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 第 3 章 国民收入:源自何处,去向何方 (一般均衡模型) 本章分析的出发点(教材图 3-1) 本章主干知识框架: 3.1 什么决定了产品与服务的总生产 (略) 3.2 国民收入如何分配给生产要素:新古典分配 理论 对任何一种生产要素支付的价格都取决于该要素服务的供给和需求。由于已假设供给是固定的,所以供给曲线是一条垂直线。需求曲线向下倾斜。两曲线的交点决定了均衡的要素价格。 为了理解要素价格和收入分配,必须考察生产要素的需求,为此我们从研究一个典型企业使用多少生产要素的决策问题开始。 新古典分配理论, neoclassical theory of distribution. 比较静 态
2、生产 要素 (k, L)Y=F(K,L) 产出 Y(供给) 原则:要素边际产量 =要素实际价格 划分: Y = F(K,L) = MPLL+MPK K (科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分配 C(YT) I(r) G 需求: C(YT)+I(r)+G I(r) 使用 Y 供求均衡(一般均衡模型) Y = C(YT)+I(r)+G 等价于,可贷资金:供 =求 YC G = I(r) 或 S = I(r) 财政政策改变 G或 T S动 r和 I动,“挤出效应” 技术创新 or税法激励 I(r)动 若 S 若 S(r) 6 3.2.1 企业如何决策要素需求要素价格 (一)竞争性企 业面临的决策: 利润
3、= PF(K,L)WLRK 假设企业是竞争性的,将产出和投入的价格都视为由市场条件决定(价格接受者) 。 ( 二 ) MPL 劳动需求曲线 大多数生产函数具有边际产量递减的性质 :在资本量不变的情况下 ,随着劳动量的增加 ,劳动边际产量递减。 企业多雇佣一单位劳动的利润变化是 : 利润 =P x MPL-W。竞争性企业对劳动的需求由下式决定: P x MPL=W 或者 MPL=W/P(实际工资)为了使利润最大化,企业雇佣劳动,直到劳动的边际产量等于实际工资这一点为止。 由于 MPL 随着 L 增加而递减,故 MPL 曲线向下倾斜。企业雇用工人知道司机工资等于 MPL位置。因此, MPL 曲线也
4、就是企业的劳动需求曲线。 (三)资本 MPK( )与资本需求: MPK=R/P(实际租赁价格) (四)总结: 总之,竞争性的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关于要素使用的决策都遵循着一个简单规划:企业需要每一种生产要素,直到该要素的边际产量减少到等于其实际要素价值为止。 3.2.2 国民收入的划分 经济利润 = YMPLLMPKK 或 , Y = MPLL+MPKK+经济利润 经济利润有多少呢? 若生产函数 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则经济利润必为零。 欧拉定理:若生产函数具有规模报酬不变的性质,那么 F( K, L) =MPK*K+MPL*L 如果想每种要素支付其边际产量,则这些要素报酬总和等于总产出 。
5、 3.2.3 一种重要的生产函数:柯布 -道格拉斯生产函数 ( C-D生产函数) 形式: F( K, L) = AKL1 (A 0,0 0) (2)边际产量及其影响因素 :( 0 供给 r 核算恒等式: Y = C+I+G YCG = I 定义: YCG = (YTC) + (TG) = S 私人储蓄 公共储蓄 国民储蓄 YC(YT)G = I(r) 即 S = I(r) Y = C+I+G Y = F(K,L) = Y C = C(YT) I = I(r) G = G T = T Y = C(YT) +I(r)+G (r是唯一待定变量 ) 8 (一 )原因: 技术创新导致投资需求增加 。 政
6、府通过税法鼓励 (或抑制 )投资,改变投资需求 。 (二 )效应:在任何给定利率下,投资需求(可贷资金需求)增加了, I( r)曲线右移 ? 1.若假设 S = S决定了投资量 I,则投资需求增加仅仅提高了均衡利率,而均衡投资量不变。 2.若修改一下消费函数,使消费(以及储蓄)取决于利率。由于利率是储蓄的回报,故较高的利率可能会减少消费并增加储蓄,这样 的话 ,储蓄曲线向上倾斜。这种情况下,投资需求的增加将提高均衡利率和均衡投资量。利率上升是家庭消费 得 更少而储蓄得更多。消费减少为投资释放了资源。 3.5 结论(假设问题与后面章节的关系) (略) 9 第 4 章 货币与通胀 本章主干知识框架
7、: 4.1 什么是货币? 4.1.1 货币的职能(三种) 货币的储藏手段:货币是一种把购买力从现在转换到未来的方式。当然不是完美的价值储藏手段。(价格上升,货币贬值可能) 计价单位:货币提供了可以标记价格和记录债务的单位。(衡量经济交易的标尺) 交换媒介:货币是我们用以购买产品和服务的东西,使更多间接的交换成为可能。 附 一种资产可以转变为交换媒介和用于交换其他商 品与服务的容易程度成为该资产的流动性。由于货币是交换媒介,它是 经济中最常用的流动资产。 4.1.2 货币的类型 : 商品货币 金本位制 法定货币 (略) 4.1.3 货币量的控制: 一个经济中可以得到的货币量称为货币供给。政府对货
8、币供给的控制被称为货币政策。 4.1.4 货币量如何衡量 : 美联储 : C(纸币、硬币 ) M1(C+支票 ) M2(M1+储蓄 +货币市场的共同基金等 ) 4.2 货币数量论 C( 纸币、硬币 ) M1 支票 M2 储蓄、货币市场共同基金等 货币:职能(三)、类型、货币量(央行控制、衡量指标) MV = PT MV = PY (或 MP = (MP)d = kY M1k = PY) 假设: V = V 第三章 Y = F(K,L) PY = MV P = PYY = MVY , P与 M成比例 dPP =dMM dYY ,其中dYY 给定, 则 M增长决定了通胀率 货币数量论 费雪效应:
9、i = r+ 修正 i = r+E 持有货币的成本 i (MP)d = L(i,Y) 供求相等: MP = (MP)d = L(i,Y) MP = L(r+E,Y), 可见, P M 也可以写为 MV = PY。 式中 V = 1/k。这说明货币需求与货币流通速度之间的联系。当人们想对每一单位收入持有大量货币时( k 大),货币转手就不频繁( V 小);相反,当人们只要持有少量货币时( k 小),货币转手就频繁( V 大);换言之,货币需求参数 k 与货币流通速度 v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 4.2.3 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 V),货币数量论 如果再增加一个假设,货币流通速度不变,那么数量方程
10、就成为关于货币效应的一种理论,成为货币数量论。或者说,一旦加入货币流通速度不变的假设,数量方程就可以看成是一种关于名义GDP 的决定因素的力量。数量方程告诉我们 MV=PY, V是固定不变,故货币数量 M 的变动必引起名义GDP( PY)的同比例变动。 4.2.4 货币、价格和通货膨胀 (一) 现在我们有了一种解释什么决定总体价格水平的理论,他有三个基础: 1.生产要素和生产函数决定产出水平。( Y = f(K,L)) (第 3 章) 2.货币供给决定产出两的名义价值 PY( V,则 PY = MV) 3.价 格水平 P是产出 的名义价值与产出水平的比率( P = PYY = MVY ) 换言
11、之,经济的生产能力决定实际 GDP,货币量决定名义 GDP, GDP 平减指数 是 名义 GDP 与实际GDP 的比率。中央银行货币供给的任何变动都会引起名义 GDP 同比例变动。货币数量论意味着,价格水平 与货币供给成比例。( P 与 M成比例) 11 (二) 由于通货膨胀率是价格水平的百分比变动,所以这种价格水平的理论也是一种通货膨胀率的理论,用百分比变动的形式可把数量方程写成: M 的百分比变动 +V 的百分比变动 = P 的百分比变动 +Y 的百分比变动 央行控制 假设为 0 通胀率 视为给定 (外生变量) 这告诉我们,货币供给的增长决定了通货膨胀率。因此,货币数量论说明,控制货币供给
12、的中央银行能够最终控制通货膨胀率。 4.4 通货膨胀与利率(费雪效应) 4.4.1 费雪效应(费雪方程) 以 i 表示名义利率, r 代表实际利率, 代表通货膨胀率,那么这三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可以写为: r = i 重新整理实际利率方程,可以名义利率表示为实际利率与通胀率之和: i = r+ 以这种 方式表示的方程称为费雪方程。 它说明名义利率可以由两个原因而变动:实际利率变动和通货膨胀率变动。 这样,就可以用这个方程来建立一种 解释名义利率的理论。第三章说明了实际利率的调整使储蓄与投资平衡 ( YC G = I(r) r) 。 货币数量论说明货币增长率决定通货膨胀率( = P% =M%Y%)
13、。 费雪方程告诉我们,实际利率和通货膨胀共同决定了名义利率( i = r+ ) 。 货币数量论和费雪方程共同告诉我们货币增长如何影响名义利率。根据货币数量论,货币增长率提供 1%引起通货膨胀率上升 1%。根据费雪方程,通货膨胀率 1%的上升又引起名义利率 1%的上升,通货膨胀率 和名义利率只见这种一对一的关系成为费雪效应。 ( 1% i 1%) 4.4.2 两种实际利率:事前和事后的(费雪效应的修正) 两种实际利率:进行贷款时 债务人和债权人 预期的 实际利率成为事前实际利率;事实上实现的实际利率是 称为事后 实际利率。 设代表实际的未来通胀率, E代表未来通胀率的预期。事前实际利率是 iE
14、,而事后实际利率是 i 。 实际通胀率与预期通胀率之间的这种区分会如何修正费雪效应呢?显然,名义利率不能对实际通胀率进行调整,只能对与其的通货膨胀率进行调整。费雪效应可以更准确的写为: i = r+E (修正后 的费雪效应 ) 事前实际利率 r 是由产品与服务市场的均衡决定的。名义利率 i 随着与其通胀率 E 的变动而相应变动。 4.5 名义利率与货币需求 ( L(i,Y)) &供求平衡 4.5.1 持有货币的成本( i) 一般货币需求函数 L(i,Y) 持有货币成本的是名义利率。两种理解方法: 机会成本 比较回报 () = 因此,货币需求既取决于收入,又取决于名义利率。一般的货币需求函数写为
15、 (MP)d = L(i,Y) 字母 L表示货币需求。这个方程是说,对实际货币余额流动性的需求是收入和名义利率的函数。收入水平 Y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越大;名义利率 i 越高,实际货币余额需求越小。 12 4.5.2 未来货币与现期价格 正如货币数量论所解释的,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共同决定均衡价格水平。根据定义,价格水平的变化是通胀率。通胀率又通过费雪效应影响名义利率。现在名义利率是持有货币的成本,故名义利率又影响需求。 考虑最后一种关系(即 i (MP)d = L(i,Y))的引入如何影响我们的价格水平理论。首先,令实际货币余额的供给 MP与需求 L(i,Y)相等: MP = L(i,Y)
16、然后,用飞雪方程把名义利率写为实际利率与预期通胀率之和: MP = L(r+E,Y) 这个方程说明,实际货币余额的水平取决于预期通货膨胀率。 货币数量论认为,今天的货币供给决定今天的价格水平。这个结论仍是部分正确的:如果名义利率和产出水平保持不变,价格水平与货币供给成比例变动。 但名义利率不是恒定的,它取决于预期通胀率,预期通胀率又取决于货币供给的增长。 货币需求函数中名义利率的存在提供了另一条货币供给影响价格水平的渠道。 这种一般性的货币需求方程意味着,价格水平不仅取决于今天的货币供给,而且取决于预期的未来货币供给。假定央行宣布它将在未来增加货币供给,但它并不改变今天的货币供给。这一宣布引发
17、人们预期较高的货币增长与较高的通货膨胀( E )。通过费雪效应,这种预期的通胀上升使得名义利率上升( i = r+E ) 。较高的名义利率提高了持有货币的成本,从而减少了实际货币余额的需求( (MP)d = L(i,Y) )。由于央行没有改变今天可得到的货币供给量( M 未变)。所以,实际货币余额减少就使价格水平更高( P = M(M P )d )。这样,较高的未 来货币增长的预期引起了现在较高的价格水平( E P)。 小结: E 费雪效应 (MP)d = L(i,Y) , M 未变 P = M(M P )d 。总之, E P 。 4.5.3 附录, 曼昆宏观 103卡甘模型: 模型内容 :
18、(暂略) 结论:价格水平取决于现期货币供给和预期的未来货币供给的加权平均值。 注意 ( 决定实际货币余额对通货膨胀敏感程度的参数 ) 的重要性。未来货币供给的权数按 1+的央行控制M (MP)d = L(i,Y) Y外生 MP = L(i,Y) 的定义 P 费雪效应 i = r+ i 13 比率成几何级数递减。若 小 , 1+也小,权数迅速减小,现期货币供给是价格水平的主要决定因素。(若 = 0,即得货币数量论。)若 大,未来货币供给在决定现期价格水平中起着关键作用。 一些经济学家用此模型来论证可信性对结束恶性通胀是重要的。由于价格水平取决于现期和预期的未来货币,故通货膨胀也取决于现期和预期的
19、未来货币增长。因此,要结束高通胀,货币增长和预期的货币增长都必须下降。预期又取决于可信性 对央行承诺的、更稳定的政策的看法。 在恶性通货膨胀中,中央银行如何获得可信性呢?可信性的取得常常要通过消除恶性通货膨胀根本原因 对货币铸造税的需要。因此,可信的财政改革常常是可信的货币政策变动所必需的。这种财政改革 可能减少政府支出和使中央银行更加独立于政府的形式。减少支出降低了对货币铸造税的需要,而增加独立性使中央银行可以抵制政府对货币铸造税的需求。 4.3 货币铸造税:从发行货币得到的收益 (教材 83 页) 政府通过发行货币筹集的收入称为货币铸造税。当政府发行货币为指出筹资时,它增加了货币供给。货币
20、供给的增加又引起通货膨胀。发行货币筹集收入就像征收一种通货膨胀税。当政府发行新货币供自己使用时,它使公众手中原有的货币不那么有价值了。通胀就像是对持有的货币征收的税。 4.6 通货膨胀 的 社会成本 4.6.1 预期的通货 膨胀的成本(五种): 1.由 通胀税产生的人们持有的货币量的扭曲。 i L(i,Y) L 。如果人们平均持有较低的货币余额,他们就更频繁的去银行取款。这种减少货币持有量带来的不方便被称为通货膨胀的鞋底成本。 2.高通胀引起企业更经常地改变其标价,而改变标价有时是成本高昂的,这些成本称为菜单成本。 3.由于面临菜单成本的企业不会频繁改变价格,故通胀越高,相对价格的变动越大,从
21、而导致资源配置在微观上的无效率。 4.税法的许多条款 没有考虑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胀常常会以税法制定者没有想到的方式改变每个人的税收义务。(例如,资本所得的税收处理。税法是按名义资本所得而不是按实际资本所得来衡量收入,通胀有可能会扭曲税收的征收。) 5.生活在一个价格水平变动的世界中的不方便。货币是衡量经济交易的标尺。当存在通胀时,该标尺的长度也在变,人们需要进行通货膨胀校正,且变化的价格水平使个人的金融计划复杂化了。 4.6.2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成本: 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效应比稳定的、预期到的通货膨胀的任何一种成本都更厉害:它在个体中任意再分配财富。大 多数长期贷款协议规定了名义利率,这
22、个名义利率是根据签订协议时预期的通货膨胀率确定的。若结果通货膨胀率与所预期的不同,债务人向债权人支付的事后实际回报就不同于双方所预期的。一方面,若结果证明通胀高于预期,债务人收益而债权人受损,因为债务人用价值更低的货币偿还贷款;另一方面,若结果证明通胀低于预期,债权人收益而债务人受损,因为偿还的价值比双方预期的高。 未逾预期到的通货膨胀还损害了靠固定养老金生活的人。工人和企业常常在工人退休时(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固定的名义养老金达成协议。由于养老金是延期支付的收入,所以,本质 上是工人14 向企业提供贷款:工人在年轻时向企业提供劳动服务,但直到老年时才得到全部报酬。与任何一个债权人一样,当通胀高
23、于预期时,工人收到损害。与任何债务人一样,当通胀低于预期时,企业收到损害。 关于 指数化 。由于大多数人是风险厌恶者,讨厌不确定性,所以,变动很大的通货膨胀引起的不可预期性伤害了几乎每一个人。人们可以通过以实际量而非名义量订立合约,即根据价格水平的某种衡量指标来指数化,以免受到不确定性的伤害。例如,某些国家对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津贴会每年按消费者价格指数的变动进行调整,有些政府还发行按通货膨胀指数化的债 券。有时这种指数化采取了按照一种较为稳定的外国通货来订立合约的形式。 最后,要注意一个得到广泛证明的重要事实:高通货膨胀是多变的通货膨胀,即平均通胀高的国家往往各年的通胀率的变动也很大。 4.6.
24、3 通货膨胀的一个(可能的)益处 一些经济学家相信,温和的通胀(比如 2%或 3%)可能是一件好事。因为现实中名义工资的削减是少见的,一定程度的通胀可以是劳动市场更好地运作。不同种类的劳动的供给和需求总是在变动 。有时供给的增加或需求的减少导致某个群体工人的均衡实际工资的下降。如果名义工资不能削减,那么削减工资的唯一办法是让通货膨胀代劳。如果没有通货膨胀,实际工资将会停留在高于均衡的水平上,造成较高失业。因此,一些经济学家说通货膨胀“润滑了劳动市场的车轮”。 4.7 恶性通货膨胀 (每月超过 50%的通胀) 4.7.1 恶性通货膨胀的成本: 恶性通货膨胀极大地危害社会,其成本由于极其严重而更加
25、明显: 1.与减少货币持有量相关的鞋底成本很严重。当现金很快丧失价值时,企业经营者把大量时间与精力用于现金管理。 由于这些时间 和精力从用于生产和投资决策这类更有社会价值的活动中转移出来了,恶性通货膨胀降低了经济的运行效率。 2.菜单成本也变得更大了。 企业 不得不非常频繁地变动价格,以至于很多正常的业务活动都变得不可能了。 3.相对价格也不能正常反映真实的稀缺性。价格大幅变动和迅速上升,会在很多方面改变人们的行为。 4.扭曲了税收系统,但方式完全不同于温和通胀的扭曲方式。在大多数税收系统中,征税的时间和向政府纳税的时间之间有一段间隔。政府得到他应得的钱时,钱的价值已下降。因此,一旦恶性通胀开
26、始,政府的实际税收收入往往会大幅减少。 5.给生活带来明显的不方便。 6.最终,通胀的成本变得无法忍受。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失去了自身应有的职能,物物交换变得更加普遍,更加稳定的非官方货币开始替代官方货币。 4.7.2 恶性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对策 1.最明显的原因:由于货币供给过度增长。当中央银行发行货币时,价格水平上升。当中央银行以足够快的速度发型货币时,结果就是恶性通胀。 相应对策:为制止恶性通胀,央行必须降低货币增长率。 2.深层次的原因:中央银行为什么选择发行这么多货币?大多数恶性通胀都开始于政府税收收入不足以支付其支出的时候。虽然政府可能倾向于发行债券来为预算赤字融资,但它可能发现无法
27、15 借到钱,也许是因为借贷者把政府 看作 不良的信贷风险来源。为了弥补赤字,政府转而印发钞票,结果是迅速的货币增长和恶性通货膨胀。 一旦恶性通胀发生, 财政问题更加严重。由于征收税款的滞后,实际税收收入随着通胀的上升而减少了,于是政府依赖货币铸造税的必要性就自我强化了。迅速的货币制造恶性通胀更大的预算赤字更快的货币制造 相应的对策:恶性通胀 的结束总是与财政改革并行的。一旦问题严重到显而易见,政府会决心减少政府支出和增加税收。这些财政改革减少了政府对货币铸造税的需要,从而允许降低货币增长速度。因此,即使通胀在任何地方都是一种货币现象,恶性通胀的结束常常也是一种财政现象。 4.8 结论:古典二
28、分法 (货币中性) 用实物单位衡量的变量(例如产出数量和相对价格),称为实际变量。名义变量是用货币表示的变量(比如价格水平、货币工资以及通胀率)。 我们没有引入名义变量或货币也可以解释实际变量,经济学家把这种实际变量和名义变量在理论上的分离称为古典二分法。这 是古典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标志。古典二分法是一种重要见解,因为它简化了经济理论。特别地,它允许我们考察实际变量同时忽略名义变量。 古典二分法的产生是由于在古典经济理论中,货币供给的变动不影响实际变量。这种货币对实际变量的无关性称为货币中性。对许多目的而言 特别是对研究长期问题而言 货币中性是近似正确的。 16 第 5 章 开放的经济 5.1
29、资本和产品的国际流动(恒等式) 5.1.1 净出口的作用、国民收入恒等式: Y = C+I+G+NX NX = Y(C+I+G),即 净出口 = 产出 国内支 出 5.1.2 国际资本流动和贸易余额: 这种形式的国民收入恒等式表明,为资本积累融资的国际资金流动和产品与服务的国际流动是同一枚硬币的两面。如果国内储蓄大于国内投资,那么,盈余的储蓄就用于向国外贷款。外国人要求这些贷款是因为我们向他们提供的产品与服务多余他们向我们提供的,即我们有贸易盈余。入股投资大于储蓄,额外的投资就必须通过从国外借款来融资。这些国外贷款使我们能够进口比我们出口的更多的产品与服务 ,即我们有贸易赤字。 Y = C+I
30、+G+NX YCG = I+NX 定义 : YCG S S = I+NX SI = NX 即,资本净流出( CF) =贸易余额(净出口) 比较 静态 恒等式 :NX = (YCG)I = SI S = YC(YT)G 小型开放 r = r I = I(r) NX = S I(r) = YC(YT)G I(r) 国内财政( S移) 国外财政( r动) 投资需求( I(r)移) NX变 如何认识贸易赤字? 资本为何不流向穷国? SI 不取决于 NX = NX( ) 均衡: NX = SI NX() = SI 国内财政( S-I移) 国外财政( S-I 移 ) 投资需求( S-I移 ) 贸易政策( NX()移) NX变 NX不 变 比较 静态 SI ( 即 CF) 的决定 e的决定: e = PP e% = %+P%P% = %+( ) 汇率 (价格) S = I+CF,S,I = I(r) 大型开放: CF = CF(r) 可贷资金市场均衡 S = I(r)+CF(r) NX = SI = CF NX = NX() NX( ) = CF 外汇市场均衡 同时均衡: 大型开放经济 国内财政( S移) 投资需求( I(r)移 ) 资本净流( CF(r)移 ) 贸易政策( NX()移) NX变 NX不 变 比较 静态 购买力平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