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应用补阳还五汤治疗缺血中风的浅谈田时雨 1 吴宣富 2 邹小英 1中风是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该病死亡率高、病残率高、再发率高,必须彩用多元化治疗,鸡尾酒疗法,最佳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笔者常选名方“补阳还五汤 ”治疗脑梗死、 TIA 发作和脑出血的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取得较好的效果。下面浅谈三个问题,供同道者参考。1.补阳还五汤方剂组成1. 1 组成及用法补阳还五汤出自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 “此方治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语言蹇涩,口角流涎,大便干燥,小便频数,遗尿不禁。黄芪四两(生)(30-60)归尾二钱(10) 赤芍一钱半(10) 地龙一钱(去土)(10)川芎一钱 (10)桃仁一钱 (10
2、)红花一钱(10)水煎服。初得半身不遂,依本方加防风一钱,服四五剂后去之。如已病三、四个月,前医遵古方用寒凉药过多,加附子四五钱。如用散风药过多,加党参四五钱,若未服,则不必加。此法虽良善之方,然病久气太亏,肩膀脱落二、三指缝,胳膊曲而搬不直,脚孤拐骨向外倒,哑不能言一字,皆不能愈之症,虽不能愈,常服可保病不加重。若服此方愈后,药不可断,或隔三、五日吃一付,或七、八日吃一付,不吃恐将来得气厥之症。方内黄芪,不论何处所产,药力总是一样,皆可用。 ”1.2 方歌注:1.田时雨,邹小英: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2.吴宣富:广州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通常用量,单位为克。“补阳还五赤芍芎,归尾通经佐地龙,
3、四两黄芪为主药,血中瘀滞用桃红。 ”1.3 方解该方特点为重用黄芪为君,大补元气使气旺血行,周流全身;川芎、赤芍、归尾为臣,养血行血;桃仁、红花为佐,破结散瘀;地龙为使,通利经络。黄芪量四两,而其它活血祛瘀药物大都为一钱,仅归尾、赤芍稍多,亦不过二钱,合计为八钱,其黄芪用量是其它活血药总和的五倍。本方以补气活血化瘀通络为主,用于中风半身不遂等症,治验频多。2.补阳还五汤的现代药理学研究 补阳还五汤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具有以下药理作用:2.1 扩张血管,尤其是动脉血管。2.2 改善微循环,提高组织耐氧的能力。2.3改变血液流变学的性质,降低血脂,抗动脉硬化。2.4 调节血流分布,改善心脏功能。2.5
4、 抑制血液凝固,抗血栓形成及预防血栓再发。2.6 促进出血和渗出物的吸收。2.7 促进组织的修复和再生。2.8 抑制胶原纤维的合成,抗组织增生,促进增生性病变的转化和吸收。2.9 增强免疫代谢功能,抗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2.10 增强组织的细胞的兴奋性。2.11 抗血小板聚集、降低纤维蛋白原。2.12 可促进脑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生长、存活和向神经元及胶质细胞的分化,并与神经功能恢复呈正相关。3 补阳还五汤临症辩证加减方药3.1 中风急性期加防风。3.2 兼神志不清加菖蒲、远志。3.3 兼语言不利者加菖蒲、远志、桂枝、生蒲黄。3.4 兼有口眼歪斜者加菖蒲、生僵蚕、白附子、全蝎。3.5 兼有偏头痛
5、者加茺蔚子、钩藤。3.6 兼有眩晕者加菊花、蔓荆子、白芷、元胡。3.7 兼口禁或唇缓涎出者加钩藤、僵蚕。3.8 兼失眠者加知母、茯神、酸枣仁。3.9 兼血压高者加珍珠母、石决明、磁石、牛膝,黄芪用量宜少;若血脂高者加山楂、大黄。3.10 兼血压偏低者黄芪宜加量,若其体温升高,可加知母、花粉凉润之品以制之。3.11 若半身不遂已久,脉虚缓无力者重用黄芪;若病日不久,邪气仍盛,正气未衰,脉弦有力者不用黄芪为宜;若瘫痪日久,曾用过桃仁、红花、归尾等活血药,效果不明显者可改用水蛭、虻虫等活血药,以破瘀通络。3.12 若以下肢瘫痪无力为主者加补肝、肾之剂,如桑寄生、功劳叶、千年健、枸杞、川断、牛膝、地黄
6、、山萸肉、锁阳、肉苁蓉;上肢瘫痪为主者加桂枝;右瘫痪加人参、白术,左瘫痪加熟地、杭菊;腰脊无力加枸杞子。3.13 弱智体萎软较重者加虎骨、熟地、石决明、龙骨、牡蛎。3.14 若肢体寒冷者加肉桂、附子。3.15 若肌肉痿缩者加鹿角胶、阿胶、鱼鳔。3.16 若痰盛者加天竺黄、胆南星、桔红。3.17 若大便秘结者加麻仁、杏仁、枳实、菜菔子、酒大黄或蕃泻叶冲茶。3.18 兼大便失禁者加熟地、山萸肉、肉桂、五味子;小便不利者加车前草、旱莲草。3.19 兼有自汗而气短、脉虚弱缓或先天不足者加倍黄芪或人参、鹿茸、熟地。3.20 兼关节痛而脉促者加乳香、没药。3.21 若肝火盛而脉弦数口苦者加龙胆草、山栀、黄
7、芩。3.22 若伤阴者(舌质红、无苔、脉细数)加白薇、麦冬、玉竹。3.23 若痰湿重者(苔腻、脉滑)加菖蒲、天竺黄、霍香、青皮。3.24 若心下痞(自觉胃脘部痞闷不适)而气不利者加台乌、青皮。3.25 若纳少胸闷者枳壳、陈皮、白术。3.26 若心下痞而善太息者加人参。3.27若脉浮弦数而心烦失眠者加山栀、炒枣仁。3.28 若口淡无味,饮食不香加党参、白术、云苓、半夏、陈皮、甘草。3.29 口干,口内常有甜味,饮白水也甜系脾蕴湿热,加霍香、山栀、石膏、防风、甘草。3.30 如果原方剂中加上蜈蚣、全蝎、白附子则疗效更佳。3.31 呃逆,用旋覆花、代赭石、人参、半夏、生姜、大枣、甘草。3.32 深静
8、脉血栓症,加乳香、没药、蒲公英、连翘、党参、牛膝等。3.33 血管性痴呆加远志、菖蒲、郁金、龟板。3.34“久病必有瘀,怪病必有瘀”平衡气血,科学地调节被破坏了的身体阴阳平衡可采用活血化瘀的中药补阳还五汤,来重建人体的内环境,年过半百之人,在秋、春季服该方药 10-15剂,可预防心脑血管疾病、颈椎病、腰腿关节病。总之,补阳还五汤是被推崇的名方,临床应用甚广,笔者主要用于缺血性中风(包括 TIA)及出血性中风恢复期、脑外伤、脑炎、植物状态、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症、血管性痴呆、老年性痴呆、脊髓炎、脊髓血管疾病、间歇跛行、雷诺氏病、深静脉血栓症、脉管炎、多发性神经病、肿瘤术后或化疗和放疗后、放射性脑
9、病等,亦取得满意之疗效。笔者更相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渗透,对该方的研究将更加深入,应用范围将更加广泛,前景更加广阔。参考文献1张恭活血化瘀与炎症.中国中医药最新研创大全中国古籍出版社 1996.12.第一版.57-582程祖声补阳还五汤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病血瘀型 50 例.中国中医药最新研创大全中国古籍出版社 1996.12 第一版 4593陈学勤 .倪志辉补阳还五汤的应用及实验研究.中医年鉴 1985上海中医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1985北京 1051064程昭环略论 医林改错活血化瘀法的运用规律王清任研究集成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 2002.7 第一版 2332375谢文光王清任运用黄芪的经验王清任研究集成中医古籍出版社出版2002.7 第一版 3353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