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多功能林业的协同发展指标体系与评论模型分析第一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人口、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问题已是全球的一个热点问题。伴随着人类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和科学技术飞速进步,人们创造了丰富的物质财富的同时也提高文明前进与发展速度。然而,人类在积累物质财富、提高经济效益的过程中,往往只追求短期利益,忽视了自然生态资源的有限性,无限制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任意排放废弃物,导致环境污染、生态失衡,阻碍了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也威胁到全人类未来的生存与发展。在这样的紧迫形势下,单纯依赖高消耗资源来增长经济产出的粗放发展模式已经不能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在 1992 年在巴
2、西里约热内卢联合国环发大会上通过了21 世纪议程,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全人类发展战略。核心是把资源和环境作为人类自身发展的内在要素,将社会经济发展融入到人口、资源和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实现一体化协同发展,最终达到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的可持续稳定发展。同时,全球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焦点转向林业,特别是作为陆地生态系统主体的森林。自 1972 年在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和上述的联合国环发大会以来,各种国际公约和缔结联盟都与森林息息相关,如关于森林问题的原则声明、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性公约等,体现了林业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中的重要性,世界许多国家也积极地制定各自的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实现
3、社会、经济、资源和环境协调稳定发展为目的。但就如何实施、怎样实现等问题成为国内外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不同角度、不同理论对该课题进行着广泛的研究。回顾世界林业走过的历程不难发现,世界林业发展的总体趋势,是从重视其经济效益为主发展到重视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进而逐步转向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三者合作、同步均衡发展的趋势。这可以由历届世界林业大会的主题发展变化来表明。从第一届到第七届世界林业大会主题基本是以木材生产为中心,强调林业对经济发展的作用,而从 1978 年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召开的第八届世界林业大会开始,议题发生了十分明显的变即重视并强调林业对于人类和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其主题为森林为人类;之后
4、的林业大会主题分别为: 森林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森林资源如何为社会综合发展服务、森林可持续发展迈向 21 世纪,以及 2003 年在加拿大魁北克召开的第十二届世界林业大会以森林生命之源为主题,阐明森林在人类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过程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对林业赋予了更高的期望和更重要的任务;此外,2009 年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的第十三届世界林业大会主题为森林在人类发展中发挥至关重要的平衡作用,由此看出,已将林业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即林业的多种功能和效益的合作、平衡发展,以促进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曲福田,2000)。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也消耗了大量森林资源,目前森林
5、资源总量依旧不足,处在发展与代价 的两难局面。我国制定的中国 21 世纪议程中明确地把可持续发展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国家战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 2003 年发布的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肯定了林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林业是生态建设的根本,在长期的生态建设中应赋予林业以首要地位的指示。与此同时,全球气候变暖、灾害频繁发生,森林生态和环境状况的发展不容乐观,因此,如何实现现代林业在满足人们多种需求下,还能使多功能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复合大系统的协同发展是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换言之,就是需要在发展林业产业、提高林业经济增长速度的同时,更需要反哺森林资源保护和促进生态建设,同时丰富各种形式的生态
6、文化,提高国民生态和环保意识。此外,林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进程中的地位得到肯定,IPCC 第四次评估报告中指出:林业具有多种效益,同时还具有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功能,是未来 3050 年增加碳汇、减少排放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并通过保持和扩大森林面积、保持或增加林地层面的碳密度、保持或增加景观层面的碳密度、提高林产品的异地碳储量和促进产品及燃料的替代四种途径来增加碳汇。贾治邦在拓展现代林业三大功能构建三大体系(2007)中指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战略决策,林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越显重要,在拓展三大功能
7、为三大体系的同时,还需要弄清林业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之间的关系。本文研究多功能林业,其本质是生态、经济和社会复杂大系统的一部分,在多功能林业生态-经济- 社会复合系统中,生态子系统是基础、社会子系统是载体,而经济子系统为主导,三个子系统协同形成统一体系。多功能林业复合系统协同发展要求我们用系统论、协同论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来研究多功能林业的发展问题。第二章 多功能林业协同发展评价的理论基础与系统分析多功能林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协同发展评价研究的综合性很强,涉及到许多理论基础。通过查阅大量理论知识基础上,结合本文研究角度和评价分析的侧重点来确定本文研究的主要理论基础。协同学理论是基于系统理论基础上
8、产生,它是本文研究林业各子系统协同及其协同程度的一个直接理论指导;对于系统论,本研究将我国多功能林业的子系统分为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 3 个,进而通过评价和计量模型进行分析,也离不开系统理论基础的支持;系统的协同论是本论文的理论之基,多功能林业系统协同观是本论文的出发点和立足点。2.1 多功能林业理论2.1.1 林业的基本概念林业承担着中国生态环境建设和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任和使命,因此林业不单纯是一种产业或者事业,更不是大农业的一个分支,要从可持续发展战略和现代林业发展的需求来理解和研究林业。目前,林业的解释主要有:辞海(1979)认为林业是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社会生
9、产部门。现代汉语词典(1994)中,林业是培育和保护森林以取得木材和其他林产品的生产事业。上述引文都把林业看作是种树绿化、砍树取材的产业,忽视了林业的社会、环境及文化功能。然而,目前中国林业亟需面对的不仅有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辽阔国土,还须担负治理环境和恢复生态的重要任务。我国在缓解环境压力、减轻水旱灾害,提供珍稀野生生物栖息地、保护生物多样性和继承传统文化等方面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森林及其环境系统,林产品的供给也依赖于林业。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以及可持续发展战略来重新看待林业,实现认识论上的统一是重点。林业是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10、第三章 多功能林业协同发展指标体系.76-943.1 多功能林业系统协同发展评价系. 76-773.2 系统指标的筛选方法系. 77-783.3 指标选取的基本原则 系.78-793.4 我国多功能林业系统协同发展评价系.79-913.5 多功能林业系统协同度综合评系. 91-933.6 小结系. 93-94第四章 多功能林业系统协同评价系. 94-1134.1 综合指标评价方法的确定 系.94-1004.1.1 综合指标评价方法对比 系.94-954.1.2 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原理系. 95-1004.2 多功能林业系统发展的协同度系. 100-1074.3 多功能林业系统动态关联分析方法系
11、. 107-1124.3.1 灰色系统动态关联分析系. 108-1124.4 评价的理论条件系. 1124.5 小结系. 112-113第五章 多功能林业系统协同度评价系. 113-1365.1 数据来源及权重确定系. 113-1155.1.1 数据主要来源系. 1135.1.2 指标权重确定系. 113-1155.2 基础指标评价系. 115-1185.3 序参量评价与计量系. 118-1195.4 多功能林业的社会子系统有序度系. 119-1235.5 多功能林业生态子系统有序度计量系. 123-1275.6 多功能林业经济子系统有序度发系. 127-1305.7 我国多功能林业生态经济社
12、会系统协系. 130-1345.8 小结 系.134-136结论多功能林业系统高水平协同发展是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对过去几百年来已有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在理论和模式推广上的继承与发展。本文从我国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同学理论基础着手,对其生态-经济- 社会协同度及发展关系进行分析,根据研究的理论条件,构建我国多功能林业协同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并选择适宜本研究的评价方法,建立有序度、协同度(DTS)和灰色动态关联协同发展评价模型 GM(1,3),对我国多功能林业生态 -经济-社会复合系统协同发展状况、发展水平、子系统相互关系及其发展能力系数等进行评价及量化,初
13、步提出促进我国多功能林业系统高效协同发展的对策及建议。(1)我国多功能林业系统在 2000 年2009 年间处于一般协同水平,即协同度 DTS 在(0,1区间。但总体处于稳步上升势头,其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有序度及协同发展状态都呈上升趋势。其中,生态子系统的有序度在 2000 年2004 年呈上升状态,到 2005 年 2009 年波动式发展;尽管其总体有序度均高于经济和社会子系统的有序度,但发展的不稳定对复合系统整体协同度状态的影响较大;而经济子系统和社会系统则需要进行积极调整、不断与生态子系统耦合互动,使生态、经济和社会子系统形成高水平协同、均衡发展形态。(2)我国多功能林业的生态、经
14、济和社会各子系统均具备一定的自我发展能力,其中经济子系统发展能力较好,社会子系统次之,而生态子系统自我发展能力较弱,需要提高我国森林资源和环境的保护与经营利用水平,不仅要提高森林资源数量,还需要质量。林业在生态建设中主体地位的体现,主要是在森林和湿地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上。林业生态建设的同时,林业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协同发展,是国家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求转变。这种转变也对国家林业发展战略产生很大的影响。(3)在 2000 年 2009 年间,我国多功能林业的生态子系统与经济子系统呈现相互抑制关系,并且经济子系统的作用力更强,反映了该时期我国林业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生态子系统的发展也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15、,这是由于:森林资源及环境不仅是生态子系统的主要组成,更是林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森林资源能够承受人类进行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能力有一个阈值。当人们对资源开发利用远远超过森林资源的承受能力时,通过系统反馈机制引起森林生态系统发展出现较大波动干扰,有序度降低,使得多功能林业复合系统的协同效应减弱。因此,森林资源的多种利用,需要对森林资源的压力控制在不超过其阈值,即承受能力范围内才能保证多功能森林资源的可持续利用。(4)经分析表明,我国多功能林业系统在 2000 年2009 年间,生态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的关系为相互促进的协同关系,且生态子系统的作用力更强。反映了林业与社会诸多因素有着紧密的联系。在增
16、加社会就业、科技进步、教育发展、森林文化和促进社会进步、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林业不仅是生态建设的主体,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体,森林文化是生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5)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在 2000 年2009 年间的相互关系属于单向弱协同型,即经济子系统对社会子系统没有直接的促进或抑制作用,而社会子系统对经济子系统有促进作用。主要原因之一,是由于林业产业结构还不完善,林业第二产业对传统加工、制造行业的深度依赖,而没有借助于林业第三产业休闲服务业的发展来共同实现经济增长。林业第三产业更能广泛吸收社会劳动力的新兴产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将林业生态、经济和社会要素整合为一个有机体。因此,随着今后林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林业经济子系统与社会子系统的相互作用将会更强。(6)系统的协同、均衡发展是形成区域多功能林业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稳定发展的基础。以森林资源和自然环境为基础、各林业产业循环发展为手段,有林业科技与政策的配套支撑,是一种生态循环型的社会经济发展方式。保护生态环境以为更好地发挥地区多功能林业的资源和环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林业科教水平和就业指数,进而提树立生态文明观念,促进多功能林业生态-经济-社会系统的健康、均衡、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