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网印常见问题处理方法一、网印机台常用操作界面各参数解释一、 日常工作 关于卫生:每班接班前必须将各线各道碎片及灰尘进行清理,台面纸必须按 6 小时每次进行更换。 关于网版:接班开始印刷时及时观察网版印刷是否有漏浆、粗线等外观不良情况,对于漏浆各线各道需使用封网浆进行补网,使用胶带补网会造成一定的隐裂及漏电片。 关于刮条:接班开始印刷时及时观察印刷刮条是否存在缺口情况,如发现有缺口需及时更换。 关于浆料:回收浆料禁止多条线同时共用一桶,同一桶回收浆料最多不超过 2 条线同时使用,且正常生产过程中确保有一条线有新浆料在使用,便于出现异常能及时排查问题。 关于操作:正常生产过程中禁止触碰片子,外观采
2、取半弯腰看。二、印刷一道正常印刷图案1、边缘缺印造成原因及处理方法:有一边刮条没上好,翘曲印刷网版间距太高、压力过小、刮刀深度下压不够(压力75N,网版印刷时与电池片的间距 1500-3000um,间距及刮刀深度差值500um)网版间距过高,查看间距(网版印刷时与电池片的间距 1500-3000um) 。印刷机台螺母限位过大,将大螺母逆时针旋转:正常图案:图案印刷完整,背银左右与硅片边缘距离相等,无缺印及偏移情况,目前单片湿重范围在0.020-0.030g,湿重偏低会造成拉力不够,背电极拉力要求2N2、部分缺印造成原因及处理方法:网版背面沾有胶带过多,可通过增加网版间距及刮刀深度(增加间距 2
3、00-500um),压力也可适当加大(最大不超过 95N) 。如下图刮刀下刀位第一排规则性缺印,可将刮刀印刷起始位置增加,起始位置不得小于 95000um如下图,如出现单排线痕或印刷后有缺口时,需要立即更换刮条,更前可降低印刷速度(200s/um) ,增加印刷压力及刮刀深度,避免停机网版间距过高,刮刀深度过小,整面虚印,如下图,可降低网版间距(降低 500um 以上)或增加刮刀深度(大于 500um 以上) ,使网版间距与刮刀深度差值控制在 500um 以上。3、印刷一道建议印刷参数要求:网版与印刷台面的实际高度 1500-3000um,压力 75-85N,网版间距于刮刀深度差值 300um
4、左右调试方法:在网版间距于刮刀深度差值 300um 的情况下,调试时遵循网版间距与刮刀深度 同加同减注意事项:调整各参数前注意原参数前是否有负号例如: 网版间距: -900um 刮刀深度:-1000 压力:80N 网版间距与刮刀深度差值:600um;现要将网版降低 200um,降低后的参数为:网版间距:-700um 刮刀深度:-800 压力:80N 网版间距与刮刀深度差值:600um;现要将差值加大到 800um,此时我们只需调整刮刀下压深度,调整后的参数为:网版间距:-700um 刮刀深度:-1000 压力:80N 网版间距与刮刀深度差值:800um二、印刷二道正常印刷图案1、背铝单面偏厚造
5、成原因及调试方法:印刷二道刮条未上好,有一边翘曲了,可更换刮条,确保刮条水平。参数问题,可降低网版间距与刮刀深度的差值,在保证印刷质量的情况下可以调整到 200um 以内,压力可控制在 75N 左右。网版问题,网版一边膜厚偏大,导致一边透墨量较多,可更换网版。正常图案:图案印刷完整,背铝图案不能遮住背银,背铝四边与硅片边缘距离相等,目前单片湿重范围1.20-1.3g,湿重偏低会引起铝包,湿重过高会造成弯曲片。背铝偏厚2、背铝偏移造成原因及调试方法:印刷参数未调节好,重新调整 XYT 位置。如发现单台面出现了偏移(或偶尔出现) ,检查台面纸是否平整,如发现有凸起情况,立即更换台面纸。如发现单台面
6、出现了偏移(或偶尔出现) ,检查单台面真空是否有异常情况。3、下刀位印刷边角缺印造成原因及调试方法:印刷参数和斜角刮刀不匹配,将印刷压力控制在 80N 左右,网版间距与刮刀深度差值在 200um 左右(部分情况需加大印刷压力) 。将网版间距降低,刮刀深度同时降低,网版间距过高会导致边缘缺印。4、刮刀出刀位边缘中部缺印版间距过低,可加大网版间距(200-500um) 浆料问题(浆料粘稠度过大) ,可将网版间距提高,压力提高(最高140N,压力过大 16MG 易发热报警) ,还可以通过添加稀释剂(松油醇)按 5ml/3kg对问题进行解决。5、背电极有铝浆 版间距过低,网版长时间印刷渗浆,可加大网版
7、间(200-500um) 二道擦拭网版时,有将铝浆擦拭到电极位置,电极位置未能清理干净,至印刷时铝浆粘到一道电极上,此问题需生产擦拭网版时网版一定要擦拭干净。 要求三道擦拭网版时二道也许同时进行擦拭网版。6、关于边缘污染造成的漏电 此种边缘漏电,通过排查,其为在正常印刷过程中网版底部刮刀下刀位易藏铝浆,长时间堆积会对电池片边缘污染,从而导致漏电短路造成电池片报废,要求在生产过程中,网版擦拭可跟三道擦拭网版同步进行,擦拭一定确保网版擦干净,特别是边缘四周。6、关于印刷三道前表面产生铝灰 此种现象为印刷二道网版边缘堆积浆料,风干后,在印刷过程中被吸附在台面上污染了电池片,出现此问题可增加对网版的擦
8、拭频率,一般跟三道晚班同时擦拭即可。7、关于湿重的调节造成原因及调试方法:湿重偏高,网版间距过大,压力过小,刮刀下压深度过小,印刷速度超过300mm/sec,可减小网版间距,增加印刷压力,增加刮刀下压深度,将印刷速度调到 300mm/sec 以内。湿重偏低,网版间距过低,压力过大,刮刀下压深度过大,印刷速度超过300mm/sec,可减小网版间距,增加印刷压力,减小刮刀下压深度,将印刷速度调到 300mm/sec 以内。湿重调节遵循,间距越高湿重越大、压力越小湿重越大、印刷速度越快湿重越大三、印刷三道1、 图案偏移 偏移未调整好,重新调整 X/Y/T 数值。 在印刷之前通过摄像来校准硅片 Ena
9、ble Wafer Alignment 选项未勾选,导致调试 X/Y/T 无效,如图红色标记框内必须打勾。正常图案:图案印刷完整,无缺印及偏移情况,目前使用网版为 104 线主栅 0.9网版, 单片湿重目前范围在0.09-0.105g,湿重偏低会造成拉力不够2、 固定区域栅线高度偏低,整体看起来颜色偏暗,如下图所示: 造成此现象原因为刮条出现区域性严重缺口,可进行更换刮条解决。3、 断线 网版因有异物或干浆料堵网,可通过擦拭网版解决。 网版因有异物或干浆料堵网,可通过使用小方刮对对应的断线处在网版内反复刮蹭再使用无尘布对网版底部擦拭解决。 对于比较顽固的断线,可更换网版印刷模式由 Squeeg
10、ee and flood更换 Flood and squeegee,将网版内浆料刮至网版前端,可先使用沾有少量酒精的无尘布擦拭,然后使用沾有松油醇的无尘布擦拭网版,再使用无尘布直接将网版擦拭解决。4、 区域性栅线高度偏低 造成此现象为网版磨损严重,导致印刷后栅线高度受影响,生产需更换网版,设备需对机台进行检查修复,工艺在设备未修复前印刷压力、网版间距需尽量调低点,减少网版的磨损。5、 边角虚印 网版间距过高,导致边角虚印,需降低网版,一般可降低 300um 以上。 印刷压力不够,可将压力加大解决。 如是单个台面出现此情况,可通知设备对台面水平进行检查。6、 印刷图案变形 网版边角已裂开,导致印
11、刷后图案变形,需更换网版解决。7、 整面粗线有重影现象 有重影状粗线,造成此现象的原因是网版间距过低,可通过调整网版间距进行解决,将网版提高至少 300um 以上,同时注意差值变化,需控制在 200um 以内。8、 印刷后规则性缺印 网版底部沾有碎片,停机将网版底部碎片进行清理。9、 印刷后出现规则性弧形图案 网版底部图案边缘沾有异物或网版边缘胶带有突起,可通过将网版底部异物进行剔除解决。10、 刮刀下刀位区域性缺印 刮刀下压深度过大,可通过对 调整,具体可根据差值进行调整,一般可将刮刀下压深度减少 800 以上。 印刷模式更改到了压力模式,可将模式切换到位置模式,可将此图像方框钩取消掉。11
12、、 正面粗线无重影现象 回墨刀在回墨时过低,将网版内浆料挤出网版,可将回墨刀调高解决。 网间距过低,将网版间距调高。12、 印刷后出刀位毛边粗线 网版间距过低,可将网版间距调高,至少可调 200um 以上。 网版边缘胶带靠图案过近,可将网版间距调高,至少可调 200um 以上。 印刷行程过短,可将 位置调大。13、 网版内有干浆料堵网 网版内有干浆料堵网,可通过擦松油醇解决 如擦拭无效,可将网版内的干浆料全部铲出,重新添加新浆料。 网版异常,更换网版并通知工艺进行确认。14、 烧结前外观正常,烧结后类虚印描述:电池片在印刷后外观正常,在烧结后出现了部分栅线颜色变暗,类灼烧,颜色呈淡黄色,且栅线高度降低,测面看与虚印情况一样。 浆料异常,浆料有存在污染情况,可更换新浆料进行排查。 烧结炉因外围抽风不给力,造成有机物不能及时排放出去,导致烧 结炉里积累了较多粉尘,特别是在冷却区域,因炉内有出风口会将粉尘吹起,掉落在炽热的电池片上,在高温下使栅线变色,高度降低,此问题需对烧结炉内卫生进行彻底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