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改良新式剖宫产后再次剖宫产 60 例分析【关键词】 新式剖宫产 改 良 再次剖宫产 粘 连新式剖宫产是 1988 年以色列的 Sear 医生对下腹壁横切口子宫下段剖宫产术进行改进,采用 Joelcohen 的开腹方法及独具风格的关腹方法,使剖宫产手术取得了时间短、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的效果,很快得到推广。为探讨新式剖宫产的远期影响,对我院再次新式剖宫产与同期再次行新式改良后的剖宫产进行比较,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选择 20002006 年首次在我院行剖宫产手术,本次亦在我院产前检查并行再次剖宫产单胎妊娠产妇 130 例。其中曾行新式剖宫产改良术再次剖宫产 60 例为观察组,曾行新式剖宫
2、产术再次剖宫产70 例为对照组。观察组年龄 2238 岁,平均 26.53 岁;对照组年龄2036 岁,平均 27 岁。除外贫血、低蛋白血症、妊娠高血压综合征、胎膜早破、多次阴道检查、妊娠合并症和患有遗传性疾病的患者。两组孕周、剖宫产间隔时间、第一次手术指征均具有可比性。2 方 法两组手术均由有多年工作经验的妇产科医生进行操作,熟练程度无差异。两组均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对照组采用新式剖宫产,观察组采用新式剖宫产改良术(即在新式剖宫产基础上进行改良,开腹时分离腹直肌前鞘选择在腹直肌前鞘与腹直肌筋膜之间,让腹直肌筋膜贴在腹直肌上,减少腹直肌前鞘与腹直肌粘连的机会,用可吸收线连续缝合子宫全层。关腹前
3、用甲硝唑液冲洗腹腔,关腹时缝合腹膜,间断缝锥状肌尖端一针,再将腹直肌内侧对合间断 3cm 距离缝 2 针,腹直肌鞘、脂肪分别间断缝合,整个过程用可吸收线缝合,皮肤用可吸收线作皮内缝合)。两组再次剖宫产采用持续硬膜外麻醉,采用经原手术瘢痕处切开开腹、修剪切除皮肤瘢痕,打开腹腔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或子宫下段剖宫产加绝育术。观察指标:观察两组再次剖宫产的开腹时间、手术总时间、开腹出血量及术中患者出血量,用负压吸取量法及纱布称重法(1g 相当于出血量 1.05ml),术中观察切口与腹直肌、腹膜、大网膜、膀胱等粘连情况,子宫切口愈合情况,手术操作难度等指标进行统计比较,对术后体温、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切
4、口感染率等进行比较分析。统计学处理,采用 t 检验,以 P0.05 为有统计学意义。3 结 果3.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 观察组开腹时间、手术总时间、术中粘连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手术中出血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 ,见表 1。 表 1 两组术中情况比较与对照组比较,P0.053.2 两组术后情况比较 术后发热、术后伤口感染、术后平均住院日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于对照组(P 0.05),见表 2。表 2 两组术后恢复情况比较4 讨 论改良新式剖宫产,在开腹时让腹直肌筋膜贴于腹直肌上,减少腹壁粘连,甲硝唑液冲洗腹腔减轻了
5、炎症反应的同时也润滑组织,子宫切口全层缝合,缝合腹膜等减少了粗糙面,因此,减少了腹腔粘连的发生,腹直肌内缘间断缝合让分离的腹直肌回位,皮肤作皮内缝合。进行以上改良后再次剖宫产发现腹直肌与前鞘粘连不甚紧密,基本能分离(除个别需锐性分离外),前鞘、腹直肌、腹膜解剖层次清楚,粘连轻,开腹容易,开腹时间明显缩短,腹腔内无严重粘连,子宫下段切口愈合好,术者操作轻松,术后肛门排气快,恢复快,伤口外观美,不拆线。整个术式也保留了新式剖宫产时间短、损伤小、出血少,术后疼痛轻、恢复快、外观美等优点1。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产科病情急、变化快、需快速终止妊娠取出胎儿的特点。经改良后的新式剖宫产得到了医患双方的广泛认可。本组结果显示,改良后的新式剖宫产再次剖宫产的开腹时间、手术总时间均缩短,术中粘连程度减轻,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提前。因此,笔者认为新式剖宫产经改良后优点显著,为再次剖宫术创造有利条件,减少母婴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