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第七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24575 上传时间:2020-01-12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3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部编版 六年级 语文 第七单元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第七单元单元概述1会写 1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琴弦、谱写、莱茵河”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4感受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时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5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重点1会写 1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琴弦、谱写、莱茵河”等词语。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3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言,体会课文表达的感情。难点1欣赏音乐、绘画、戏剧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2感受作者展开联想和想象的

2、写作方法,学习写作时把眼前看到的和内心想象的自然地融合在一起。文言文二则 2 课时月光曲 2 课时京剧趣谈 1 课时口语交际 1 课时习作 2 课时语文园地 2 课时21 文言文二则【知识与技能】1会写 7 个生字,读准“哉、曝、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节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的文言文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3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过程与方法】凭借注释和工具书读通、读懂课文内容,在此基础上记诵积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会“知己”的内涵,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22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

3、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重点1会写 7 个生字,读准“哉、曝、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节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的文言文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难点1了解古文特点,学会诵读古文,了解一般的古文学习方法。2体会“知己”的内涵,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音乐高山流水 。学生:搜集了解伯牙、锺子期和戴嵩的相关资料。2 课时第一课时1会写 7 个生字,读准“哉、曝、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节

4、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2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的文言文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3体会“知己”的内涵,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重点会写 7 个生字,读准“哉、曝、拊、搐”等易混难读的字,把握朗读的节奏,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伯牙鼓琴 。难点1借助注释、资料及已有的文言文基础,读懂句子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讲故事。2体会“知己”的内涵,感悟朋友之间的真挚感情。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同学们,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与平常所见的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二、初读课文,扫除障碍1自由朗读伯牙鼓琴 书戴嵩画牛二篇文言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哉、巍、弦、轴、曝”的写

5、法。2检查自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正音。3(2)练读。(3)指名读,师生评述是否正确、流利。三、学习伯牙鼓琴(一)揭示课题,简介人物1出示课件:伯牙、锺子期图片。学生交流关于伯牙的资料。2解课题,读课题。(事件:鼓琴;人物:伯牙。)(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生再读课文,根据自己对文言文的理解注意停顿恰当。3指名读,学生评议,在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读好文言文的节奏。4师范读,引导学生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巍巍乎/若/太山。汤汤乎/若/流水。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 不复/鼓琴,以为/ 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三)细读课文

6、,研读文本1师:这是一个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故事,主人公是俞伯牙和锺子期,课文记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回忆一下,我们学习文言文有哪些方法?(借助课后的注释;联系上下文理解;学会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意思。)2学生自学,弄懂课文的意思。3通过自学,你读懂了什么?(伯牙和锺子期互为知音。)4你从哪里看出伯牙和锺子期互为知音?(从伯牙鼓琴时,锺子期所说的话。 )(1)引导理解知己:好一个善听的子期,好一个善弹的伯牙。这就是知音。凡伯牙所弹 ,锺子期必得曲中意。(2)引导学生展开联想:在遇到锺子期前,伯牙会缺少赞美吗?别人对他的赞美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偏偏视锺子期为知音?(不缺少表面的、肤浅的。因为

7、其他人听不懂,而锺子期能听懂他的琴声,最能明白伯牙内心深处的表白)(3)说话练习:如果你是伯牙,当听不到子期的赞美时,你的心情会是怎样的? (失望、寂寞、忧虑、渴望)(4)后来,当你终于遇到了子期,你的心情是怎样的?( 快乐、激动、充满希望、欣慰)5小组合作,理解文意。(1)体会文言文与现代文的不同。以第一句为例:伯牙鼓琴,锺子期听之。“鼓”是“弹”的意思,现代文中的“鼓”已经没有“弹”的意义了。 “琴”指的是古琴。教师小结:你看,文言文中几乎每个字都能表达确切的意思,有些词义古今变化很大。(2)小组内交流重点字词的含义。(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预设 1:“方鼓琴而志在太山”中

8、“方”的意思。(正在。)预设 2:“善”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美、妙。)预设 3:“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中“足”的意思是什么?(值得。)4预设 4:文中的“巍巍” “汤汤”这些叠词有什么好处?(叠字的运用使诗文既呈现一种音韵之美,又使作者的感情得以酣畅淋漓的表达。这些词不仅让我们有了形象感,而且还让我们对锺子期的内心有了更深切的感受。)(4)师: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注释,小组合作,试着翻译全文。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伯牙弹琴,锺子期在一旁欣赏。伯牙开始用琴声抒发自己志在大山的情怀,锺子期情不自禁地感叹说:“弹得太好了,高昂激越,如登巍巍高山!”过了一会儿,伯牙又表达了自己志在流水的意向,

9、锺子期又禁不住说:“弹得太好了,回旋跌宕,如临滔滔江河。 ”后来,锺子期不幸死去,伯牙把琴摔破,把弦扯断,终生不再弹琴,他认为失去知音,世上便再无值得他为之弹琴的人了。(四)练讲故事,言语实践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内容。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2小组内练讲故事。不看书,把这个故事讲给小组内同学听,每个小组选一名同学在小组内试讲。3班内展示。请两名同学上台讲,提出要求,尽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加上动作和表情。(五)补充拓展,领悟绝弦之情1教师深情描述雨夜的相见。据记载,伯牙子期在一个中秋之夜的雨后因琴声偶遇,因音乐而相知,他们彻夜长谈,不觉东方发白。伯牙子期洒泪而别。他们相约第二年八月十六

10、日再相见。春去秋来,当伯牙满怀期待的赶来与子期相遇时,万万没有想到,面对的不是子期的人而是子期冰冷的墓碑。生齐读: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2从伯牙“破琴绝弦”的行为感受伯牙内心之痛。伯牙是当时著名的琴师,既是弹琴高手,又是作曲家,被人尊为“琴仙” 。再看“破琴绝弦”的行为,有什么想对伯牙说的吗?3从有关知音的诗词感受知音难觅的痛苦。课件出示: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师:这些诗句表达了同一个主题:知音难觅。4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这是一篇文言文,讲述了一个千古流传高山流水

11、遇知音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俞伯牙与锺子期的真挚情谊令人感动。表达了朋友间相互理解、相互欣赏的真挚友情,以及知音难觅,珍惜知音的情感。(六)再读课文,领悟表达伯牙与子期一个鼓琴,一个听之,他们相遇相知,文中哪里写到伯牙善鼓琴了呢?(学生读文,交流)师小结:这里并没有直接写伯牙善鼓琴啊,但是我们却能从表现锺子期善听的语言中体会到伯牙的善鼓琴。这样的表达是多么简练和巧妙啊!(七)对比质疑1出示伯牙子期的图片。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学生提出疑问)一位是集古琴家、作曲家于一身的琴仙,一位是戴斗笠、披蓑衣、背扁担的樵夫,那5是什么原因让这两位身份不同,地位悬殊的人走到了一起?那又是怎样的原因让伯牙死后毅然

12、决然的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呢?(是古琴的魅力,是音乐的魅力 ,这就是艺术的魅力。)( 板书:艺术的魅力)2齐读全文,感受艺术的魅力。四、布置作业1背诵全文。2把这个故事讲给父母听。伯牙鼓琴Error!知 音 难 觅第二课时1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2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重点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难点抓住关键句子,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明白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一、复习导入1指名背诵伯牙鼓琴 。2上节课我们所

13、学的伯牙鼓琴一文,向我们展示了两个好朋友之间深厚的情谊。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一篇文言文,一起感受绘画的魅力。二、学习书戴嵩画牛(一)导入课题,简介作者1师: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带大家一起学习书戴嵩画牛 。(师板书课题,全班齐读) 上课前,老师要考考大家:题目中的“书”是什么意思呢?( 生回答,师板书:书写、记录)“戴嵩”是谁?(学生介绍。 )大家对题目是怎样理解的? (指名回答)2简介作者苏轼。师:苏轼不仅能诗善文,在书法和绘画方面也有很深的造诣。他的这篇短文就是关于唐代画家戴嵩所画的牛 。猜一猜,他会说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文中去看个究竟吧!(二)多样读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2指

14、名读课文,检查学生朗读情况。(1)指名读课文。(2)正音。6师:(出示容易读错的字词。) 文言文朗读有一定难度,下面几个字词能读对吗?蜀 轴 囊 曝 搐 婢 拊掌(3)指名读,全班齐读。3师范读全文。4指导课文朗读。师:这篇课文在朗读时,应该怎样停顿呢?(1)师出示课件: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所宝/以百数。有戴嵩/ 牛一轴,尤所爱,锦囊玉轴,常以自随。一日/曝书画,有一牧童/见之,拊掌/大笑,曰:“此画/ 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 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 ”处士/ 笑而然之。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 当问婢。 ”不可/改也。(2)学生试读,集体评议。5齐读,引导学生

15、感受文言文的节奏和韵味,在读正确的基础上读流畅。6自读练习,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7师生合作读。师:我们来合作读课文,老师读课文的叙述部分,同学们读牧童所说的话,一遍读完后,交换朗读内容。(三)小组合作,理解文意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1)小组内合作对照注释,理解文言文中每一个字、每一句话的意思。(2)不动笔墨不读书,边自由读边在难懂的字词旁边做注释。(3)小组内将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2小组内交流字词句的含义。3呈现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教师指导。预设 1:“蜀中有杜处士,好书画”中“好”的意思是什么?(喜爱。)预设 2:“有戴嵩牛一轴,尤所爱”中“尤所爱”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尤其珍爱。)

16、预设 3:“一日曝书画”中“曝”在文中的意思是什么?(晒太阳。)4师:现在请同学们借助课文注释,小组内合作,试着翻译全文。小组成员汇报,师适时出示:四川有个杜处士,喜爱书画,他所珍藏的书画有几百件。其中有一幅是戴嵩画的牛 ,(杜处士 )尤其珍爱。他用玉做了画轴,用锦囊装起来,经常随身带着。有一天,他摊开了书画晒太阳,有个牧童看见了戴嵩画的牛,拍手大笑着说:“这张画画的是斗牛啊!牛角斗的时候,力气用在角上,尾巴紧紧地夹在两腿中间,现在这幅画上的牛却是翘着尾巴在斗,错了!”杜处士笑笑,觉得他说得很有道理。古人有句话说:“耕种的事应该去问农民,织布的事应该去问女佣。 ”这个道理是不会改变的呀!(四)

17、练讲故事,言语实践1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故事的意思。指名说,教师随时补充。2小组内练讲故事。3班内展示。请两名同学上台讲,提出要求,尽量变成自己的话说出来,加上动作和表情。(五)精读课文,感受人物1默读课文,思考:牧童是怎样评价这幅画的?他的理由是什么?由此可见牧童的什7么精神?(指名发言)师出示课件呈现戴嵩牛图,并适时呈现:观点:谬矣。理由: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精神:牧童具有善于观察、敢于向权威挑战的精神。2处士面对牧童的话有什么表现?由此可见处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指名发言)师适时出示:处士笑而然之。(可见处士是一个敢于应战、乐于接受别人意见的人。)

18、3带着感情朗读,读出牧童的语气。齐读:此画斗牛也。牛斗,力在角,尾搐入两股间,今乃掉尾而斗,谬矣。(六)再读课文,领悟主题1自由读文,边读边思考:哪句话揭示了这篇短文蕴含的道理?2生回答,师适时呈现:古语有云:“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3结合这句话的意思,说说这篇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 不能凭空想象,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4师:课文学到这里,谁能试着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这篇文言文通过讲述一个牧童指出大画家戴嵩的牛画得有错误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迷信权威,要从客观事实出发的道理。同时也告诫人们不要做凭空想

19、象的外行人。三、布置作业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家人听。书戴嵩画牛拊掌大笑 尤所爱牧童斗牛图处士谬矣 (掉尾而斗) 然之“耕当问奴,织当问婢。 ”不可改也。22 月光曲【知识与技能】1会写 8 个生字,理解“谱写、纯熟”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够运用。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 9 自然段。83初步学习分辨实物和联想,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2赏析并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语句,想象文中描写的画面,感受乐曲的美妙。【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体会他的卓越才华和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心。重点1正确

20、、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贝多芬创作月光曲的经过。2分析课文中皮鞋匠联想的内容,初步学习分辨实物和联想,体会本文的写作特点。难点通过理解重点词句包含的意思,体会贝多芬在即兴创作月光曲过程中思想感情的变化。教师:准备月光曲的音乐,课文中有关描写月光曲的画面和相关多媒体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找关于贝多芬和月光曲的资料。2 课时第一课时1会写 8 个生字,理解“谱写、纯熟”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够运用。2有感情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重点会写 8 个生字,理解“谱写、纯熟”等词语的意思并能够运用。难点有感情地读课文,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一、谈话导入,引入情境上一节课

21、,同学们欣赏了古筝曲高山流水 ,这节课老师再请同学们欣赏一首钢琴曲。(播放 月光曲片段)刚才我们听的曲子叫月光曲 ,它是世界名曲 ,作者是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贝多芬。课外可以读读有关书籍,了解贝多芬。你们知道关于这首曲子背后的美丽传说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月光曲这篇课文。(板书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整体感受1注意生字、多音字的读音,圈画出不理解的词语。9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三、初学课文,理清脉络1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指名逐段朗读课文,师生共同正音。提示:“入场券”中“券”的读音。注意“幽静”的“幽”字里面部分的写法。“键” “健” “建”字形相近,注意区分它们的差别。

22、2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1)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新词意思。(2)给课文分层,概括每一层的大意。(3)提出不懂的问题。3检查自学生字词的情况。4指名接读课文,读后评议。5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课文主要记叙了德国著名音乐家贝多芬谱写月光曲的传说。)师过渡:传说是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不一定确有其事,但从这传说故事中我们能感受到音乐家贝多芬同情劳动人民的美好品质。6讨论,理清脉络。(1)本文可分两部分:第一部分(第 1 自然段):总起介绍贝多芬,点明题意。第二部分(第 210 自然段):详细介绍贝多芬谱写月光曲 的经过。(2)指导学生按起因、经过、结果给第二部分分层,并归纳层意。第二部分可分为三层:第

23、一层(第 2 自然段):讲贝多芬散步时听到一所茅屋里传出钢琴声。第二层(第 39 自然段):讲贝多芬为盲姑娘弹了一曲后即兴创作并弹奏 月光曲 。第三层(第 10 自然段):讲贝多芬把即兴创作的曲子记录了下来。7提出自学中不懂的问题。四、学习第一部分1轻声读第一部分,想想这部分与第二部分是什么关系?(先总起全文,再具体介绍月光曲的谱写过程。)2 “传说是这样谱成的”这句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这是一个过渡句,起到引出下文的作用。)五、总结留疑,布置作业1看着板书,师生共同总结内容。2设疑:是什么激发贝多芬即兴创作了这首传世之作?这中间又有着怎样令人感动的故事?下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月光曲 总 :简 介

24、 月 光 曲 , 点 明 题 意分 听 盲 姑 娘 弹 琴为 盲 姑 娘 弹 琴记 录 月 光 曲 ) )第二课时101感受月光曲优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的卓越才华。2深情朗读、背诵第 9 自然段,感悟联想、想象的妙处。重点深情朗读、背诵第 9 自然段,感悟联想和想象的妙处。难点感受月光曲优美的意境,体会贝多芬卓越的才华。一、复习旧知,提出目标1我们已学过哪几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两种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一种是把每个段落的大意连起来;另一种是回答课后习题中的几个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2提出学习目标。(学习贝多芬谱写 月光曲的传说,还要继续学习用回答问题,再把答案连起来,归纳课文主要内

25、容的方法。)二、初学第二部分,归纳主要内容1默读第二部分,划分层次,并试说课文的主要内容。2检查自学情况,初步归纳主要内容。三、细学第二部分,归纳主要内容1学习第 25 自然段。(1)指名朗读第 25 自然段。思考: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找出贝多芬为盲姑娘弹钢琴曲的原因的句子。(2)讨论思考题,边读边理解句子意思。一天夜晚,他在幽静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说明了什么?理解“幽静”的意思。板书:听琴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 ,说明盲姑娘喜欢贝多芬的曲子 ,但弹得不熟练。)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盲姑

26、娘真是“随便说说”的吗?她为什么要对哥哥这样说?板书:谈话(“随便说说罢了”是盲姑娘对哥哥的劝慰。她怕哥哥因为家穷买不起音乐会的入场券而心里难过,所以这样说。其实她很想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这表明盲姑娘非常体谅哥哥的难处。)(3)贝多芬为什么要给盲姑娘弹钢琴曲?(贝多芬了解到盲姑娘热爱音乐,渴望听到自己演奏的情况,而盲姑娘家庭贫困,她又那么懂事,体谅哥哥的难处,所以决定亲自给盲姑娘弹钢琴曲。)板书:弹(4)有感情地朗读第 25 自然段。2学习第 68 自然段。11(1)默读第 68 自然段。思考:理解每个自然段的意思,画出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的句子。(2)边交流边理解句子意思。

27、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哇!感情多深哪!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纯熟”是什么意思?盲姑娘能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熟、感情深,说明什么? “您,您”表达了盲姑娘怎样的感情?(盲姑娘听出贝多芬钢琴弹得纯热、感情深,说明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她从“纯熟”的演奏技巧中猜到演奏者就是贝多芬。表达了盲姑娘的惊喜。)板书:第一首曲子贝多芬听了盲姑娘的话以后心情是怎样的?他会怎样想?板书:激动(3)贝多芬弹完一曲,为什么又弹一曲?(贝多芬弹完一曲,听了盲姑娘的话心里很激动 ,盲姑娘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于是决定即兴再为盲姑娘弹一曲。)板书:第二首曲子(4)有感情地朗读第 57 自然段。(5)第 8

28、自然段写出贝多芬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弹奏第二首曲子,即月光曲的?(理解“清幽”的意思。这一自然段先写了一个美丽清静的月夜,然后点出穷兄妹给了他创作的激情,贝多芬借助“清幽的月光”弹出了优美的乐曲。)(6)有感情地朗读第 68 自然段。3学习第 910 自然段。(1)课文的哪一部分描写了月光曲所表现的内容?(2)轻声朗读第 910 自然段,画出兄妹俩“陶醉”在美妙琴声里的词句。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 “等他们醒过神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兄妹俩看到什么景象?(“好像面对着大海 朝着岸边涌过来” “仿佛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 。)这些都是兄妹俩的联想 ,从

29、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好像、仿佛。)这些联想是由什么引起的?( 由“优美的琴声、清幽的月光 ”引起的。)(3)讨论交流,理解“陶醉” “恬静”的意思。(4)有感情地朗读第 9 自然段。个别读,同桌互读,集体读等形式 ,读后评议。(5)贝多芬是怎样把第二首曲子记下来的?(贝多芬即兴弹完第二首曲子心情十分激动,飞奔回客店连夜记录下月光曲 。)四、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指名接读全文,读后评议。2指导朗读贝多芬为盲姑娘弹曲子的内容。(1)第 25 自然段应怎样读?(要读出兄妹俩热爱音乐,想听贝多芬的演奏 ,但又因为家庭贫困买不起入场券,哥哥心里难过,妹妹体谅哥哥、安慰哥哥的复杂感情。)(2)第 68 自

30、然段,重点读好盲姑娘、贝多芬的话。(姑娘的话要读出愉快、赞美的语气。贝多芬的话充满激情,要读得热情、诚恳。)(3)第 9 自然段,重点描写月光曲的内容。应怎样读呢? (月亮初升,读得轻而舒缓, 当读到“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时,要加快速度和力度,读到“皮鞋匠看看妹妹”时,语气又转为平静。)(4)听录音、自由读、指名读、齐读。3有感情地朗读全文、评议。12五、指导背诵第 9 自然段1谈谈怎样才能背得快?(谈谈背诵方法 )2理清写作思路再背诵。(先写皮鞋匠静静地听着音乐;接着写皮鞋匠想象月光曲的内容;最后写“皮鞋匠看看妹妹” ,通过盲姑娘的神情想象月光曲的内容。)3练习背诵,自我试背,同桌互背,

31、指名背,齐背。六、总结全文1轻声有感情地朗读。2学习课文后,你觉得贝多芬是位怎样的音乐家?板书:同情劳动人民七、课堂作业复述谱写月光曲传说的故事。(机动)23* 京剧趣谈【知识与技能】1默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2了解课文中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过程与方法】1自主搜集有关京剧的资料,了解关于京剧的常识。2通过自读、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3在小组交流过程中,理解京剧的“奇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了解课文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2感悟京剧的无穷魅力。13重点通过自读、自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及各部分的内容,体会表达的条理性。难点了解课文

32、介绍的关于京剧的常识,接受京剧文化的熏陶,体会京剧艺术的魅力。教师:搜集一些经典的京剧视频片段和京剧人物图片。学生:课前搜集京剧相关资料信息。1 课时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1师:京剧,被称为“国粹” ,谁会唱上一段京剧?在课前,大家已经搜集了一些关于京剧的知识,你们了解到了哪些?(学生畅谈) 今天这节课 ,老师就带你们来认识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让我们走进课文去看个究竟吧!2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二、学习马鞭(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马鞭 ,思考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马鞭 。3学生汇报。第 1 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

33、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第 2 自然段:介绍京剧中的虚拟道具一样可感觉可使用。第 3 自然段:介绍虚拟道具的妙处以及真道具表现夸张的特点。 4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马鞭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汇报)课件呈现:马鞭介绍了京剧中“马鞭”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产生、作用,以及它的独特魅力,同时也介绍了京剧中的虚拟道具的妙处。(二)研读课文,加深感悟研读课文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说说京剧表演中的“马鞭”是如何产生的?(“马鞭”的出现是为了解决骑真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2出示课件:京剧继承、发展了中国传统戏曲的表现手法,终于战胜了这种尴尬用一根小小的马鞭就彻底解决了,而且

34、解决得无比漂亮。师:你从“彻底”和“无比漂亮”中读出了什么?(学生发言)师:从这两个词语中,我们可以读出:“马鞭”的出现不仅完全解决骑真马没办法在舞台上表现的尴尬,而且极具艺术的美感,这种表演方式十分符合中国的美学。3 “马鞭”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作用?又具有怎样的魅力呢?(指名发言)师呈现课件:巨大的马匹被整个省略,但骑马人那种特定和优美的姿态却鲜明地显现14出来。同时这一根虚拟的马鞭,给演员以无穷无尽的表演自由:可以高扬,可以低垂;可以跑半天还在家门口,可以一抬手就走了一百里。马鞭本身具备一种装饰的美,而且不同人物在使用马鞭时,也各自形成了一套约定俗成的方法。4欣赏京剧视频林海雪原片段,感受

35、“马鞭”的独特魅力。5再读第 1 自然段。研读课文第 2 自然段。1过渡:在第 1 自然段中,作者的介绍让我们认识了“马鞭”这一表现形式的独特魅力,那么课文还讲了什么呢?2指名朗读课文第 2 自然段。3课件呈现:马鞭是实在的道具,是可感觉可使用的。京剧还有一些虚拟的道具,但一样可感觉可使用。这两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过渡的作用。从马鞭过渡到虚拟道具。)4默读第 2 自然段,思考作者举了什么例子?你感受到了什么?(指名回答)师小结:作者以拾玉镯为例,介绍了虚拟道具的可感觉可使用的特点以及“无”远胜于“有”的妙处。研读课文第 3 自然段。1自由读课文第 3 自然段,边读边思考:从这个自然段中你知

36、道了什么?哪些地方让你觉得很有意思?2指名回答。3师:在这自然段中,哪句话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呢?(生回答)(京剧一般是不把饭碗搬上舞台的,一旦真用,那就得“狠狠做戏” 。)4师小结。三、学习亮相(一)细读课文,整体感知1默读亮相 ,想一想:每个自然段都讲了什么?(学生默读,教师巡视)2指名分自然段读亮相 。3学生汇报。第 1 自然段:介绍了京剧中“亮相”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第 2 自然段:介绍“亮相”这一表现形式的高妙之处。第 3 自然段:介绍了“刀(枪 )下场”这一动态亮相的特点及艺术魅力。 4师: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一说亮相这部分的主要内容。(学生汇报)课件呈现:亮相介绍了京剧中“亮相”

37、这一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以及它的独特魅力。(二)研读课文,加深感悟1细读课文第 1 自然段,思考:“亮相”这一表现形式有什么特点?画出相关语句仔细体味。交流:双方对打的时候,越是到打得不可开交之际,人物的动作就会戛然而止双方脸对着脸,眼睛对着眼睛,兵器对着兵器,一切都像被某种定身术给制服了!2读课文第 2 自然段,思考“亮相”这种表现形式有什么妙处。(指名回答)(正所谓“一动不如一静” 。静 ,越发能显示武艺的高强,越发能显示必胜的信心。)3自由读课文第 3 自然段,边读边想:“刀(枪) 下场”这一动态亮相有什么特点?有什么妙处?(指名回答)师出示课件:特点:双方正在交战,一方被打败,跑下去了。

38、可胜利一方不紧追,反而留在原地,抡圆了胳膊把手中的兵器(刀或枪) 耍了个风雨不透。15妙处:融合杂技成分的亮相表演,就是为了凸显人物的英雄气概。4师小结。四、总结特色,提炼主题1总结写作特色。思考:本文在写作上有什么特色?(1)语言通俗幽默,亲切自然。(2)舞台场景描写生动传神。(3)举例子的方法使文章更有说服力。2师:回顾全文,说说这篇课文的主题思想是什么。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强烈自豪感。五、综合感受,感悟京剧师: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一些有关京剧的知识,课前也补充了一些相关的资料,哪位同学能谈谈

39、对京剧的新认识?(指名回答)师:是啊,京剧聚精荟萃,具有较高艺术魅力:与绘画艺术相结合,有文学艺术的支持,是高度综合和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以具有永久的艺术光芒。六、布置作业1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2学唱一段京剧戏曲名段。京剧趣谈Error!喜 爱自 豪口语交际: 聊聊书法【知识与技能】1积极参与聊天过程,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2表述要清楚,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3认真倾听,能抓住同学发言的要点,进行补充或者争辩。对感兴趣的话题作深入交谈。16【过程与方法】结合图片欣赏书法作品,感受中国书法的独特魅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交流时尊重、理解对方,引导关注书法,感受聊天的乐趣。2提高

40、学生对书法作品及书法家的认识,激发热爱书法的情感。重点1积极参与聊天过程,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2表述要清楚,要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重点能有条理地表达,对感兴趣的话题能深入交谈。教师:名家名帖。学生:课前准备自己练习的书法作品。1 课时一、 创设情境,切入话题1出示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兰亭集序局部。2引入:同学们,书法是我们的国粹,散发着艺术的魅力,受到人们的喜爱和珍视。这幅书法作品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 ,出自我国著名的大书法家王羲之之手,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对后世影响极大。关于王羲之还有哪些动人的故事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书法,一起来感受吧!二、体验教材,了解

41、要求师引导:从这次话题中,你读懂了哪些要求? 三、走进教材,深入交流(一)搜集资料,师生谈话。1你知道我国古代哪些著名的书法家?你知道他们的哪些故事?(利用此话题引导学生有条理地表达,分点表述。几个学生汇报,引导讲具体,讲条理,先概括再分几点说。)2学生汇报,教师相机指导点评。预设 1:学生说得不够条理,可让学生先概括来说:我知道我国古代的书法家有,我觉得书法家的故事最让我印象深刻我分几点来说明这个故事预设 2:学生按要求说得好,老师引导评价:同学讲了颜真卿行书祭侄稿的故事,他讲这个故事时分几点说,非常有条理。(二)小组交流,互动聊天。1.请各小组内的成员互相交流第 2、3、4 点内容。2出示

42、聊天要求。173小组热聊,教师巡视指导。(三)集体交流,快乐聊吧1师创设情境:看见同学们聊得这么开心,老师特别期待听一听你们的精彩发言,让我们一齐走进“快乐聊吧” 。2小组汇报。其他同学可以就相同内容的进行补充说明,不同内容的提问质疑,发表自己的见解。3展示小组深入聊天。预设:学生对话题泛泛而谈,师则引导:你们小组提了几个感兴趣的话题?你对哪个话题印象最深刻?4小结:瞧,同学们就关于书法的话题,说清楚了各自搜集了解的信息,进行内容的碰撞,对书法有了更详尽的了解,这样,我的“快乐聊吧”就创建完整了。四、激励评价,拓展总结 1老师:同学们,你们交流得太精彩了,你们能把书法话题聊得清楚明白,还能从中

43、聊出收获。特别是很多同学能认真倾听,并且发表自己的意见,还进行了补充。接下来请各小组根据同学们的表现作出评价。2小组完成评价表。3总结课堂。今天同学们的交流很成功,不仅学会了在聊天的时候就一个问题表达自己的感受,并且还能对别人的谈话内容进行提问、补充。学会了在交流中尊重对方,也同时知道了很多关于书法的事情。今后还可以就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话题进行交流,体验聊天带给我们的无穷乐趣。聊聊书法表 述 清 楚 , 有 条 理语 气 、语 调 适 当尊 重 对 方 , 认 真 倾 听习作:我的拿手好戏【知识与技能】1学会把自己的拿手好戏说清楚,培养按一定的顺序表达的能力,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2

44、挑选学习拿手好戏过程中感触最深、最有趣的情境再现出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18【过程与方法】1仿照范例学习列写作提纲。2通过小组交流,教师点拨指导,不断完善习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悟拿手好戏练成的不易,体验习作的快乐,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热爱习作的感情。重点1学会把自己的拿手好戏说清楚,培养按一定的顺序表达的能力,把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2挑选学习拿手好戏过程中感触最深、最有趣的情境再现出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难点感悟拿手好戏练成的不易,体验习作的快乐,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热爱习作的感情。教师:多媒体课件。学生:明确自己的拿手好戏,表演给家人、同学看。2 课时第一课时1把自己

45、的拿手好戏说清楚,按一定的顺序表达。2仿照范例学习列写作提纲。重点按一定的顺序说清楚自己的拿手好戏。难点选取关于拿手好戏的有趣的故事,确定写作重点,列写作提纲。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1.老师展示拿手好戏:由学生指定语文课本中的任意一个精彩段落,老师一分钟背熟,并当场激情朗诵。2.师:大家敢不敢跟老师比一比,露一手自己的拿手好戏呢?3.学生自评,教师小结:果真是“长江后浪推前浪” “后生可畏”啊,刚才同学们的表现都很精彩。接下来一起看看大家都有什么拿手好戏吧。(板书课题)二、展示范例,学习方法1同学们认真思考,自己准备展现怎样的拿手好戏?192.学生积极着手准备,如:(1)投篮特别准,跑得特别快

46、,跳得特别远( 板书:体育特长)(2)跳舞,唱歌,画画,说相声,擅长写作文( 板书:文艺特长)(3)挑西瓜,做面包,制作饼干,炒菜( 板书:生活特长)3.多媒体展示规范精彩的介绍拿手好戏的范例。4.评议:刚才范例上的介绍精彩在哪儿?5.激趣:你们经过修改完善一定能比他说得更精彩。可以边记边操作,边说边表演,大家有信心吗?6.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基础上,师生共同归纳,概括出介绍自己的拿手好戏的方法。(1)首先介绍自己的名字和拿手好戏,最好给自己再取一个精彩的外号。(2)这种拿手好戏精彩在哪儿?怎样才能吸引别人?(3)要说得精彩明白,使别人赞叹自己的拿手好戏 ,更要诱使他们展示自己的拿手好戏。7.

47、请一两名学生上台试说,之后进行评议补充,并提出修改意见。三、小试身手,分享故事1导言:刚才只是两位同学小试身手,就让大家觉得精彩至极。只要你的拿手戏够绝妙,发言够精彩,就一定能赢得大家热烈的掌声。大家赶快展示自己的拿手好戏,让我们开开眼界吧。2.将学生分成四人一小组,先在小组内交流。每小组由一位学生当小组长负责主持,鼓励用创意新,形式活,精妙、流畅、有感染力的语言表达。其他组员可按自己的意愿,或品评,或提出更精彩的修改妙法。交流后相互评议、修正,再推举出代表准备参加全班交流。3教师巡视,进行个别指导。4小组汇报展示。5小组汇报后,学生自由评价。评价要点:是否把自己的拿手好戏说得精彩明白,引人入

48、胜;故事是否有趣;仪表是否大方;声音是否洪亮,富有感情。四、学列提纲,教师指导1师:大家都表现得很精彩,能通过语言把自己的拿手好戏介绍给大家。现在请同学们阅读课文中关于三招挑西瓜的写作提纲范例,结合刚才的故事分享,把自己的拿手好戏也通过提纲展示出来。2.学生练写,教师巡回指导。师生共同总结列提纲的方法:(1)题目。(2)确定习作结构,先写什么,后写什么,标出详写、略写的部分 ,突出重点部分。3.小组成员间交换修改写作提纲,看顺序是否有条理,重点是否得当。我 的 拿手 好 戏 体 育 特 长 :投 篮 、跑 步 、跳 远 艺 术 特 长 :唱 歌 、跳 舞 、画 画 生 活 特 长 :做 饭 、做 面 包 、挑 西 瓜 )20第二课时1挑选学习拿手好戏过程中感触最深、最有趣的情境再现出来,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2详略得当,把自己练成拿手好戏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3同桌之间互评习作,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4感悟拿手好戏练成的不易,体验习作的快乐,激发学生乐于表达、热爱习作的感情。重点详略得当,把自己练成拿手好戏由不会到会的过程写清楚、写具体。难点挑选学习拿手好戏过程中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