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音韵学概说教案.ppt

上传人:精品资料 文档编号:10813157 上传时间:2020-01-11 格式:PPT 页数:249 大小:92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韵学概说教案.ppt_第1页
第1页 / 共249页
音韵学概说教案.ppt_第2页
第2页 / 共249页
音韵学概说教案.ppt_第3页
第3页 / 共249页
音韵学概说教案.ppt_第4页
第4页 / 共249页
音韵学概说教案.ppt_第5页
第5页 / 共2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音韻與訓詁三峡大学文学院汉语言教研室,音 韻 學,目 錄,第一章 音韻學概說 第二章 中古音 第三章 上古音 第四章 近代音,第一節 音韻學概說,本節重點講授音韻學與語音學、音韻學的功用、漢語音韻學的基本概念。,教参: 王力,汉语音韵国学入门丛书中华书局,1980; 王力,汉语音韵学,中华书局,1956; 唐作藩,音韵学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 李新魁,汉语等韵说,中华书局,1983; 刘俐李,汉语声调论,南师大出版社,2004; 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中国社科出版社,1987。,一 音韻學與語音學,音韻學也稱聲韻學,它是研究漢語各個歷史時期聲、韻、調系統及其發展規律的一門傳統學問

2、,是古代漢語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就像現代漢語語音是現代漢語的重要組成部分一樣。所謂聲、韻、調系統,簡單地說,就是指某個歷史時期漢語聲、韻、調的種類及聲母、韻母的配合規律。以現代普通話為例,它有22個聲母,38個韻母,4個調類。其聲母和韻母的配合不是任意的,而有一定的規律,如、三個聲母只能和齊齒呼與撮口呼的韻母相拼,而不能與開口呼與合口呼的韻母相拼。,傳統音韻學分為三個部門,即今音學、古音學和等韻學。今音學是研究中古時期(隋唐時代)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古音學是研究上古時期(先秦兩漢)漢語聲、韻、調系統的一門學問; 等韻學是用“等”的概念分析漢語韻母及聲韻配合規律的一門學問,它通過韻圖

3、的形式展示某一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等韻圖類似於現代漢語中的聲、韻配合表。,在研究方法上,傳統音韻學主要使用的是系聯法、類推法、統計法和比較法。 在標音問題上,由於古代沒有現代化的標音工具,古人表示漢字聲、韻的工具還是漢字,所以傳統音韻學研究古音時還得借助某些慣用的漢字作為標音工具,只是對古音進行構擬時才使用國際音標或其他注音符號,但這已是清代以後的事。,與傳統音韻學不同,語音學是十九世紀興起的一門研究人類語言聲音的科學,它主要研究語音的系統(聲音的成分和結構)、變化及發展規律,並教會人們如何去分析研究語音的系統和變化,如何發現語音的變化規律,同時訓練人們發音、聽音、記音、審音的技術。語音

4、學一般分為普通語音學、歷史語音學、描寫語音學和實驗語音學等。 1,普通語音學研究人類語音中各種聲音的構成,音與音的結合及相互之間的影響變化,以至聲調、語調、輕重音等現象。,2,歷史語音學研究某一語言各個歷史階段的語音系統及其發展規律。 3,描寫語音學研究某種語言在一定時期的語音系統及其特殊現象。 4,實驗語音學則是通過實驗儀器分析語音的物理現象和生理現象。在研究方法上,語音學主要是通過描寫、實驗、分析、歸納、歷史比較等方法揭示語音的性質、系統及其發展規律,它所使用的標音工具主要是國際音標。,通過以上比較可以看出,漢語音韻學是我國研究漢語歷史語音的一門傳統學問,而語音學是研究各種語言的語音及語音

5、各個方面的一門現代科學。漢語音韻學相當於語音學中的一個部門,可以稱為漢語歷史語音學,二者在研究對象、分類、方法及標音工具等方面都存在著明顯的差別,絕不能將它們混為一談。自從語音學知識傳入到我國後,研究漢語聲韻系統、分析漢語聲韻調的特點、探求古音的發展規律以及對古音進行構擬等,都需要使用語音學知識,因此,語音學又可說是研究漢語音韻的基礎和工具。,二 音韻學的功用,漢語音韻學和漢語史、漢語方言學、訓詁學、考古學、校勘學、中國古典文學、古代歷史、中國古典文獻學等學科都有密切的聯繫,其作用是多方面的。下面我們主要從四個方面談談漢語音韻學的功用。,(一) 漢語音韻學是建立漢語史的前提,要研究漢語語音,指

6、出漢語語音的特點和發展規律,指導漢語的學習和使用,以保證漢語朝著健康正確的方向發展,就不能不建立漢語語音史。要建立漢語語音史,首先必須研究出漢語各個歷史時期的聲、韻、調系統,例如先秦時期漢語的聲、韻、調系統如何?隋唐時期漢語的聲、韻、調系統如何?元明清時期漢語的聲、韻、調系統如何等等。只有把這些不同歷史時期聲、韻、調系統的面貌弄清楚,並探尋出其間的聯繫和發展規律,才談得上漢語語音史的建立,而要知道漢語各個時期聲、韻、調的狀況,就得依靠音韻學的研究。王力先生的漢語語音史就是在漢語音韻學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寫成的,其突出的特點是比較詳細地展示出了漢語各個歷史階段的聲、韻系統及擬音,指出了漢語語音發展的

7、某些規律。,(二)音韻學是進行方言研究的必備知識,漢語方言學是研究漢語各地方性口語的一門科學。要對方言進行深入的研究,不能不牽涉到方言的歷史,只有從歷史的角度找出方言特點的根據,才能弄清方音的來龍去脈,才能對方音的特點及其演變規律作出合乎科學的解釋;因此,要從事方言研究,就必須具備一定的音韻知識。要進行方言研究,一般少不了進行方言調查,搞方言調查,需要親自到方言區去口問、耳聽、手記,做靜態的分析描寫工作,這同樣需要具備音韻學知識。凡是有關方言調查的書籍,都免不了要講述音韻學的基礎知識。,(三) 音韻學是訓詁學的工具,訓詁學是主要研究我國古代語言詞滙意義的一門傳統學問。與訓詁學關係密切的學科有音

8、韻學、文字學、詞彙學、語法學、文獻學等,其中音韻學與訓詁學的關係最為重要,是訓詁學的得力工具,因為訓釋詞義,往往需要通過語音說明問題。凡是有成就的訓詁名家,無一不精通音韻學知識或本身就是音韻學大家,如清人戴震、王念孫、王引之、段玉裁,今人楊樹達、楊伯峻、周祖謨等。,在大量的古代文獻中,通假字是隨處可見的。所謂通假字,今天來看就是古人寫別字。通假字產生的客觀原因是由於它與本字的讀音相同或相近,所以在寫本字時才容易寫成通假字(仿古另當別論)。訓詁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就是要找出通假字的本字。由於語音在發展變化,有些通假字與本字的讀音今天不相同了,如果不懂得古音,就很難將它們聯繫起來。例如: 荀子非十二子

9、:“斂然聖王之文章具焉,佛然平世之俗起焉。”荀子称赞孔子:“奥窔之间,簟席之上,”(奥:屋子里的西南角。窔( 要):屋子里的东南角。)那圣明帝王的礼义制度集中地具备于此,那太平时代的风俗蓬勃地兴起于此。 庄子:“我佛然而怒。”,其中“佛”字用“仿佛”或“佛教的創始人”去解釋都不通,顯然是個通假字,其本字應為“勃”。 “佛”與“勃”的今音差異不小,一個聲母是,一個聲母是,一般人是很難將它們聯繫起來的;但是站在古音的角度看,二者不但韻部相同,而且聲母也是相同的。怎麼會知道“佛”與“勃”的聲母是相同的呢?這就涉及到音韻學上一個重要的結論“古無輕唇音”。根據這一結論,上古沒有這類輕唇音,凡後代讀作的輕

10、唇音上古均讀作、一類的雙唇音。由於佛、勃在上古的讀音完全相同,所以古人將“勃”寫作“佛”就不足為怪了。(漢書布豆、胡屠、浮陀、buddha),(四) 音韻學是學習和研究古代詩歌聲律的基礎,中國古代詩歌很講究節奏和押韻,富於音樂感。特別是唐代的格律詩,為了極盡詩句樂感的抑揚頓挫、曲折變化之妙,有意將平、上、去、入四聲分成平、仄兩類,規定了嚴格的交替格律。因此,如果沒有一定的音韻學修養,對古代詩歌就無法做到全面準確地理解和欣賞,學習不好,更談不上研究。例如下例找韻腳字: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詩鄭風子衿二章,這章詩今天看來並不押韻,不懂音韻的人會誤以為它原來就不押韻,其實在先秦是押

11、韻的。“佩”、“思”、“來”三字同屬一個韻部(之部),如果按照後面的擬音去讀這章詩,其韻味馬上就顯現出來了。 青青子衿衣领,悠悠我心。縱我不往,子寧不嗣续,接上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縱我不往,子寧不來? 佻兮达兮徘徊,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曹操短歌行青幽幽的妳的珮飾,綿長的是我的想唸,縱然我沒有去,你竟然也不過來。五色(青黃赤黑白)令人目盲,五味令人口爽,五聲令人耳聾。,又如唐代詩人陳子昂的登幽州台歌: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這首詩今天看起來更不押韻,事實上在中古時期也是押韻的。“者”、“下”二字在平水韻中同屬上聲“馬”韻。,三 漢語音韻學的基本概念

12、,1.古音:(1)古代漢語語音。(2)專指上古(周秦兩漢)音。 2.今音:(1)現代漢語語音。(2)專指切韻為代表的中古音,所謂今音學概念。(3)專指現代漢語普通話語音。 3.音類:聲母、韻母和聲調的類別。 4.音值:聲母、韻母和聲調的實際讀法。 5.雙聲:指兩個漢字音的聲母相同或相近。,6.疊韻:指兩個漢字的韻母相同或相近。 7.聲母、韻母:一個漢字音節,開頭的音叫作聲母(古人稱之為聲、紐、聲鈕或音鈕),其餘的音叫做韻母。 8.字母:(1)拼音文字或注音符號的最小的書寫符號。(2)古人稱聲母的代表漢字為字母。 9.三十六字母:表示中古聲母系統的36個代表字。唐末原定30字母,后又增益6母而成

13、36字母。36字母反映的是唐宋時代共同語標準音的聲母系統。現列表簡示如下:,大唐舍利三十字母大致如下: 唇音:不芳并明 齿头音:精清从 舌头音:端透定泥 正齿音:审穿禅照 舌上音:知彻澄日 清喉音:心邪晓 牙音:见溪群来疑 浊喉音:匣喻影 又僧守温则采西域婆罗门书之四十二字母,又兼陆(陆法言)、孙(孙愐)之韵书,参稽比较,遂制成三十六字母。,梵语悉檀章在中国的传播与影响周广荣。 梵语siddham,又作悉旦、悉谈、肆昙、悉檀、七旦、七昙。意译作成就、成就吉祥。即指一种梵字字母,乃记录梵语所用书体之一。在梵字字母表或缀字法十八章之始所揭出之归敬句中,意表“令成就”之梵语,记为悉昙或悉地罗窣睹(梵

14、siddhirastu)。于是“悉昙”成为字母之总称,“悉地罗窣睹”为“悉昙章”之意义。又悉昙转为总称有关印度之声字;亦与“声明”、“毗伽罗论”同义。,公元七世纪以前,悉昙文字业已盛行于印度,我国于南北朝时,悉昙文字经由译经者传入,并受国人接纳学习;唐代有义净之梵语千字文、智广之悉昙字记、一行之字母表各一卷等著作。约于奈良朝以前传至日本。在我国,梵字之书体及字母称作悉昙,而称梵语文法、语句解释等为梵音或梵语,以此加以区别。但日人除了称梵字之书体为悉昙外,更广泛地包含梵语书法、读法、文法等。 守温三十六字母:,1,“幫滂並明,非敷奉微”被称为是唇音,更细一些的划分是,“幫滂並明”是重唇音,“非敷

15、奉微”是轻唇音。从现代语言学的说法来看,重唇音就是双唇音,轻唇音就是唇齿音。为什么叫轻重?大抵人类嘴唇结构是上唇较下唇突出,发唇齿音远较双唇音放松,因此,唇齿音“轻”,双唇音“重”。 2, “端透定泥,知彻澄娘”称为舌音,和唇音一样,舌音也分为两类,“端透定泥”称为舌头音,“知彻澄娘”称为舌上音。实际上两者都是舌尖或舌面的塞音,不同之处是,前者是舌尖音,后者是舌面前音。,3,“精清从心邪,照穿床审禅”称为齿音。齿音亦分为两类。“精清从心邪”称为齿头音,“照穿床审禅”称为正齿音。它们彼此间的关系类似于舌头音和舌上音,发音部位一个靠前,一个靠后。在现代语言学上,实际上舌音和齿音的发音部位没有什么不

16、同,都是硬腭或齿龈和舌尖或舌面所发出的,细微区别是,舌音都是塞音,而齿音都是塞擦音或擦音,将同一位置的塞音和塞擦音或擦音归为不同类也是古人的一贯做法。,4,“见溪群疑”称为牙音。此名较为怪异,许多人搞不清楚牙音和齿音有何区别。其实这里牙指的时舌根处的大牙,就是臼齿。古人审音不细,将舌根音的发音部位误认为是臼齿,于是就有了这个不确切的名字。 5,“影晓匣喻”称为喉音。但它们还需要具体分析。“晓、匣”的发音位置其实与舌根音相同,但由于它们是擦音,故没有和是塞音的牙音放在一起。 “喻”基本上是一个半元音,类似今天汉语的y声母。“影”是声门擦音。这些发音位置歧异的声母,古人未加细审,皆归为一类,后人分

17、析鉴别之。,6,“日来”分别被称作半齿音和半舌音。这两个称呼多少有些误会的成份。原本两者分别被放在舌上音(日)和齿音(来)里,但由于某些原因(下面就要提到),音韵学家将它们从各自的位置取出来,合成了一个新的音种,发音具体部位不同,可以是舌音,也可以是齿音。后人不明此理,以为两者和舌音齿音发音部位有所不同(不过确实也不同),便分别称之为半齿音和半舌音。不过将“日来”二母单独列出也是有其根据的。 按照现代语言学的观点,日、来二母音色接近元音,而与其他声母的情况不同。,各组内部声母的排列也不是随意的。除齿音外,每种音都由四母组成。这四母的排列正好是按照全清、次清、全浊、次浊来排列的。齿音略有不同,因

18、为齿音没有次浊,排列方式为全清、次清、全浊、清、浊。清浊也是汉语音韵学的一个重要概念。不过由于古代学者所用词语的紊乱,清浊的意思在许多场合并不相同。不过最常用的意思就是指所谓的带音或者不带音(声带振动与否)。不带音者为清,带音者为浊。汉语的声母按照前所述,分为全清、次清、全浊、次浊四类。从语言学的角度来讲,3738葉 全清声母不带音,不送气; 次清声母不带音,送气; 全浊声母带音,不送气; 次浊声母带音,但次浊声母为响音(包括鼻音,边音,闪音)和半元音,而与全浊声母为塞音,塞擦音以及擦音不同。,全次清浊这四个名称的来源大抵是来自韵图。韵图里将属于同一类的声母(比如同属唇音)放在一大格里,然后将

19、一大格分为四(非齿音)或者五 (齿音)小格,表示同一发音位置的不同声母。 四个小格的声类排列是: “清,次清,浊,清浊”; 五个小格的声类排列是:“清,次清,全浊,清,浊”。这里次清本来是第二个清声的意思。但后人不明此理,以为次清表示“清之次者”,就是不纯粹的清,于是将原本的“清”改叫“全清”,表示它是纯粹的清,其实今天我们都知道无论声母送气与否,清音就是清音,没有清得多一些或少一些的区别。当然,为了整齐,“浊”也就被改成了全浊,“清浊”被改成了“次浊”。其实“全浊”声母正好是“全清” 或者“次清”声母的带音,三组声母彼此对应,而“次浊”与“次清”根本没有任何关系。“次浊”原来的称法“清浊”或

20、者“不清不浊”都表现了“次浊”声母与清声母或者浊声母都不对应的关系。,全浊和次浊声母在语音发展上明显有着很大的区别。今日我们说现代汉语中(除吴语)无浊音,是指无“全浊”声母,至于“次浊”声母有如“泥”、“来”、“明”等,现代汉语还是有的。另外,古代全浊上声字今日现代汉语大都变成了去声(“上”本来是上声字,所以称为“上”声,但由于“上”是邪母,为全浊声母,因此“上”变了去声。现在有人认为应该把上声读成“赏”声,自是不明白语音发展规律所致),而次浊上声字则未变。古代全浊入声字, 在现代汉语归入阳平,而次浊入声字则归入去声,可见全浊和次浊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声类。,三十字母与三十六字母的区别:,1,

21、三十字母没有“非敷奉微”,轻唇音是从唐末宋初分出; 2,三十字母“日”归舌上,三十六字母归半齿,三十字母舌上无“娘”,古音“娘、日”归泥母; 3,三十字母正齿无“床”,喉音“心、邪”分为三十六母之齿头,牙音“来”归为半舌音; 4,三十字母无半舌、半齿; 5,三十字母重发音部位,不分清浊。,10.韻頭:指韻腹之前的高母音或半母音,因常介於聲母和韻腹之間,故又稱介音或介母。 11.韻腹:指韻母的主要母音。 12.韻尾:韻腹後面的收尾音叫做韻尾,包括母音韻尾和輔音韻尾(鼻輔音或口輔音)兩類。 13.韻:(1)指韻母;(2)指主要母音元音、韻尾和聲調相同的音韻類聚,又叫韵部。,14.韻目:韻書中韻部的

22、標目,也就是韻部的代表字。如通用的诗韵上平声分为一东、二冬、三江、四支等。广韵分为206部,便有206个韵目。 15.韻部:(1)同“韻”(2);(2)指主要母音和韻尾相同的音韻類聚,不区别介音和声调。语音史研究中所使用的“韵部”就是韵书中“韵部”的“举平以赅上去”。 16.韻攝:等韻家把主要母音和韻尾相同、相近的韻歸為一類,稱為韻攝,是有关“韵”最宽泛的概念。 前人把广韵的206韵归并为十六摄:通摄、江摄、止摄、遇摄、蟹摄、效摄、臻摄、山摄、果摄、假摄、宕摄、梗摄、曾摄、流摄、深摄、咸摄。,十六摄,韵目之前的数字表示平水韵中的序号,之后的表示广韵的序号。 上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通摄:1东

23、1 1董1 1送1 1屋1 2冬2 2宋2 2沃2 钟3 2肿2 用3 烛3 江摄:3江4 3讲3 3绛4 3觉4 止摄:4支5 4纸4 4寘5 脂6 旨5 至6 之7 止6 志7 5微8 5尾7 5未8,遇摄:6鱼9 6语8 6御9 7虞10 7麌9 7遇10 模11 姥10 暮11 蟹摄:8齐12 8荠11 8霁12 祭13 9泰14 9佳13 9蟹12 10卦15 皆14 骇13 怪16 夬17 10灰15 10贿14 11队18 咍16 海15 代19 废20,臻摄:11真17 11轸16 12震21 4质5 谆18 准17 稕22 术6 臻19 栉7 12文20 12吻18 13问2

24、3 5物8 欣21 隐19 焮24 迄9 山摄:13元22 13阮20 14愿25 6月10 臻摄: 魂23 混21 慁26 没11 痕24 很22 恨27 山摄:14寒25 14旱23 15翰28 7曷12 桓26 缓24 换29 末13 15删27 15潸25 16谏30 8黠14 山28 产26 裥31 辖15,下平声 上声 去声 入声 山摄:1先1 16铣27 17霰32 9屑16 仙2 狝28 缐33 薛17 效摄:2萧3 17蓧29 18啸34 宵4 小30 笑35 3肴5 18巧31 19效36 4豪6 19皓32 20号37 果摄:5歌7 20哿33 21个38 戈8 果34

25、过39 假摄:6麻9 21马35 22禡40 宕摄:7阳10 22养36 23漾41 10药18 唐11 荡37 宕42 铎19,梗摄:8庚12 23梗38 24映43 11陌20 耕13 耿39 诤44 麦21 清14 静40 劲45 昔22 9青15 24迥41 25径46 12锡23 曾摄:10蒸16 拯42 证47 13职24 登17 等43 嶝48 德25 流摄:11尤18 25有44 26宥49 侯19 厚45 候50 幽20 黝46 幼51 深摄:12侵21 26寝47 27沁52 14缉26,咸摄:13覃22 27感48 28勘53 15合27 谈23 敢49 阚54 盍28

26、14盐24 28琰50 29艳55 16叶29 添25 忝51 (木+忝)56 帖30 严28 俨52 酽57 业33 15咸26 29豏53 30陷58 17洽31 衔27 槛54 鉴59 狎32 凡29 范55 梵60 乏34,17.韻腳:韻文押韻的字,一篇(首)韵文的一些(或全部)句子的最后一个字,采用韵腹和韵尾相同的字,这就叫做押韵。 “十三辙”是明清以来北方戏曲、曲艺等通俗文学压韵字的归类。它以北方话为基础,把汉字按字音的韵母归纳为十三类,称为“十三辙”。各辙的名称在记载中有所不同,如“也斜”辙也有称“乜斜”辙的,“衣期”辙也有称“一七”辙的等等。 韵母有韵头、韵腹、韵尾之分,凡韵尾

27、相同、韵腹相同或相近的,不管韵头是什么,都归为一类。这样,每一辙就可能包括一至五种韵母的字。,发花辙:包含韵母为 a、ia、ua 的字,如“发、家、花”。 梭波辙:包含韵母为 e、o、uo 的字,如“哥、波、梭”。 也斜辙:包含韵母为 、ie、e 的字,如“唉、斜、约”。 姑苏辙:包含韵母为 u 的字,如“姑、苏”。 衣期辙:包含韵母为 i、 的字,如“衣、十、鱼”。,怀来辙:包含韵母为 ai、uai 的字,如“来、怀”。 灰堆辙:包含韵母为 ei、uei(ui) 的字,如“悲、灰”。 遥迢辙:包含韵母为 ao、iao 的字,如“高、遥”。 由求辙:包含韵母为 ou、iu 的字,如“由、求”。

28、 言前辙:包含韵母为 an、ian、uan、an 的字,如“班、前、端、冤”。,人辰辙:包含韵母为en in un n的字,如“人、亲、春、君”。 江阳辙:包含韵母为 ang、iang、uang 的字,如“刚、江、荒”。 中东辙:包含韵母为 eng、ing、weng、ong、iong的字,如“灯、丁、翁、中、穷”。 另外还有一道小辙儿:er 。用于儿化合辙。,18.陰聲韻:以母音或元音收尾或是沒有韻尾的韻母叫做陰聲韻。 19.陽聲韻:以鼻音(中古汉语的明、泥、日、疑等声母,普通话的m、n都是鼻音)收尾的韻母叫做陽聲韻。 20.入聲韻:以輔音-p、-t、-k為韻尾的韻母叫做入聲韻。江雪 21.陰

29、陽對轉:指陰、陽、入三類韻母的相互轉變現象。指上古汉语平上去声收鼻音和不收鼻音的字互相押韵、谐声、通假的现象,这是清代学者创立的术语。,陰陽對轉,开始创造这理论的人是戴震。他把收尾音部位相同或是相近的古韵部叫“相配互转”,并且说“两两相配,以入声为之枢纽”他把收鼻音的部比作“气之阳”,收元音或是流音擦音的比作“气之阴”。 戴震的学生孔广森发展了老师的学说,并且化简了在诗声类里他删去入声(闭口九韵“缉、合、盍、洽狎业、乏”除外),把戴震的“阴”、“阳”两个字沿用,定出九阴九阳十八部来,并且说它们都可以对转:阳声:原 丁 辰 阳 东 冬 侵 蒸 谈阴声:歌 支 脂 鱼 侯 幽 宵 之 合,无将大车

30、,祇支:恰巧自尘兮。无思百忧,祇自疧q其:忧病兮。 无将大车,维尘冥冥。无思百忧,不出於颎jing炯:火光明亮 。 无将大车,维尘雝兮。无思百忧,祇自重兮。诗小雅谷风之什 不要去推那大车,推着它只会蒙上一身灰尘。不要去寻思种种烦恼,想着它只会惹来百病缠身。不要去推那大车,推着它会扬起灰尘天昏地暝。不要去寻思种种忧愁,想着它便会难以自拔心神不宁。不要去推那大车,推着它尘埃滚滚蔽日遮天。不要去寻思种种悲伤,想着它就会心事加重疾病缠绵。,末章句末字是“车、雝、忧、重”。第一章句末字是“车、尘、忧、疧” ,实际上这是 -en、-ei(或-el等)押韵。清代学者说这是“尘”字从真部转入了脂部, 所以能和

31、“疧”字押韵;也许可以说“疧”字从脂部转入真部。其实只是-n和-i或-l发音部位相同或接近。,章炳麟不同意孔广森一部只能配一部的对转理论。 讲阴阳对转的以章炳麟为集大成者,在研究部和部的关系上有贡献,不过也引起古文献学里随便破字的流弊。,入声字规律,(一)凡b、d、g、j、zh、z六母的第二声字(阳平),都是古入声字。例如:b:拔跋白帛薄荸别蹩脖舶伯百勃渤博驳。d:答达得德笛敌嫡觌翟跌迭叠碟牒独读牍渎毒夺铎掇。g:格阁蛤胳革隔葛国虢。j:及级极吉急击棘即脊疾集籍夹夹嚼洁结劫杰杰竭截局菊掬橘决诀掘角厥橛脚镢觉爵绝。zh:札扎扎铡宅择翟着折折蜇轴竹妯竺烛筑逐浊镯琢濯啄拙直值殖质执侄职。z:杂凿则择

32、责贼足卒族昨。,(二)凡d、t、L、z、c、s等六母跟韵母e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de:得德。 te:特忒慝螣。 Le:勒肋泐乐埒垃。 ze:则择泽责啧赜笮迮窄舴贼仄昃。 ce:侧测厕策策册。 se:瑟色塞啬穑濇涩圾。,(三)凡k、zh、ch、sh、R五母与韵母uo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 kuo:阔括廓鞹扩。 zhuo:桌捉涿着酌浊镯琢啄濯擢卓焯倬踔拙斲斫斮鷟浞梲。 chuo:戳绰歠啜辍醊惙龊婼。 shuo:说勺芍妁朔搠槊箾铄硕率蟀。 ruo:若鄀箬爇蒻。,(四)凡b、p、m、d、t、n、L七母跟韵母ie拼时,无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只

33、有“爹”die字例外。例如: bie:鳖憋别蹩瘪别。 pie:撇瞥。 mie:灭蔑篾蔑蠛。 die:碟牒喋堞蹀谍鲽跌迭瓞昳垤耋绖咥叠。 tie:帖贴怗铁餮。 nie:捏陧聂镊臬闑镍涅蘖孽啮啮。 Lie:列冽烈裂洌猎躐捩劣。,(五)凡d、g、h、z、s五母与韵母ei拼合时,不论国语读何声调,都是古入声字。例如:dei:得。 gei:给。 hei:黑嘿。 zei:贼。 sei:塞。 (六)凡声母f,跟韵母a、o拼合时,都是古入声字。例如:fa:法发伐砝乏伐阀罚发。 fo:佛缚。,(七)凡读ue韵母的字,都是古入声字。只有“嗟”jue,“瘸”que,“靴”xue三字除外。例如: ue:曰约哕月刖玥悦

34、阅钺乐药耀曜跃龠钥钥瀹爚禴礿粤岳岳鸑軏。 nue:虐疟谑。 Lue:略掠。 jue:噘撅决抉鴃诀玦掘桷崛角劂蕨厥橛蹶獗噱臄谲鐍珏孓脚觉爵嚼爝绝蕝矍攫躩屩。 que:缺阙却怯确榷壳悫埆确阙鹊雀碏。 xue:薛穴学雪血削。,(八)一字有两读,读音为开尾韵,语音读i或u韵尾的,也是古入声字。例如: 读音为e,语音为ai的:色册摘宅翟窄择塞。 读音为o,语音为ai的:白柏伯麦陌脉。 读音为o,语音为ao的:薄剥摸。 读音为uo,语音为ou:肉粥轴舳妯熟。 读音为u,语音为iu:六陆衄。 读音为ue,语音为ao:药疟钥嚼脚角削学。,22.等韻和等韻圖:用“等”的概念來分析漢語的語音,就叫等韻,研究等韻的

35、學科就稱為等韻學。等韻學是漢語音韻學的一個分科,是中國傳統的語音學。用等韻的學理來研究和分析古代漢語語音而製作的圖表,就叫做等韻圖(一般簡稱為韻圖)。清代江永音学辨微说:“音韵有四等。一等洪大、 二等次大,三四皆细,而四尤细。”从这个话看,“等”是说主元音的开口度。拿韵镜外转第二十三开看,尽左边格子里写“寒、删、仙、先”4个韵目,正对着一、二、三、四等,主元音肯定不能一样。,23.呼: (1)宋元學者按發音時嘴唇的圓展情況把韻母分為兩類不圓唇者為開口呼,圓唇者為合口呼。 (2)明清學者把韻母分為開口、齊齒、合口、撮口四類,合稱四呼。 24.尖音:聲母z、c、s跟 i、或i、開頭的韻母拼合成的音

36、節叫做尖音。,25.團音:聲母j、q、x跟 i、或i、開頭的韻母拼合成的音節叫做團音。 26.平仄:“平”指平聲,“仄”指上聲、去聲、入聲。 27.舒促:“舒”指四聲中的平聲、上聲、去聲三種聲調;“促”指“入聲”。 28.陰調:同陽調對言,陰平、陰上、陰去、陰入等聲調都總稱陰調。一般說來,現代普通話或方言讀陰調的字,來自古代清聲母。,29.陽調:同陰調字對言,陽平、陽上、陽去、陽入等聲調都總稱陽調。一般說來,現代普通話或方言讀陽調的字,來自古代濁聲母。 30.直音:用同音字注明音讀。其形式即“某音某”。 31.反切:傳統的注音方法之一,用兩個漢字為一字注明音讀,上字取聲母、下字取韻母和聲調拼合

37、而成。如“改”,古海切,取“古”的聲母,“海”的韻母及聲調(上聲),拼讀成“改”字音。,用反切注音,有很大的局限性。这表现在三方面: 反切上下字都含有多余成分,在拼合时有一定障碍; 反切上下字可用的字过多,使用的人难于掌握; 有些窄韵,不得不偶尔借用其他韵的字作反切下字,造成切音不准确的弊病。,关于反切产生的时代,历代学者的认识很不一致。主要有以下2种看法: 认为反切是三国魏孙炎创造的。 认为反切产生于后汉服虔、应劭时代。服虔、应劭都是汉末人,这与颜之推说的“是汉末人独知反语“的话相合。 反切的产生,是为了补救读若、直音注音方法的不足。反切与读若、直音比较起来,无疑是个巨大的进步。从音韵学史角

38、度说,反切的产生,标志着汉族语音学的开始从此懂得了对汉语音节做音理上的分析,把一个音节分成声、韵两个部分。,第二節 中古音,本節重點講授廣韻的產生及其體例、據廣韻探求中古音、廣韻的聲母和韻母、中古音的聲韻調。,一 、廣韻的產生及其體例,(一) 廣韻的產生 到了北宋初年,陳彭年、丘雍等人奉皇帝的詔令據切韻及唐人的增訂本對切韻進行了修訂。修訂本于真宗景德四年(公元1007年)完成,于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改名為大宋重修廣韻,簡稱廣韻。這是第一部官修性質的韻書,是切韻最重要的增訂本。廣韻雖距切韻成書時間已有四百多年,但其語音系統與切韻193韵基本上是一致的,只是收字大為增加,計有2619

39、4字,比切韻的字數(11000餘字)多出一倍以上,注釋也較詳細,共用了191692字。此外,廣韻分韻為二六韻,比切韻多出13韻,這是分韻粗細寬嚴的問題,並非語音系統有什麼變化。這十三韻是:,(平) (上) (去) (入) 儼 釅 諄 准 稕 術 桓 緩 換 末 戈 果 過 其中平聲儼韻、上聲釅韻是依據王仁昫刊謬補缺切韻的成例增添的。其餘11韻的多出是由於將切韻某些韻中所含開、合韻母分開獨立成韻的結果。下面是其對應情形:,廣韻撰成後,一直流傳到今天,切韻及唐人的增訂本反而逐漸銷聲匿跡了。直到清代末年以前,人們始終未見到切韻。由於廣韻未著明撰者,且書前有陸法言的切韻序及唐孫愐的唐韻序,致使一些學者

40、誤以為廣韻就是切韻或唐韻,如顧炎武音學五書中唐韻正的定名就反映了這個問題。 廣韻雖非切韻,但由於未改變切韻的音系,所以在完整的切韻未被發現之前,它就成了研究古音最重要的材料。不僅如此,研究上古音和近代音也需要根據廣韻上推下演。在音韻學史上,廣韻一直起著承前啟後的作用,就象說文解字在漢字研究史上所起的作用那樣重要。,(二) 廣韻的體例 廣韻的編寫體例可歸納為以下幾項: 1、廣韻正文共收26194字,分屬於二六韻。此二六韻按平上去入四聲分置於五卷之中。其中平聲57韻,置於第一、二卷;上聲55韻,去聲60韻,入聲34韻,分別置於第三、四、五卷。平聲韻獨居兩卷完全是由於所屬字多的緣故,並無其他用意。其

41、居於第一卷者28韻,稱作上平聲;居於第二卷者29韻,稱作下平聲。,2、每卷之中所列各韻用一個代表字作為名稱, 叫做“韻目”。韻的排列順序用序數加上韻目表示,如一東、二冬、三鐘等。 3、一韻之中所含各字按聲母的不同分別排列。同聲母的字唐人稱之為“小韻”,共3875個。 小韻也稱作“紐”,小韻所含各字均屬同音字。小韻與小韻之間用“”相隔。 4、小韻中的第一字之下先注釋字義,然後是反切注音,最後用數字標明該小韻所含字數。,二 、根據廣韻探求中古音,廣韻是一部韻書, 它只向我們展示了中古音的韻部和聲調,而沒有直接告訴我們中古有多少聲母和韻母。要想瞭解中古聲韻的實際情況,還得另闢蹊徑。廣韻 雖然沒有直接

42、展示中古的聲母和韻母,但它所收的每個字都是用反切注音的,中古的各類聲母和韻母自然就都包含在這些反切上下字中。在介紹聲類和韻類時我們已經指出, 代表同一聲母或韻母的反切上、下字都不止一個,廣韻中共有反切上字452個,反切下字1195個。要得知中古有多少聲母和韻母,通過一定的方法將這452個切上字和1195個切下字中表示同一聲母或韻母的字進行歸類即可達到目的。,由於語音的發展變化,今音已不同于古音。有些反切用字在今天看來是不同的,在古代則可能是相同的;在今天看來是相同的,在古代則可能是不同的;因此,歸納反切上下字並不象依照今音對漢字進行歸類那麼容易。清人陳澧第一個找到了歸納反切上下字的方法系聯法,

43、他的切韻考就是使用這一方法取得的重大成果。 系聯法的基本依據就是反切的原理, 即反切上字與被切字的聲母必然相同, 反切下字與被切字的韻母及聲調必然相同。其系聯的條例共有三項:一般稱之為基本條例、分析條例和補充條例。,(一)關於反切上字的系聯 1、基本條例 因為反切上字與被切字聲母相同(前提),所以,凡同用、互用、遞用的切上字,其聲母必屬同一聲類(推論)。 (1)同用例 切上字如果用同一個字作反切上字,則切上字的聲母屬於同類。例如: 冬 都宗切 當 都郎切 冬、當這兩個切上字均用“都”作其反切上字,所以它們的聲母屬於同類。 (2)互用例 兩個切上字如果相互作為對方的反切上字,則此兩個切上字的聲母

44、屬於同類。例如: 當 都郎切 都 當孤切 “當”用“都”作切上字,“都”又以“當”作切上字,互相為用,所以當、都的聲母屬於同類。,(3)遞用例 甲切上字以乙字作為切上字,乙字又以丙字作為切上字,則甲乙丙三字的聲母屬於同類。例如: 冬 都宗切 都 當孤切 “冬”以“都”作為切上字,“都”又以“當”作為切上字,遞相為用,所以冬、都、當三字的聲母屬於同類。下面舉一組系聯的實例: 注:3博与伯位置互換,布、補、伯、百、北五字都用“博”作切上字,此為同用;“補”用“博”作切上字, “博”又用“補”作切上字,此為互用;“邊”用“布”作切上字,“布”又用“博”作切上字,“巴”用“伯”作切上字,“伯”又用“博

45、”作切上字,此皆為遞用。通過如此系聯,證明邊、布、 補、伯、百、北、博、巴八個切上字的聲母同屬一類。,2、分析條例 廣韻共含有3875個小韻(即同音字組), 每個小韻用了一個反切,各個反切的讀音都不會是相同的,據此推斷,兩個反切的下字如屬同類,則其上字必不同類。反切上字不同類屬的確定,在理論上即根據於此。例如: 紅 戶公切 烘 呼東切 根據系聯,“公”、“東”二字的韻母屬於同類(同屬東韻一等),據此可以肯定“戶”、“呼”二字的聲母一定不同。“戶”屬匣紐(喉音濁),“呼”屬曉紐(喉音清)。,3、補充條例 這是一種根據“又音”將兩類反切上字系聯起來的方法。廣韻對多音之字一般都互注切語,如“涷”字有

46、平、去兩讀,廣韻於東韻涷字所在小韻的第一字下注“德紅切”,又在涷字下注“又都貢切”;於送韻涷字下注“多貢切,又音東”。據陳氏考證,“都貢”、“多貢”這種又音中用字不同的反切其讀音是相同的,由此推論,“都”與“多”實為一類。廣韻中有些反切上字聲本同類,但兩兩互切,無法系聯在一起,例如:,多 得何切 得 多則切 都 當孤切 當 都郎切 “多”與“得”、“都”與“當”兩兩互切,無法系聯。涷:“又都貢切”、 “多貢切,又音東”,根據上述方法的證明,都、多實為一類,這樣多、得與都、當就可以系聯為一類。,史記:“劉季乃書帛射城上,謂沛父老曰。” 漢書:“謂”為“與”。 與,黨與也,从舁从与,余呂切注。廣韻

47、弋諸切;上语以,鱼部,(喻四)遇摄(鱼虞模)。 謂,報也,从言胃聲,于貴切 ,去声,未云,止摄(微部),喻三。 上古皆為喉音,旁转(指一个阴声韵变成另一个阴声韵,一个阳声韵变成另一个阳声韵,一个入声韵变成另一个入声韵的情况。从现代语音学角度分析,是一个音节的收尾音不变,主元音的舌位高低发生了变化 )。阴声韵指没有韵尾或以元音为韵尾的韵,阳声韵指以鼻音m、n、ng为韵尾的韵,入声韵指以塞音p、t、k为韵尾的韵。,乘鄂渚而反顾兮,欸秋冬之绪风。 步余马兮山皋,邸余车兮方林。九章涉江 在鄂渚登岸,回头遥望国都,对着秋冬的寒风叹息。让我的马慢慢地走上山岗,让我的车来到方林。 前者收冬韻,后者收侵韻,上

48、古音風、林同屬侵部。粵語前者收m音、后者收ng音。,(二)關於反切下字的系聯 1、基本條例 因為反切下字與被切字韻母相同(前提),所以,凡同用、互用、遞用的切下字, 其韻母必屬同一韻類(推論)。 (1)同用例 切下字如果用同一個字作為反切下字,則切下字的韻母屬於同類。例如: 東 德紅切 公 古紅切 東、公這兩個切下字都用“紅”字作反切下字,所以它們的韻母屬於同類。,(2)互用例 兩個切下字如果相互作為對方的反切下字,則此兩個切下字的韻母屬於同類。例如: 公 古紅切 紅 戶公切 “公”用“紅”作切下字,“紅”又用“公”作切下字,所以公、紅的韻母屬於同類。 (3)遞用例 甲切下字以乙字作為切下字,乙字又以丙字作為切下字,則甲乙丙三字的韻母屬於同類,例如: 東 德紅切 紅 戶公切 “東”以“紅”作切下字,“紅”又以“公 ”作切下字,遞相為用,所以東、紅、公三字的韻母屬於同類。下面同樣舉一組系聯的實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企业管理 > 管理学资料

本站链接:文库   一言   我酷   合作


客服QQ:2549714901微博号:道客多多官方知乎号:道客多多

经营许可证编号: 粤ICP备2021046453号世界地图

道客多多©版权所有2020-2025营业执照举报