促进每个幼儿的全面和谐发展(2 )从评价的内容看: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十分广泛,包括对课程运作全过程的系统考察(3 )从评价的方式看:重视评价课程实施的过程而非结果(4 )从评价结果的用途看:评价结果主要用于教师审视教育过程、改进课称,提高幼儿教育的质量。 (评价结果不应作为

40、幼儿或幼儿园排名、选拔的依据)第二节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基本要素5.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主体:教育行政管理部门人员、幼儿园园长、教师(评价的核心) 、幼儿、家长等6. 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客体:幼儿园课程评价的内容和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大致可以划分为课程方案评价、实施过程评价、课程效果评价。(1 )课程方案评价:对课程理念、课程结构、课程资源等要素的科学性、合理性、可操作性等特点进行分析判断。(2 )实施过程评价:课程方案的实施是整个课程系统运作的中心环节。主要包括:了解幼儿在课程活动中的反应(主动性、参与程度、情绪等)教师的态度和行为(对儿童的控制程度、管理方式、教育机制和技巧等)师生互动的质量学习环

41、境(条件和利用方式等)(3 )课程效果评价:幼儿和教师课程的效果主要通过幼儿的发展、教师行为这两方面作出评价。评价幼儿的发展:“不只是评价他们掌握与课程有关具体知识的情况,更重要的是评价他们在学习活动过程中的态度、方法、行为方式等。 ”评价教师的行为 P137P155 附录 1 纲要教育评价部分 七P157 附录 3 幼儿园课程整体评价标准:( 1)课程目标方面(2)物质环境方面(3 )交互作用的环境方面(4)活动方面( 6)幼儿进步的评价及报告方面不同结构化程度的教育活动低结构化活动高结构化活动对儿童生成和决策的强调对教师教学和指导的强调纯游戏活动 学科教学活动区域活动 方案教学 单元主题活

42、动儿童自发的自主活动儿童自主的深层次探究活动儿童和教师发起的探究活动教师决策与发起的主题活动教师决定和支配的科目教学活动第七章 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第一节 学科(领域)活动设计 (p118)1. 幼儿园学科(领域)活动的内涵/ 特点:定义:学科(领域)活动就是以学科或领域为单位组织的教育活动。(1 )幼儿园学科(领域)活动中的“学科”是一种“前学科 ”:以表象和初级概念为基础和核心组织(2 )强调和幼儿的生活相联系:直接经验(3 )具有较强的计划性:严格执行活动计划(4 )重视为幼儿终身持续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2. 对学科(领域)活动的评价(1 )优点:操作性强历史久远 有助于学科知识技能的学习

43、(2 )局限:弹性不足根深蒂固 学科(领域)之间联系不足 对幼儿的关注不够第二节 单元主题活动设计3. 单元主题活动的内涵:(1 )定义:单元主题活动是围绕事先选择的主题,组织教育活动。(2 )特点:围绕某一主题,打破学科(领域)之间的界限,将各种学习内容有机联系在一起4. 对单元主题活动的评价(1 )优点:重视各学科知识之间的横向联系,使幼儿最终建构起完整的内部知识结构(2 )弊端:结构化程度较高,计划性、控制性强 不能为幼儿的自发主动的学习留下更多空间第三节 方案教学设计5. 方案教学的内涵:(1 )儿童围绕某个主题进行主动探究的活动或过程(2 )学习的动机是一种内在动机(3 )探究的主题

44、必须是儿童感兴趣的、熟悉的和有意义的(4 )探究方式多样化(5 )活动组织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着意地将活动的努力放置于寻找问题的答案 ”,是按照问题解决的逻辑进行的,并且这些问题不是教师事先规定好的,而是“由儿童、教师或师生共同对主题的探究而提出的。 ”(6 )活动的生成性(7 ) “我与你”的师幼关系: 教师和儿童之间真正变成了一种 “我与你”的对话关系(8 )儿童的个别差异得到尊重(9 )多方面资源的优化组合与有效利用(10 )相对而言更强调偶然性、不确定性和生成性,没有固定模式,需要教师在具体活动过程中因地制宜,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6. 方案教学分为三个阶段:起始、展开和结束阶段

45、(1 )起始阶段:主要包括主题的产生和主题网络的初步编制1 主题的产生:可以是幼儿自发产生、教师通过创设环境等方式间接刺激幼儿产生、教师与和幼儿对话过程中闪现出点子、教师提出某些可供幼儿参考和选择的主题等Comment u31: P210 区域活动的价值、特点、教师指导(p18)Comment u32: P112 参与游戏活动的形式(p12)2 主题网络的编制(2 )展开阶段:3 类方案活动:调查活动建构活动戏剧扮演活动在方案活动的展开阶段中,教师要注意仔细观察,善于接触幼儿抛来的球,更要善于将球在抛给幼儿。这里的“球”是一种比喻的说法,可以是幼儿就某一问题发表的看法和观点,也可以是探究过程中

46、提出的问题等。 (抛球的方式:语言或表情、神态)(3 )结束阶段第四节 区域活动 设计区7. 区域活动的内涵(1 )区域活动/活动区活动/ 区角活动的定义:是指以幼儿的需要、兴趣为主要依据,考虑幼儿园教育的目标、正在进行的其他教育活动等因素,划分一些区域,投放适合的活动材料、制定活动规则,让幼儿自由选择区域,在其中通过与活动材料、同伴等的积极互动,获得个性化的学习与发展。(2 )特点:自由性指导的间接性 自主性:更多关注幼儿从学习活动中获得的乐趣,外在压力小个性化:区域活动更关注、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8. 活动区环境的创设(1 )核心:投放适宜的材料(2 )原则:首要原则:安全性丰富性与趣味性计

47、划性与开放性就地取材:核心是强调从当时、当地幼儿常见的现有材料中选取,其主旨是充分挖掘与利用现有材料的潜在价值富有探索性(低结构性材料):材料的投放应以自然材料,半成品材料及其之间的组合为主的低结构性材料为主。层次性与系统性稳定性与变化性投放者的多元性:除教师以外,应动员与引导幼儿、幼儿家长、社区相关人员广泛参与。 (避免仅仅提供,要参与讨论)9. 区域活动的指导(1 )指导的取向与原则:取向:生态学原则:间接指导为主,直接指导为辅。 (由区域活动的特点所决定)(2 )指导方式:实践中,教师主要借助材料与自身两种媒介对区域活动进行指导。1 借助材料的指导方式:材料调整技巧:教师可以在原有材料的

48、基础上,采取添加、删减、组合、回归等策略。添加:添加材料删减:删减材料组合:组合材料回归,回归策略,指有意识地“重复”投放之前的一些材料,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2 借助自身的指导方式:平行式干预、交叉式干预和垂直式干预平行式干预:指教师在空间距离接近幼儿的地方,与幼儿使用相同的材料、或扮演相同角色,开展相同的活动旨在引导幼儿模仿。 (教师起暗示指导的作用)交叉式干预:指教师以活动合作者的身份、或被幼儿邀请、或自主扮演角色进入活动情境。通过自己扮演的游戏角色与幼儿扮演的游戏角色之间的互动,实现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 (仍是幼儿自主掌握活动进程,教师根据需要对幼儿的行为做出反馈)垂直式干预:指当观察到幼儿在区域活动中严重的违反规则,或出现激烈争执现象,或攻击性等危险行为时,教师以教师的身份直接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预与引导。 (教师处于领导与控制的地位)(3 )指导的基础:观察(4 )区域活动中的指导:教师的指导主要涉及指导幼儿制定活动计划,帮助幼儿执行、完成和不断丰富与深化计划,指导幼儿做好整理工作,引导幼儿对自己的活动过程进行回顾与评价等。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